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sCI)患者进行排尿康复护理后的疗效.方法 对34例sCI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饮水计划和间歇导尿等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34例患者其中27例出院后能自解小便,7例出院后仍需进行饮水计划和间歇导尿.结论 饮水计划和间歇导尿等康复护理措施对脊髓损伤患者的排尿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留置导管,观察组患者行早期间歇导尿及康复护理。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结果观察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4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膀胱容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行间歇导尿及康复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并利于促进患者膀胱、排尿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行间歇导尿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20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留置导尿法进行治疗护理,研究组采取间歇导尿法进行治疗、护理,治疗观察2个月比较两组感染状况、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插管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在感染控制情况、恢复排尿功能的患者数量、插管成功率及速度、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行间歇导尿辅以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感染等伴随症状的发生,促进患者恢复正常的排尿功能,也减少了护理人员操作难度,增加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行间歇导尿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11月本院确诊为脊髓损伤的患者适合进行膀胱功能恢复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留置导尿法进行治疗护理,研究组采取间歇导尿法进行治疗护理,治疗观察2个月后比较患者感染状况、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插管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感染控制情况、恢复排尿功能的患者数量、插管成功率及速度、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行间歇导尿辅以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感染等伴随症状的发生、促进患者恢复正常的排尿功能,也可降低护理人员的操作难度,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刘霞  孙贝贝 《妇幼护理》2022,2(17):4085-4087
目的 研究分析观察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行间歇导尿并接受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5 月至 2022 年 5 月收治的 50 例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留置导尿管及 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间歇导尿法患者及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泌尿系统感染、临床指标、不良反应和治疗依从性。结果 观 察组泌尿系统感染、临床指标、不良反应和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脊髓损伤患者接受早期行间歇导尿和康复 护理,能够减少泌尿系统感染,提升膀胱容量,增加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间歇导尿在控制脊髓损伤排尿功能障碍患者尿路感染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留置导尿管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间歇导尿的方法进行干预护理,2组分别在干预的第1周和第2周行尿常规和中段尿培养检查,了解尿路感染的情况,并观察其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间歇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率明显低于留置尿管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改善(P0.05)。结论:采用间歇导尿的方法进行干预护理,能更好的降低脊髓损伤排尿障碍的尿路感染发生率,从而更好的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脊柱脊髓损伤致尿潴留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0年1月~2000年12月间86例脊柱脊髓损伤致尿潴留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经验,分析脊髓损伤不同时期、不同部位和不同程度所采取的不同护理措施及其效果。结果 本组86例早期均留置Foley尿管持续引流尿液,后期65例持续留置尿管间歇开放,21例间歇插管导尿,同时应用物理疗法诱发逼尿肌反射,并训练病人增加腹压协助排尿。恢复自主排尿时间:伤后3个月78例,伤后半年5例;无效3例转泌尿外科继续治疗。本组未发生严重泌尿系感染和肾功能衰竭。结论 在脊柱脊髓损伤所致尿潴留的护理中,只要适时合理运用导尿技术,正确指导病人给予有效配合,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恢复自主排尿功能,并可有效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间歇导尿的护理管理.方法 36例脊髓损伤患者均采用间歇导尿术.结果 34例患者通过间歇导尿术建立了反射性膀胱,可自主控制排尿.结论间歇导尿术对于脊髓损伤患者具有重要的康复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9.
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8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无菌性间歇导尿术和膀胱功能的训练,根据残余尿量确定间隔导尿时间。导尿前指导患者作盆底肌肉锻炼。结果全部患者经间歇导尿治疗,排尿功能有明显改善,46例患者经20-30d的间歇导尿,残余尿量少于80ml停止导尿。80%患者中段尿培养由阳性转为阴性。结论间歇导尿对改善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30例脊髓损伤患者经间歇导尿后建立反射性排尿使患者排尿功能接近正常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对患者行膀胱功能训练,残余尿量的测定,调整间歇导尿的次数,严格执行饮水计划等措施,认为间歇导尿可有效降低泌尿系统感染、肾积水等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反馈式教育方法(Teach-back)在脊髓损伤行清洁间歇导尿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10月收治的脊髓损伤行清洁间歇导尿的患者160例,按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后,剩余的1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68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及相关护理技能培训。试验组则采用Teach-back健康教育法。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后1、2及4周健康教育掌握情况及清洁间歇导尿操作评分方面的差异。结果干预后1周,试验组患者在健康教育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清洁间歇导尿操作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周,在健康教育掌握情况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患者清洁间歇导尿操作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掌握情况及清洁间歇导尿操作评分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ach-back健康教育能使脊髓损伤患者更加快速地掌握相关健康教育知识及迅速规范其清洁间歇导尿操作。  相似文献   

12.
间歇性导尿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就随之产生,并可伴随终生。由此而引起泌尿系梗阻和感染,预后往往较严重。近年来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更多的医师已认识到脊髓损伤早期对泌尿系采取积极的康复措施是十分必要的。脊髓损伤患者的生存时间决定泌尿系的康复效果。我中心从1988年始,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尿流动力学评价和功能状况的检测,并组织专业导尿组采用无菌性间歇导尿术治疗和训练排尿,证明这些措施对改善其排尿功能是有效的。l资料与方法1.l一般资料376例脊髓损伤患者,男313例,女63例。年龄<ZO岁17例,ZI~50岁316例,>50岁43例。脊髓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病人尿潴留的有效护理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1999年1月-2008年12月156例脊髓损伤性尿潴留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经过,分析总结根据脊髓损伤不同时期、不同节段所采取的不同护理措施及其效果.156例病人住院早期均予留置Foley尿管持续引流尿液,后期105例留置尿管间歇开放,51例采取间歇导尿,52例应用生物反馈法训练病人自主排尿.[结果]恢复自主排尿时间:伤后3个月138例,伤后半年12例,无效6例,所有病人均未发生严重泌尿系感染.[结论]在脊髓损伤病人尿潴留的护理中,适时合理运用导尿技术,正确指导病人有效配合,绝大多数病人在伤后3个月可以恢复自主排尿功能,并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高巧霞 《现代护理》2005,11(7):549-549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患者间歇导尿的护理管理。方法 36例脊髓损伤患者均采用间歇导尿术。结果 34例患者通过间歇导尿术建立了反射性膀胱,可自主控制排尿。结论 间歇导尿术对于脊髓损伤患者具有重要的康复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间歇导尿术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方法:对46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无菌间歇导尿和膀胱功能训练,根据残余尿量确定间歇导尿次数。结果:全部患者经间歇导尿治疗,排尿功能均正常或接近正常,13例患者经30~50 d的间歇导尿,残余尿量少于80 ml停止导尿;25例形成反射性膀胱,可自主控制排尿;8例膀胱充盈后可自行排尿,无严重尿路感染和肾积水等并发症。结论:间歇导尿术是解除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统的康复护理,主要包括留置导尿、间歇导尿和建立反射性膀胱三个阶段的康复护理。认为全面的康复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脊髓损伤患者恢复膀胱功能、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无菌间歇导尿与常规留置尿管行膀胱训练对脊髓损伤尿潴留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7例脊髓损伤尿潴留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3例采用传统的留置尿管下膀胱训练方法,观察组34例采用拔除尿管间歇导尿方法,2个月后分析两组患者恢复自主排尿时间、残余尿量、每日自排尿量及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恢复自主排尿时间早,残余尿量少,每日自排尿量多,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脊髓损伤尿潴留患者损伤4周后即使未出现拔管指征,也可以将尿管拔除采用间歇导尿的方法继续训练膀胱功能,间歇导尿可使患者较快地恢复自主排尿功能,减少残余尿量,增加每日自主排尿量,降低泌尿系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社区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者应用间歇导尿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为康复专科护士制订规范间歇导尿方法及实施康复护理提供帮助。方法选择社区2010年9月一2011年12月诊断为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者76例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间歇导尿应用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76例患者中,48.7%排尿方式采用留置导尿;21.6%采用叩击或腹压排尿;5.3%采用间歇导尿。影响间歇导尿应用的主要因素:92.1%担心引发尿路感染;88.2%担心增加尿道损伤概率;82.9%认为留置导尿比间歇导尿经济,长期间歇导尿耗材费用增加;69.7%认为间歇导尿操作麻烦;65.8%缺乏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56.6%认为脊髓损伤无法恢复而安于现状;21.1%对腹压排尿的危害不了解。结论康复专科护士应根据影响脊髓损伤者应用间歇导尿的主要因素,制订合适的健康教育和间歇导尿操作规范,提高患者正确应用间歇导尿的认知状态,有利于患者正确使用间歇导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在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行间歇导尿术对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80例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行常规留置导尿术,观察组行间歇导尿术。4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细菌计数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行间歇导尿术和膀胱功能锻炼4周后,观察组患者膀胱容量大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尿道口有菌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6%,患者满意度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结论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行间歇导尿术有助于增加患者的膀胱容量、减少残余尿量,维持膀胱近似生理状态,同时减少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患者住院期间并发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与病原菌,为防治泌尿系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0月,我科收治的237例脊髓损伤患者并发泌尿系感染的相关因素与病原菌情况,先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史,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压疮、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是否合并脊柱骨折、是否行手术治疗、早期有无使用大剂量激素治疗、是否行早期康复干预、是否采取持续留置导尿、清洁间歇导尿、无菌间歇导尿、耻骨上膀胱造瘘术等治疗,是否行会阴擦洗、膀胱冲洗、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是否完全性脊髓损伤、脊髓休克期与恢复期等相关因素,初步筛选可疑危险因素,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脊髓损伤患者并发泌尿系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患者年龄≥50岁、留置导尿2~6周、糖尿病史、早期应用大剂量激素、脊柱骨折、完全性损伤、脊髓损伤休克期为泌尿系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健康教育、无菌间歇导尿为保护性因素(均P0.05);病原菌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其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阴沟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结论:建议依据脊髓损伤患者并发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病原菌情况,采取措施,防治泌尿系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