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勤良 《中国临床康复》2013,(18):3405-3412
背景:有效的人工肛门括约肌重建能够改善肛门失禁患者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目的:评价白体肌肉移植重建人工肛门括约肌的效果。方法:分析自体臀大肌和股薄肌移植重建人工肛门括约肌的解剖学基础,并对应用自体臀大肌和股薄肌移植重建人工肛门括约肌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通过评估人工肛门控便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明确自体臀大肌和股薄肌移植重建人工肛门括约肌的应用效果。结果与结论:臀大肌和股薄肌均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并且营养肌肉的动脉均有相应静脉和神经伴行。对应用自体臀大肌和股薄肌移植重建人工肛门括约肌的患者随访观察发现,患者多为直肠癌或者肛管癌,经过自体肌肉移植重建人工肛门括约肌后,均能获得较好的肛门排控便功能,较少发生肛门狭窄、肛周感染等并发症,无机体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总结8例直肠脱垂患者行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手术的护理体会。本研究纳入的8例直肠脱垂患者经积极的手术治疗和护理,均治愈出院,平均随访18个月无复发,排便、控便基本正常。护理包括术前做好充分的肠道准备、心理护理,术后控制饮食、延迟排便、软化大便及辅以灌肠等护理,帮助患者进肛门括约肌功能训练,做好出院后随访及健康指导,认为有效的护理可减少直肠脱垂患者手术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方小君  李爱军 《现代护理》2002,8(6):435-435
小儿直肠外阴瘘包括直肠前庭瘘、舟状窝瘘、阴道瘘、阴唇瘘、会阴瘘[1] 。孙琳[2 ] 等认为肛门括约肌收缩所造成的直肠高压使肛周感染向肛周薄弱处 (舟状窝 )穿破而形成肛瘘。经肛修补直肠外阴瘘是本病目前较好的根治方法之一。而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确保手术成功很重要 ,现就我科 1990~1999年收治 113例患儿围术期护理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13例 ,女 10 4例 ,男 9例 ,女性主要为直肠舟状窝瘘、阴道瘘、阴唇瘘 ,男性全是直肠会阴瘘 ;年龄 6个月~ 14岁。结果 :手术一次修补成功 10 9例 ,占 96 .5 % ,发生伤口漏气、漏便 4例 ,均为 6个…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65例接受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的直肠癌病人术前行心理护理和细致的皮肤、肠道准备,术后仔细观察基本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各种引流物的性状以及量的改变,通过保持肛门清洁,调节饮食,指导坐浴和缩肛运动和造瘘口的护理,本组患者术后无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肛门括约肌收缩功能存在,造瘘口生机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确保ISR手术效果,通过术前、术后对肛肠测压观察,评价超低位直肠癌行括约肌间切除手术(ISR)后的肛门排便功能,探求肛肠测压的方法 及护理.方法 对30例施行ISR手术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通过术前、术后对肛肠测压观察、评估肠腔压力情况,术后肛门控便功能,按Williams标准评估肛门排便功能,提供相应的护理.结果 术后30例肛管静息压明显降低(P<0.01),肛门最大收缩压和直肠最大耐受容积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1),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恢复,但不能恢复到术前水平,大部分患者术后肛门直肠抑制反射消失(3/30),且随着时间推移无明显恢复.按Williams的排便自制标准,30例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有86.7%、93.3%、96.7%的患者达到功能良好效果.结论 术前、术后准确测量直肠肛管静息压,做好测压的护理,并根据静息压情况、对肛门排便功能的评估调整护理措施,利于患者术后肛门排便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围术期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1年6月16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经腹腔镜下ISR治疗,同时给予围手术期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16例患者经围术期精心护理均积极配合手术,无死亡病例,无吻合口瘘病例,未发生术后出血病例,所有患者恢复肛门排便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肛门不适症状,患者主要包括坠胀感、患者急便感、患者肛门灼痛、患者排便不尽感等.出现肛周皮肤湿疹或溃烂11例,临床表现为大便稀、次数增多3~10次/d,经围术期精心护理,患者排便次数逐渐减少,控便时间逐渐延长,术后1年多数患者可获得满意的排便控制.术后患者1年肛门括约肌功能评估,A级患者8例,B级4例,C级3例,D级1例,患者功能良好率为93.75%.结论 围手术期护理对经腹腔镜下ISR治疗非常重要,应重视该期护理,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结肛吻合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1例直肠癌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护理,硫酸镁顺式洗肠;术后保持肛门清洁,调节饮食,指导坐浴和缩肛运动.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进行,术后无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肛门括约肌收缩功能存在,保肛率100%.结论:对腹腔镜低位直肠癌TME结肛吻合术患者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经直肠前括约肌途径治疗早期中下段直肠癌的围手术期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回顾分析16例早期中下段直肠癌采用经直肠前括约肌途径手术切除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和要点.结果 16例患者均成功地保留了排便控制功能,无术后并发症,随访无复发.结论 对早期中下段直肠癌行经直肠前括约肌途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尤其是术前的肠道准备,术后卧位、饮食、会阴部皮肤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排便功能训练的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总结11例超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联合肛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的护理。护理重点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做好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引流管护理,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1例出现吻合口瘘,经积极有效治疗后治愈,3例术后早期出现肛门皮肤糜烂伴灼痛,治疗后症状缓解;随访1年,6例控便良好,术后3例无法控制排气,2例偶有粪便污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结肛吻合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1例直肠癌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护理,硫酸镁顺式洗肠;术后保持肛门清洁,调节饮食,指导坐浴和缩肛运动.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进行,术后无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肛门括约肌收缩功能存在,保肛率100%.结论:对腹腔镜低位直肠癌TME结肛吻合术患者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10例腹腔镜联合经骶尾部入路肛门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前切术患者的观察及术后回访,总结该治疗方法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10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联合经骶尾部入路肛门括约肌间直肠前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均康复出院,平均住院天数12.6d.1例患者骶尾部切口感染,经换药痊愈.随访1年,无复发病例.结论 对超低位直肠癌伴有骨盆狭窄的特殊患者,行腹腔镜联合骶尾部入路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发生,可使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总结34例超低位直肠肿瘤肛内括约肌切除术联合经腹全系膜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出血、尿潴留、肺部感染、腹部切口感染、肠梗阻、吻合口瘘、直肠阴道瘘、吻合口狭窄、肛门控便功能下降等。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精心护理,指导患者肛门功能锻炼,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低位直肠癌肛管内括约肌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8例施行直肠癌肛管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的病人术前行心理护理,甘露醇全消化道机械性清洁准备,术后配合药物治疗,同时予以肛周皮肤护理,饮食指导,功能锻炼.结果 本组病人均成功施行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手术,肛门功能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保肛率100%.结论 加强超低位直肠癌内括约肌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其肛门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股薄肌移植应用于外伤性肛门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例因外伤导致完全性肛门失禁患者行股薄肌移植肛门成形术,术后6,12,24个月时分别对肛管直肠压力、排粪造影结果及自主感觉等方面进行功能评价.结果:(1)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均<2个月;(2)术后24个月患者肛管直肠压力各指标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24个月,5例患者排粪造影已能随意控制钡剂流出;(4)术后6,12,24个月患者Wexner肛门失禁评分逐渐降低,至术后24个月时患者Wexner肛门失禁评分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薄肌移植应用于治疗外伤性肛门失禁,可保护肛门功能及外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肛门直肠尿道瘘修补术治疗先天性直肠尿道瘘或医源性损伤致直肠尿道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行经肛门直肠尿道瘘修补术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儿术中出血量少,未发生肛几括约肌损伤,伤口7~15 d愈合,均痊愈出院.随访8个月~3 a未复发,直肠指诊未发现肛门直肠狭窄.结论:经肛门直肠尿道瘘修补术具有修补牢靠、术式简单、创伤较小、不易复发等优点,是目前修补直肠尿道瘘较理想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总结12例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行直肠阴道瘘修补、肛门成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手术患儿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术后做好肛门创面护理,定期扩肛,加强肛门排便功能锻炼,及时予以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嘱咐家长带患儿定期复查.11例(92%)手术获得成功.术后排便顺利,无黏膜外翻、瘘管复发及大便失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术前饮食护理、肠道准备、术后肛门护理、定期扩肛和随访指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结肛吻合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1例直肠癌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护理,硫酸镁顺式洗肠;术后保持肛门清洁,调节饮食,指导坐浴和缩肛运动。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进行,术后无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肛门括约肌收缩功能存在,保肛率100%。结论:对腹腔镜低位直肠癌TME结肛吻合术患者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孙巍  张佩芳王媛 《现代护理》2006,12(27):2618-2618
目的总结经直肠前括约肌途径治疗早期中下段直肠癌的围手术期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分析16例早期中下段直肠癌采用经直肠前括约肌途径手术切除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和要点。结果16例患者均成功地保留了排便控制功能,无术后并发症,随访无复发。结论对早期中下段直肠癌行经直肠前括约肌途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尤其是术前的肠道准备,术后卧位、饮食、会阴部皮肤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排便功能训练的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自然腔道取标本左结肠癌根治术(LA-NOSE)的围手术期舒适护理方法 .方法 总结31例采用蔡氏套管器经肛门自然腔道取标本的腹腔镜左结肠癌根治术(Laparoscopic-assisted 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LA-NOSE)围手术期舒适护理经验.舒适护理要点包括: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充分的肛门括约肌锻炼和肠道准备;术后肛门功能、胃肠道等的舒适护理;术后加强出院宣教和随访等.结果 LA-NOSE手术患者31例术中未出现大血管、肠管、实质性脏器损伤、中转开腹等并发症.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切口并发症、未对肛门功能造成损伤,康复出院.结论 LA-NOSE手术结合常规护理加舒适护理的护理方法 ,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累及肛门括约肌的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perineal endometriosis,PEM)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6月对本院17例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病灶切除术或病灶不全切除术+肛门括约肌修补术,并做好护理配合工作。结果 17例患者术后均无大便失禁,会阴切口愈合好,无并发症;门诊随访有1例复发,复发率5.9%。结论术前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伤口情况,指导患者饮食,做好排便护理及健康指导,其可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