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院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以下简称FFA)做为诊断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以下简称ION)的重要手段之一,发现ION的荧光血管造影依据病程长短,缺血累及部位、程度、范围的不同,使视盘荧光、脉络膜背景荧光形态变化复杂,本文总结我院近几年36例患者的荧光血管造影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以下简称FA)的应用使人们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以下简称 AION)的认识不断深入。目前 FA已成为诊断 AION 的常用临床检查手段之一,并且是探讨 AION 发病机理及其同临床表现的关系的重要手段。现将1983年来我科诊断为 AION 的22名患者的 FA 所见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22例34眼中,男13例20眼,女9例14眼。双眼患者有12例,说明本病具双眼性的倾向。患者年龄25~63岁,平均44岁。11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报告34例(37眼)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通过观察34例(37眼)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的眼底荧光早期像,中晚期像的典型改变,提出眼底荧光造影对该病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34例(37眼)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图像与其他视盘疾病有许多显著不同。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  相似文献   

4.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FA)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的诊断价值。方法:对 12 0例 型糖尿病患者 2 4 0眼进行检眼镜与 FFA检查 ,分析两种检查在 DR诊断及分期中的差异。结果:检眼镜下正常眼底的 78眼中 ,FFA发现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NDR) 2 4眼 ,占 30 .77% ;检眼镜下所见 NDR139眼中 ,2 7眼 (19.4 2 % )经 FFA证实检眼镜对其病变程度估计不足。 结论 :FFA是早期诊断 DR的较好方法 ,能准确对 DR进行诊断及分期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毅  毋海燕 《中原医刊》2005,32(1):16-16
目的 探讨眼底荧光造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和指导治疗方面的作用。方法 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结果 Ⅰ-Ⅱ期药物治疗,Ⅲ-Ⅳ期用氩离子激光进行光凝治疗,Ⅴ-Ⅵ期进行玻璃体切割术。结论 眼底荧光造影有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及评定光凝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陈小燕  宋绪华 《中国热带医学》2007,7(8):1372-1372,1411
目的 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方法发现检眼镜下未发现病变的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提高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确诊率.方法 对101例(202眼)检眼镜下未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其中46例(92眼)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变包括微血管瘤、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毛细血管荧光渗漏,毛细血管扩张及黄斑水肿.结论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更早发现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诊断在检眼镜下未发现病变的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价值。方法:对101例(202眼)检眼镜下未发现DR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FFA检查。结果:45例(90眼)FFA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早期DR,病变包括微血管瘤、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毛细血管荧光渗漏、毛细血管扩张及黄斑水肿。结论:FFA能更早发现早期DR。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108例糖尿病患者分别用直、间接检眼镜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直、间接检眼镜检查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7例,诊断率为25%,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9例,诊断率为54.63%,两组诊断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一种早期发现和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诊断中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02例(204眼)检眼镜下未确诊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给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检查后,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证实46例(92眼)为早期DR,病变主要包括微血管瘤、毛细血管荧光渗漏、毛细血管无灌注区、黄斑水肿以及毛细血管扩张.结论 对DR患者采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诊断,能提高诊断率,并及早发现早期DR.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特征,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期与黄斑病变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对135例(249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199只未经治疗眼中,正常2眼占1%;Ⅰ期63眼占31.7%,其中黄斑区染料积存17眼;Ⅱ期41眼占20.6%,其中黄斑区染料积存17眼;Ⅲ期51眼占25.6%,其中黄斑区染料积存42眼;Ⅳ期34眼占17.1%,其中黄斑区染料积存20眼;Ⅴ~Ⅵ期8眼占4%,其中黄斑区染料积存2眼.糖尿病黄斑病变发生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不同时期,发病率为55.4%.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期和糖尿病黄斑病变的早期诊断均敏感、可靠,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黄斑病变的治疗和预后评价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眼科领域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将荧光素钠从肘静脉注入体内后,利用装有滤光片的眼底照相机拍摄眼底照片,观察荧光素在视网膜血管及脉络膜充盈的时间和形态。以及是否有渗漏及血管外潴留等现象。可以查明一般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一种发病率高,致盲性大的眼病,手术并发症多、预后不佳。关键是早期预防、及时诊断、并在合适时机进行激光治疗,因此检查诊断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数字化眼底彩照(DFP)及荧光血管造影(FFA)联合远程多中心彩照分析,筛查糖尿病患DR并给予及时治疗是目前国外常用的DR防治方法。2002年12月-2004年3月,利用DFP联合FFA对糖尿病患进行DR的诊断,并建立了糖尿病患眼底与内科资料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眼底病诊断中常用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本文收集了我院1989年~1994年眼底荧光血管造影595例,并将其中出现副作用的43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07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志成  段艳华 《广东医学》2002,23(5):522-523
目的:评价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及指导治疗的作用。方法: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并进行眼底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结果:214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期56眼,II期68眼,Ⅲ期52眼,IV期27眼,V期11眼,本组未见有VI期病变,合并黄斑部水肿111眼。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早期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较好的方法,能准确地判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指导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15.
秦程  彭燕一 《华夏医学》2006,19(2):288-289
目的:观察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 terior ischem ic optic neuropathy,A ION)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 in ang iography,FFA)的特征,探讨FFA在A ION诊断和研究方面的价值。方法:18例A ION患者均行FFA检查,并分析FFA图像资料。结果:FFA早期可表现视盘全部或部分荧光素充盈延缓或缺损,也可以是视盘没有明确的荧光素充盈延缓或缺损。FFA晚期视盘荧光形态多样,缺血区可表现为强荧光,也可呈弱荧光,非缺血区可表现为正常荧光或强荧光。结论:FFA可对A ION诊断提供重要参考资料但缺乏特异性。诊断A ION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FFA、视野检查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正>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简称FFA)能较准确、详尽地观察眼底组织挫伤的部位、范围、层次、程序,对挫伤性眼底病变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估计有独到之处,为临床治疗及推测预后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自1988年以来,我们对不同程度的眼钝挫伤患者进行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现将1988年9月至1996年9月收集的26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观察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特征性表现,对132只眼的高度近视患者行眼底FFA检查分析。结果,根据FFA表现高度近视黄斑病变可分为6种类型:①漆样裂纹性黄斑病变,42只眼,约31.8%。②新生血管性高度近视眼黄斑病变,37只眼,约28%。③漆样裂纹性黄斑出血,19只眼,约14.4%。④高度近视性Fuchs斑,14只眼,约10.6%。⑤高度近视性黄斑萎缩,14只眼,约10.6%。⑥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6只眼,约4.5%。高度近视黄斑病变呈现复杂多样的病变特征,根据近视眼黄斑病变的FFA检查分析有助于明确病变性质,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8.
老年性黄斑变性 (age relatedmaculardegenera tion ,称AMD)又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是多发生于 4 5岁以上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组织退行性病变 ,严重危及老年人的视功能 ,在临床上日益多见 ,在欧美国家AMD已成为 6 0岁以上人群低视力或致盲的首要原因。在我国发病也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眼科医师对AMD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和关注。AMD病变包括黄斑区脉络膜玻璃膜疣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脱离 ,黄斑区盘状退行性变或盘状瘢痕等。且病人比较普通的症状是视力下降、视物变形、阅读困难、色觉障碍、中心或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原田病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特点。方法对23例(40眼)原田病患者进行详细眼部检查,并行眼底彩色照相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等检查。结果23例(40眼)原田病患者中,急性期患者FFA:造影早期32眼视盘表面放射状毛细血管扩张、染料渗漏至后期呈强荧光;22眼后极部及中周部背景荧光呈斑点状充盈缺损或/及迟缓,7眼放射状条形低荧光;35眼眼底后极部及中周部表现为多发性强荧光斑点,如墨汁样扩散并彼此融合。结论VKH(原田病)具有选择性损害视网膜色素上皮的特点,FFA的特征性表现对该病早期具有重要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0.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分析,提出预防、减少其发生的措施。方法:选择672例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出现不良反应的23例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做过敏试验时出现恶心3例.造影时出现恶心12例,伴呕吐4例,荨麻疹5例,气喘、心慌4例。有1例做过敏实验时未出现不良反应,造影时先出现恶心,3h后出现荨麻疹。结论:荧光素钠进入人体内,不被机体吸收,不参与机体代谢,易排除大部分经肾脏随小便排出,其余经肝脏排除。但有关荧光素钠注射时的不良反应也累有报道。本组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2%,均为轻中度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