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报告卡死克(Cascade)在实验室内杀灭家蝇及现场杀灭家蝇Ⅲ龄幼虫的效果。结果表明,实验室内卡死克对家蝇Ⅲ龄幼虫的LC_(50)为0.0009;0.01%和0.005%卡死克水溶液,对家蝇Ⅱ、Ⅲ龄幼虫有很好的杀灭效果,但灭卵效果较差;用含有0.06%和0.006%卡死克的饵料饲喂后影响家蝇寿命,KT_(50)前者为23.1336天,后者为30.5844天,但经t检验差别不显著,对照组KT_(50)为59.5662天。饲喂含有0.06%和0.006%卡死克饵料的家蝇,产下的卵不能发育成成蝇。现场采用0.013%和0.0067%卡死克水溶液,对野外家蝇Ⅲ龄幼虫具有很好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2种剂型吡丙醚对家蝇幼虫化蛹及羽化状况影响,为蝇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按药物推荐使用剂量将折算好的药量均匀撒施于家蝇孳生物上,观察10 d,记录蝇幼虫死亡、化蛹及羽化情况。结果吡丙醚颗粒剂(GR)和水乳剂(WE)对有幼虫都有杀灭及阻止其化蛹的作用,羽化抑制率为100%。颗粒剂和水乳剂72 h蝇幼虫死亡率分别为15. 0%、21. 8%。颗粒剂和水乳剂72 h化蛹抑制率分别为73. 7%、27. 8%。结论吡丙醚对家蝇幼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水乳剂杀灭幼虫效果较好,颗粒剂阻止幼虫化蛹的效果较水乳剂好。  相似文献   

3.
灭蝇胺和阿维菌素对家蝇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灭蝇胺和阿维菌素对家蝇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人工饲料混药法.结果灭蝇胺对家蝇1日龄幼虫的48 h的LC50值为43.896 mg/L,对3日龄幼虫和成蝇的毒杀效果较差,但可引起幼虫化蛹率、羽化率以及雌成蝇产卵量和卵孵化率明显下降;阿维菌素对家蝇1日龄、3日龄幼虫和成蝇表现出较强的急性毒杀作用,其48 h LG50值分别为0.162 1 mg/L、1.554 6 mg/L和0.210 3 mg/L,而对家蝇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结论灭蝇胺不仅可作为一种主要的农用杀虫剂,而且还可有效地防治人畜卫生害虫.  相似文献   

4.
5%吡丙醚微乳剂阻止蝇幼虫化蛹及羽化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吡丙醚阻止家蝇幼虫化蛹及羽化效果观察。[方法]按100mg a.i/m^2的用量将吡丙醚水溶液喷洒在家蝇滋生物上,观察10d,计算蝇幼虫死亡、化蛹情况和蛹羽化情况。[结果]吡丙醚按100mga.i/m^2的用量,实验室校正阻止化蛹率为99.13%,校正阻止羽化率为100.00%;现场对家蝇幼虫校正杀灭率3d为83.73%,7d为85.97%,10d为94.32%。[结论]吡丙醚对家蝇幼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实验室内家蝇的生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家蝇(Musca domestica)的生活史,实验观察结果表明:①家蝇生活史:在实验室内从卵→成虫需要9.5~12天以上。卵的孵化率为82~88.4%,幼虫化蛹率为71.5~78.7%,蛹的羽化率为71.3~79%。②成虫羽化后,展翅时间在10~15分最多;静止时间以60~120分为最多;变色时间以24~53分为最多;取食时间为羽化后2~6小时居多,取食持续时间为1~25分。③家蝇性比例:雄蝇与雌蝇,基本上符合1∶1比例。④交配:雌蝇羽化后24小时后方能变配,有效的交配时间约1小时以上。交配次数,以交配1次者为最多,但是也可以进行多次交配,个别的交配次数达10~11次。⑤寿命:实验室内于1984.6~8月及8~10月进行两次观察,家蝇的寿命为1~2个月以上。⑥繁殖力:观察6对家蝇,雌蝇存活时间为15~45天,产卵总数为259~748粒。雌蝇存活15天产卵4次,存活23天产卵9次,存活36~45天产卵12次,说明其繁殖力很强。  相似文献   

6.
①实验室内点滴法测定氯氰菊酯对家蝇的LD_50,雄雌蝇分别为0.0255和0.0587μg/蝇;顺式氯氰菊酯对家蝇的LD_50,雄雌蝇为0.0019%和0.0109μg/蝇。顺式氯氰菊酯对家蝇的毒效高于氯氰菊酯。②在不同表面上氯氰菊酯对家蝇的LC_50,玻璃表面雄、雌蝇为0.0002和0.0007%,抹灰表面分别为0.0177和0.0523%;玻璃表面的毒效优于抹灰表面。顺式氯氰菊酯对家蝇的LC_50,在玻璃表面,雄雌蝇为0.0032和0.0035%,在抹灰表面,分别为0.0024和0.0010%。③氯氰菊酯对家蝇的持效,在玻璃表面应用0.06%浓度,持效为105天。在抹灰表面应用0.2%浓度,对雌蝇为30天,雄蝇为45天;应用1%浓度,分别为45天和60天。可以看出,在玻璃表面上的药效优于抹灰表面。顺式氯氰菊酯对家蝇的持效,在玻璃表面应用0.05%浓度,对雌蝇为75天,雄蝇为90天;应用0.2%浓度,持效为105天。在抹灰表面应用0.05%浓度,持效为75天;应用0.2%浓度,持效为105天。④两种药物杀灭家蝇幼虫的效果不理想,故不宜作为杀幼虫药剂。⑤10%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现场灭家蝇,按0.02g/m~2剂量滞留喷洒,灭蝇效果达三个月;5%顺式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按0.01g/m~2剂量滞留喷洒,灭蝇效果达三个月;5%顺式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按0.01g/m~2剂量滞留喷洒,只观察2个月,灭蝇效果很好。⑥现场灭蝇时,采用挂笼法观察氯氰菊酯对家蝇的KT_50,按0.02g/m~2剂量为7.8886分;顺式氯氰菊酯对家蝇的KT_50,按0.01g/m~2剂量为5.2808分。  相似文献   

7.
臭氧对家蝇生物学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臭氧(O3)对家蝇的生物学效应。方法:用一定浓度的臭氧对家蝇的卵、蛹、成虫作用一定时间,分别观察其成活率及子代的翅脉变异。结果:O3对家蝇卵有致死作用;O3对蛹有一定杀伤作用,使羽化受到明显抑制,羽化时间相对延长;O3对成蝇有一定致死作用,存活的家蝇进行传代,子代F1、F2、F3均出现短翅和翅脉变异,但对于代性别无明显影响。结论:家蝇的卵、蛹、成虫分别用O3处理,产生不同程度生物学效应,可以认为O3对家蝇子代有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对羟基苯甲酸乙酯(EP)对雄果蝇的生殖毒性。方法收集基本培养基中8 h内新羽化果蝇,随机选取雄蝇放入对照组和EP浓度组(质量分数分别为0.03%、0.07%和0.10%),雌蝇放入对照组,各自培养5 d后合管,每管1对,每组10次重复,统计10 d亲代(F0)和子一代(F1)产卵量及最大产卵量;F1和第二代(F2)羽化量和羽化率,以及卵-幼虫、幼虫-蛹、蛹-成蝇的天数和总羽化天数。结果 EP处理组F0果蝇的产卵量、羽化量及羽化率与对照组相比呈降低趋势,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F1总羽化天数也随着EP浓度的增加而延长。高浓度EP组(0.10%)F1产卵量和F2羽化量与对照组相比也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F2总羽化天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所缩短,差异显著(P0.05),而0.03%和0.07%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EP对F0雄性果蝇具有一定的生殖毒性,而高浓度EP对F0的影响可持续至子代,对F1果蝇的生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低温对家蝇卵及蛹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低温对家蝇卵孵化率以及蛹羽化率的影响。方法室内连续饲养的家蝇第4代卵,置于2℃分别处理1、2、3、4和5d后,取出置于室内(26℃)孵化,记录处理不同时间后的孵化率。第4代1日龄蛹和3日龄蛹,分别置于2℃和6℃处理1、2、3、4和5d后,取出置于室内羽化,记录不同日龄以及不同时间的低温处理后的羽化率。结果家蝇卵经不同时间2℃低温处理后的孵化率依次为(91.52±7.70)%、(85.93±18.99)%、(48.52±19.48)%、0、0;家蝇1日龄蛹经不同时间2℃低温处理后的羽化率依次为(75.00±13.54)%、(51.25±13.15)%、(30.00±15.81)%、(6.25±6.29)%、(6.25±4.79)%;1日龄蛹经不同时间6℃低温处理后的羽化率依次为(88.75±4.79)%、(66.25±10.31)%、(40.00±12.91)%、(37.50±18.48)%、(12.50±6.45)%;3日龄蛹经不同时间2℃低温处理后的羽化率依次为(90.0±7.07)%、(78.75±11.09)%、(57.50±9.57)%、(61.25±11.09)%、(32.50±22.55)%;3日龄蛹经不同时间6℃低温处理后的羽化率依次为(92.50±5.00)%、(90.00±10.80)%、(88.75±2.50)%、(90.00±5.77)%、(66.25±10.31)%。结论家蝇卵经2℃低温处理4d后即不能孵化幼虫,卵对低温的耐受力比蛹弱。温度越低,蛹羽化率越低,低温处理时间越长,蛹羽化率越低;蛹日龄越大,耐受低  相似文献   

10.
0.5%吡丙醚颗粒剂对白纹伊蚊控制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0.5%吡丙醚颗粒剂对白纹伊蚊的控制效果,为上海世博会期间蚊虫控制做好药物和技术储备。方法采用幼虫浸液法,观察实验室和模拟现场条件下不同药剂浓度对幼虫的致死率、化蛹率和羽化率,并观察在0.06、0.08mg/L浓度下其对不同龄期蚊幼虫的控制效果。居民区现场用吡丙醚处理白纹伊蚊孳生地(雨水井和其他水体),用叮刺法测定成蚊密度。从现场孳生地中取回含有蚊幼虫的水体,进一步观察蚊幼虫的生长发育过程。结果 (1)0.06~0.12mg/L浓度梯度下,实验室内幼虫的致死率为25.75%~49.00%,化蛹率为31.19%~40.25%,未出现羽化的成蚊;对照组化蛹率为99.25%,羽化率为95.47%。(2)0.06、0.08mg/L浓度下对不同龄期幼虫具有抑制其化蛹和羽化的能力,且呈现出浓度增加,化蛹率降低的趋势。(3)在模拟现场向阳和背阳环境下,使用浓度在0.5mg/L以上时,吡丙醚能有效抑制蚊虫的化蛹率和羽化率。(4)吡丙醚颗粒剂施用于现场蚊虫孳生地后,按蚊虫孳生地阳性率和成蚊叮刺法调查,蚊幼虫以及成蚊密度均有明显下降。从水系中采回的蚊幼虫,仅0.24%~0.71%发育为成蚊。结论吡丙醚具有抑制白纹伊蚊幼虫生长发育的作用,可将1mg/L的吡丙醚直接应用于孳生地控制蚊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