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转运医学是急诊医学的重要内容。我院自1995年7月1日在国内率先建立新生儿转运系统,两年共转运危重新生儿755例。本文结合我院新生儿转运系统运转情况,对危重新生儿转运程序及其工作内容进行探讨。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系我院加强医疗病房(NICU)1995年7月1日至1997年6月30日转运的危重新生儿755例,其中男性516例,女性239例。转运时(日)龄:<24小时482例,24~72小时83例,3~7天63例,>7天127例。胎龄:<37周218例,37~42周537例。出生体重:25…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103例危重新生儿的转运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这两年时间里,进我院转运的危重新生儿病例103例,对其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现场紧急抢救、转运途中护理和应急治疗。对其转运时的病种和转运后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抽样的所有103例新生儿中,最终治愈或好转者89例,占总转运数的86.4%,放弃率为11.7%,死亡率仅为1.9%。转运时的病种主要以早产、重症肺炎、高胆红素血症为主。分析发现我院的危重新生儿转运后的治愈和好转率明显高于其他医院。结论:对危重新生儿进行有效及时的急救转运,其中包含有效的宫内转运,能够使新生儿由于疾病所导致的致死和致残率大大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区域性新生儿转运网络几种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生儿转运工作在发达国家已较完善 [1 ] ,但限于国情差异 ,在我国照搬其模式不一定可行。我科自 1989年初展开以本科 NICU为第三级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新生儿转运网络 (neonatal transportnetwork,NTN)以来 ,逐步调整改进 ,经历了三个阶段。本研究对其作一比较分析 ,以期探索优化的 NTN适宜模式。一、资料和方法1.三个模式阶段特征 :(1)单纯双向型 :1989年~ 1990年为单纯提供产后危重儿转运救治服务 ,由目的中心接回患儿的主动转运和由出发单位送来患儿的被动转运并存的模式。(2 )单纯主动型 :1991年~ 1993年为单纯提供产后危重儿转运救…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心肌肌钙蛋白 I(CTn I)与肌酸磷酸激酶 MB(CKMB)对危重新生儿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 方法 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及免疫抑制法分别测定 32例健康儿 (足月儿 16例 ,早产儿16例 )及 6 4例危重儿血浆中 CTn I与 CKMB水平 ,并作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检查。 结果  CTn I正常值范围为 0~ 1.95μg/ L。无心肌损伤危重儿均 <2μg/ L ,而 >2μg/ L心肌损伤率 10 0 % ,明显高于CKMB升高者 46 % (P<0 .0 5 )。 结论  CTn I对危重新生儿心肌损伤有高度特异性 ,明显增高者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转运是指将危重新生儿从基层医院或缺乏新生儿重症监护医疗设备和技术的医院,转运至有新生儿专科医护人员及现代化医疗设备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危重新生儿的转运工作不是一般的运送患儿,而是在转运的同时能对患儿进行及时的急救和监护。我院自成为新生儿重症救护网络分中心以来,出色的转运工作,保障了本地区危重新生儿得到良好的救护,在降低危重新生儿的死亡率与致残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这些年的工作,现将转诊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隐患  相似文献   

6.
近10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相继建立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及新生儿转运系统(newborn emergency transport service,NETS),为降低我国新生儿死亡率和伤残率作出了一定贡献[1].我院于2004年1月建立了山东省潍坊地区惟一的NICU及NETS,到2006年12月共转运危重新生儿576例.现结合我院NETS运行情况,探讨适合本地区的危重新生儿转运模式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生儿急诊医学的迅速发展,为准确评估病情,指导危重儿抢救、转运、判断预后及评价急救水平,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儿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诊学组、新生儿学组共同制订了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草案)已于2001年发表。据此我们对2001年1月~2002年12月在我科NICU救治的126例患儿进行评分,以评估草案的有效性及实用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新生儿院间转运的管理策略和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儿童医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213例机械通气新生儿院间转运的常规管理方法,转运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与并发症以及相应处理措施和结局. 结果 213例机械通气新生儿均安全转运到目的地医院,转运成功率为100.0%.转运前有11例患儿使用镇静剂,157例留置胃管.转运过程中需停车进行应急处理3例,其中1例患儿发生气管插管脱管,1例心跳骤停,1例气管导管阻塞,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转运后经过治疗痊愈195例(91.6%),放弃治疗11例(5.2%),死亡7例(3.3%). 结论 机械通气新生儿病情危重,技术精湛的转运人员、充分的转运前准备和密切的转运中监测以及积极而正确的处理是保证机械通气新生儿院间转运成功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降低沈阳市新生儿病死率,配合市卫生局、妇幼保健所“将危重新生儿转运至有抢救条件的NICU及时救治”指示精神的落实行动,本院于2000-07成立了NICU急救转运小组,以儿童医院NICU为中心,借助市妇幼保健所的所辖全市妇幼保健网络组织,建成了沈阳市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将全市的九区四县共85家助产单位内所接生的危重新生儿通过免费转运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0.
小儿急救医学诊治进展;危重新生儿内环境紊乱临床分析;儿科危重疾病心肌肌钙蛋白I的变化;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与危重度评分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关系的研究;晕厥诊断程序用于474例患儿诊断效果分析;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病情的预警指标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新技术应用对机械通气极低出生体重儿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的治疗技术如肺表面活性物质 (PS) ,鼻塞CPAP(NCPAP) ,以及开展新生儿转运对需机械通气的极低出生体重儿 (VLBWI)预后的影响。 方法  73例因呼吸衰竭、反复呼吸暂停、心肺复苏需机械通气的VLBWI按用新技术前后分为A组 3 2例 (1995~ 1998年 )和B组 41例(1999~ 2 0 0 2年 )。B组有 10例用PS(占 2 4% ) ,拔管后改用NCPAP 12例 (占 2 9% ) ,转运的患儿有11例 (占 2 7% )。 结果 两组比较 ,B组存活率明显提高 (3 9%与 71% ,P <0 .0 5) ;机械通气时间缩短 [(8.15± 11.57)d与 (4.59± 3 .50 )d(P <0 .0 5) ] ;院内感染发生率降低 (47%与 2 4% ,P <0 .0 5) ;低体温、代谢性酸中毒B组亦明显减少 ,而慢性肺疾病、颅内出血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VLB WI生后即予PS预防和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 ;尽早撤离呼吸机 ,改用NCPAP ;开展新生儿转运 ,可能提高VLBWI机械通气的存活率 ,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围产期新生儿转运系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新生儿危重症的抢救是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的重要举措之一 [1 ] ,抢救成功与否与患儿是否得到及时救治有关 ,而后者又与患儿是否能被及时转运到具有新生儿重症监护单位(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医院有关。因此 ,新生儿转运 (尤其是宫内转运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外多家医院都在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转运模式 [2 ] ,并取得了许多经验。我院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 ,于 1999年开始进行围产期新生儿转运系统的研究 ,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转运系统的组建 :以我院 NICU为依托 ,与周边医院组成围产期新生儿转运系统 ,转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与肌酸磷酸激酶MB(CKMB)对危重新生儿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和化学发光免疫法及免疫抑制法分别测定32例健康儿(足月儿16例,早产儿16例)及64例危重儿血浆中CTnI与CKMB水平,并作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CTnI正常值范围为0~1.95μg/L。无心肌损伤危重儿均〈2μg/L心肌损作率100%,明显高于CKMB升高者46%(P〈0.05)。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危重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7/2010-10收治的37例危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Hayden修定的SIRS诊断标准和全国小儿急诊学组拟定的MODS诊断标准,统计SIRS及MODS的发生情况及病死率。结果 37例患儿中,符合SIRS标准21例(56.76%),发生MODS 28例(75.68%),死亡7例(18.92%)。不同危重病例评分患儿SIR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S患儿MODS发生率较非SIRS患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符合SIRS项目越多,病死率越高。结论危重新生儿均有出现SIRS和MODS的可能性,危重病例评分越低,SIRS发生率及病死率越高。  相似文献   

15.
早产儿转运前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转运前在基层医院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fIary surfactant,PS)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34例高危早产儿(观察组)转运前气管内滴注 PS,与34例须转运但未使用PS的早产儿(对照1组)、34例本院出生,使用PS的早产儿(对照2组) 进行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在转运前使用PS,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 1组比较,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显著减少[分别为:(6±5)d比(13±8)d;(2.6±3.2) d比(4.4±3.0)d;(41±18)d比(54±28)d,P<0.05]。与对照2组比较,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5)d比(7±4)d;(2.6±3.2)d比(2.5±3.0)d;(41± 18)d比(40±16)d,P>0.05]。结论转运前在基层医院使用PS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可改善早产儿临床症状,缩短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 与美国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围产期补充Ⅱ(SNAPPE-Ⅱ)在危重新生儿死亡风险预测方面的优越性,探索适合我国新生儿疾病危重度判断的评分系统。方法 对2008年1-12月入住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525例患儿同时采用NCIS和SNAPPE-Ⅱ两种评分系统进行评分,根据评分将入组病例分为极危重、危重、非危重3组,分别对各组病死率进行比较,并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以观察两种评分系统在预测危重新生儿死亡风险的特异度及灵敏度。结果 非危重组、极危重组中,NCIS评分及SNAPPE-Ⅱ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危重组中,两种评分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UC分别为NCIS评分0.934,SNAPPE-Ⅱ评分0.92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NCIS评分对危重新生儿的筛出能力较强,但对临床决策无早期指导作用。SNAPPE-Ⅱ评分能早期、较准确预测患儿死亡风险,临床应用较简便,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ICU在提高新生儿救治水平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实施新生儿转运系统,比较应用前后的新生儿死亡率、死因及住院时间。结果转运与非转运新生儿死亡率存在差异,但死亡率分析以及住院时间无差异。结论 NICU可提高新生儿转运救护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加强对新生儿重度贫血的认识及治疗。方法分析36例重度贫血的新生儿临床特点。结果胎-母输血14例,新生儿颅内出血2例,胎-胎输血综合征4例,新生儿出血症3例,胎儿-胎盘输血2例,前置胎盘1例,脐带出血2例,帽状腱膜下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巨大头颅血肿1例,胎盘早剥5例。其中1例发生频繁心跳、呼吸骤停,顽固性代谢性酸中毒,抢救18h后家长放弃治疗,余病例均抢救成功。随访6个月,生长发育与同龄儿相同。结论新生儿重度贫血的早期干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症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对过去3年来诊断明确的92例新生儿低血糖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低血糖患儿中,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49例,窒息16例,糖尿病母亲婴儿4例,感染11例,黄疸5例,母亲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例,喂养困难1例,硬肿症3例,红细胞增多症1例。结论: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硬肿症、窒息、糖尿病母亲婴儿等高危儿低血糖的发生率较高,生后均应严密监测血糖,尽早开奶,加强喂养,早诊断,积极治疗和护理是防止低血糖造成原发病加重,防止低血糖脑损伤及脑发育障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胎母输血综合征(fetomaternal hemorrhage,FMH)早期的识别方法及诊断处理原则。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2007年7月至2015年3月发生的6例胎母输血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5例表现为胎动减少或消失;6例中4例胎心监护出现正弦波形,1例基线变异缺失、延长减速,1例出现轻度变异减速。所有病例母血中胎儿血红蛋白(fetal hemoglobin,HbF)均高于正常值,4例母血中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高于同孕周非FMH病例。2例生物物理评分7分,其中1例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峰速(MCA-PSV)增加。3例产前诊断FMH。新生儿窒息2例,均表现窒息复苏不满意、新生儿贫血,经输血治疗后迅速好转。1例新生儿死亡,5例活产新生儿随访至今生长发育、智力与同龄儿相比无差异。2例患者再次妊娠分娩,新生儿均未出现胎母输血综合征。结论 FMH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出现胎动减少、胎心监护出现正弦波形、胎儿MCA-PSV增加,母血HbF、AFP高于正常;终止妊娠方式以剖宫产为宜,早期诊断及时终止妊娠可以改善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