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建立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柴胡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HPLC-ELSD)指纹图谱方法,并对不同产地和不同品种的柴胡药材及其饮片进行了系统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南柴胡药材和市售柴胡饮片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而北柴胡药材的化学成分则相对稳定,且南柴胡药材与北柴胡药材化学成分差别明显,提示南柴胡药材作为柴胡应用要谨慎。另外与柴胡药材相比,柴胡饮片的指纹图谱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保留时间在30–40分钟之间和45分钟之后色谱峰变化尤为明显,提示在炮制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化学成分的变化。最终本文确定了柴胡中12个主要皂苷类成分的色谱指纹峰,并建议柴胡皂苷a、c和d为其基本特征峰,这对于柴胡的品种鉴定和质量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伞形科植物空心柴胡(Bupleurum longicaule var.Franchetii)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基源鉴别、药材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对空心柴胡鉴别特征进行研究;薄层色谱结合HPLC对其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定量鉴别。结果空心柴胡药材性状特征、粉末、根及根茎横切面显微特征均较明显,薄层色谱展开分离结果较好,其有效活性成分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的含量较高。结论本研究可为空心柴胡的品种鉴别、质量评价、质量标准的制订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金鑫 《天津药学》2009,21(1):25-25
柴胡为常用中药,其来源极其复杂,目前药材市场上柴胡产品比较混乱,其中使用柴胡属其他种植物根及根茎伪充正品柴胡的现象较多。为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本文从性状上对正品柴胡与常见伪品进行了对比总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柴胡为常用中药,其来源极其复杂,目前药材市场上柴胡产品比较混乱,其中使用柴胡属其它种植物根及根茎伪充正品柴胡的现象较多。为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本文从性状上对正品柴胡与常见非正品进行了对比总结。  相似文献   

5.
基原对柴胡急性毒性和皂苷类物质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不同基原柴胡的皂苷类物质含量和急性毒性大小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基原对柴胡皂苷类化学成分含量与急性毒性的影响。方法运用UV法、HPLC法、经典急毒实验法,进行南、北柴胡药材中柴胡总皂苷和皂苷a含量测定及急性毒性比较研究。结果北柴胡药材中总皂苷含量4.61%,柴胡皂苷a的含量0.60%,南柴胡药材中总皂苷含量3.53%,柴胡皂苷a的含量0.46%。1日内给小鼠灌胃南、北柴胡药材分别为25.2g/kg、26.4g/kg(按含生药量计算),分别相当于临床70kg的成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196倍和205倍以上,观察14天,小鼠一般状况良好,无一死亡。结论北柴胡药材毒性大于南柴胡药材,其毒性的大小与柴胡皂苷类物质含量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林海伦  陈道振 《中国药师》2006,9(9):868-870
柴胡系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scorzonerifolim Willd.)的干燥根,具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的功能,来源十分复杂,商品中存在着大量柴胡属其它种植物根及根茎伪充正品柴胡的现象。近年来,笔者检查宁波地区药品质量时发现来自安徽毫州药材市场的一种新伪品,经鉴定为菊科植物弯茎还羊参(Crepis flexuosa (DC.)Benth.et Hook.f.)的根及根茎。从外观看伪品与北柴胡较为相近,二者较难区分,为了正确把握正品北柴胡与伪品柴胡的鉴别要点,笔者对柴胡和弯茎还羊参的根及根茎的性状、横切面显微特征、薄层色谱和紫外光谱扫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鉴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十产地柴胡药材无机元素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0个具有代表性的不同产地柴胡药材中无机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为柴胡药材的道地性及种属亲缘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10个不同产地柴胡中无机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Genespring(12.1)软件对所含元素进行PCA和CA分析。结果不同产地柴胡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差异较大,得到柴胡的特征元素为Al、Co、Fe、Hg、Mg、Mn;聚类分析将10个柴胡样品聚为2大类,表明柴胡中无机元素的含量与其产地呈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南柴胡和北柴胡之间无机元素含量差异较大,但南柴胡北柴胡各自组间差异不明显。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结果对探讨柴胡药材南北产地的差异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不同产地北柴胡药材全组分、醇-水提取物中皂苷类物质的含量和急性毒性大小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产地对柴胡皂苷类物质含量与毒性的影响。方法运用UV法、HPLC法、经典急性毒性实验法,进行北柴胡药材全组分、醇-水提取物柴胡总皂苷和皂苷a的含量测定及急性毒性比较研究。结果不同产地北柴胡药材全组分柴胡总皂苷含量大小依次为:河北柴胡〉内蒙柴胡〉山西柴胡〉河南柴胡,皂苷a的含量为:河北柴胡〉内蒙柴胡、山西柴胡〉河南柴胡,其最大给药量(MLD)大小为:河南柴胡〉山西柴胡〉内蒙柴胡〉河北柴胡;不同产地北柴胡药材醇-水提取物总皂苷含量大小依次为:河北柴胡〉内蒙柴胡〉山西柴胡〉河南柴胡,皂苷a的含量为:河北柴胡〉山西柴胡〉内蒙柴胡〉河南柴胡,其最小致死量(MTD)为:内蒙柴胡〉山西柴胡〉河南柴胡〉河北柴胡。河北产地的北柴胡药材全组分、醇-水提取物中柴胡总皂苷及皂苷a含量均较其他产地北柴胡药材含量高,其对应的全组分MLD、醇-水提取物MTD均较其他产地北柴胡药材的小,毒性最大。结论产地对柴胡皂苷类物质含量与毒性有一定的影响,且柴胡毒性大小与皂苷类物质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王惠  刘霞 《中国药事》2019,33(5):503-512
目前柴胡市场使用情况较为混乱,地方标准收载的柴胡药材也比较复杂,文章拟从传统的鉴别方法中对常用的柴胡药材进行比较分析,为柴胡的初步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产地北柴胡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辉  叶青 《中国药师》2005,8(3):214-215
目的:建立北柴胡药材质量评价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定量分析国内15个不同产地的北柴胡样品中三种柴胡皂苷的含量,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研究.结果:15个产地的北柴胡样品按其质量等级划分为四类,其中山西太原和陕西宝鸡的北柴胡药材中指标成分含量较高.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北柴胡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1.
叶方  杨光义  杜士明  王刚  孙荣进 《医药导报》2012,31(10):1268-1270
目的 测定鄂西北地区不同生长条件和品种柴胡中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蒽酮 硫酸比色法,以620 nm波长为检测波长,分别测定柴胡中可溶性多糖和粗多糖,计算总多糖含量.结果鄂西北地区野生竹叶柴胡多糖含量高于同地区种植柴胡,但低于山西产北柴胡和湖北南漳种植的三岛柴胡.结论不同生长条件的柴胡药材中柴胡多糖含量不同,但差异不明显;不同品种柴胡药材中的多糖含量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张睿 《中国药师》2017,(8):1356-1359
摘 要 目的: 应用灰色关联法(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GRA)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评价不同产地柴胡药材质量并进行比较。方法: 收集来自15个不同产区柴胡药材,测定各批药材的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柴胡皂苷a和d的百分含量,采用灰色关联度法,以定义的相对关联度为测度,构建柴胡质量评价模型并与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比较。结果: 对不同批次柴胡药材中的各成分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得出陕西产柴胡药材与最优参考序列的相对关联度最高(0.79)质量最优,河北产柴胡药材与最优参考序列的相对关联度最低(0.23)质量最差,主成分分析法与灰色关联法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结果的可重复性较好,较为可靠。结论: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及本文所建立的柴胡质量评价模型可用于柴胡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不同产地狭叶柴胡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辉 《医药导报》2009,28(4):440-442
目的 建立狭叶柴胡药材质量评价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 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定量分析国内10个不同产地狭叶柴胡样品中3种柴胡皂苷的含量,以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结果 10个产地的狭叶柴胡样品按其质量等级划分为3类,其中河南、四川产狭叶柴胡药材中指标成分含量较高. 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狭叶柴胡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4.
北柴胡皂苷类成分的特征(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39个柴胡样品的特征(指纹)图谱,建立北柴胡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UV)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提供北柴胡药材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方法:样品酸化后HPLC-UV法测定柴胡皂苷类成分的指纹图谱;色谱条件: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40nm,流速1.0mL.min-1,柱温30℃;运用SPSS软件分析得到的相似度数据。结果:建立了北柴胡HPLC-UV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得到不同产地柴胡药材的相似度数据,通过聚类分析将样品分为6大类。结论:可以通过与共有模式比较得到的相似度推测柴胡的种源;建议选用中柴1号和山西左权的柴胡种子作为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种;建立的指纹图谱具有较广泛的应用范围,为研究柴胡类药材的指纹图谱分析鉴定提供了较好的科学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5.
柴胡为著名的常用中药,近年来需要量日增,而药典规定的正品柴胡资源日渐减少,急待开发新药源,中国伞形科柴胡属有40种以上,其中有很多种在产地或民间早已作柴胡药用,本文报道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调查柴胡资源和利用的情况,共有柴胡属植物18种7变种和1变型,其中1种为首次发现的新种,订名为青海柴胡Bupleurum qinghaiense Y.Li et J.X.Guo,Sp.Nov。并按国际命名法作了拉丁文植物描述。调查在当地作为柴胡药用的共有三种,即青海柴胡、小叶黑柴胡Bupleurum smithii Wolff.var.parvifolium Shan et Y.Li、窄竹叶柴胡Bupleurum marginatum Wall.ex DC.var.stenophyllum(Wolff)Shan et Y.Li作者对此三种药用柴胡进行分类学研究、挥发油含量测定和柴胡皂甙的初步分析为今后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提供了有价值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柴胡属植物中皂甙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贾琦  张如意 《药学学报》1989,24(12):961-971
柴胡为伞形科柴胡属植物的根。该属植物约120种,我国有40种、17变种、7变型。我国药典规定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和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为正品供药用,此外,供药用的尚有20余种。  相似文献   

17.
蔡敏俐 《中国药业》2007,16(6):61-62
目的探讨柴胡与其混淆品小叶黑柴胡的鉴别方法:方法利用两种柴胡药材性状特征和薄层色谱加以鉴别。结果两种柴胡有明显的差别。结论利用药材性状特征和薄层色谱的差异,能有效地鉴别柴胡与小叶黑柴胡。  相似文献   

18.
大叶柴胡的毒性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伞形科植物大叶柴胡Bupleurum logiradiatum Turcz.的根及根茎中分得四种新的多烯炔类化合物,分别命名为柴胡毒素(bupleurotoxin,Ⅰ)柴胡酮醇(bupleuonol,Ⅱ),乙酰柴胡毒素(acetyl-bupleufotoxin,Ⅲ)和柴胡炔醇(bupleurynol,Ⅳ)。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确定柴胡炔醇(Ⅳ)为十七碳三烯-(2z,8 E,10 E)-二炔-(4,6)-醇-1;柴胡毒素(Ⅰ)为14-羟基柴胡炔醇;乙酰柴胡毒素(Ⅲ)为14-乙酰氧基柴胡炔醇;柴胡酮醇(Ⅱ)为14-羰基柴胡炔醇。柴胡毒素(Ⅰ)和乙酰柴胡毒素(Ⅲ)有毒性。  相似文献   

19.
柴胡与其混淆品小叶黑柴胡及锥叶柴胡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柴胡与其混淆品小叶黑柴胡及锥叶柴胡的有效坚别方法方法:采取观察药材性状、根的横切面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的不同,对真品与混淆品加以坚别。结果:真品与混淆品在上述三个方面均有着明显差别结论:将药材性状的经验坚别与显微或色谱方法相互结合,能有效地鉴别柴胡真伪。  相似文献   

20.
柴胡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柴胡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和常用中药,《中国药典》规定伞形科(Umbelliferae)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北柴胡) BupleurumchineseDC.和狭叶柴胡(南柴胡) Bupleurumscorzonerifolium Willd.为中药正品的原植物,其同属20余种植物的根也常入药。中医学认为:柴胡性味苦、微寒,归肝胆实经,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气之功效,用于治疗寒热往来,胸满肋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等。柴胡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柴胡皂苷和挥发油。近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具有多种生理生物活性。现将近期对柴胡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结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