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孟照全  田念祖  丁常云 《西部医学》2010,22(8):1417-1418
目的探讨颈椎侧方穿刺与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的成功率。方法选择神经外科病人100例,随机分为颈椎侧方穿刺组(观察组)和腰椎穿刺组(对照组)各50例,比较两种穿刺方法的效果与应用价值。结果颈椎侧方穿刺组成功48例,成功率为96.00%;腰穿组成功42例,成功率为84.00%,经统计学处理二者的穿刺成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颈侧穿组成功率高于腰穿组,两组患者均无穿刺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颈椎侧方穿刺法简便易行,成功率高,优于常规腰椎穿刺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颈椎侧方穿刺520例次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效民 《浙江医学》1989,11(3):133-135
用两种方法施行520例次颈椎侧方穿刺,成功率99.4%,无严重并发症.用于采集脑脊液标本,脊髓造影、注药等效果满意,尤对某些腰穿不能达到诊断,治疗目的、腰穿失败,和不宜翻动的危重病人有较大实用价值.经120例同时腰穿对照,发现颈部平均压力>腰部0.37kPa(P<0.001),脑脊液内容也有一定的差别,提出在评阶检查结果和选择穿刺对象时应予以注意。对颈穿压腹试验的意义和术后是否需常规卧床等问题亦作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脑和脊髓浸泡在脑脊液(CSF)中.脑、脊髓及其血管、被膜等组织发生病理改变时,无论是炎症、肿瘤或外伤,均可使CSF成分和压力发生变化,检查CSF有助于了解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病况。收集适当的CSF标本,一般采用腰椎穿刺的方法,特殊情况下也可采取前囟穿刺、脑室穿刺以及小脑延髓池穿刺等。  相似文献   

5.
颈椎侧方穿刺早期诊断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腰穿脑背液对比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出血性脑血管病人同时进行颈穿和腰穿抽取脑脊液作对比检查。检测脑脊液的压力,色泽,RBC计数,并作统计分析。结果:颈穿抽取的脑脊液同腰穿抽取的脑脊液相比在压力,色泽,RBC计数方面均有明显差异。结论:颈穿抽取脑脊液检查对小鼠脑内出知及对颅内病变的早期诊断比腰穿检查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颈椎侧方穿刺压腹试验判断椎管梗阻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侯效民 《浙江医学》2005,27(8):566-567,570
目的探索颈椎侧方穿刺压腹试验判断椎管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经脊髓造影证实的椎管梗阻患者42例和非椎管梗阻患者11例,同时施行颈穿压腹试验和腰椎穿刺Queckenstedt试验,并与对照组40例进行比较.结果梗阻组颈穿压腹试验脑脊液压力上升幅度0~39(21±10)mmH2O,对照组为60~176(82±23)mmH2O,与Queckenstedt试验结论相一致,其判断椎管梗阻的敏感性为90.48%,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2.45%.结论颈穿压腹试验是一种新的脑脊液动力学检查方法,初步表明对判断上腰段以上椎管梗阻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8.
非透视指导下前后方向颈椎侧方穿刺604例次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侧方穿刺(颈穿)有前方、中点、后方途径三种方法。国外介绍要求在透视下穿刺。中点途径为穿刺针对准脊髓,故很少用。国内则多采用后方途径。笔者自1983年起较为系统地进行了非透视指导下颈穿的临床应用与研究,采用前方和后方二种途径分别施行347和257例次穿刺,总成功率99.5%,无严重并发症。本文仅就穿刺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颈椎穿刺置换脑脊液治疗SAH20例宫殿荣梁建华郭春杰(聊城地区人民医院252000)我科自1993年~1996年采取颈椎穿刺置换脑脊液(CSF)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20例,并与腰穿置换CSF20例及以往的常规方法治疗SAH20例相对照,发现有...  相似文献   

10.
在神经疾病诊断中CT及MRI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检查手段,但脑脊液(CSF)检查仍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采取CSF通常用腰椎穿刺,特殊情况下用小脑延髓池和侧脑室穿刺。1979年Rice和Bathia 提出颈椎侧方穿刺术(以下简称:颈穿)可以取代小脑延髓池穿刺,国内外已应用于临床,但人们对其穿刺解剖的复杂性、安全陛等问题仍存疑虑,近年来相关的文献报道甚少。  相似文献   

11.
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泽兰  陈秀  王建学 《四川医学》2001,22(2):126-128
目的 观察腰穿CSF置换治疗SAH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行腰穿放出CSF10ml,再注入生理盐水8ml,重复2-4遍后加地塞米松10mg鞘内注入。2天重复1次。结果 治疗组头痛迅速缓解,平均4.86天,对照组15.20天;脑膜刺激征消失,治疗组平均7.94天,对照组15.57天;CVS治疗组1例,对照组6例,治疗组死亡2例,对照组死亡7例。结论 腰穿CSF置换是治疗SAH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全面缓解症状和体征,减少CVS的发生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rhinorrhea may be a serious complication after neurosurgery. Some of them can be treated conservatively by continuous CSF drainage with a lumbar subarachnoid catheter. On the other hand, spinal puncture may result in headache by CSF leakage. Methods: Present a 17-year-old female who suffered from CSF rhinorrhea after pituitary surgery was treated by making use of spinal puncture after failed catheter drainage. Results: The patient was successfully treated by this way. Conclusion: Spinal puncture by 16-gauge Touhy needle seems to be a possible way to substitute the traditional continuous lumbar subarachnoid catheter to drain the CSF in patients with rhinorrhea.  相似文献   

13.
李春 《西部医学》2009,21(11):1880-1882
目的观察微创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54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组,28例单侧或双侧侧脑室引流治疗者作为对照组,26例单侧或双侧侧脑室引流联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者作为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效果和治疗后3个月随访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疗效相近,而治疗组在脑室出血清除时间、生活能力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微创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玲  莫晔  李应宏 《海南医学》2016,(14):2289-2291
目的:探讨早期两种不同脑脊液置换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96例SAH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A组于出血后24 h内实施腰大池持续引流术,B组出血后24 h内实施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术后记录两组患者的脑脊液廓清及症状缓解时间,观察血管痉挛发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脑脊液廓清时间为(6.53±0.86) d,明显短于B组的(7.68±0.9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头痛缓解、脑膜刺激症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0 d内血管痉挛发生率为12.50%,明显低于B组的2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30 d的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MCAVm)、Lingdegaard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7 d、15 d A组患者的MCAVm分别为(98.82±18.44)、(93.12±11.27),Lingdegaard指数分别为(1.70±0.38)、(1.52±0.34),B组则分别为(115.76±19.70)、(106.23±13.87)、(1.88±0.41)、(1.68±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脑脊液置换术均能有效缓解SAH患者症状,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但腰大池引流对早期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优于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符合重型颅脑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标准的病例,按对照原则设计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4例,在常规抢救治疗基础上,实验组加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未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其他治疗措施完全相同,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栓溶二聚体(DIM)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发生率实验组为12%、对照组为29%;脑积水发生率实验组为15%、对照组为32%;预后良好率:实验组为29%、对照为12%,中残率:实验组为18%、对照组为9%;病死率:实验组24%、对照组为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方法简单,效果肯定,能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脑脊液特种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脊液特种蛋白(Ig,ALB,α-MG)在各种中枢神经疾病的变化。方法 收集57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脊液标本,用美国NB100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进行测定。结果 (1)3种急性中枢神经感染性疾病(化脑、结脑、病脑)中,结脑、化脑各项指标均显著增高,结脑IgG增高最显著,化脑IgG增高最显著,病脑各项指标正常或轻度增高,IgM轻度增高。(2)多发性硬化组Ig升高以IgG最显著。(3)脑梗死各项指标显著增高;脑瘤α2-MG正常,其余指标升高。结论 (1)脑脊液总蛋白(TP)与特种蛋白配套检测比传统TP、潘氏试验更详细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情况;(2)Ig是区分3种急性脑膜炎的重要指标。(3)ALB、α2-MG是反映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或损害的良好指标。(4)TP、ALB同时测定可了解蛋白质商的变化,判断是否存在脑实质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侧脑室穿刺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1999年至2009年脑室出血(原发性或继发性)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选取侧脑室前角行侧脑室穿刺,同时联合脑脊液置换,以清除脑室系统积血,比较实验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治疗第28dGCS、NIHSS评分,实验组均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侧脑室穿刺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是一种疗效确切,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双侧脑室穿刺引流与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脑室出血的有效性.方法 重型脑室出血患者72例,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进行内科治疗结合单侧脑室穿刺引流术(A组)、内科治疗结合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B组)与内科治疗结合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加腰穿脑脊液置换(C组).结果 C组脑室积血清除时间明显比A、B组缩短(P<0.05),且病死率低.结论 双侧脑室穿刺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室出血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