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危急值报告的护理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实施,护理人员作为制度实施的主要参与者,需要加强其对应工作的细节化管理.对相关的护理重点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标本的采集、运送等环节需加强危急值标本的质量管理,从危急值的登记、传递、报告管理方面规范危急值处理流程.通过强化护理人员的危急值意识,保证危急值报告护理管理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畅通门诊"危急值"报告流程,使流程各环节落实到位,保证病人安全。[方法]根据"危急值"报告在门诊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修订门诊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制定特殊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加强分诊护士对"危急值"报告的认识和管理,提高办卡人员的核查意识,细化环节管理,畅通报告途径。[结果]门诊"危急值"报告能顺利落实,避免了因"危急值"报告不及时而发生的不良隐患。[结论]完善的"危急值"安全管理制度是保证危急值报告制度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危急值报告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0年3月未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时的64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0年4月~2011年3月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后的65例患者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危急意识进行评估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危急意识优于实施前。结论:危急值报告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强化护理人员的危急意识。  相似文献   

4.
医院危急值项目设立及报告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急值是一种极度异常的检验结果,如果不给予病人及时有效的处理治疗,病人将处于危险的状态.近几年省卫生厅积极开展质量管理年及创等级医院,各医院对危急值项目的设置、作用和意义等有所认识,我院2007年设立危急值项目及范围,2008年我院开始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并逐步完善危急值报告制度,落实危急值报告制度,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周秀敏 《当代护士》2014,(5):180-182
总结了急诊检验、检查“危急值”标本质控与报告制度实施的体会,主要包括“危急值”报告项目、质控方法、以及建立安全有效的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认为“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检验标本质控有利于提高抢救患者的时效性和成功率,护士在“危急值”标本采集,信息传递和接到“危急值”报告后的处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吴小漫  邓丽萍 《当代护士》2017,(11):176-178
总结了临床检验危急值的管理经验,认为护理人员作为该制度实施的主要参与者,需要加强对相应工作的细节化管理,如需对标本的采集、运送、登记、传递、报告管理等环节加强质量管理,从而规范危急值的处理流程;通过强化护理人员的危急值意识,加强规范化培训,保证危急值报告护理管理的有效落实,使危急值患者得到准确及时的治疗,有效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7.
随着危机值报告制度的实施,护理人员作为制度实施的主要参与者,需要加强其对应工作的质量控制,通过强化护理人员的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控制意识、危机值意识,降低护士采集不合格标本的发生率,保证危机值报告护理管理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8.
随着危机值报告制度的实施,护理人员作为制度实施的主要参与者,需要加强其对应工作的质量控制,通过强化护理人员的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控制意识、危机值意识,降低护士采集不合格标本的发生率,保证危机值报告护理管理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9.
随着危机值报告制度的实施,护理人员作为制度实施的主要参与者,需要加强其对应工作的质量控制,通过强化护理人员的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控制意识、危机值意识,降低护士采集不合格标本的发生率,保证危机值报告护理管理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内科不同层次护理人员对临床检验危急值认知掌握及实施现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综合性医院心内科189名护理人员进行危急值相关知识进行调查。结果心内科护理人员中对危急值的认同率为95.24%,对常见危急值取值范围掌握为33.86%;掌握情况最差的是对危急值的上报流程,掌握率为31.75%;护士、护师和主管护师及以上危急值掌比率分别为35.16%、45.45%和50.00%,危急值认知掌握情况无显著差异;本科以上学历护理人员危急值认知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大中专学历者(P〈0.05);工作时间越长,护理人员危急值认知掌握情况好(P〈0.05);45.50%科室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有57.14%护理人员认为在临术护理工作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存在困难。结论本次调查显示心内科护士对危急值内容认知掌握情况未达到理想水平,不同层次护理人员掌握情况有一定差异,应开展针对性在职教育,同时加强医护检管理一体化,使护士成为危急值的发现者,为患者生命健康提供更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参与专科危急值管理对危急值制度执行情况的改善作用。方法根据危急值报告项目修订专科危急值报告项目、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和观察要点并实施。结果该院肾病学科2017年的危急值知晓率、8min内接收率和及时处理率与2016年相比均显著改善,两年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科危急值报告能提高护士的专科能力和水平,有效地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2.
急诊科“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杨冬梅 《护理与康复》2008,7(6):452-453
总结急诊科检验、检查“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的体会。认为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抢救患者的时效性和成功率,护士在危急值信息传递和接到“危急值”报告后的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总结危急值报告的多部门合作风险管理.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管理小组,分析风险因素,制定并落实各科风险防范措施.实施危急值报告的多部门合作风险管理后,减少了危重患者救治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医院医疗水平和患者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健康管理科的应用,包括了危急值的建立及确立危急值报告流程,认为危急值报告制度应用于健康管理科有效提高了健康体检中的医疗安全,减少了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新生儿科危急值的分布规律,总结我科常见的危急值项目,调查各个能级护理人员对危急值管理制度及常见危急值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进一步加强临床危急值管理和完善护理人员业务知识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科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的危急值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通过问卷方式调查科室护理人员对危急值的了解掌握情况。结果常见的危急值项目包括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计数、总胆红素、降钙素原,其构成比分别为27.15%,22.24%,17.34%,14.52%,5.35%;不同年资能级的护士对危急值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异显著,N3级护士掌握较好,部分N2级护士掌握充分,而部分N2级和N1级护士掌握不足,N0级护士掌握较差。结论定期分析危急值数据,可以完善危急值处理流程,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方法:选择急诊科、ICU、内科、外科、产儿科各20名共100名护理人员,就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相关内容和实施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完全知晓的人员所占比率甚小,只有26%,而影响最大的就是对常见的危急值项目不明确,上、下限不掌握;而完全不知晓的人员所占比率也不大,为12%,且有11名为5年以下的护士;不同科室知晓率是急诊、ICU知晓率高,高职称、高学历、高工作年限者知晓率高。另外,报告本的规范使用、规范报告、疑义值的复检、交接记录、特别是标本的规范留取和及时送检都存在大小不一的问题。结论: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情况与患者安全目标的要求相差甚远,应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加强对护理人员危急值的培训,提高知晓率;重视标本的留取质量,做好分析前质量控制;保证标本及时送检并将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纳入护理质量考核系统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急诊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1~6月本院急诊科危急值报告100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管理,2015年7~12月急诊科危急值报告1025例为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方法管理,比较应用PDCA管理前后护士危急值理论考核成绩及两组危急值管理质量.结果 实验组在护士危急值理论考核成绩、危急值管理质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PDCA循环方法能明显提高护士专科护理知识及危急值管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以往护士手工登记危急值数值后再报告医生,导致报告时间延长、直接影响危急值的及时处理等问题,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在医院临床科室工作站电脑设置危急值的报告软件系统,设置了危急值项目的 正常范围.当新入或病情危重的患者需要急查检验标本时,一旦化验结果出现危机现象,本科室护士和医生工作电脑立即同步自动弹出警示窗口,显示该患者的危急值情况,操作者点击警示窗口,显示危机值信息条,医生、护士查阅后系统自动记录确认医生姓名和确认时间.危急值自动化报告系统的应用进一步保证了危急值处理的及时性,简化了报告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心血管ICU护士对危急值掌握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目前心血管专科ICU各层次护理人员对危急值临床意义、范围及报告流程的认知情况,探讨如何提高护理人员对危急值的认识水平。方法采用白拟的问卷调查表,对心血管ICU护士进行有关危急值临床意义及相关知识的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0%的心血管ICU护士都认同危急值的重要意义。52.63%的心血管ICU护士能够掌握危急值的范围,其中,中专和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护士对危急值的掌握比率分别为69.7%和4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73,P〈0.01)。92.1%的心血管ICU护士能够掌握危急值报告流程。护龄〈5年和t〉5年的护士对危急值的掌握比率为88.9%和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07,P〈0.05)。同时还发现血钾、血糖、血钠、自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是心血管ICU护士工作中最常见的5项危急值,内、外科室间虽然略有差别,但内容相同。结论通过此次调查可以看出,目前心血管ICU护士对危急值掌握情况还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不同层次护士的掌握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教育与培训。同时,也提醒心血管领域的同仁们,在临床工作中加强对血钾、血糖、血钠、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5项检测指标的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现有工作流程下部分生化检验项目危急值报告时间,探讨实验室内外的影响因素,为持续改进危急值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1~6月检验科部分生化检验项目。分析危急值发生率,报告时间及影响因素。结果急诊检验危急值424例,平诊检验危急值528例;急诊检验危急值发生率3.3%,平诊检验危急值发生率1.7%。急诊检验危急值报告于48 min内全部完成,平诊危急值报告时间大于60 min的占26.5%。结论急诊检验危急值报告时间基本满足临床需要,平诊检验危急值报告时间尚不能满足临床需要,需采取措施缩短平诊检验危急值报告时间,提高危急值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