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与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本通过对病毒染色体复制和可能引起肝癌的病毒基因产物的讨论,回顾近年国内外对肝癌发病机理在病毒学和细胞分子水平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HBV-DNA与乙型肝炎标志物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传染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无症状HBV携带者约2.8亿人,而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高发区,感染率达到了10%~15%,即约有1.3亿感染者.CHB是肝癌和晚期肝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以来,临床通过HBV标志物和HBV-DNA及肝功能的检测,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1].本文通过对286例HBV标志物检测中,不同模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情况,对数据进行分析,探讨HBV复制与乙型肝炎表面标志物的相关性,从而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李国文  郭贵海 《江西医药》2012,47(10):888-88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与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及病毒定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2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对其乙肝病毒标志物各项及其组成模式,HBV—DNAAFP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48原发性肝癌例HBsAg阳性率为90.32%(224/248),HBsAg(+)、HBeAb(+)、HBcAbf+)组(小三阳)148例,所占比例59.67%(148/248),小三阳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为51.35%(76/148),HBV—DNA平均拷贝数为(104.58±2.17)COpy/ml。HBsAg、HBeAg、HBcAb(俗称“大三阳”)阳性率为20.96%(52/248),大三阳患者的HBV—DNA阳性率为92.30%f48/52),HBVDNA平均拷贝数为(107.11±1.72)copv/ml。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阳性率高,小三阳病毒模式是肝癌的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和控制HBV感染是减少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和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检测意义,从而提高PHC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对96例PHC患者的甲胎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96例PHC患者中,HBsAg阳性80例(86.45%)、HBeAg阳性25例(26.04%)、HBeAb阳性54例(56.25%)、HBcAb阳性80例(83.33%)、HBV-DNA阳性76例(78.54%)、HBVm均阴性13例(13.54%).96例PHC患者中,有乙肝病史者40例(41.67%)、有肝硬化病史者32例(33.33%)、乙肝病毒携带者24例(25.0%),有83例与乙肝有关、5例为丙肝患者、未查出病原学的患者8例.96例PHC患者中,AFP>400ng/mL者52例(54.16%)、20~400ng/mL者33例(34.37%)、<20ng/mL者11例(11.46%).结论: 大多数患者PHC的发生与HBV感染所致的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杨大刚  孙诚谊  胡韵 《贵州医药》2008,32(2):122-123
目的了解针对肝癌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病人,手术打击是否影响肝炎病毒复制。方法随机对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行肝癌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病人,测定手术前后HBVDNA的含量。结果手术前后乙肝病毒的复制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对乙肝病毒的复制状态有影响,手术打击可能导致病毒复制状态的增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原发性肝癌(肝癌)肝叶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后HBV炎症与肿瘤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46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肝癌行肝切除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后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646例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后1、3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6.12%、52.65%和38.18%,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2.54%、62.17%和41.90%。HBV低复制组1年肿瘤复发率为22.17%;HBV高复制组1年肿瘤复发率为47.3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的复制程度是影响肝癌综合治疗患者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抗病毒治疗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延缓肿瘤复发,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HBV基因型及基因变异与原发性肝癌(PHC)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基因型特异引物PCR法测定HBV基因型,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基因亚型;直接测序法检测HBV DNA 1653、1762/1764及1896位点的变异情况;统计比较多个因素在慢性乙型肝炎(CHB)和PHC患者中的异同,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与CHB组比较,PHC组患者年龄较大,HBeAg阴性更常见,而ALT水平和HBV DNA载量较低(P<0.05)。CHB组HBV的基因型B型与C型相当,而PHC组绝大多数为C型(P<0.01);两组基因型C型的亚型多为Ce亚型。两组病毒G1896A变异无差异,而PHC组C1653T、A1762G/T1764A变异出现的几率较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只有基因C型和高龄为PH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BV基因型C型为HBV相关PH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C1653T、A1762G/T1764A变异与PHC有一定相关,但非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TM)在转移性与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和疗效监测价值。方法采用德国罗氏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仪检测,检测62例转移性肝癌和4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TM水平。结果转移性与原发性肝癌组比较,AFP、CE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FP、CEA是鉴别诊断转移性与原发性肝癌较好血清TM。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各标志物与乙型肝炎病毒核酸(DNA)之间的关系,为乙型肝炎病毒临床检测和患者疗效观察的监测提出检测方法学的建议。方法对134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用科华酶免试剂作HBsAg、HBeAg、HBeAb、Pre-S1四项检测,同时用中山达安DA5700基因扩增仪和试剂做乙型肝炎病毒DNA核酸扩增定量检测,按乙型肝炎病毒DNA核酸定量检测扩增数量级分组,每一级为一组,共分6组,然后与科华酶免试剂的HBsAg、HBeAg、HBeAb、Pre-S1四项检测结果分别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134例乙型肝炎病毒患者血清DNA核酸扩增<1×103有34例,>1×103有100例,阳性率74.6%;各组分别与DNA<1×103组比较,DNA扩增项DNA>1×103的各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HbsAg项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HBeAg项、HBeAb项、Pre-S项DNA>1×106组和DNA>1×107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余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项之间作相关性分析结果为乙型肝炎DNA检测项与HBsAg项(r=0.1517,P>0.05)无相关性;DNA检测项与HBeAg、HBeAb、Pre-S1相关性分别为(r=0.7852,r=-0.6143,r=0.6260;P均<0.05),有相关性。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核酸DNA定量检测项各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乙型肝炎病毒核酸DNA载量>1×105以上组与HbeAg、HBeAb、Pre-S1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已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PHC)的血清学标志物组合关系进行了不少研究。现将我院近两年来对38例PHC患者的5项乙肝血清标志物检出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PHC患者系我院1997—1998年住院病人,年龄:24~78岁,平均55岁。性别:男30例,女8例。均经B超探查发现有肝脏占位性病变;甲胎蛋白水平均高于0.4 mg/L。除本组38例PHC患者外,另选择肝硬变患者20例,按内科学诊断标准确诊。对照组30例,为本院血库健康献血员。1.2 方法 乙肝血清学标志物(HBsAg、HBS,HBeAg,抗-HBe,抗-HBc)测定与甲胎蛋白均采用ELISA法。试剂为上海科华生产的乙肝试剂盒与郑州博赛公司生产的甲胎蛋白试剂盒。B型超声诊断机为日本产阿洛卡630型。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癌(PHC)的肿瘤标志物研究有利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评估,迄今为止,诊断PHC的标志物甚广,但目前还没有对肝癌完全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多种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以及提高PHC的早期诊断率。本文就其多种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诊断PHC的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姚智勇 《北方药学》2011,8(3):91-92
目的:了解从业人员HBV感染现状,进一步加强对HBSAG携带者的管理。方法:采用ELISA法,对新余地区从业人员进行HBSAG,HBEAG和抗HBCTGM检测。结果:2007年1月~2009年12月共检测16181人,其中HBSAG阳性1284人,阳性率为7.93%。在1284名HBSAG阳性者中HBEAG阳性者70人,阳性5.42%,其阳性随年龄递增而下降(X2=4.901675,P〈0.01);抗-HBCIGM阳性者8人,阳性率0.62%,各年龄组间抗-HBCIGM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1)。在HBV血清标志物组合模式中,以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CIGM阴性所占比例最高,以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IGM阳性所占比例最低。结论:新余地区从业人员属于HBV高流行人群,结果显示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体检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丁型肝炎病毒(HDV)重叠感染后血清病毒性肝炎标志物和肝功能变化。方法对312例HBsAg携带者,用ELISA法检测HBV和HDV免疫血清标志物(HBVM: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HDVM:HDAg和抗-HD),用OLYMPUS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指标。结果312例HBsAg携带者血清HD-VM检出率为9.94%,其中男性HDV感染率为10.38%,女性HDV感染率为9.30%,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复制活跃组HDVM检出率为3.76%,较HBV复制缓慢组HDVM检出率19.05%明显低(P<0.001)。HBV重叠感染HDV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分别为(83.7±81.9)U和(64.6±66.5)U,均明显比未重叠感染HDV患者ALT(27.7±13.5)U和AST(25.3±14.2)U高(P<0.001)。结论HBV重叠感染HDV后,HDV复制会抑制HBV的复制和表达,促使HBeAg阴转,使肝脏功能明显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血清HBV-DNA载量与HBV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4 017例HBV感染者血清标本中HBV-DNA含量进行检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其乙型肝炎免疫标志物。结果表明,HBsAg、HBeAg、HBcAb阳性组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为96.82%;HBsAg、HBeAg阳性组检出率为100.00%;HBsAg、HBeAb、HBcAb阳性组检出率为26.79%;HBsAg、HBcAb阳性组检出率为45.89%;HBcAb阳性组检出率为0.29%。结论:患者血清中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的阳性率存在相关性。采用FQ-PCR法检HBV-DNA能更客观地反映HBV复制的程度和传染性,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6.
17.
舌下含服肝灵素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阴转的近期疗效观察周志华,吴树荣(广东省番禺市人民医院511400)目前抗病毒疗法已被公认为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方法,而近年来国内外应用大剂量干扰素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报道较多,但对天下含服干扰素的疗效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在PHC患者中的特点和对PHC预防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检测法,对55例PHC患者血清中乙型病毒标志物(HBV-M)检测。结果 HBV-M阳性率为83.64%,HBsAg阳性率为,HBsAb阳性2例;HBeAg检出率为12.73%;HBeAb阳性占58.18%,HBsAg、HBcAb、HBeAb同时阳性占49.09%。结论 HBV感染与PHC有密切的特定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使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肝癌患者的预后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6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确诊并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入组患者的治疗结局和预后指标,包括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在82例患者中HCC分级(Ⅰ+Ⅱ/Ⅲ)和HBeAg阳性与患者的总生存相关;单因素分析中P〈0.2的4个指标计算多因素分析中的危险因子和95%置信区间。根据多因素分析,只有HBeAg阳性与总生存密切相关[危险因子:0.066;95%置信区间(0.002~0.728);P=0.031]。单因素分析表明,在所有病例中的单变量分析中发现以下因素与无进展生存显著相关:肝硬化(P=0.021),HBeAg阳性(P=0.000),血浆蛋白≥4.2g/al(P=0.004)和糖尿病(P=0.013);我们使用单因素分析中P〈0.2的7个指标计算多因素分析中的危险因子和95%置信区间。多因素分析中,患者HCC分级(Ⅰ+Ⅱ/Ⅲ)[危险因子:0.653;95%置信区间(0.125—0.735);P=0.018]、HBeAg阳性【危险因子:0.216;95%置信区间(0.031—0.378);P=0.000)】和γ-谷氨酰胺转肽酶≥50IU/L【危险因子:0.326;95%置信区间(0.145~0.821);P=0.008】与无进展生存显著相关。结论HBeAg阳性可能成为根治治疗后HBV相关肝细胞肝癌病人影响预后的因素,应用恩替卡韦治疗能够有效抑制病毒,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徐露露  张琴  时瑞  金晓燕  孙梅 《安徽医药》2023,27(2):277-280
目的 探讨南京市乙肝病人乙型肝炎病毒(HBV)-P区突变特点与肝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市第二医院乙肝病人1 100例,所有病人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基因分型及其P区突变位点情况,结合病理检查明确肝癌的发生情况,分析HBV-P区突变特点与肝癌易感性的相关性。结果 结合病理检查结果,纳入的1100例的乙肝病人中,肝癌发生率为2.18%(24/1 100);肝癌组HBV-P区突变率高于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HBV-P区突变特点发现,肝癌组rt204、rt180、rt250位点突变率高于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t204、rt180、rt250位点突变是乙肝病人发生肝癌易感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南京市乙肝病人HBVP区突变特点与肝癌易感性有关,其中rt204、rt180、rt250位点突变可能易导致肝癌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