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便不利是指小便滴沥不爽,点滴短少而言。在古籍中亦称之为“癃”。《素问·宣明五气篇》云:“膀胱不利为癃”。《类证治裁·闭癃遗溺篇》亦云:“癃者,小便不利”。《金匮》中凡小便不利的原文达36条,方剂20首,共涉及《水气病》等九篇。详细论述了小便不利的证治体系。本文试就该书中有关小便不利的病理机制及其辨治,归纳探析如下:1 气化失司 水停下焦 如“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上述小便不利,皆为外邪随经入  相似文献   

2.
“开鬼门、洁净腑、去苑陈痤”是水肿的治疗原则。学者通过对《内经》等方面的研究对“开鬼门”的解释为:“开鬼门”即“发汗法”,“开鬼门”为“通大便”。慢性肾功能衰竭在中医属:溺毒”范围,由脾肾两虚,日久由虚如损,以致脾的升清降浊失调,肾藏精泻浊障碍,湿浊稽留,  相似文献   

3.
膀胱位于小腹正中,主要功能是储尿排尿.《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气化作用,全赖于肺、脾、肾三焦健全的气化功能.肺居上焦,为水之上源,脾居中焦,为水湿转运之枢机;肾居下焦,为水下源.水液的吸收运引和排泄,有赖于肺的通调水道;脾的运化水湿;肾中真阳的蒸腾气化.《素问、宝明五气篇》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说明了癃闭和遗尿的发生与膀胱机能失调有关.1、癃闭是以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疾患,临床多因年老体衰,命门火衰,致使膀胱气化无权或久病体弱,致  相似文献   

4.
中医认为前列腺肥大的发病原因正如《素问·标本病传论》篇说:“膀胱病,小便闭”;《灵枢·本输》篇说:“三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游”,阐明了本病病住在膀胱,膀胱和三焦的气化不利,导致本病发生。  相似文献   

5.
中医没有肾病综合征这一病名,依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水肿","肾水","腰痛"等范畴。早在内经就有所记载,如《内经》云"三阴结谓之水"、"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聚水也。"《黄帝内经》曰"水"、"皮水"、"黄汗"、"风水"、"水胀"、"石水"等病名,《景岳全书·水肿论治》:"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而病本皆归于肾。"对于水肿的治疗,早在《内经》中已有论述,如"开鬼门,洁净府,去苑陈莝"。《诸病源候论·水肿候》曰:"肾者主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指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由此可见,中医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诊疗体系。本文主要讲述张宗礼教授运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6.
肾阴虚证的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肾阴也。《中藏经》论述了其证候表现:"肾生病,则口热舌干,咽肿,上气,……腰脊急痛,嗜卧,足下热而痛;病久不已,则腿痛,小便闭,……"脑为髓之海"、"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女子以肾为先天""、胞络者,系于肾"、"命门者……女子以系胞。"因此,肾  相似文献   

7.
眩晕始于《内经》,并有详细记载.《灵枢·海论》篇曰.“脑为髓之海……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它不仅阐明了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临床症状,而且还阐明了眩晕即为眩冒这一科学定论.在《内经》的影响下,历代医家对眩晕不断研究和发展,使之日臻完善.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做了精辟的论述“无虚不能作眩.”并指出“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由此可见,眩晕多为虚弱亏损所致.常见于贫血、低血压、颈椎病、神经官能症、脑部疾病等.在辨证上,多与肝、脾、肾三脏有关.故肾阳虚者,证见遗溺遗精、四肢不温、腰酸膝软、舌淡、脉沉细弱.治宜温肾固摄,方用右归丸或桂附地黄丸.  相似文献   

8.
从“小建中汤”与“肾气丸”两方谈仲景治虚劳要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小建中汤”与“肾气丸”两方谈仲景治虚劳要略卞一明北京中医药大学主题词虚劳,中医药疗法,治脾、肾,张仲景虚劳一病,古代医学所论颇多,远在两千多年前,《内经》就有“精气夺则虚”、“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五劳所伤”等记载,尔后,《难经》详论虚损证...  相似文献   

9.
遗尿古称遗溺,亦称遗溲,俗称尿床,是儿科常见多发病之一。一般指3-4岁以上小儿睡眠中溺出不能自觉的病症,亦包括午睡遗尿或白天喜戏时溺出不能自知。多见于先天不足体质柔弱,后天失调营养不足,病后失调气血亏耗患儿以及大病之后元气未复病儿。年龄小病程短病儿易治;年龄大病程长患儿较难迅速治愈。先父康诚之治疗此证集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十分重视本病的早期防治,他认为治疗此证宜: 1、补气为先,重视调理脾、肾。泌尿和排尿机能十分复杂,主要涉及肾、膀胱、牌肺、三焦以及心、肝。虚则遗,因而调补各经之气是至关重要的,康老医师特别重视调补脾、肾之气(功能),这是因为:脾  相似文献   

10.
<正> 眼干燥症相当于祖国医学的“怕日羞明症”、“怕热羞明”、“干涩昏花”、“白涩症”等。《审视瑶函》讲:“怕日羞明症,实虚两镜施,目疼并赤肿,络滞气行迟,火炽兼脾燥,心肝脾辨之……不痛不赤肿,单为血家虚”。书中特别提到:若目不赤痛而畏明者,乃血分不足,胆汁少而终弱,不能运精华以敌阳光。《目经大成怕热羞明症》讲:“目开羞涩极,俛首复低目,向日  相似文献   

11.
肛肠术后尿潴留(the Prevention of Urine Retention Due to Anus and Intestine Operation)是指患者在完成肛门直肠手术后,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排尿不畅或不能自行排尿,尿液潴留于膀胱。肛肠术后尿潴留是西医病名,而在中医属于"癃闭"的范畴。癃闭这一病证名首见于《内经》,在《素问·宣明五气》曰:"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灵枢·本输》曰:"三焦……实则癃闭,虚则遗溺"。癃者为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闭为小便闭塞,尿液点滴不出。古人认为癃闭主要责于膀胱,认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出矣"[1]。膀胱肛门直肠部同处于下焦,肌腠疏松,易生湿邪,湿热互结,阻滞经络,又因肛门直肠部手术,损伤经脉血络,气血运行不畅,累及膀胱,膀胱藏津而不化,最终导致癃闭。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探讨了《内经》有关衰老机制的论述.认为在人体中,五脏皆虚则意味着衰老,其中肾、脾、心三脏在全身衰老过程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肾为衰老之根本,脾为衰老之关键,心为衰老之征象,三脏功能的自然衰退,便是人体的自然衰老过程。  相似文献   

13.
虚性浮肿,是指中老年人因身体虚弱引起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导致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的一种病症。该病与脾、肾关系最为密切。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失运,水液泛滥而为肿;肾元不足,开合不利,水液不能气化,不能正常排出体外,亦引起泛滥而为肿。治疗本病根据“虚则补之”,浮肿急则消之。营养障碍者补充富有营养食品,多食具有健脾益气、补肾培阳之品,如莲子、芡实、大  相似文献   

14.
“肾无实不可泻”,这是古代医家基于《内经》有关肾之论述,并结合临床实践而提出的见解,这一认识,可以说是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经验。直至目前,其仍有指导实践的意义。一、肾无实不可泻的渊源《内经》中并未提到肾无实不可泻。宋代钱乙首先在《小儿药证直诀》中提出:“肾主虚,无实也”,此后,则逐渐出现肾无实不可泻的论述。诸如:王好古说:“肾本无实,不可泻,钱氏只有补肾地黄丸,无泻肾之药”,方隅在《医林绳墨》中也说:“肾者作强之官,有补无泻”李中梓《医宗必读》也有“北方之水,  相似文献   

15.
1 历代医家综论脾阴虚 有关脾阴虚论述,最早见于《内经》如 《灵枢·五邪篇》说:“邪在脾胃,则病肌肉 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即 是针对胃阳有余,脾阴不足而言,但《内 经》对脾阴虚的治疗和方药均未涉及。开 创脾阴虚证治方药先河当首推,汉·张仲 景,《金匮要略》言:“脾中风者.翕翕发热,  相似文献   

16.
《理虚元鉴》虚劳治疗总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虚元鉴》一书,明末绮石撰。绮石对诊治虚劳有独特的经验,他根据自己长期的临床体会,著成《理虚元鉴》这本虚劳治疗专书,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拟对此书治疗虚劳的总纲作一探析。 1 治疗虚三本论 《理虚元鉴》曰:“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治肺、治脾、治肾,治虚之道毕矣。”关于虚劳的治疗,《素问·三部九候论》提出了“虚则补之”,《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了“劳者温之”的  相似文献   

17.
论五脏气虚与单纯性肥胖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脏气虚是构成单纯性肥胖病的主要机理之一,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肾为先天之本,主水,脾肾气虚无力推动津液的运行,凝聚为痰而发肥胖,且脾肾气虚最易延及其余三脏。因此单纯性肥胖病以脾肾气虚为本,心肝肺气虚为标。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机多因风邪外袭、风湿相搏、疮毒内犯、饥馑劳倦所致,历代医家多从肺、脾、胃三脏加以阐述分析,其中以《景岳全书·肿胀》论述最为扼要,如云:“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推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上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说明肺胃之间,若肾水上泛,传人肺,而使肺气不降,失去通调水道的功能,可以促使肾气更虚,水邪更盛;相反,肺受邪而传人肾时,亦能引起同样结果。同时,脾肾之间,若脾虚不能制水,…  相似文献   

19.
慢性腹泻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失和或下元虚损,使之脾胃运化失常,小肠受盛和大肠传导失司所致。《内经》明确指出:“胃脉实则胀,虚则泻。”、“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湿盛则濡泻”。故《景岳全书》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脾胃论》也曾告戒:“若不达升降浮沉之理,而一概施治,其愈者幸也。”可见泄泻病机所在当为脾胃升降功能失调,而慢性腹泻又与肝肾有关。所以,治疗慢性腹泻,常从肝脾同治和脾肾同治两法入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颓""疝""癃"等文字的考察,结合《内经》中的详细描述,参考马王堆汉墓出土古医书,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疝""■疝""颓疝"是同一病名的不同写法,指的是以男性前阴肿坠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而后世习作"■疝"。"■癃""癃■"虽词序不同,但与"癃疝"一样,皆指疝之重症,因这部分■疝患者在前阴肿坠之外,身体极度羸弱、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故名"■癃""癃■""■癃疝"。在《内经》所载以男性前阴肿坠为主症的■疝、■癃疝诸病中,必有属于今之所谓丝虫病所致的鞘膜积液或阴囊象皮肿者;至于每与"■疝"连文的"妇人少腹肿",则极大可能是指女性丝虫病患者出现的前阴部位肿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