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心脑血管事件之间的临床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1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收治时间在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期间,按照血压水平计算脉压,将其分成高脉压组(≥60mm Hg)和低脉压组(60mm Hg),高脉压组共51例,低脉压组共50例,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和心脑血管事件之间的临床关系。结果高脉压组的脑出血率、脑梗死率、急性心肌梗死率及心力衰竭发生率均高于低脉压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积极关注和控制患者的脉压情况,最大程度的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李堃 《基层医学论坛》2016,(32):4523-4524
目的:探讨脉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依照入院时血压水平计算脉压,按照脉压的高低将其分为:脉压≤50 mm Hg 的试验组及脉压>50 mm Hg 的对照组,对2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脉压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压高低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需重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压水平,做好防治措施,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吴健 《吉林医学》2012,33(4):721-722
目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动态心电图异常关系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对6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24 h脉压和24 h动态心电图(DCG)进行监测,按动态脉压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30例,脉压40~60 mm Hg(1 mm Hg=0.13333 kPa),B组32例,脉压>60 mm Hg,将两组24 h的动态血压参数和24 h DCG表现进行比较。结果:经监测,ST-T改变、心律失常、左心室肥厚等心电图改变,B组都显著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的特点进行详细的了解,在高血压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疾病患者脉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关系,为临床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4例,根据脉压分为A组和B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比例,分析老年性高血压合并脑血管患者脉压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结果:A组患者发生各类疾病情况均低于B组,其中心力衰竭与脑梗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脑梗死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临床应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时,要密切注意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患者的脉压情况,避免过高引起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动态脉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肾脏损害的影响.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5例,按24 h平均脉压(MPP)分为两组:24 h MPP≥60 mm Hg为A组,24 h MPP<60 mm Hg为B组;另选健康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均进行血清肌酐、动态血压测定.结果 3组24 h平均收缩压(MSBP)、24 h平均舒张压(MDBP)、24 h MPP、血清肌酐、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肾小球滤过率(GRF)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和B组患者24 h MSBP、24 h MPP较C组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较,A组患者上述指标明显升高(P<0.05);A组血清肌酐明显高于B组和C组,24 h MDBP及GRF低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动态脉压增大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相关;动态脉压越大,靶器官损害越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脉压变化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1.5 mm(无斑块组)和IMT≥1.5 mm(斑块组),比较相关生化指标和脉压;根据动态血压监测分为24 h动态脉压(APP)<60 mm Hg组和24 h APP≥60 mm Hg组,比较患者脉压。结果 IMT≥1.5 mm组(斑块组)与IMT<1.5 mm组(无斑块组)比较,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比较,IMT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收缩压、24 h动态脉压升高,24 h舒张压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动态脉压≥60 mm Hg组平均IMT值为(1.32±0.45)mm,与24 h动态脉压<60 mm Hg组平均IMT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变化与颈动脉斑块形成关系密切,颈动脉超声检测为临床诊治老年高血压提供无创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邓光锐  黄光胜 《吉林医学》2010,31(12):1617-161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84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A组)及心血管事件组(B组),统计两组临床表现及脉压分布特点,同时分析B组内不同脉压水平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年龄、高血压病程及血压参数存在显著差异,脉压>60mmHg(1mm=0.133kPa),主要心血管致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脉压是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致险事件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杨靖  夏阳 《广西医学》2012,34(10):1360-136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P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计算其脉压,根据脉压大小分为3组:A组38例,脉压<50 mmHg;B组42例,脉压50~70 mmHg;C组40例,脉压>70 mmHg.用多普勒超声检测3组患者IMT和IMT/内径比值,分析脉压与IMT的相关性.结果 (1)A组高血压患者IMT、IMT/内径比率分别为(0.82±0.18)mm、(12.36±2.00)%,B组分别为(0.96±0.23)mm、(13.84±2.20)%,C组分别为(1.09±0.25)mm、(15.39±2.90)%,IMT和IMT/内径比值均C组>B组>A组(P<0.01).(2)脉压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关系(r=0.624,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密切相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随脉压增大而增厚.  相似文献   

9.
王静蓉 《吉林医学》2011,(24):5158-5159
目的:了解和探讨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的血压特点和护理措施。方法:对收集的160例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与150例非老年组患者作比较。结果: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的血压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脉压差>60 mm Hg(1 mm Hg=0.1333 kPa),在两组患者中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已成为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类型,且老年高血压普遍脉压差增大。  相似文献   

10.
何林  任乾 《广西医学》2002,24(4):579-580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为了比较脉压和舒张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将我院 1 998年 1月至 4月心血管内科及神经内科符合条件的 1 47例高血压患者 ,按脉压≥ 90 mm Hg( 1 mm Hg=0 .1 33k Pa)、舒张压≥ 95 mm Hg但脉压<90 mm Hg分为两组 ,比较两组各自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部患者均为住院病人 ,其中男1 0 0例 ,女 47例 ,年龄 33~ 76岁 ,平均 5 5岁。1 .2 方法 :全部患者均经有关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均符合 WHO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用台式水银柱血压计 ,受检者测压前休息 30…  相似文献   

11.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靶器官损害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董吉云  扬志勇  苗年海  陈继群 《安徽医学》2010,31(10):1194-1196
目的通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将10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脉压〉60mmHg组和脉压〈60mmHg组,两组患者均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头颅CT、血肌酐及尿清蛋白定量测定。结果脉压〉60mmHg组冠心病、左心室肥厚、脑梗死发生率、血肌酐浓度、24h尿清蛋白定量均高于脉压〈60mmHg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与增大的脉压有关。  相似文献   

12.
陈云明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6):51-52,54
目的探讨心功能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人院日行2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24h动态脉压水平分为Ⅰ组50例(动态血压〉60mmHg),1/组40例(动态血压≤60mmHg),比较两组的LVEF、SV、CO、E峰、A峰、E/A的变化结果。结果Ⅱ组E峰、A峰均较Ⅰ组明显提高,且E/A比例低于I组,随着病程的进展出现倒置(P〈0.05)。Ⅱ组的LVEF(%)明显高于Ⅰ组,Ⅱ组的CO明显低于I组,经t检验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律失常、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以及脑血管损害(脑出血、脑梗死)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Ⅱ组的血尿酸、血肌酐的平均值均明显高于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的临床特点,以及与心功能的关系,对高血压的治疗及靶器官损害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药物综合干预对社区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南宁市两个社区的1215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强化干预组和对照组。强化干预组按照是否患有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分别采取不同的强化治疗方案进行干预;对照组人员维持志愿就诊和志愿服药的正常医疗状态,随访43.5个月,记录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情况。结果:前瞻性随访研究43.5个月后结果,①两组高血压和MS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其中干预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或0.05);②高血压伴MS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降低了14.11、7.59mmHg和6.59、5.57mmHg,除对照组收缩压外,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③本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0%,高血压明显高于非高血压者(P<0.01),其中对照组无论高血压或非高血压者均明显高于干预组(P<0.01或<0.05)。④高血压伴MS者事件发生率为4.2%,高于非高血压和非MS者,低于高血压组或MS组,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强化干预可明显降低社区高血压、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人群血压水平,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微出血(CMBs)的影响因素,以及 CMBs 对 ACI 患者再发心 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4月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CI患者131例, 分为无 CMBs 组(85 例)和 CMBs 组(46 例) 。根据两组患者的吸烟、 饮酒、 糖尿病、 高血压、 脑出血等既往史, 探讨引起 ACI 患者 CMBs 的危险因素,并分析 CMBs 对两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脑梗死、 脑出血既往史是引起 CMBs 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抽烟、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 冠心病) 等一般资料不是 CMBs 的危险因素。131 例患者中 46 例?CMBs, 共查出脑微出血 183 个; 46 例 CMBs 中, 重度 17 例, 中度 13 例, 轻度 16 例。心脑血管事件主要为再发脑卒中、 脑梗死、 脑出血、 缺血性心脏病以及死亡。 CMBs 组患者的再发脑卒中和脑出血发生率与无 CMBs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CMBs 组患者 的脑梗死、缺血性心脏病及病死率与无 CMBs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CMBs 严重程度与再 发脑卒中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重度 CMBs 组的发生率最高 ; 脑梗死、脑出血、缺血性心脏 病及病死率与 CMBs 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脑梗死、脑出血既往史是脑微出血的危 险因素,而脑微出血也可一定程度增加 ACI 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脑微出血严重程度与脑出血发生 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24小时平均脉压与心血管损害的关系.方法 对150名确诊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其中包含住院患者,分别进行24h平均脉压测定然后将测定值分成2个等级:A组≤60mmHg、B组>60mmHg;分析各组脉压特点及与心血管损害的关系.结果 B组患者高血脂、高血压等冠心病危险因素明显高于A组所占比例.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清胆红素的关系。方法将12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照脉压的不同,分为3组:PP1组(脉压〈51mmHg,1mmHg=0.133kPa),PP2组(脉压51—65mmHg),PP3组(脉压〉65mmHg),分别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随着脉压增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越严重,PP3〉PP2〉PP1(P〈0.05);血清胆红素水平越低,PP3〈PP2〈PP1(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脉压高低密切相关,适当提高血清胆红素水平可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降低脉压,减轻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长效降血压埋植棒”在原发性高血压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A组167例患者行“长效降血压埋植棒”皮下埋植。B组159例患者采用临床一线口服降压药物。对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及心脑血管事件进行随访。结果Ⅰ、Ⅱ级高血压患者A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少于B组(P〉0.05),Ⅲ级高血压患者两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长效降血压埋植棒”皮下埋植可以获得和坚持口服降压药物相似的血压降低幅度,更为稳定地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对老年(72~89岁)原发性高血压组(69例)和非老年〈60岁原发性高血压组(60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计算血压变异系数,对两组心脑血管合并症、肾功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老年高血压组24 h血压均值、收缩压显著高于非老年高血压组,且心脑肾器官损害的发生率也显著升高,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与非老年高血压组比较夜间收缩压变异(systolic blood pressurevariation,SBPV)、夜间BPV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变异性增大与心脑血管合病症和肾功能损害密切相关。结论血压变异性与老年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H型高血压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我院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60例脑缺血患者为对照组,观察Hcy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120例患者中高血压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为76.67%,正常血压发生率为23.33%;高Hcy患者发生率为93.33%,Hcy正常患者的发生率19.05%;H型高血压的发生率为71.67%,非H型高血压的发生率为28.33%,H型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非H型高血压(P<0.05)。结论Hcy作为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导致急性高血压脑梗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脂康在降低血脂正常脑梗死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中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1-12月300例血脂正常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干预组)、B组(阿托伐他汀组)和C组(血脂康组)各100例,比较三组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干预前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清CK、CK-MB及AST、ALT。结果 B组与C组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低于A组,干预后的血清CK、CK-MB低于A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优于A组,且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均<0.05,均有显著差异,而三组干预前后的血清AST与ALT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血脂康在降低血脂正常脑梗死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中的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血管风险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