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高对梅毒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方法运用PER扩增了梅毒螺旋体(Tp)的DNA多聚酶I基因(polA)的特异性片段,检测了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性;用该方法检测了118例生殖器溃疡,同时用Tp PCR试剂盒和血清学方法平行检测同批病人的溃疡或血清标本。结果polA PCR只在扩增Tp时有特异性产物,灵敏性约为20个Tp拷贝;检测118例生殖器溃疡标本,用Tp PCR试剂盒为对照,polA PCR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分别为96.8%和95.7%,两种PCR检验结果差异无显著性(x2=0.25,P>0.05);polA PCR方法与血清学方法对一期梅毒诊断结果差异有显著性(x2=4.45,P<0.05)。结论polA PCR方法高度敏感、特异,在一期梅毒诊断中优于血清学方法,可作为血清学方法的补充用于梅毒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全血中梅毒螺旋体polA基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梅毒螺旋体(Tp)的DNA多聚酶Ⅰ基因(polA)以探讨检测全血标本中微量Tp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半巢式PCR和常规PCR分别扩增165例可疑梅毒及非梅毒患者全血中Tp的polA,与血清学方法比较,探讨半巢式PCR方法在扩增全血中Tp DNA的意义。结果待测的165例标本中,与血清学方法比较,半巢式PCR检测T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2.7%和95.9%,两者符合率为82.4%;两种PCR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1),半巢式PCR敏感性远高于常规PCR。结论半巢式polA PCR检测全血中Tp较常规PCR灵敏,是血清学方法诊断梅毒的有效补充,但其检测的灵敏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苍白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梅毒的广泛流行和传播已成为世界各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梅毒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梅毒螺旋体检查和梅毒血清学试验。血清学试验是诊断梅毒的主要方法,但因其自身的局限性而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影响诊断的可靠性。梅毒螺旋体直接检测法由于检测条件要求较高、需要时间长、费用高等缺点而限制了其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PCR技术是一种诊断梅毒重要的实验室方法,可用于检测各种临床样本中的梅毒螺旋体,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可以对梅毒螺旋体进行基因分型,而梅毒螺旋体的基因分型对梅毒的流行病学研究以及在区分梅毒的复发与再感染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PCR技术在梅毒诊断、梅毒螺旋体基因分型方面的应用及近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梅毒螺旋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世全 《中原医刊》1999,26(2):59-60
近年来,梅毒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多。由于其危害性极大,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从1997年2~8月开始对42例临床诊断为一期梅毒的患者做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病组:42例患者均为我科门诊病人。男16例,女...  相似文献   

5.
荧光PCR技术检测梅毒螺旋体DNA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钟洙  王传敏 《吉林医学》2009,30(9):769-771
目的:评估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梅毒螺旋体DNA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FQ-PCR技术检测硬下疳、一期横痃、二期梅毒皮损、梅毒患者全血、室温保存1~3年半的梅毒螺旋体DNA阳性标本以及部分生活污染品中的梅毒螺旋体DNA含量。结果:该技术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分别为一期梅毒100%,二期梅毒90%,早期梅毒全血为20%,无症状梅毒全血为0%,其敏感性主要受到治疗药物和梅毒病程的影响;与梅毒口腔黏膜斑密切接触的污染品中1个茶杯获得阳性结果;室温保存的梅毒螺旋体DNA阳性标本均阳性。结论:FQ-PCR技术适用于确认未经治疗的形态各异的早期梅毒疹;对一期梅毒后期或二期梅毒早期患者血中梅毒螺旋体DNA检查有价值;梅毒螺旋体DNA在常温下可长期保持稳定;该技术对探明梅毒间接传播途径可能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巢式PCR法在血液样本梅毒检测中适用性.方法:运用常规及巢式PCR 扩增了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的DNA多聚酶I基因(DNA polymerase I,polA) 的特异性片段,与血清学方法比较,评价了两方法在诊断梅毒中的意义.结果:用PCR法和TP-ELISA检测89份拟诊为梅毒的血液标本,TP-ELISA方法与巢式polA(DNA polymerase I)PCR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巢式PCR敏感性高于常规PCR.结论:巢式polA(DNA polymerase I )PCR虽然具有高度敏感、特异等优点,但对全血、血清等标本要求较高,是否适合用于血液样本的检测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TP)感染引起的慢性性传播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目前常用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有暗视野显微镜法和血清学方法。近年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在梅毒实验室诊断中得以应用,在早期梅毒以及特殊梅毒的诊断中显示出灵敏度高、特异性较强、稳定性好等优点。本文就PCR检测技术在梅毒实验室诊断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梅毒患者血清TP-D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梅毒螺旋体(TP)DNA在梅毒患者血清中的检出率.[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34例不同病程阶段梅毒患者的血清TPDNA.[结果]34例梅毒患者中仅有2例检测出血清TPDNA,阳性率为6%.[结论]血清TPDNA的检出率低,故不宜采用血清作为TPDNA的检测标本.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检测早期梅毒的实验诊断方法,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法对92例硬下疳无硬下疳症状的早期性病患者进行梅毒螺旋体基因扩增,同时对患者作血清抗体检测进行对照。结果,PCR法检测阳性率在硬下疳期为100%,无硬下疳患者为5.2%;而血清抗体阳性率在病程长于2周硬下疳患者为83%,短于2周者几乎测不到抗体,无硬下疳患者均阴性。结论:PCR检测对梅毒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梅毒螺旋体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在检测梅毒螺旋体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0例疑似病例,用目前公认较好的梅毒抗体确认试验TPHA结果为标准,与TRUST、ELISA、FQ-PCR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TRUST假阳性率为25%,假阴性率为23.3%;ELISA无假阳性,假阴性率为3.3%;FQ-PCR假阳性率为15%,其中30例TPHA阳性病例的定值在1.704×104~6.365×105copies/ml,而3例FQ-PCR阳性,TPHA阴性病例的定值在3.133×102~3.657×102copies/ml.结论FQ-PCR检测梅毒螺旋体DNA,特异性很强、敏感性很高,是目前诊断梅毒螺旋体的先进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PCR技术检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患者脑脊液(Csf)中结核杆菌(tubercle bacilli,TB)30例。结果 结脑患者Csf中TB阳性率为70%。结论:PCR技术对结脑的快速、敏感、特异性诊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巢式PCR检测梅毒螺旋体DNA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一种血清梅毒螺旋体DNA提取及PCR鉴定方法。方法基于化学热裂解法和柱式核酸提取原理进行血清梅毒螺旋体DNA提取。根据文献筛选优化引物建立巢式PCR检测体系,并对实验方法的特异性、抗干扰性、检测梯度进行评价。结果建立的实验方法特异性好、抗干扰性强,对TRUST为1:8以上的标本检测全部为阳性。结论提取梅毒螺旋体DNA及PCR鉴定有助于梅毒的快速诊断,对于血液中梅毒螺旋体增殖能力判断具有重大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PCR扩增52株钩体23SrRNA基因及其临床应用5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衡阳地区梅毒螺旋体(TP)的分子亚型的分布,为梅毒螺旋体感染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衡阳地区疑似硬下疳的标本52例,经TPpolA PCR筛选后,阳性者用PCR扩增各标本中TP的ARP和TPR基因,酶切TPR基因扩增产物,分析各TP菌株ARP基因长度和TPR基因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进行分型。结果TPpolAPCR阳性者43例,可用于分型者38例,分为10个亚型,其中14d亚型有16例,其它亚型包括10d(2)、12a(2)、12g(1)、13d(4)、14a(3)、14b(2)、14f(2)、15d(5)、16d(1)。结论衡阳地区存在TP的多亚型,且以14d亚型为主(42.1%)。  相似文献   

15.
梅毒螺旋体检查有涂片染色检查与直接荧光抗体检查,暗视野检查等。前两种检查方法敏感性差,临床已不常用,现最常用的是暗视野检查,其阳性率70%左右。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运用基因体外扩增技术检测性病病原体已十分普遍,但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一期梅毒螺旋体的DNA,国内还未见报道。为了提高一期梅毒的早期诊断的准确率,我们试用敏感度高的PCR技术检测了18例一期梅毒初疮皮损中的梅毒螺旋体DNA,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体外克隆并表达梅毒螺旋体青霉素结合蛋白,为制备预防性疫苗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CR反应及基因重组技术,扩增重编码青霉素结合蛋白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ETJKM/TpN47,IPTG诱导表达。结果PCR法扩增出了1350bp的目的片段,原核表达质粒pETJKM/TpN47酶切鉴定正确,测序结果与Gengbank上公布的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并可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人pETJKM/TpN47原核表达载体,高效表达了青霉素结合蛋白,为梅毒的预防性疫苗的制备以及进一步研究其血清学诊断试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可治愈的、慢性经典性传播疾病,梅毒的病原体为梅毒螺旋体(Treponemapaltidum,Tp),其基因重组抗原的研究在梅毒血清学检测中应用广泛。为此,结合与临床诊断学有关的梅毒螺旋体基因重组抗原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今后的研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血清梅毒螺旋体IgM型抗体在梅毒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98名确诊为梅毒的患者,分别对其血液标本进行TP-IgM检测和TP-DNA检测,并分别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及不同时期梅毒患者TP-IgM检测的阳性率.结果: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时期梅毒患者TP-IgM的检测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梅毒螺旋体IgM型抗体在梅毒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特异基因的PCR扩增及其快速克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直接从微生物基因组中扩增卡介苗Ag85-B编码基因。虽然在引物5'端设计了限制性内切酶识别顺序以及附加顺序,但因限制性内切酶不能切开这些顺序,使扩增基因产物不能克隆到质粒载体中。因此,我们构建了新的克隆载体即T载体,专门用于克隆未经任何修饰的PCR产物;这种方法价廉,快速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