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腔口结核亦称皮肤、黏膜溃疡性结核病,发生于皮肤、黏膜腔口部位,最常见于口腔及肛门。此病在临床上很少见,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而首诊于综合医院,最后经病理证实和/或脓液中找到结核杆菌而转至结核病防治机构接受规范抗结核治疗。我所曾于2004年报道腔口结核5例[1]。近期我所又收治1例以口腔病变为首发症状的腔口结核,长期误诊、误治,甚至在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  相似文献   

2.
皮肤结核是较少见的感染性皮肤疾病,发生于皮肤黏膜腔口部位的皮肤结核也称腔口结核,临床上很少见,最常见于有活动性内脏结核的患者。我科2003年收治2例肺结核并发腔口结核的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均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腔口结核亦称皮肤、黏膜溃疡性结核病,发生于皮肤、黏膜腔口部位,最常见于口腔及肛门。此病在临床上很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部分口腔结核可能会被忽略而误诊为其他疾病,患者首诊于综合医院口腔科,最后经病理证实和/或脓液中找到结核杆菌而转至结核病防治机构接受规范抗结核治疗~([1-2])。近期我院收治1例以口腔病变为首发症状的口腔结核并慢性血行播散性  相似文献   

4.
皮肤结核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雅凡 《四川医学》2007,28(4):399-400
目的提高对皮肤结核病诊断的警惕和认识能力。方法回顾性调查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皮肤结核病46例。记录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及手术所见。结果皮肤结核患者大多无结核病中毒症状,起病隐袭,17.4%的患者有结核病既往史,47.8%的患者合并其它部位结核,如淋巴结结核,骨、关节结核,附睾结核及腔口结核等。部分患者无结核病史及伴发结核病更易导致误诊误治。结论瘰疬性皮肤结核是器官结核病例伴发的较常见的皮肤结核病,临床医师应重视对皮肤结节患者进行肺内、外结核病的检查。结核杆菌检查及PPD试验可与病理组织学检查一起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内膜结核亦称气管、支气管结核病,是由于结核菌侵入气管、支气管的黏膜及黏膜下组织所引起的结核性病变。本病患者多为男性,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多数继发于肺结核病变,少数继发于支气管淋巴结结核。现将近半年收治的2例误诊的支气管内膜结核病人予以报道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重症多形红斑,即stevens Johnson综合征。是一种以皮肤大疱,有典型或不典型靶形损害和广泛黏膜损害,伴有发热、内脏损害等全身症状为特征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死亡率为3%~5%[1]。黏膜损害广泛而严重,可累及口腔、眼、鼻腔、外阴、肛周等腔口部位。腔口损害表现为局部黏膜充血、大疱、出血及坏死等,可引起张口困难、眼结膜炎、角膜炎、排尿困难等并发症,严重者可能引起失明、干眼症、外阴皮肤粘连等后遗症。故腔口护理至关重要。我科2011年1月~2012年1月  相似文献   

7.
背景:皮肤腔口结核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皮肤结核变型,肛周是其好发部位。作者报道1例出现无痛性肛周溃疡的青年男性患者,患者有无症状性播散性肺结核及肠结核,有肺结节病史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史。结果:经3种抗结核药物治疗后溃疡痊愈,肺部X线检查发现肺部病变改善。结论:对于持续性肛周溃疡应考虑到结核病,从而可避免对这种罕见结核病的治疗延误。肛周溃疡:皮肤腔口结核的个例报道@Leon-Mateos A.$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Faculty of Medicine, C/San Francisco s/n, 15782 Santiago de Compostela, Spain @S′J. anchez-Aguilar …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内膜结核(EBTB)是发生在气管、支气管黏膜或黏膜下层及支气管软骨的结核病,单纯全身化疗效果不佳,最终导致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严重影响患者通气功能,甚至引起呼吸衰竭和窒息。我们回顾性分析我所近5年收治的14例支气管内膜结核并气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治疗方法和疗效,以提高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1例回肠造口并发皮肤黏膜分离及缺血坏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我院于2018年5月4日收治1例回肠造口并发皮肤黏膜分离及缺血坏死患者,针对患者实际进行护理诊断,确立了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并实施。结果:术后早期勤换药,造口黏膜明显愈合,坏死组织逐渐转变为新鲜组织,直至切口皮肤完全愈合。结论:在回肠造口并发皮肤黏膜分离及缺血坏死患者的护理中,通过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造口相关知识,指导患者选择正确的造口底盘及造口保护产品保护皮肤,同时指导患者正确的饮食,可提高治疗效果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腔气囊导尿管应用于结肠造口灌洗的效果,以寻找最佳灌洗途径。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结肠造口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0例采用三腔气囊导尿管灌洗,对照组40例采用"一次性灌肠冲洗器"(带普通肛管)灌洗,两组患者的灌洗量均为100~1000 mL。根据液体返流量的多少比较两种灌洗方法的效果及两组患者灌肠成功率、并发症(出血、穿孔)、瘘口周围皮肤、床单污染发生、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情况。结果三腔气囊导尿管灌洗效果明显优于普通肛管,灌洗液返流量明显低于普通肛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瘘口周围皮肤情况、床单污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腔气囊导尿管用于结肠造口灌洗不仅效果好,而且弥补了普通肛管灌洗返流量较多的缺陷,是一种理想的结肠造口灌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三维直肠腔内超声在定位肛周感染性疾病中内口、瘘管走形、脓腔位置、隐匿灶的价值。方法    应用三维直肠腔内超声检查175例患者,其中肛瘘127例,肛周脓肿48例,根据其声像图特征进行内口定位、瘘管走行追踪及检测脓腔位置、隐匿灶。结果    定位内口151例,准确率达86.3%(151/175);定位瘘管一条者90例,瘘管两条者37例;检测到55个脓肿病灶,其中皮下脓肿9例,黏膜下脓肿3例,黏膜皮下脓肿4例;低位肌间脓肿16例,高位肌间脓肿11例,坐骨直肠间隙脓肿3例,盆腔间隙脓肿2例。均经手术证实。结论    应用三维直肠腔内超声检查肛周感染性疾病,能够准确定位内口、显示瘘管走行,有效检测脓腔位置及隐匿灶,能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必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型敷料联合新型造口用品在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4例在我院行肠造口手术后发生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患者,在皮肤黏膜分离处应用湿性愈合敷料联合新型造口用品,保持伤口适度的湿润与清洁,促进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处伤口的愈合。结果:14例伤口均在短期内治愈。结论:新型敷料能够保持伤口湿润,为伤口提供适度的湿性愈合环境,促进伤口愈合。新型造口产品能够有效地收集造口排泄物,避免或减少造口排泄物及细菌对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处伤口的侵袭,两者联合早期使用可防止分离处伤口发生感染,促进分离处伤口的愈合,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医务人员工作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处理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和预防造口狭窄的方法.方法 运用清创、新型保湿性敷料和粘贴性造口袋处理13例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愈合后定期造口门诊复查指导预防造口狭窄的后续护理.结果 13例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全部愈合,愈合后能有效预防造口狭窄.结论 采取恰当的护理手段能有效治疗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充分利用造口门诊的平台作用可以有效预防造口狭窄,达到促进造口患者身心健康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外耳道、中耳手术中耳甲腔转移皮瓣联合耳甲腔成形对扩大外耳道口的作用。方法行常规耳内切口,于外耳道软骨部外缘与耳甲腔间做2.0cm×0.5cm大小带蒂转移皮瓣,移至脚屏间切口(第二切口),边缘对位缝合,联合耳甲腔成形。结果术后3个月,19例患者中5例外耳道口直径达1.5cm以上,13例外耳道口直径达1.0cm以上,1例皮瓣坏死,外耳道口直径0.7~0.8cm。结论耳甲腔转移皮瓣联合耳甲腔成形对扩大外耳道口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咽结核多为肺结核患者痰中的结核杆菌接触损伤的咽部黏膜而发病,临床病例报道不多[1]。咽结核合并全咽腔狭窄、闭锁的病例更为罕见,本科2008年12月10日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6例皮肤结核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皮肤结核的认识和诊断能力。方法对16例皮肤结核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皮肤结核临床表现多样,不典型,极易误诊为其它皮肤病,最后行组织病理检查、病原学检查、PPD试验或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确定诊断。结论组织病理检查、病原学检查、PPD试验或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对结核病的诊断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17.
本院五官科最近收治 1例男性儿童巨大鼻息肉并口咽腔嵌顿 ,现报告如下。患儿 ,男 ,1 0岁 ,因鼻咽部一赘生物突然坠入口咽腔 ,当即出现吞咽困难 ,说话不清及呼吸不畅 1天 ;于1 998年 6月 1日急诊入院。体检 :神志清楚 ,讲话含糊不清 ,呈张口呼吸 ,且较急促 ,口腔内舌面上可见一圆柱状肿物阻塞咽口 ,肿物色泽淡红 ,触之软而无痛 ,不易出血 ,可活动 ,其根蒂来自鼻咽腔。穿刺抽吸无液体。既往有“鼻息肉”史。初诊 :巨大鼻息并口咽腔嵌顿。于当日 ,在全麻气管内插管行巨大息肉经口腔内摘除术。手术顺利 ,完整摘除一大小约 1 2cm× 3cm×3c…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结肠造瘘口的灌洗方法.方法 将 50 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 25 例.试验组采用改制过的三腔气囊尿管灌洗,对照组采用双腔气囊导管灌洗,两组患者灌注量相同.根据患者造瘘口周围皮肤的刺激程度比较不同方法对皮肤的影响.结果 三腔气囊尿管灌洗方法明显优于双腔气囊导管灌洗法.结论 三腔气囊尿管灌洗法对患者皮肤刺激少,减轻患者的不适,粪便直接引入引流袋,易于观察引流物的性状和量;可去除粪便异味,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操作简单,患者易于接受,是一种理想的灌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肠造口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评估43例永久性造口患者出现肠残端坏死、肠腔狭窄、皮肤黏膜分离及造口周围皮肤问题并发症的发生率;总结5例皮肤黏膜分离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 1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与性别、肿瘤部位没有关系(P>0.05);2造口周围皮肤问题发生率为19.2%,坏死、狭窄、皮肤黏膜分离发生率为12.4%;3在5例皮肤黏膜分离患者中,3例经有效的护理后恢复良好,皮肤与造口周围黏膜无缝隙,无渗出液。结论肠造口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十分常见,有效的护理干预是肠造口术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李文  郑永华 《农垦医学》2001,23(3):189-190
支气管内膜结核是指支气管粘膜或粘膜下层的结核病变,多数继发于肺结核,少数病例可单独发病。由于肺部X线可无结核病灶或仅有少许稳定性病灶,易误诊或漏诊。我院于1984年11月至1997年11月,经痰找结核菌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31例支气管内膜结核,其中误诊22例,误诊率70%,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