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长激素对腹腔感染后肠粘膜结构和细胞增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腹腔感染后肠粘膜结构和上皮细胞增生代谢的改变以及生长激素 (GH)对感染后肠粘膜的影响。 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 (CLP)和经颈静脉插管微量输液泵输注建立腹腔感染及静脉营养大鼠动物模型。研究分为正常对照组、TPN组、感染加TPN组和GH组、感染加TPN组。后三组经颈静脉插管微量输液泵给予静脉营养 ,GH组同时每天给予GH 1U/kg。检测小肠粘膜厚度、隐窝深度和绒毛高度 ;并观察小肠粘膜上皮增生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和肠粘膜上皮细胞增生率变化。 结果 :TPN后小肠粘膜厚度、隐窝深度和绒毛高度呈萎缩趋势 ,肠上皮细胞增生率下降 ,感染加重。GH可减轻感染大鼠TPN后小肠粘膜萎缩 ,并促进肠上皮细胞增生和肠粘膜PCNA表达。 结论 :腹腔感染后小肠粘膜呈现明显萎缩变化 ,肠粘膜上皮细胞增生下降。GH可促进感染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增生、减轻粘膜萎缩  相似文献   

2.
<正> 本文报告13例表现为致死性中线肉芽肿的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尸检时的空肠改变。肉眼可见肠道内有肿块或非硬结性溃疡。显微镜检查:全部病例看到粘膜绒毛萎缩与隐窝增生,7例(54%)有全身性非典型组织细胞增生,其余病例组织细胞数量增加而形态正常。此外还可经常看到淋巴浆细胞浸润,这些病理改变表明组织细胞缓慢异常增生不仅存在于病人小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FGFR3在小鼠小肠发育阶段的作用。方法观察同窝野生小鼠及FGFR3增强小鼠出生后小肠上皮形态学的变化及增生情况和FGFR3表达变化。结果FGFR3增强小鼠绒毛分布密度及绒毛高度均差于同年龄野生小鼠,但隐窝深度却是相反的。增生的细胞主要位于肠隐窝部位,FGFR3增强突变小鼠在各时相点细胞增生均强于野生小鼠。小鼠出生后1天小肠即有FGFR3表达,7~21天表达较多,35天后表达减少。免疫组化检测FGFR3表达位于肠隐窝部位,与Brdu表达信号部位相重叠。结论FGFR3在发育阶段促进小鼠肠隐窝形成。  相似文献   

4.
1一般资料1.1本组70例萎缩性胃炎,其中男性49例,女性21例7常龄:29岁~39岁11例,40岁~51岁31例,52岁~65岁28例,以中老年居多,病程1~10年。1.2萎缩性胃炎诊断标准1.2.1胃镜检查:粘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色泽变淡,呈灰白色或灰黄色斑片状分布,粘膜变薄,邹筹变细,可见粘膜下血管,亦可有增生性改变,粘膜呈颗粒状或结节状,萎缩性粘膜脆性增加,亦可有糜烂灶。1.2.2病理检查:突出表现为腺体数目明显减少,粘膜层有不同程度变薄,粘膜层和粘膜下层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偶有嗜酸性粒细胞。有肠腺化生及假幽门化生。有时粘膜萎缩后可因腺窝增生而致萎缩…  相似文献   

5.
报告我国首例小肠移植后肠粘膜活检组织病理学变化的研究结果。经造瘘口在内镜或肉眼直视下取移植肠粘膜,共24次。组织病理学表现为绒毛水肿扁平,上皮细胞空泡变性,绒毛顶端上皮与基膜分离,绒毛顶端上皮与隐窝上皮变性脱落,固有腺体杯状细胞减少,固有层少量散在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无血管炎及隐窝炎。肠移植2周以后肠粘膜损伤逐渐恢复。文中讨论了小肠移植肠粘膜活检的意义、活检的时间、方法及排异反应的组织病理学标准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的高压氧治疗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溃疡性结肠炎或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粘膜层,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有时遍及整个结肠。病变早期结肠粘膜呈充血、水肿、出血、颗粒状,粘膜脆弱,肠腺基底部隐窝炎,隐窝上皮损伤,中性粒细胞浸润形成隐窝脓肿,许多细小脓肿连接起来,炎症和坏死的过程扩大,就形成溃疡,后期常引起假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醋酸后大鼠结肠黏膜损伤后修复的病理过程。方法 :用 1%醋酸灌注Wistar大鼠结肠造成大鼠结肠损伤的模型 ,损伤的结肠分别于第 1、3、7、15天和第 2 0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进行观察。取得的组织分别进行PCNA染色和HE染色 ,结肠隐窝用盐酸浸润消化法分离。结果 :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损伤在第 1天和第 3天之间达到高峰 ,伴随着黏膜水肿、再生、坏死和炎症反应 ,第 5天~第 7天结肠陷窝基底部可见明显增生的细胞。黏膜水肿和炎症反应消退 ,黏膜萎缩和隐窝减少都在大约1周左右停止。 2周时 ,黏膜增厚 ,隐窝下三分之二出现许多分叉 ,3周左右黏膜恢复正常。结论 :黏膜隐窝损伤修复的过程是以隐窝分裂增殖的方式进行修复 ,3周左右黏膜恢复正常 ,隐窝基底部的分裂增殖区的细胞对损伤黏膜修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谷氨酰胺(GLN)对烧伤大鼠肠道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肠饲谷氨酰胺(GLN)对烧伤大鼠肠粘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30%Ⅲ°烧伤大鼠早期肠道喂养模型,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GLN组(n =10)和NON-GLN(n =10)组,一周后处死动物,无菌取肠系膜淋巴结行细菌培养,统计细菌移位率;取门静脉血检测内毒素;对回肠粘膜行光镜检查,并用显微图像分析仪对大鼠回肠粘膜的厚度、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GLN组大鼠回肠粘膜的厚度、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较NON-GLN组明显增加;GLN组门静脉血内毒素含量及GLN组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率明显低于NON-GLN组。结论:提示肠道补充GLN能有效地维护严重烧伤后肠道粘膜的结构,减少细菌移位和减少内毒素进入门静脉。  相似文献   

9.
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分型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指出,在对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进行分级时,应首先考虑其类型的不同。因为不同类型的异型增生,不但其组织发生不同,甚至其性质亦异。作者将152例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分为三个类型:腺瘤型异型增生多为隆起样病灶,异型增生发生在粘膜浅层,为肿瘤性质的病变;隐窝型异型增生起始于肠化生腺管部隐窝水平,是一种非肿瘤性质的病变。文内对这两型异型增生的组织发生进行了探讨;再生型异型增生虽然多是一过性可逆性病变,但也有少数呈现较重度者,并有发生癌变的病例。本文也对目前文献中所使用的有关名称进行了对证,以期有一个国际上通用的合理名称。  相似文献   

10.
萎缩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之一,本病在解放前及50年代较多见,现在已明显减少,但贫困地区发病率仍较高。轻鼻粘膜萎缩,重粘膜下组织、下鼻甲骨质也萎缩。病因尚不明确,学说较多,有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营养不良、环境因素及免疫缺陷等。女青年发病多见,不发达国家发病率高。病理检查可见:上皮化生为复层鳞状上皮,粘膜下纤维组织增生,腺体萎缩,杯状细胞明显减少,血管壁增厚闭塞,周围有炎细胞浸润,鼻粘膜变薄而干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基因表达的芯片分析方法,观察电离辐射引起的小鼠小肠上皮隐窝和绒毛基因表达的改变,探讨隐窝细胞的DNA损伤和修复、细胞周期调控的特点.方法 20只5周龄C57/BL6小鼠雄性20~22 g,随机分组,对照组不经电离辐照,处理组经12 Gy电离辐射全身照射后,于4、8、24 h分离小肠隐窝和绒毛上皮细胞,用cDN...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CT诊断。方法 采用CT横断面薄层扫描 ,并测量腰椎侧隐窝前后径 ,分析侧隐窝狭窄的原因。结果  5 6例侧隐窝狭窄 ,其前后径均 <3mm ,其中包括椎间盘突出或膨出 38例 ;小关节突增生 11例 ;黄韧带肥厚 5例。结论 侧隐窝狭窄的主要原因有 :椎间盘突出或膨出 ;小关节突增生 ;黄韧带肥厚等。它可以作为腰椎间盘CT检查诊断腰神经根压迫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分析183例纤维空肠镜检查及小肠粘膜活检结果,成功率为97.2%;其中,正常空肠粘膜66例,浅表性空肠炎75例,萎缩性空肠炎23例,十二指肠水平部腺癌2例,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对检查的适应证、检查方法、要点以及空肠粘膜活检的意义进行讨论和分析。认为纤维空肠镜检查,适用于原因不明之上消化道出血、各种原因引起的空肠上段疾病,其并发症少,配合小肠粘膜活检,对于小肠疾病的检出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文提出萎缩性空肠炎绒毛高度与炎细胞浸润程度的参考标准。纤维空肠镜检查、小肠粘膜活检、扫描电镜以及组织化学检查,对于提高小肠疾病的诊断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胃大部切除后残胃100例作内镜随访。分析表明,大多患者于术后3~5年残胃粘膜发生萎缩性炎症改变,萎缩粘膜相多处见增生灶,近镜下有绒毛肠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用扫描电镜方法研究正常大肠、大肠癌、癌旁移行粘膜和远端非移行粘膜表面结构及粘液层变化。结果发现,正常大肠粘膜被覆一层完整的粘液层,粘膜隐窝排列规则;非移行粘膜杯状细胞相对增多,微绒毛增粗;5例癌旁粘膜中4例粘膜表面除上述变化更明显外,还出现粘液层不完整,隐窝大小、形状不规则;癌肿表面隐窝结构消失,微绒毛消失,呈现不规则的隆起。结果表明:移行粘膜超微结构已有明显改变。同时,扫描电镜可以观察大肠表面微  相似文献   

16.
用扫描电镜方法研究正常大肠、大肠癌、癌旁移行粘膜和远端非移行粘膜表面结构及粘液层变化。结果发现,正常大肠粘膜被覆一层完整的粘液层,粘膜隐窝排列规则;非移行粘膜杯状细胞相对增多,微绒毛增粗;5例癌旁粘膜中4例粘膜表面除上述变化更明显外,还出现粘液层不完整,隐窝大小、形状不规则;癌肿表面隐窝结构消失,微绒毛消失,呈现不规则的隆起。结果表明:移行粘膜超微结构已有明显改变。同时,扫描电镜可以观察大肠表面微小的结构变化,将有助于癌前病变及早期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慢性扁桃体炎是一种常见病,青少年多发,一般每年急性发病2~4次,治疗多需应用大量抗生素。慢性扁桃体炎在病理上分为三型:增生型(多见)、纤维型或萎缩型(多见于成人)、隐窝型。慢性扁桃体炎如扁桃体过度增生肥大,可影响呼吸、吞咽,并出现夜间睡眠打鼾,易诱发隐窝内的细菌敏殖,其毒素等被人体吸收引起变态反应,可导致各种并发症,如:风湿热、心脏病、肾炎等。  相似文献   

18.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光镜免疫金银法观察了31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和8例胎儿的扁桃体隐窝上皮结构及其中细胞的分布。电镜观察发现隐窝上皮表面存在三种类型微隐窝开口,其腔内有浸润细胞、异物及细菌。有三种特化上皮细胞(M细胞)覆盖于Ⅲ型微隐窝开口处,其结构与肠道M细胞相似,其数量随扁桃体炎的反复发作而减少。形态表明微隐窝是浸润细胞和外来抗原的出入口。M细胞与抗原的摄取及传递有关。光镜免疫金银法观察证明上皮浸润细胞中多数为OKT_s~+细胞,其中OKT_4~+者又占多数而OKT_s~+细胞较少,这些细胞是隐窝上皮参于免疫应答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 女阴白色病损(Wbite lesins of thevulva)是妇女常见的外阴病,它以女阴皮肤,粘膜的搔痒、脱色、萎缩或增生为主要病变,或间有皲裂及溃疡。过去统称为“外阴白斑”,由于病因未明,迄今尚无特效疗法。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外阴病小组与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菌苗室协作,利用该所菌苗室制的厌氧棒状菌菌苗治疗女阴白色病损85例,经过一年多的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扁桃体隐窝清洗、药物灌注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扁桃体隐窝清洗、药物灌注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该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457例,其中增生型(A组)135例,纤维型(B组)37例,隐窝型(C组)285例,观察比较各组疗效。结果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总有效率89.1%。其中增生型(A组)89.9%,纤维型(B组)60.0%,隐窝型(C组)93.0%。3组疗效比较,A组与B组比较、C组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扁桃体隐窝清洗、药物灌注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简单易行、疗效可靠,可减少扁桃体手术切除的几率,其中隐窝型、增生型疗效优于纤维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