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研究表明[1]:腹部手术后数小时肠内蠕动功能就能恢复,术后胃肠道麻痹仅局限于胃和结肠,术后6~12 h小肠消化、吸收功能就能恢复,早期的肠内营养对小肠有局部营养作用,能刺激肠蠕动,并可使肠功能提前恢复.根据这一原理我科从2010-09开始对26例胃癌患者术前留置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护理决策思维图式引导法在胃癌术后肠内营养误吸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院2016年1月起开始应用护理决策思维图式引导法对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患者实施误吸预防,应用前(2015年7~12月)收治胃癌术后行肠内营养患者为46例,应用后(2016年1~6月)收治胃癌术后行肠内营养患者为48例,对应用前后的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应用后,护理人员胃癌术后肠内营养误吸预防性护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应用前(P<0.05),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患者误吸发生率显著低于应用前(P<0.05).结论 应用护理决策思维图式引导法对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患者实施误吸预防,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在该预防性护理领域的工作能力,降低误吸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手术患者往往因为术前疾病本身的消耗,手术、麻醉对胃肠道的刺激,术后一段时间内对胃肠动力恢复及分泌、吸收功能产生了干扰及影响,统称为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PGID).PGID使机体吸收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导致机体处于营养失衡状态,故术后营养支持治疗至关重要.临床营养支持有肠内与肠外两大类,而肠内营养更符合生理要求.有研究表明[1],胃的功能可于术后1~2d恢复正常,大肠功能与术后3~5d恢复正常,而小肠的蠕动、消化吸收功能在术后几小时即可恢复正常,肠内营养可在肠道术后6h进行.早期的肠内营养对小肠有局部营养作用,能刺激肠蠕动,并可使肠功能提前恢复.胃肠道手术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障碍,手术创伤又使分解代谢增加,机体营养消耗增多,笔者认为做好临床营养支持与护理,将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灵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控制及减轻术后营养不良现象,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陈敏  王颖  施婕 《当代护士》2021,28(7):16-19
目的 观察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胃癌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单纯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实验组术后给予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和营养状况的相关指标.结果 实验组术后消化道不适症状(腹胀、腹泻、恶心、呕吐、便秘)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第七天实验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肛门初次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可显著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胃肠道不适症状和营养状况,加快胃癌术后患者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5.
胃癌69例术后肠内营养效果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实施肠内营养(EN)支持的效果.方法:对69例胃癌患者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营养状况、免疫学指标变化.结果:本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7 d后体重、血糖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则有不同程度上升(P<0.05,P<0.01),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肠内营养是胃癌患者术后安全而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需禁食较长时间,加上慢性疾病、手术打击等因素,多存在营养障碍,这对于患者的术后康复极为不利,因而,胃癌术后及时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临床营养有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2种[1],其中肠内营养以其利于维护肠黏膜完整性、并发症少、技术要求低、价格低廉等特点而更常用.2002年3月~2003年7月我科采用针刺置管空肠造瘘(needle catheter jejunostomy,NCJ)输入肠内营养制剂瑞素为28例胃癌根治术后行营养支持,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普通肠内营养与肠内免疫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将28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普通肠内营养组和肠内免疫营养组各14例.术后第2-第8天给予等热量营养支持,术后第1天和第9天检测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IgG、IgA、IgM、CD3、CD4、CD8.结果 肠内普通营养组和肠内免疫营养组术后第9天的营养学和免疫学指标比较,肠内免疫营养组的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IgG、IgA、IgM、CD3和CD4水平明显高于肠内普通营养组(P<0.05).结论 肠内免疫营养组较肠内普通营养组更能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  相似文献   

8.
胃癌术后病人早期进行鼻胃管肠内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是腹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人体正常生活损害较大,治疗上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病人禁食时间较长(5 d~10 d),机体恢复慢,并发症多,是临床治疗中的一个难点.随着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制剂和设施的完善,对肿瘤病人施行围术期的肠内外营养支持得到广泛开展,有资料表明:肠内外营养可明显降低胃癌病人术后的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1].笔者于2007年对58例胃癌术后病人早期鼻胃管肠内营养观察,收到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胃癌患者多数于术前即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手术创伤和应激使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手术后短期内无法正常进食,从而明显影响胃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使并发症及病死率增加.研究发现,早期肠内营养(EN)能促进胃癌患者的术后恢复[1].本科对217例胃癌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改善了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促进了创口愈合,减少了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向双琼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1979-1980
<正>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传统营养支持方法为术后早期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肠功能恢复后开始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但由于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容  相似文献   

11.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胃癌患者54例,分为肠内营养治疗组(EN组)及未行肠内营养治疗组(非EN组)进行研究。结果EN组排气时间为(74.3±16.9)h,排便时间为(96.0±29.2)h,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胃癌患者术后实施肠内营养可促使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术后疲劳综合征(postoperative fatigue syn-drome,POFS)是腹部外科临床常见的症候群.胃癌患者由于发病年龄、肿瘤消耗、营养不良等因素,手术后往往处于很长一段的疲劳期[1],POFS直接延长患者康复时间,降低生活质量.预防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关键是尽量减少手术应激反应[2],我们选择了2012年1月~2013年1月胃癌的患者58例,通过腹腔镜手术减少手术创伤,使用早期肠内营养降低机体应激反应,同时采用中药小肠内滴注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40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胃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后12h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根据恢复情况逐渐过渡到经口进食.对照组术后12h给予传统静脉营养至胃肠功能完全恢复,有肛门排气、排便才恢复进食.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无明显变化;实验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54.18±14.6)h,对照组为(70.86±22.63)h;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胃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总结护理措施.方法 分析2006年10月-2008年1月72例胃癌手术后使用肠内营养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患者发生腹泻18例,恶心呕吐6例,腹痛2例,堵管2例,吻合口漏1例.结论 鼻肠管的护理是肠内营养成功实施的重要环节,采用正确的护理配合,保证肠内营养支持安全与有效,是对胃癌术后患者使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蔡蕾  马小菊 《全科护理》2014,(23):2165-2166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期间误吸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对70例胃癌术后行肠内营养的病人资料进行分析,找出肠内营养过程中发生误吸的原因。[结果]70例胃癌术后行肠内营养病人中6例发生误吸,其中1例出现吸入性肺炎。误吸的发生与病人体位、鼻肠管尖端位置、鼻肠管粗细、鼻饲方法及口腔卫生状况不佳等有关。[结论]通过对产生误吸的相关原因进行观察和预防护理,可降低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期间误吸的发生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营养制剂对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07年3月~2009年10月收治的合并中重度营养不良,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胃癌术后患者126例,随机分成4组,A组采用稀释20%的营养剂,B组用稀释50%的制剂,C组用稀释75%的制剂,D组所用制剂不稀释.记录4组患者腹胀、腹痛、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 A、B、C、D4组患者胃肠道组不适的发生率分别为21.9%、25.0%、50.0%、56.2%.A、B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较c、D组患者轻(p均<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实施过程中,需注意营养制剂浓度的选择,以减少胃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实施过程中的胃肠道不适.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对国内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文献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营养干预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万方数据库以及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2000年1月至2013年3月的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国内发表的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比较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类文献,采用Coe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以独立、双盲的原则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最后数据应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的14篇研究中,Meta分析表明: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相比,术后血清白蛋白的加权均数差为1.55,95%C1(0.81,2.29);患者术后血清转铁蛋白的加权均数差为0.34,95%CI(0.30,0.38);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的加权均数差为-20.66,95%CI(-23.91,-17.40)。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效果优于肠外营养,可以提供患者术后恢复足够的血清蛋白原,并能较早恢复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表对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按入院时间的先后次序,将108例胃癌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内营养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应用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表进行评估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提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表对胃癌术后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进行系统性评估与干预,可提高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从而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40例胃癌患者术后应用空肠营养造瘘管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术中放置空肠营养造瘘管,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患者胃肠道反应及血清蛋白营养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变化.结果 术后1 d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均明显下降,术后10 d营养指标明显高于术后1 d(P<0.05).结论 胃癌患者术后经空肠营养造瘘管行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模式在胃癌术后早期经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12月我院接受胃癌切除术的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1例。两组均于术后接受早期经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对照组实施常规营养护理。试验组接受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各相关观察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干预后住院时间及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体重增加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模式对胃癌术后早期经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患者实施干预,能够显著降低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营养支持效果,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