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HBV标志物(HBV-M)和AFP检测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PHC(病例组)和113例其他肿瘤患者(对照组)的血清HBV-M和AFP检测资料。结果病例组感染104例(92.03%),对照组感染20例(17.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病例组,(HBsAg、HBeAg、HBcAb)阳性和(HBsAg、HBeAb、HBcAb)阳性多见,分别为26例(25.00%)和46例(44.23%);血清HBV—M阳性患者AFP升高比例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1)。对照组无一例AFP升高。结论HBV感染在PHC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PHC患者中血清AFP升高与HB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与HBV、HBV-M的关系。方法对147例PH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47例PHC患者中,发生HBV感染138例,感染发生率93.88%。HBV感染在PHC组中显示5种分布模式,其中以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模式多见,达49.66%;HBsAg和抗-HBc阳性模式次之,达21.09%;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模式相对较低,达17.69%。各组病例中第1种组合方式在原发性肝癌中最常见,其次是第Ⅱ种组合,在这两种组合中,发病年龄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Ⅲ、Ⅳ、V种组合的发病年龄晚于前两种组合,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6种组合方式的发病年龄与第I、Ⅱ种组合方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BV感染可能是肝癌发生的主要病原学因素,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HBV在人群中的感染流行,是减少肝癌发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与HBV感染的关系探讨(附22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 (PHC)的发生与乙肝病毒 (HB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福建泉州地区 2 2 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2 2 0例良性肝病患者与 2 95例健康人群进行血清 HBV标志物 (HBVM)检测。结果  PHC组 HBV感染率达 94 .5 5 %、HBs Ag阳性率 89.0 9% ,P均 <0 .0 0 5 ;PHC组血清 HBVM感染模式以HBs Ag、抗 HBe和抗 HBc阳性模式多见 ,HBs Ag和抗 HBc阳性次之 ;HBs Ag、 HBe Ag和抗 HBc阳性相对较低 ;HB-s Ag阳性病例发生 PHC以 30~ 5 9岁居多 (77.5 % ) ;HBs Ag阴性病例 ,则多见于 5 0~ 6 9岁 (6 6 .6 7% )。结论  PHC的发生与 HBV感染关系密切 ,HBV感染是本地区发生 PHC的主要病原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应用国产ELISA试剂盒对157例肝癌、肝硬化病人血清中抗-HCV及HBV-M进行检测,101例肝癌10例抗-HCV阳性,阳性率为9.9%;56例肝硬化6例抗-HCV阳性,阳性率为10.7%;肝癌组抗HCV与HBsAg双阳性率79%(8/101),HBsAg阳性率为723%(73/101),明显高于HCV感染率,说明HBV仍是乙肝流行地区的主要相关因素。14例抗-HCV阳性(包括可疑阳性),肝癌外周血中8例(57.1%)HBsAg阳性,推测HCV可单独作用但更常与HBV形成混合感染参与慢性肝病的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前已证实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PHC)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采用较敏感的方法对20例PHC患者HBV的八项血清标志进行检测。探讨PHC与HBV感染的关系,兹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被检血清:PHC患者血清系我院1984—1985年住院的病例,患者除有临床症状体证外均经B型超声探查发现有肝脏占位性病变,AFP阳性、其中55%有肝炎病史,年龄25~65岁(平均47.5),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RNA检测在HCV单独感染和HCV、乙型肝炎病毒(HBV)合并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9例HCV感染者检测抗-HCV、HCVRNA和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并对其中的HCV、HBV合并感染(HBV+HCV组,27例)和HBV单独感染患者(HBV组,50例)检测HBVDNA。结果:129例HCV感染患者中,抗-HCV和HCVRNA同时阳性者占68.2%,抗-HCV阳性而HCVRNA阴性者占27.9%。抗-HCV阴性而HCVRNA阳性者占3.9%。肝硬化和肝癌组的HCVRNA阳性率84.2%(32/38)较慢性肝炎组的67.0%(61/91)升高(P〈0.05)。ALT和(或)TBiL均异常的HCV患者HCVRNA阳性率79.8%(71/89)较ALT和TBiL均正常者的55.0%(22/40)升高(X^2=8.42,P〈0.01)。在HCV和HBV合并感染组,HCVRNA阳性率55.6%(15/27)低于单纯HCV感染组的76.5%(78/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的阳性率29.6%(8/27)低于单纯HBV感染组的76.0%(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HCVRNA检测的同时,结合多项血清病毒学和一些生化相关指标分析,对HCV感染的临床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肝癌高发区人群中丙型肝炎抗体的检出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源荣  陆建华 《江苏医药》1994,20(7):365-366
对肝癌病发区内的三批人群应用国产试剂测定抗-HCV,结果肝癌病人检出率为8.8%(8/91),献血员为1.8%(2/111),急性肝炎病人为10.3%(6/58);应用第一代Ortho试剂测定,肝癌病人为8.9%(10/112),自然人群为2.2%(5/225),献血员为4.0%(4/100),HBsAg携带者为2.6%(3/116);应用第二代Ortho试剂测定,65例肝癌仅有1例阳性,227例自然人群中也仅1例阳性,120例HBsAg携带者中竟无一阳性。研究表明,HCV与肝癌的关系值得重视,但远不如HBV重要。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HBV前C区1896位G→A突变株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关系,采用错配引物PCR(m少PCR)扩增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检测了83例HBsAg阳性HCC患者血清样本中的HBV前C区突变株,并与66份HBsAg(+)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对照。结果发现:HCC组有47例检出HBV前C区基因(56.6%),其中16例存在HBV前C区突变株(34.0%);慢性乙肝组有33例检出HBV前C区基因(50.0%),其中仅4例存在HBV前C区突变株(12.1%),两组HBV前C区突变株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5)。为进一步研究HBV前C区突变株在HCC患者中的状况,同步检测了8例HBsAg阳性HCC患者肝癌组织和血清中HBV前C区突变株,发现在HBV前C区基因阳性的肝癌组织、癌周组织和血清中HBV前C区突变株分别为3/8(37.5%)、3/7(42.9%)和1/5(20.0%),均比慢性肝炎组高,提示HBV前C区1896位G→A突变珠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中可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循环HBV—DNA和HBV血清学标志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正府  徐克成 《江苏医药》1994,20(12):663-665
用PCR法检测HBV-DNA,研究HBV-DNA与HBV-M之间的关系。结果在190例HBV-M阳性者血清中有32.6%HBV-DNA阳性。后者的阳性年在①HBSAg(+)/HBeAg(+)/抗HBc(+)组为734%(47/64例);②HBBAg(+)/HBeAg(+)组为100%(10/10例);③HBsAg(+)/抗HBc(+)组为185%(5/27例);其它组HBV-DNA均阴性。①②组间HBV-DNA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①②组与③组的HBV-DNA阳性率有明显差异(P<0.01)。HBV-DNA是HBV感染的直接指标。资料显示HBV.DNA与HBeAg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与乙、丙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HBsAg、抗.HBs、HBeAg测定用放射免疫法;抗-HBe、抗-HBc、AFP测定用酶联免疫法;HBV、DNA检测采用PCR法:抗HCV采用ELISA法。结果肝癌患者血清HBVDNA、HCVRNA及HBVDNA、HCVRNA双阳性者各占63.89%、12.50%及15.28%。其中8.33%的肝癌患者HCV、HBV标志物均为阴性。结论原发性肝癌与HBV、HCV的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陶智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5):669-670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与手术史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患者389例,其中有手术史患者167例,无手术史患者222冽。以ELISA方法检测乙肝两对半,将两组出现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389例住院患者人群HBV感染率为58.09%,其中HBsAg、HBeAb、HBcAb阳性者38例(9.76%),HBcAb阳性者25例(6.43%),HBsAg、HBcAb阳性者23例(5.91%)。两组间比较显示,有手术史的患者人群HBV感染率非常显著高于无手术史患者人群(P〈0.01)。且两组间HBsAg、HBeAb、HBcAb阳性模式和HBcAb阳性模式的比较显示有手术史的患者人群HBV感染阳性率非常显著地高于无手术史患者人群(P〈0.001)。结论手术是导致住院患者人群HBV感染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王念跃  童金玉 《江苏医药》1997,23(6):392-393
采用全自动分析的方法,对40例原发性肝癌(PHC),219例其他疾病以及137例健康成人血清中α-L-岩藻糖苷酶(AFU)进行测定。正常人血清中酶活力呈正态分布,正常范围6.06±1.31U/L。PHC组较其他各组显著升高(l.70±9.45U/L,P<0.01).40例PHC患者AFU阳性率为72.5%,特异性为89.0%。AFU在AFP阴性的PHC患者中仍有76.9%阳性。  相似文献   

13.
孙晓艳  王炳元 《药品评价》2009,6(5):197-199,189
目的探讨年龄、性别与饮酒在原发性肝癌(PHC)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以411例PHC患者为病例组.411例同期非PHC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病志进行PHC相关危险因素和各项化验指标的调查。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计算比值比(ORs)和95%可信区间(CIs),评价年龄、性别、饮酒与肝癌之间的联系强度。认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40岁者相比,年龄40~59者及〉60岁者发生PHC的危险性均增加,OR分别为8.571(95%CI:5.501~13.355)和19.965(95%CI:12.591~31.658),P〈0.001;男性发生PHC危险性增加,OR:3.999(95%CI:3.017~5.330),P〈0.001;重度饮酒者发生PHC的危险性明显增加,OR值为6.117(95%CI:3.419~10.54),P〈0.001。饮酒合并年龄〉40岁者,与不饮酒年龄〉40岁者相比PHC危险性增加,OR值为10.883(95%CI:6.882~17.260),P〈0.001;饮酒者合并HBV感染者与不合并HBV感染者相比,PHC发病危险显著增加.OR值为25.838(95%CI:13.580~49.158),P〈0.001。结论男性年龄〉40岁且有重度饮酒史是PHC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研究肝细胞癌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血清甲胎蛋825间的关系。方法选自本院2004年10月至2008年10月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肝肝细胞癌患者128例。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甲胎蛋白检测并分析。结果128例肝癌患者合并HBV感染98例,占76.56%,酒精性19例占14.84%;其他原因11例占8.5%。98例原发性肝癌HBsAg(+)AFP升高81例占82.65%。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诱因以HBV感染为主。肝细胞癌患者AFP升高与HBV感染关系密切。临床上为降低肝细胞癌发生,应加强对HBV感染检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Pre-S1蛋白与“两对半”、HBV—DNA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癌病毒DNA(HBV-DNA)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192例表面抗原阳性标本的Pre—S1抗原和乙肝“两对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200例乙肝表面e抗原(HBeAg)阳性患者血清中前S1抗原阳性率89.5%,HBV-DNA阳性率92.0%;280例乙肝e抗体(抗-HBe)阳性患者血清中前S1抗原阳性率42.9%,HBV.DNA阳性率32.1%;100例HBeAg和抗-HBe均为阴性乙肝患者中前s1抗原阳性率27.0%,HBV.DNA阳性率23.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S1抗原与HBV—DNA总符合率为93.1%。在HBV.DNA的低拷贝(103—106copies/ml)中,前S1抗原的阳性率要明显高于HBeAg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S1蛋白能够较好地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与HB-VeAg、HBV-DNA呈正相关,对病情的预后和疗效判断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顺斌 《淮海医药》2002,20(5):389-389
目的 对HAV、HBV、HCV合并感染TTV感染肝炎发生率进行初步观察。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方法结合有关免疫与生化检测及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观察4个月内(包括4个月)发生慢性重症肝炎的病例数并统计分析。结果 50例HBV抗-TTV阳性27例,占54%,26例HCV抗-TTV阳性14例,占53.8%,10例HAV抗-TTV阳性2例,占20%,在43例抗-TTV阳性患中观察4个月发生慢性重症肝炎15例,占34.9%。结论 TTV合并感染可“加速”重症肝炎的发生并与重症肝炎发病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GP73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中高尔基体糖蛋白73(golgiprotein-73,GP73)和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的表达,ELISA法检测肝癌患者血清GP73和AFP浓度。结果GP73蛋白在肝癌组织强表达,癌旁组织细胞浆表达较弱,正常肝脏组织无表达,58例肝癌组织中GP73阳性为55例,AFP阳性为40例,两者诊断肝癌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8例PHC患者GP73平均浓度为(238.1±121.6)ng/mL,42例GP73阳性,敏感性为72.4%;AFP平均浓度为(885.6±498.6)ng/mL,30例AFP阳性,敏感性为51.7%,GP73和AFP联合检测能将敏感性提高到85.9%(50/58);PHC患者肿瘤大小之间、肿瘤个数之间血清GP73浓度无确切关系。结论GP73是一个诊断PHC良好的血清标志物,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GP73和AFP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李国文  郭贵海 《江西医药》2012,47(10):888-88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与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及病毒定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2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对其乙肝病毒标志物各项及其组成模式,HBV—DNAAFP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48原发性肝癌例HBsAg阳性率为90.32%(224/248),HBsAg(+)、HBeAb(+)、HBcAbf+)组(小三阳)148例,所占比例59.67%(148/248),小三阳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为51.35%(76/148),HBV—DNA平均拷贝数为(104.58±2.17)COpy/ml。HBsAg、HBeAg、HBcAb(俗称“大三阳”)阳性率为20.96%(52/248),大三阳患者的HBV—DNA阳性率为92.30%f48/52),HBVDNA平均拷贝数为(107.11±1.72)copv/ml。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阳性率高,小三阳病毒模式是肝癌的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和控制HBV感染是减少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已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PHC)的血清学标志物组合关系进行了不少研究。现将我院近两年来对38例PHC患者的5项乙肝血清标志物检出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PHC患者系我院1997—1998年住院病人,年龄:24~78岁,平均55岁。性别:男30例,女8例。均经B超探查发现有肝脏占位性病变;甲胎蛋白水平均高于0.4 mg/L。除本组38例PHC患者外,另选择肝硬变患者20例,按内科学诊断标准确诊。对照组30例,为本院血库健康献血员。1.2 方法 乙肝血清学标志物(HBsAg、HBS,HBeAg,抗-HBe,抗-HBc)测定与甲胎蛋白均采用ELISA法。试剂为上海科华生产的乙肝试剂盒与郑州博赛公司生产的甲胎蛋白试剂盒。B型超声诊断机为日本产阿洛卡630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染色体是否存在HBV的整合及整合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制备肝细胞染色体标本,以地高辛标记的HBV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结果16例患者中,5例(31.25%)肝细胞分裂期染色体上可观察到绿色荧光信号,HBV呈低频率整合(1.00%~1.50%),整合位点呈随机分布。结论应用FISH技术可检测肝细胞染色体上整合型HBV。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染色体上存在整合型HBV,使HBV感染可能发展成为一种遗传性传染性疾病,并成为肝癌高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