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持续发热 常某,女,24岁,2006年11月20日初诊.持续发热20余天,热势或高或低(37.5℃~39℃),头晕,神疲,面色淡白,食欲不振,大便干结难解,小便清长,乡医院给予抗生素等治疗,偶可退热,但旋后又发.继则屡用补益气血、甘温除热中药毫无效验,于是疑为"白血病"、"伤寒"等,但到省级医院详查后否定.  相似文献   

2.
1 病历介绍 患者,女,16岁,因发热并肛周不适7个月于2011年3月5日入院.患者于2010年7月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发热症状,最高至39℃.伴有大便次数增多,无肛门疼痛,无脓血便.前往当地医院查体无明显异常,查血常规WBC 30×109 L-1,当地医院考虑肺部疾病.给予联合使用抗生素及降温对症治疗(具体不详),持续输液2周,患者体温下降,仍有低烧症状,大便次数恢复正常,复查血常规示WBC 10×109 L-1.  相似文献   

3.
<正>1病历介绍患者,女,16岁,因发热并肛周不适7个月于2011年3月5日入院。患者于2010年7月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发热症状,最高至39℃。伴有大便次数增多,无肛门疼痛,无脓血便。前往当地医院查体无明显异常,查血常规WBC 30×109L-1,当地医院考虑肺部疾病。给予联合使用抗生素及降温对症治疗(具体不详),持续输液2周,患者体温下降,仍有低烧症状,大便次数恢复正常,复查血常规示WBC 10×109 L-1。  相似文献   

4.
暨××,男,18岁,农民。1984年8月8日因发热七天而入院。患者一周前在田间劳动突感发热、头痛,在某乡医院以解热、抗菌等药物治疗无效,发热持续不退,不恶寒,大渴引饮,烦躁多汗,尿黄,大便正常,纳呆。入院时体温38.9℃,胸透及三大常规检查无异  相似文献   

5.
产后病治验     
何××,女,25岁。1988年10月5日因产后腹痛、恶露不下、小便艰涩、大便不解四日来诊。诊见:发热(38.5℃),头昏痛,口干喜冷饮,心烦易怒,恶露甚少,时而点滴全无,少腹胀满硬痛、拒按,小便艰涩不通,大便四日未下,舌质紫黯,苔黄糙少津,脉沉数有力。白细胞总数13.4×10~9/L,中性0.72。  相似文献   

6.
<正> 吕某,男,64岁。1982年5月13日诊。近2天来小便点滴不下,大便艰难,少腹胀满痛甚。发热(T39.0℃),呼吸急促,眩晕,不能进食,呕吐黄苦水。血象:白细胞12.2×10~9/L(12200/mm~3),中性0.72(72%),  相似文献   

7.
一、产后虚痢(菌痢並二重感染) 吴××,女,28岁。1973年10月17日上午足月平产一男婴,产后进食油腻之物,当晚突然吐泻交作,腹鸣腹痛,呕出物酸腐,大便腥臭,泻下如注,日行无度。伴畏寒,发热(体温33.5℃),汗出,口渴欲饮。西医按“急性胃肠炎”给予输液、抗菌消炎等治疗,周余后呕吐虽止,但大便每日仍七、八次,便稀带有红白粘冻,且伴腹胀腹痛,里急后重,仍发热(体温38℃)口渴心烦,口臭,精神疲惫,纳差,舌淡红,苔黄厚腻,脉虚而数。大便常规化验:白细胞  相似文献   

8.
谭明义 《新中医》2001,33(2):65-66
通下法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尤其在内科急证中,只要辨证准确,效若桴鼓,现略举数例介绍于下。1 通腑泻热治肺炎 陈某,男,64岁,退休工人。因发热、咳嗽1周、腹胀、大便不解4天于1994年8月6日入院。患者于1周前因进食狗肉后出现身热、咳嗽。曾在当地医院给予静滴青霉素、灭滴灵、肌注病毒哇治疗3天未效,仍发热(T 38.5℃)、咳嗽如故,并出现腹胀,烦闷不安,又给予开塞露纳肛及口服牛黄解毒丸仍大便不通,咳嗽日甚,咯痰黄稠,纳呆,口苦而渴,舌淡红、苔黄燥,脉弦紧。摄X线胸片见:两肺纹理增多,纤维化改变,左下…  相似文献   

9.
1滋阴养血清热法适用于术后发热持续不退,以午后发热为主者。伴面色潮红,口干咽燥,头晕目眩,手足心热,大便偏于,舌质红,苔薄少津,脉细数。方用二阴煎与青蒿鳖甲汤加减。例l:杨某,女,46岁。日子宫肌瘤于1996年4月24日在本院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第一天起出现发热,体温达38.5℃。先后静滴酉力欣、口服罗力得治疗8天,发热仍不退。经检查伤口愈合好,无肺部、泌尿系感染。伴有五心烦热,口干不欲饮,夜间盗汗,大便偏于,舌质偏红,苔薄黄中有剥脱,脉细数。辨证为术后阴血不足,瘀热互结。治宜滋阴养血、化瘀清热。方用:生地、…  相似文献   

10.
张某,男,41岁,1993年10月6日诊.夜间发热已有一月.初始至夜必发热,体温在39℃左右.近十天每晚体温持续在37.8℃~38℃之间,翌晨无汗而热自退,今晨九时测体温36.4℃.始经西医多种检查未见异常,近经肝胆B超检查提示:血吸虫肝波.再经县血防站作大便孵化,找到血吸虫虫卵.因故暂不能  相似文献   

11.
张冬云 《中国针灸》2003,23(5):313-313
张×,女,50岁,干部。初诊日期:1999年1月24日。主诉:肝血管瘤切除术后高热84天、剧吐15天。1998年10月29日在本院外科以“肝右叶血管瘤”在全麻下行右半肝切除术,术后第1天发热38.5℃,用中西药多种方法治疗,体温仍持续38.3~40.2℃之间,术后20天行“刀口切开引流术”,在右肝叶下缘引流脓血性渗出物约500 ml,术后仍发热不退。术后34天又行“肝血管瘤切除术后膈下感染扩大引流术”,并给予抗炎、支持疗法等治疗,体温仍持续在38~  相似文献   

12.
李××,男,39岁。1984年1月2日诊。四月前,发热呈周期性,每次发热持续一周左右,间歇二周左右,发作时体温波动在38.2~39℃,在地、县医院曾作过肥达式试验。血液、骨髓、大便培养、以及血沉、抗O 等多种检查,均没有发  相似文献   

13.
钟某 ,男 ,1岁半。于 1 996年 8月 2 1日 ,发热 ,大便稀 ,始为蛋花样便 ,次日转为粘液便 ,接着为脓血便 ,大便由每日 5~ 6次增至数 1 0次 ,经当地卫生院按细菌性痢疾治疗 2 d,大便次数未减 ,仍发热 ,于 8月 2 4日出现高热抽搐、不省人事 ,抢救半天后惊厥仍未控制 ,即转送县医院传染科住院治疗 1 7d,发热稍减 ,大便次数亦有减少 ,每日 4~ 5次 ,粪便稀溏 ,仍有粘液便 ,偶见脓血便 ,手足抽搐不止 ,且见目睛上吊、角弓反张、神志不清等。遂转入地区某医院住院治疗1星期后 ,大便每日 1~ 2次 ,粪便成形、色黄、无粘液及脓血 ,化验室检查 :大便…  相似文献   

14.
大黄,性味苦寒,具清热、泻下、政积、祛瘀之功。笔者曾治一位30多年顽固性发热的患者,获效颇佳。患者.王某某,男,63岁,规律性间断性发热30余年。每隔1个月左右发烧,全身不适,约持续1~2周,用各种抗菌素抗病毒及抗感冒药无效。曾疑"扁桃体炎"作"扁桃腺切除术",但仍发热时作。做过多种检查,排除伤寒、布氏杆菌病、风湿热及血液病等,诊为"不明热。"每次发热化验末梢血除白细胞略高外,别无异常。刻诊身热(38.8℃)、略感恶寒,面晦无泽、烦躁、胸闷、汗粘不畅、口干不欲饮.时有呕恶感,身重倦怠,大便粘而不畅.小便短黄,舌苔…  相似文献   

15.
高热验案4则     
张琪 《中医杂志》1995,36(3):144-146
1 阴毒发热李×,女,25岁。1990年5月6日初诊。持续发热40余天。于4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5℃左右,伴周身肢节痛、头晕心烦,服速效感冒胶囊及螺旋霉素热不退,夜间高达39.5℃,静点青霉素、先锋霉素半月余热仍不退,并躯干及下肢出现皮疹、色淡红。于半月前在某院就诊,疑诊风湿热及系统性红斑狼疮,但系统检查有关指标均未见异常,未能确诊。来  相似文献   

16.
杨××,男性,50岁,已婚.粮库保管员.患者一个月前因感冒出现发热,恶寒,咳嗽,咳痰等症.曾在门诊静点白霉素,庆大霉素七天,上述症状略有好转,但仍有干咳,痰白量少,并见持续发热,体温在37.5-38.5℃之间.某医按肺内感染治疗十多日,又投中药十余付,发热仍不退,便于1989年12月25日入院治疗.查:体温38.2℃,脉搏120次/分,血压110/70mmHg.诊见:形体  相似文献   

17.
发热包括体温升高或自觉发热的症状,舌下温度超过37.2℃。腋下体温39℃以上称高热;38.5℃以内的发热多为低热;持续高热不退达数日,为稽留热;一日内体温波动在1℃以上为弛张热;可降至正常又发热者为间歇热。肿瘤、结核、风湿等多为长期低热,且午后明显。  相似文献   

18.
<正>发热是临床上及其常见症状,是一些炎症因子刺激体温调定点,引起产热大于散热的体现。多种原因可引起发热,大体分为感染性发热及非感染性发热。感染、风湿免疫性疾病及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因。根据我国1999年"全国发热性疾病学术探讨会"对发热的定义,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在38.5℃以上,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称为不明原因发热(FUO)。在"2016革兰阴性菌  相似文献   

19.
小儿高热案     
刘×,男,10岁。于1982年10月2日,因发热恶寒一天,以“上感”收入儿科治疗。经用西药解热镇痛、抗感染、激素疗法和物理降温连续治疗三天后,发热仍持续不退,体温稽留在39℃左右。于10月5日下午四时请中医会诊。证见发热不恶寒,汗出热不退,面红,胸痞欲呕,口渴不欲饮,纳食差,小便黄,大便已三日未解。舌苔黄腻而中间干燥,脉滑数。证属湿热内蕴,已趋化燥,治宜清热利湿,佐以导下,方以三仁汤加减:藿香、厚朴、通草、滑石、淡竹叶、  相似文献   

20.
发热的病因较为复杂,在儿科疾病中又最为常见。兹举小儿发热治案数则如下: 【食积发热】陈×,男,2岁。82年3月9日诊。患儿发热四日、曾用中西药治疗三日、热势未减,午后及夜间尤甚,烦躁不宁,腹胀食少,大便两日未行,小便短少,体温39.8℃,面赤,舌红、苔黄腻,指纹青紫。证属宿食郁滞胃肠,蕴结发热。治拟消食和胃,导滞泄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