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版《金匮要略讲义》(下简称《讲义》)教材对部分释词尚有欠妥或缺如之处,今试释如下,窥管之处,恳望斧正。一、身体魁赢,脚肿如脱出自《中风历节病》篇:“诸肢节疼痛,身体魁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讲义》“魁赢”[词解]道:“是形容关节肿大。沈氏、尤氏、《金鉴》本俱作‘赢,是指身体疫弱”;“脚肿如脱”[词解]道:“形容两脚肿胀,且又麻木不仁,似乎和身体要脱离一样。”周健同志已提出“”字应释为肢体因关节肿胀变形弯曲,  相似文献   

2.
根据字义和文献资料的考证,"魁赢"一词指"高而肿起不平".赵开美本《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所载"桂枝芍药知母汤证"中此词即此义,而俞桥本"尫赢"之"尫"字,徐镕本"(鬼王)赢"之"(鬼王)"字皆为"魁"之误宇.  相似文献   

3.
《金匮要略讲义·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曰:“诸肢节疼痛,身体魁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其中“脚肿如脱”则释为“形容双脚肿胀,且又麻木不仁似乎和身体要脱离一样”(《金匮要略讲义》·李克瑞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10月第一版,以下简称《讲义》)。笔者认为对“脚”字的释义欠妥,理由如下: 1、《金匮要略》成书于东汉末年,当属上古著作,而上古的“脚”字与现代汉语中的“脚”字,其义并不相同。《说文解字》谓:“脚,‘胫也’”,即踝上膝下,俗称小  相似文献   

4.
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有:“诸肢节疼痛,身体(九王)赢(一作魁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对其中的“身体(九王)赢,脚肿如脱”两句,历代医家多认为是指身体瘦弱,两脚  相似文献   

5.
根据字义和文献资料的考证,“魁羸” 一词指“高而肿起不平”。赵开美本《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所载“桂枝芍药知母汤证”中此词即此义,而俞桥本“尫羸”之“尫”字,徐镕本“尪羸”之“尪”字皆为“魁”之误字。  相似文献   

6.
(一)“魁羸”辨 “魁羸”一词,出自《中风历节病》篇桂枝芍药知母汤证。原文为:“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魁”,为大、壮伟;“羸”,为瘠、瘦弱;魁、羸并举,谓相关联的关节肿大,而肌肉瘠薄,相映昭著。但历代不少注家对“魁”之含义很少详释,《脉经》作“魁瘰”,《心典》、《金鉴》作“尫羸”并训为身体瘦弱,笔者以为释之久妥,爰作析辨。 历节病除遍历关节疼痛的症状外,突出表现为关节变形肿大,故首言“肢节疼痛”。下文“魁羸” 系采用修辞学上的避复法,以“身体”取代关节(此法仲景常用,如血痹病“外证身体不仁”,其“身体” 也仅指某一局部)  相似文献   

7.
王暴魁 《河南中医》1997,17(2):71-71
“脉大为劳”小议王暴魁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0021)主题词《金匮要略》中医名词《金匮要略》之《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有云:“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四版及五版高等医药院校教材《金匮要略讲义》解释曰:脉大是大而无力,为有形于外,...  相似文献   

8.
猪苓汤证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苓汤证在仲景书中凡五见:一是《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伤寒·阳明病篇》)的第226条、第227条和“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伤寒·少阴病篇》)的第319条。二是《金匮要略方论》“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以下简称《金匮·第一篇》)的第17条和“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以下简称《金匮·第十三篇》)的第13条。这五条原文,表面上看,前三条为外感  相似文献   

9.
《河北中医药学报》2020,(1):F0004-F0004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暂命名事宜的通知》《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的通知》,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名称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NCP”。并摘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的中医诊疗。  相似文献   

10.
镇树清  镇万雄 《中医研究》2008,21(11):51-52
关节疼痛是痹证的主要症状之一。《金匮要略》在湿病、历节病等篇章中对关节疼痛的描述有:“骨节疼烦掣痛”、“一身尽痛”、“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诸肢节疼痛,身体魁赢”等,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病的临床表现颇为相似。疼痛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往往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因此减轻患者关节疼痛的症状,对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集治疗痹证疼痛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五版《医古文》教材的某些注释有些不同的看法,今择几例,加以辨析.一、为公子裳“我朱孔阳,为公子裳.”(《诗经》二首)“裳”,教材注:“祭服”.笔者以为欠妥.《七月》第三章写蚕妇们采桑、养蚕、纺织、染色,“为公子裳”.这些内容与祭祀是毫无关联的,这样将“裳”注为“祭服”就令人费解了.《诗·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裳.”传曰:“上曰衣,下曰裳.”即周人上衣称衣,下衣称裳.《释名·释衣服》:“凡服,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亦言下衣称“裳”,并进一步说  相似文献   

12.
“三十六病”在《金匮要略》中凡见二,即《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五劳七伤六极,妇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及《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久则赢瘦,脉虚多寒;三十六病,千变万端”。仲景为何命名为“三十六病”?其命名渊源及具体所指又是什么?历代医家对此或避而不释,或一笔带过,或释而欠详。如高校二、五版教材《金匮要略释义》及《金匮要略讲义》,对“三十六病”即均未作注释。清·徐忠可虽指出“妇人十二浪、九痛、七害、五伤、三因,为三十六病”,然未详释其具体内容,且“三因”为“三病”之…  相似文献   

13.
全国统编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供中医专业用的《中医外科学》(以下简称“教材”)第五版[1]、第六版[2]、第七版[3]的皮肤病“外用药物剂型选择应用表”都认为皮肤损害为糜烂,在渗出液较少时(以下简称“该损害”),应该选用的剂型为洗剂。笔者认为,这里的“洗剂”应该更改为“油剂”,原因如下:1·根据皮肤损害选择外用药的剂型,对该损害,常规选用的剂型是油剂,不是洗剂。2·第五、六、七版教材的论述中,对该损害也是选用油剂。如五版教材第121页和六版教材第124页都说“皮肤炎症在亚急性阶段,渗液与糜烂很少……则用油剂为宜”。七版教材第255页…  相似文献   

14.
孙丽霞  汪悦 《国医论坛》2007,22(5):52-54
桂枝芍药知母汤始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原文曰:"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历代医家均将其作为治疗痹证的主方在临床广泛应用,现就近10a来该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转胞”之“胞”不是膀胱而是子宫,在病因病机上是妊娠合并尿潴留,见拙文《“转胞”之“胞”当是子宫》(《四川中医》1985年第五期)。为进一步阐明这一观点,再论如次。一、圣道不易,其理一贯《素问·五脏别论》明确提出“女子胞”是奇恒之腑,强调“女子”两字,是专指女人而言,并未捉“胞”是奇恒之腑,这就说明“女子胞”是女子的一个特殊的组织器官。历代医家均公认,女子胞是子宫。《金匮要略》把“转  相似文献   

16.
《内经》对五脏与五官的关系,有肝“在窍为目”、心“在窍为舌”、脾“在窍为口”、肺“在窍为鼻”、肾“在窍为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以及“以候五藏”(《灵枢·五阅五使》)  相似文献   

17.
大黄■虫丸是汉代张仲景所创的治疗“虚劳有干血”的著名方剂,为后世医家“活血化瘀”、“去瘀生新”理论的形成开创了先河。造成瘀血的原因很多,仲景归纳为:“五劳虚极赢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虫丸主之”。所谓五劳,历代医家说法不一。最早见于《素问·宣明五气篇》,指的是久视、久卧、久坐、久立、久行五种过劳之致病因素。而《诸病源候论》则指志劳、心劳、思劳、忧  相似文献   

18.
吴茱萸汤证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茱萸汤证在仲景书中凡五见。一是《伤寒论》“阳明病篇”的第245条、“少阴病篇”第309条、“厥阴病篇”的第377条;二是《金匮要略方论》“呕吐哕下利病篇”的第8条和第9条。以上五条原文,从表面上看,《伤寒论》三条为外感病而设,而《金匮要略方论》两条为杂病而立。但仔细深入探究,可以发现,这五条原文,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兹剖析如下,求同道教正。一、原文解说《伤寒论论》“阳明病篇”的第245条说:“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阳明属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气以下降为顺。胃气虚寒,不能腐熟水谷而气上逆,则食谷而欲呕吐,故用吴茱萸汤温胃散寒,降逆止呕。假如辨证不准,将吴茱萸汤误投于胸膈有热,邪热迫胃,饮气上逆的食谷欲  相似文献   

19.
“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语出《灵枢·五癃津液别》,原文是:“水谷入于口,输于肠胃,其液别为五,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热衣厚则为汗,悲哀气并则为泣,中热胃缓则为唾。”综观古今医家对句中“气”字之解释,大致有四:一是释为“后气(屁)”,如马莳;一是“气化”说,以张景岳为代表;一是“呼出之水气”说,如江西何晓晖同志(见《上海中医药杂志”1936年第10期);另有含糊其词释为“排出体外的水气”者,如现今统编教材。笔者认为,以上诸说有失原旨,此句“气”字当是“涕”,鼻涕也。现考析就教于同道。首先从五液来说,在《内经》论五液尚有  相似文献   

20.
<正> 第三讲语序(五) 五、介宾结构的位置介词不能单独使用,一定要和其它的词语在一起,组成介宾结构(又叫介宾词组),才能充当句子成分。同介词相结合的词语被称为这个介词的宾语。如《仓公传》:“以酒饮之,旋乳”(用酒服了药,很快就生产了)。“以”是介词,“酒”是“以”的宾语。“以酒”合在一起,称为介宾结构。在句中作谓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