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早产儿(preterm infant).指胎龄满28周但不满37周的新生儿,其中出生体重在1000~1499g之间的早产儿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000g以下的早产儿定为超低出生体重儿。随着近年围产医学技术的不断提升.临床上出现了更多胎龄小、体重低的早产儿,向儿科医护人员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原因。方法:对我科2002年3月~2008年3月住院的98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病理新生儿患病率明显高于足月新生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窒息或感染是新生儿硬肿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病理新生儿的治疗及护理,可减少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我院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救治的经验教训,提高早产儿的管理方法。方法:回顾自2003年1月~、2008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早产儿204例,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13例,孕周28W~34^+4W,体重1100~1500g之间,入院后给予保暖、监护、抗感染、改善呼吸、静脉营养、改善循环、营养脑心肌、维持血压血糖正常等治疗。结果:治愈2例,住院天数17~43天;好转5例,住院天数4~5天,放弃2例,住院1天;死亡4例,住院为1~2天,主要死因分别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肺炎、败血症、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导致呼吸循环衰竭。结论:本资料VLBWI死亡率较高,医护人员需提高诊治认识,应加强对VLBWI的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亦称未成熟儿,是指股龄未满37周,出生时体重在2500g以下,县长47cm以下的活产新生儿,胎龄越小,体重越轻,身长越短,死亡率越高.因此加强护理,是减少早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1994~1997年我科共护理86例早产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我们的做法及体会?..  相似文献   

5.
236例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36例死亡新生儿死因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死亡率大于足月新新儿。早产儿中以硬肿症致死者比例最高,足月儿中以新生儿窒息致死者比例最高,另外,感染、畸形等也在新生儿死亡中占有一定比例。结论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是新生儿死亡的高危因素。加强围生期保健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出生时体重不足2500g者,不论胎龄大小、成熟度如何,统称为低出生体重儿。包括早产儿、胎龄在37~不满42周的足月小于胎龄儿,以及胎龄在42周以上的胎盘功能不全的过期产儿。体重不足1500g者称极低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正常新生儿高,属于高危儿,因此诊断为低出生体重儿者应进一步确定为早产儿,足月小于胎龄儿或过期产儿,以便根据其解剖生理特点和临床表现的不同,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治疗和急救措施。  相似文献   

7.
出生体质量≤1500 g的早产儿称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在新生儿中,以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死亡率为最高.本科1996~1998年共收治了极低体重儿70例.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加强病情观察的同时,也加强了保暖、呼吸、喂养及预防感染等方面的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我科收治的30例早产儿和低体重儿通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维持体温稳定、维持有效呼吸、合理喂养、防止出血、预防感染、密切观察病情等措施,减少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死亡率,提高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总结100例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1995-2001年我院特婴室收住院治疗的100例新生儿肺炎,认为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往往病情较重,提示要特别关注早产儿,低体重儿的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10.
早产儿是指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而出生体重<2500g的婴儿为低出生体重儿[1]。在死亡的新生儿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占绝大多数。因此加强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科学合理喂养,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极其重要。1临床资料2004年12月~2005年12月,我院共收治109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男  相似文献   

11.
呼吸暂停(apnea)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病率很高。根据国外资料约有40%~50%的早产儿在新生儿期出现周期性呼吸暂停。发病率随着新生儿的不成熟程度剧增,胎龄28~29周的早产儿呼吸暂停发病率可达90%。国内近年报道,呼吸暂停在早产儿的发病率为23%,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为49%。于1999年4月~2005年4月我科通过应用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4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近3年我院儿科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治疗情况。提高治疗质量。方法 对1999年6月~2002年6月期间收治的46例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现的并发症及临床治疗加以分析。结果 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主要并发症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呼吸暂停,其次为低血糖、吸人性肺炎、新生儿出血症。体重越小,孕周越低,并发症越多。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达15.4%。结论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先天和母亲高危因素的影响,生命脆弱,抵抗力低下,各脏器生理功能不成熟,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本组病例中,并发症发生率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呼吸暂停最多,其次为低血糖、吸人性肺炎、新生儿出血症。体重越小,孕周越低,并发症越多。颅内出血是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的主要原应之一。颅内出血以脑室出血最为常见。早产儿侧脑室脉络丛毛细血管内皮基膜一直处于发育阶段,仅有小连续的基膜样物质,无完整的基膜,毛细血管的伸展性差,在寒冷损伤、循环不良、缺氧、酸中毒等影响下,易致脑血流量、血流速度、静脉压的改变,致使颅内出血。早期严密监护,对观察病情尤为重要,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尽早治疗。早产儿尤其极低出生体重儿,他们的生存能力比较差,生后尽早开始合理喂养能提高生存质量。早产儿以吃母乳最好。母乳中抗感染因子IgA、溶菌酶,巨噬细胞等免疫物质对防治早产儿感染有重要临床意义。双歧因子可以促进双歧乳杆菌在婴儿肠道繁殖,有助于排挤致病菌的繁殖。脂肪酸可以破坏某些病毒的外膜并消灭病毒,所以不管是早产儿还是极低出生体重儿都应强调母乳喂养。对消化功能有障碍需禁食者,行全胃肠道外营养(TPN)。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患者用静脉营养供给氨基酸、脂肪酸及较充足的热卡,使疾病状态下的新生儿体重仍有所增长,避免了以往禁食时给予葡萄糖、血制品等,患儿因无法获得必需的营养及热卡而体重下降。脂肪乳剂为非蛋白能量的主要来源,可供给日需热卡的40%~50%,以减少蛋白质的分解代谢,保证患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同时TPN利于胃肠道休息,止血或粘膜修复。治疗中还需进行血糖、血气、电解质监测。对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促进各脏器及生理功能成热,必须是建立在内环境稳定的基础上,严密监护,合理喂养及营养供给,并发症处理,均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284例新生儿疾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新生儿疾病的发病原因、死亡原因及病死率,为新生儿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2年10月~2004年10月住院的284例新生儿疾病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新生儿疾病按住院人数多少依次为呼吸道疾病(40.8%)、早产低体重儿(12.7%)、消化系统疾病(11.6%)和感染性疾病(9.2%);按病死率依次为肺出血(100%)、早产低体重儿(25%)、缺血缺氧性脑病(20.8%)和颅内出血(20%);死亡病例中,早产儿及低体重儿死亡率高.结论做好围产期保健,减少新生儿窒息及早产低体重儿的出生,加强早产儿呼吸管理,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原因、临床表现、治疗.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新生儿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共确诊新生儿低血糖102例,其中早产儿为17.4%,低出生体重儿为17.2%,巨大儿为27.7%,均显著高于足月正常体重儿的2.2%.新生儿窒息易引起低血糖.在低血糖治疗时,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较足月正常体重儿更易发生一过性高血糖.结论 对凡存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巨大、窒息等低血糖危险因素的新生儿,均应严密监测血糖,并尽早喂养或鼻饲.在治疗过程中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血糖恢复正常后应减慢葡萄糖输注速度或给5%葡萄糖液,以避免发生高血糖.  相似文献   

15.
早产儿是指胎龄满28周~〈37周,出生体重不足2500g,身体各器官尚未成熟者;低出生体重儿是指不管胎龄如何,出生体重不足2500g者。伴随着围生医学及新生儿急救技术的发展,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逐年提高,其中营养条件的改善起重要作用。在工作期间2003—2007年收治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合理喂养54例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6.
邓宗斌  王顺兰 《华中医学杂志》2005,29(3):213-213,224
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VLBWI),在新生儿中,以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死亡率为最高[1]。我院新生儿科自1996年1月~2004年1月共收治体重为1050~1400g的早产儿12例,存活率较以往有显著提高,现将其治疗体会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孕周28~32周,  相似文献   

17.
侯红艳 《吉林医学》2011,(31):6702-6703
<正>1概况出生体重<1 500 g者称为极低体重儿(VLBW)。VLBW多见于早产儿尤其是胎龄<32周的早产儿。早产儿的发生率约占全部新生儿的5%~10%,国内报道体重<1 000 g病死率高达80%~100%。极低出生体重儿中主要并发症依次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提高农村出生低体重儿存活率的措施对降低婴儿死亡率的作用。方法:基层保健机构建立农村高危妊娠转诊、会诊、抢救中心和新生儿专科,对出生低体重儿重点监护。从2002~2003年重点监护以后,与2000~2001年比较两纽出生低体重儿的存活率、并发症的病死率、全市婴儿死亡率,资料均经统计学处理。结果:设立新生儿专科前,收住出生低体重儿42例:胎龄28~38周,体重1.0~2.0kg。设立新生儿专科以来,2002~2003年期间,我院收住出生低体重儿142例,胎龄27~28周,体重在0.9~2.0kg。显示两组胎龄、出生体重构成比较,无差异(P>0.05),具可比性。出生低体重几住院存活率由原来54.76%提高到97.18%;全市婴儿死亡率由原来16.67%降至1446%。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保健机构设立农村高危妊娠转诊中心,配套设立新生儿专科,建立重症监护,加强医护人员专科技能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重症监护的整体业务水平,提高出生低体重儿的存活率,对降低婴儿死亡率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薛春香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2):1473-1474
世界卫生组织(WHO)妇幼专门机构于1961年将早产儿的概念定为:胎龄〈37周、出生体重〈2500g的新生儿为低体重儿。近年又将出生体重〈1500g者定为极低体重儿。极低体重儿生理功能不完善,免疫功能低下,尤其在基层医院,病死率很高。高水平的护理技术及强烈的责任心是降低其病死率的重要因素。该院2003年1月~2006年5月共收治极低出生体重儿45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脑损伤与窒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6年10月~2007年4月在我院出生的132例新生儿,其中早产儿67例,足月儿65例,全部进行颅脑B超检查,并整理、分析相关的临床资料。结果132例新生儿病例中,脑损伤36例,其中早产儿27例,占早产儿的40.3%(27/67),足月儿脑损伤9例,占足月儿的13.8%(9/65)。低出生体重儿脑损伤23例,占低出生体重儿的41.4%(23/56),正常出生体重儿脑损伤13例,占正常出生体重儿17.1%(13/76)。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颅脑损伤发生率分别较足月儿、正常出生体重儿明显升高,统计学有明显差异(P<0.01,P<0.05),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脑损伤在对照组与窒息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足月儿、正常出生体重儿在对照组、与窒息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是引起足月儿、正常出生体重儿脑损伤的主要因素。颅脑B超可对新生儿脑损伤作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