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丹灯通脑软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应用基础用药加丹灯通脑软胶囊口服;对照组应用基础用药。治疗15 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脑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6%,对照组总有效率87.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脑血流速度明显改善。结论:丹灯通脑软胶囊能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3粒饭后30 min温水服,3次/d,连续服用15 d;同时用纤溶酶200 IU 1次/d,连续用10 d。对照组48例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滴注1次/d,连续用15 d;同时用纤溶酶200 IU 1次/d,连续用10 d。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并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在改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增加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纤维蛋白原方面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延长(P<0.05),但不影响出凝血时间(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应用纤溶酶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比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用纤溶酶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常见病症之一。笔者 1999年 8月~ 2 0 0 0年 5月对临床确诊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2 0例应用中药脑血康滴丸进行了疗效观察。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8例 ,女 12例 ,男∶女 =2∶ 3,4 0~50岁 8例 ,51~ 62岁 12例 ,病程 1天~ 2周。1.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条件 :年龄 4 0岁以上 ,症状以眩晕为主 ,3D多普勒超声血流图及血液流变学检查为主要依据。除外冠心病、内耳眩晕症、前庭神经元炎、颈椎病和其他原因引起的眩晕。1.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状分级。轻度 :有眩晕感 ,眩晕每天发作 1次以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西比灵和敏使朗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27例予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西比灵和敏使朗,对照组26例仅口服西比灵和敏使朗治疗。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有较好的疗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用于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确切,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VBI)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左椎动脉( LVA)、右椎动脉 ( RVA)、基底动脉 ( BA)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治疗前根据血流速度将 VBI患者分为低血流组和高血流组 ,根据病因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颈椎病组和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颈椎病组(混合组 )。共 40例患者用葛根素静滴 ,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各观察指标。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92 .5%。动脉粥样硬化组和颈椎病组间未见明显差异 ,二者均优于混合组 ,表明葛根素能改善椎 -基底动脉 ( VBA)供血 ,调整血管搏动指数 ( PI)及阻力指数 ( RI) ,降低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 ,降低红细胞刚性指数 ,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葛根素是临床治疗 VBI可靠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7.
乌兰图雅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3,(10):18-1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脑病科常见疾病,其原因为动脉硬化或脑血管痉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脑干、小脑、内耳缺血,患者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眩晕随头部转动或体位变化而出现,并几分钟,几个小时或几天不消失。患者出现共济失调、眼震、视力下降、吞咽困难、偏头痛、心悸等伴随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患者的疗效。方法对 70例VBI患者分别用葛根素 (治疗组 )和复方丹参 (对照组 )静滴治疗 ,疗程 7~ 14天 ,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起效时间快 ,2 4小时内有效率为 37.14 % ,72小时内有效率达 74 .2 9% ;对照组分别是 8.2 5 %、2 2 .86 %。 2组总有效率分别是 84 .5 9%、6 2 .2 9%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葛根素治疗VB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观察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疗效对其对左椎动脉(LVA)、左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治疗前根据血流速度将VBI患者分为低血流组和高血流组,根据病因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颈椎病组和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颈椎病组(混合组),共40例患者用葛根素静滴,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各观察指标,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92.5%,动脉粥样硬化组和颈椎病组间未见明显差异,二者均优于混合组,表明葛根素能改善椎一基底动脉(VBA)供血,调整血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降低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降低红细胞刚性指数,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葛根素是临床治疗VBI可靠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为常见病、多发病,常见于中老年人,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椎基底动脉系统循环不全引起脑干、小脑、大脑半球后部等灌流区功能障碍的症状。笔者自2009年9月-2011年10月应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为常见病、多发病,常见于中老年人,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椎基底动脉系统循环不全引起脑干、小脑、大脑半球后部等灌流区功能障碍的症状.笔者自2009年9月~2011年10月应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栓通和银杏叶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的比较。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0.9%的生理盐水加银杏叶注射液20 mL静点1次/d,另一组用0.9%的生理盐水加血栓通粉针剂450mg静点1次/d,对照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在疗效上分别为93.3%和93.4%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和银杏叶注射液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上疗效相当,从性价比来看血栓通粉针剂更为便宜,从中医辨证分型来看,血瘀重宜用血栓通粉针剂,气虚精亏宜用银杏叶注射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医化痰逐瘀法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 :将 62例确诊为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人随机分为 2组。对照组 30例 ,用丹参注射液和尼莫地平治疗 ,治疗组32例 ,除上述治疗外 ,加服化痰逐瘀中药。并测定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功能 ( PAG)。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 90 .63%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 P<0 .0 5) ;血液流变学、PAG的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 P<0 .0 5、P<0 .0 1 )。结论 :化痰逐瘀法是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灸并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7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临床症状多以眩晕为主 ,属祖国医学眩晕范畴。笔者采用针灸并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78例患者中 ,男 38例 ,女 4 0例 ,年龄最小 38岁 ,最大 70岁 ,平均年龄 6 0 .78岁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4 6例 ,其中男 2 0例 ,女 2 6例 ,对照组 32例 ,其中男 18例 ,女 14例。1.2 诊断标准①眩晕为旋转感或视物晃动感或不稳感 ,多因头位和 /或体位改变而诱发 ;②眩晕同时至少尚有一种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的其他症状 ,如眼症 (黑蒙、闪光、视物变形、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动供血不足(VBI)的效果。方法:选择VBI患者84例,将其随机平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用倍他司汀3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10天为一疗程,治疗组应用盐酸丁咯地尔2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3.8%,治疗组为95.2%。结论:盐酸丁咯地尔治疗VBI安全、起效快、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法(以益气升阳,活血通窍法为治疗原则);对照组30例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在判断其疗效的基础上,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TCD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6.67%,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对TCD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理想的疗效,这可能与针刺改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有关。 相似文献
17.
血栓通粉针剂治疗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近3年来应用血栓通粉针剂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取得较好疗效 ,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观察病例100例均为我院近3年来门诊及住院病人 ,纳入标准参照以下诊断标准[1 ,2]:①突起眩晕 ,视物旋转 ;倾倒或躯体不敢活动 ,伴或不伴耳鸣、恶心呕吐、构音障碍、复视等 ,有或无眼震 ,两眼视野完全或部分缺损 ,偏侧肢体麻木无力。②发作过后症状体征消失。③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提示椎 -基底动脉狭窄 ,血流缓慢 ;④除外耳源性眩晕及脑干、小脑及枕叶出血或梗塞。1.2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均有典型眩晕发作 … 相似文献
18.
中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由于椎-基底动脉受压或部分阻塞所引起的。临床以眩晕为主要表现,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有资料表明,VBI性眩晕是临床最常见的眩晕病,约占老年眩晕症的90%,也是诱发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且约1/3的病人在5年内发展为脑梗塞。颈椎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是本病的两大基础病因。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本病方面已显示出优势,并取得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灯盏花细辛注射液对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液流变学、椎-基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用灯盏花细辛注射液静滴,对照组用盐酸培他啶注射液静滴,每日1次,连续14d。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椎-基动脉血流速度明显改善(P<0.05,P<0.01),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及临床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及P<0.01)。结论:灯盏花细辛注射液治疗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马次欣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1,22(1):14-14
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引起中柩性眩晕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神经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科以益气活血法为治则,治疗本病40例,临床获效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