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低温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低温对脑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很早就为人们所认识,且为大量动物实验所证实,在临床领域被作为心肺复苏术后缺氧性脑病的辅助治疗,在血管外科手术中亦有应用。近20年通过将体温降低2~5℃(颈静脉球温度控制在32—34℃),并维持一定时间的亚低温治疗在基础医学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恒  毛伯镛 《四川医学》2001,22(7):679-680
在低温治疗中 ,国外学者一般按体温将治疗分为以下五类 :1轻度低温 (33℃~ 36℃ ) ;2中度低温(2 8℃~ 32℃ ) ;3深度低温 (10℃~ 2 0℃ ) ;4超深度低温 (5℃~ 10℃ ) ;5极深度低温 (0℃~ 5℃ )。国内外学者又将前二者统称为亚低温[1] 。80年代以来 ,国内外学者开展了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对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的方法、条件、机制等多方面有了较深入的认识 ,并把亚低温治疗用于临床 ,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和方法。目前 ,国外有些医院已将亚低温治疗列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法。1 亚低温与脑外伤1977年 ,Ioffe…  相似文献   

3.
至少从19世纪起,低温就被推荐用于严重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治疗。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度低温(28℃~32℃)已成为全世界许多中心治疗TBI患者常规方案的一部分。但是,到80年代初,由于其长时间不加控制应用引起的感染并发症,人们对中度低温治疗TBI已失去热忱。与此相反,对于成人和儿童顽固性颅内高压低温仍然是一种可接受的治疗方案。90年代,轻度低温(33℃~36℃)在实验性不完全性大脑缺血和心脏骤停中的应用再次受到关注。有许多实验室应用TBI实验模型对低温治疗进行了研究。在已发表的40篇报道中,低温治疗的有效性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
脑缺血亚低温脑保护研究的进展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树荣 《医学文选》2003,22(4):557-559
自 1 938年美国神经外科医师 Fay等首先将亚低温应用于临床治疗以来 ,有关亚低温的临床研究结果相继见诸文献报道。国内外通常将低温划分为4种不同水平 :轻度低温 ( 32℃~ 35℃ )、中度低温( 2 8℃~ 32℃ )、深低温 ( 1 7℃~ 2 7℃ )、超深低温( 2℃~ 1 6℃ )。又将前两者合称亚低温。亚低温技术在 2 0世纪 5 0~ 60年代逐渐发展并成熟起来 ,在 80年代中后期至 90年代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的实验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 [1,2 ] 。亚低温与脑缺血的大量实验研究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3 ] 。现已证实 ,2 8℃~ 33℃的亚低温具有确…  相似文献   

5.
早期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早期亚低温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疗效。方法:83例DAI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41例,均于伤后6h内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RT)控制在32.0℃-35℃,持续4-7d。对照组42例,直肠温度控制在36.5℃-37℃,其他治疗同亚低温治疗组。两组病人均于伤后3个月时根据GOS评分判定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死亡率降低,恢复良好率提高,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早期亚低温治疗DAI病人,安全有效,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生存率,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江基尧等首先将28~35℃的轻、中度低温称为低温。随后亚低温这一概念被国内外学者所引用。亚低温治疗作为重型颅脑外伤的治疗手段之一,目前有些医院的神经外科已将亚低温列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常规方法。特别是颅脑外伤及开颅术后高热病人采用亚低温治疗,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由于32℃以下亚低温可能引起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所以目前临床多采用32--35℃亚低温。  相似文献   

7.
创伤性脑水肿亚低温保护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创伤性脑水肿后脑保护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与最佳组合。方法制作兔创伤性脑水肿模型,采用正交设计法,测量了64例在不同的低温温度、治疗时间窗和低温持续时间等条件下脑组织腺苷酸含量;并对208例重型脑损伤病例实施低温治疗,按Jennet分级标准和颅内压计分。结果亚低温对实验兔脑保护的最佳组合条件为30~33℃、伤后4~8h低温、持续48h效果较好。临床研究结果在33.5~35.5℃、12h内开始亚低温治疗、复温后维持36℃达72h以上者疗效满意。结论对脑损伤后亚低温治疗影响因素进行最佳组合,可以使脑得到较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8.
吴虹  蔡俊杰  方升 《四川医学》2014,(2):183-185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n=23)及常温治疗组(n=23).亚低温组接受体温控制在32℃~35℃的亚低温治疗,常温治疗组除亚低温治疗外,其余治疗与亚低温组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的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并发症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伤后ICP显著低于常温治疗组(P<0.01).应激性溃疡、肝肾功能异常和外伤性癫痫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温治疗组(P<0.01);预后显著优于常温治疗组(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高颅压,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1959年低温治疗广泛应用在脑外伤的患者中[1]。20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轻度降低脑温(34~35℃)即可对神经元产生保护作用并改善预后。此后,低温治疗重新引起研究人员关注。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低温脑保护作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甚至多中心RCT开始出现。卒中低温治疗的临床研究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重度中暑患者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方法:对167例中暑病人,于患者住院期间应用亚低温治疗仪进行物理降温,观察一次性降温成功、重复应用降温成功的例数,对实施亚低温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经应用亚低温治疗仪进行物理降温后,78例病人一次性降温成功(在2~4d内体温降至36~37℃),4例在降温至36~37℃4h后有反跳现象(入院时体温均在41℃以上),经重复应用后在24h内体温降至正常。结论:应用亚低温治疗仪进行物理降温治疗重度中暑时,应严格按照亚低温治疗的环境要求实施这一治疗措施,加强对重度中暑患者的体温、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肾功能的监护,加强基础护理,确保该措施的成功实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神经疾病的亚低温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胜利  温杰 《医学综述》1998,4(8):436-437
<正>1 历史早在五十年代,深低温(<18℃)麻醉就用于心血管直视手术,对脑保护起重要作用,但会引起出血、心功能损害、甚至室颤等严重并发症.直至八十年代后期,低温脑保护重新引起人们兴趣,是由于在缺血模型上28℃~35℃低温(轻中度低温,简称亚低温)有显著保护作用,而且无并发症.九十年代,国外已将亚低温方法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美国、日本等国家临床医生已证实亚低温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降低颅内压,亚低温疗法已在国外许多医院开展.我国也在近几年相继开展了这方面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并取得一定成果.天津环湖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还建立了亚低温治疗中心.2 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n=25)及常规治疗组(n=25)。亚低温组接受32℃~35℃低温治疗,常规治疗组除亚低温治疗外,其余治疗与亚低温组相同。比较两组的颅内压(ICP)、并发症及预后的差异。结果亚低温治疗组伤后ICP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应激性溃疡、肝肾功能异常和外伤性癫痫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预后显著好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高颅压,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对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重型颅脑外伤患者62例,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亚低温组32例,伤后24h内采用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2℃~35℃,持续2~7d,平均74h,同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颅内压、血电解质、血气分析等。对照组30例,传统的物理及化学方法降温使直肠体温控制在37.8℃~38.5℃,余治疗方法同亚低温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后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NK细胞活性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结果亚低温组较对照组患者,伤后早期颅内压有明显下降,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未出现明显紊乱,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下降,优良率提高,预后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亚低温组的T淋巴细胞转化率、NK细胞活性及CD4~+CD8~+T淋巴细胞均升高。结论亚低温治疗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安全有效,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低温对颅脑伤患者免疫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娟 《四川医学》2010,31(10):1569-1571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和护理要点。方法将53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23例,按照亚低温治疗方法将治疗组患者肛温控制在(34±1)℃,维持3~6d;其他治疗同常规组。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患者伤后生命体征稳定,病死率下降,预后明显改善。结论亚低温治疗结合正确合理的护理措施可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心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后处于昏迷或无意识状态的病人,低温治疗是其治疗方案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所谓低温治疗,系指采取措施将患者体温降至32~34℃并维持12~24h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亚低温治疗,是指通过人为干预,将患者的脑组织温度控制在28℃~35℃之间,目前临床中多选择在33℃~35℃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亚低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世远 《中原医刊》2007,34(6):70-71
目的观察亚低温脑保护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7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和常温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85例给予控制血压、降颅压、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亚低温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32~35℃亚低温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的病死率、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测。结果亚低温组病死率为17、6%。常温组病死率28.2%。生活自理能力亚低温组为23%,常温组为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有关文献,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亚低温在脑出血治疗中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展现了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亚低温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亚低温治疗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1 ] 。笔者医院于 2 0 0 1年 8月~ 2 0 0 2年 7月对 3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亚低温治疗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36例 ,其中男 2 9例 ,女 7例 ;年龄 1 5~ 6 8(平均 4 2 )岁。发生脑挫裂伤 2 2例颅内血肿 1 1例、脑干损伤 3例 ;格拉斯哥昏迷分级法评分≤ 5~ 8分 30例 ,≤ 3~ 5分 6例。全部患者在手术或保守治疗基础上进行亚低温疗法治疗。亚低温疗法均在监护病房内进行 ,室温控制在 1 8℃~2 1℃ ,相对温度保…  相似文献   

19.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2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5例,根据病情及影像资料进行相应救治后,进行亚低温治疗(于发病后24h内进行),设定治疗温度为肛温32℃-35℃,治疗时间1-12d。结果:亚低温治疗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死亡率下降,预后得到显著改善。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梅志忠 《医学文选》2002,21(6):783-785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发病 1 2小时内入院的 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 ,亚代温采用 ( 34± 1 )℃。治疗前和治疗后 1个月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判断其疗效。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好于药物治疗组。结论 亚低温对急性脑梗死有明确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