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52岁。因确诊Castleman病23年,双上肢、面部水肿伴憋气1个月于2018年11月16日以“上腔静脉综合征”收入我科,患者23年前(1995年)因憋气、胸闷、盗汗就诊于外院,胸部CT提示上纵隔巨大占位,于该院行右侧开胸纵隔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Castleman病”,术后未进一步治疗;并于1999年、2004年及2010年先后3次因复查发现纵隔肿物行右侧开胸纵隔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均为Castleman病,其中后2次明确为浆细胞型;16个月前于我院复查发现右侧纵隔新发肿块并累及肝脏,予胸腔肿瘤射频消融术,术后连续2个月于外院行亚氦治疗;2个月前开始于外院行胸腔肿瘤动脉栓塞2次,1个月前开始出现双上肢及面部水肿,伴憋气,症状进行性加重,遂于我院血管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复杂性纵膈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分析此类疾病的治疗预后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术后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确诊的3例复杂性纵膈SF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3例患者临床表现:刺激性干咳为主1例,胸闷、气短1例,胸部不适感1例。术前均行胸部增强CT检查等常规检查,未见转移等其他手术禁忌症,术前充分准备,根据肿瘤所在的部位,选择不同的外科手术方法。手术方式:1例左后下纵膈肿瘤经左进胸行肿瘤切除术;1例左后下纵膈肿瘤经左进胸行肿瘤切除联合左下肺叶切除术;1例右后下纵膈肿瘤经右进胸行肿瘤切除术,并在外侵严重处用钛夹标记,术后4周行放射治疗。随访主要复查项目为术后1个月复查胸部X线片,术后3~6个月复查胸部CT,术后1~3年每年复查一次胸部CT。 结果 3例患者均手术顺利,肿瘤完整切除。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胸闷症状加重,经对症处理后好转。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期间均无复发及转移。 结论 复杂纵膈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是一种少见的纵膈肿瘤,诊断需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首选外科手术治疗,完整切除预后良好,需严密随访,外侵严重术后需辅助放疗。   相似文献   

3.
1992年1月~1991年12月,我院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大于1cm的垂体腺瘤38例,全部采用经额颞入路显微外科垂体腺瘤切除术。男性26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31.2岁。手术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有不同程度改善。30例随访5年,临床和CT复查无肿瘤复发。本文介绍了这种手术的优点及切除肿瘤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病人,女,33岁,4年前因松果体区肿瘤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质韧,血供丰富,镜下分块全切,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病理结果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未行放、化疗,未行常规复查。2012年8月病人因头部不适,行颅脑MRI检查示松果体区占位性病变,大小约40mm×28mm×24mm,与小脑幕相连,胼胝体压部受压。四叠体欠清晰(图1),考虑为肿瘤复发,行原切口入路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质韧,血供丰富,肿瘤基底附着于小脑幕,镜下全切肿瘤,术后恢复良好,无偏瘫、失语及视力、视野障碍。病理结果示松果体区SFT,术后1年复查CT无肿瘤复发,目前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5.
1临床病例男性,14岁,学生。2004年3月无诱因出现烦渴、多饮(12L /d)多尿(12L /d),并伴有发作性左颞部闷痛,视物重影和视力下降(视力未查)。行禁饮加压试验和CT检查, CT示“垂体区可见圆形略高密度影,边界较清,略向上突起,周围结构未见明显破坏”,诊断为“垂体瘤、尿崩症”。6月10日入院,入院后行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复查垂体MR I,病变无缩小,后考虑为“生殖细胞瘤”,行诊断放疗,共20Gy,复查垂体MR I仍无变化,8月10日全麻下行鼻蝶入路垂体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示:“颗粒细胞瘤”,术后3d患者出现脑脊液鼻漏,9月3日又在全麻下取腹部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胰腺浆液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0月本科收治的43例胰腺浆液性肿瘤病人的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手术治疗方法、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本组病人行腹部B超、胰腺增强CT、外周血肿瘤标记物检查,部分病人行MRI、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ereatography,ERCP)和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检查.肿瘤位于胰头部14例(32.6%),胰腺体部21例(48.9%),胰腺尾部8例(27.6%);40例(93%)行手术治疗,3例(7%)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后定期复查.手术病人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15%),胰腺体尾部切除术18例(45%),胰腺中段切除术6例(15%),胰腺肿瘤局部切除术10例(25%).手术时间60~ 400 min,术中出血20 ~ 400ml,术后胰瘘8例(20%),围手术期1例(2.5%)因术后腹腔大出血死亡,伤口感染1例(2.5%),未出现腹腔感染及胃排空延迟并发症.术后病理诊断均为浆液性囊腺瘤.术后随访3~16个月,手术病人未出现复发及转移,行定期检查病人肿瘤较前无明显变化.结论 胰腺浆液性囊性肿瘤是一种少见的胰腺良性病变.通过腹部B超、CT及MRI检查与黏液性肿瘤做好鉴别,根据病变的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腮腺肿瘤的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及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我科1998~2008年所有手术治疗腮腺肿瘤的155例术前辅助检查、各种治疗方法及各种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CT诊断准确性最高(93%)。部分腮腺切除术11例,术后未发现面瘫症状;腮腺浅叶切除术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10例;全腮腺切除术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15例,永久性面瘫5例;术后涎瘘1例,肿瘤术后复发3例;味觉出汗综合征12例。保留耳大神经56例均未出现耳垂麻木。结论:CT作为最常用术前辅助检查方法诊断准确性最高。根据术中冰冻切片快速诊断确定原发灶的手术范围、处理面神经以及颈部淋巴结,根据术后病理诊断确定是否配合术后放疗。术后常规加压包扎可减少涎瘘。保留耳大神经可防止耳垂麻木。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7岁,因"双侧肾上腺肿瘤、小脑肿瘤术后复查发现双肾肿瘤"于2006年6月7日入院.患者1984年因出现阵发性头痛、心悸、出汗、血压升高(最高220/120 mmHg,1 mmHg=0.133 kPa),入当地医院诊断为"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行"双侧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诊断,术后症状缓解,血压降至正常.  相似文献   

9.
病人,男,5 1岁。1995年6月因大便带血来我院就诊,行纤维结肠镜检查诊断为降结肠癌,在我院行左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为结肠低分化腺癌,肿瘤3 .0cm×3 .0cm×2 .5cm大小,侵达肌层,肠周淋巴结2 /5转移,术后给予DDP +氟尿嘧啶化疗6周期(DDP 40mg入液静滴第1~3天,氟尿嘧啶75 0mg入液静滴第1~5天)。治疗后多次复查无复发。1998年2月病人出现尿痛,尿血,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诊断为右输尿管占位,在泌尿外科行右输尿管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为输尿管移行上皮癌,术后行丝裂霉素10mg膀胱灌注治疗,每月1次,共治疗6次。1999年12月又出现血尿,行…  相似文献   

10.
侵袭性非典型垂体腺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35岁.垂体瘤术后14年,视物模糊3个月,左眼视力丧失1周.14年前,患者因视物成双影,视物模糊2个月就诊,外院诊断为垂体腺瘤,行开颅垂体肿瘤切除.术后1年,上述症状复发,再次行肿瘤切除术,两次术后病理检查均诊断为垂体腺瘤.3个月前患者再次出现视物成双影逐渐加重并于1周前出现左眼视力丧失.MRI提示垂体瘤术后改变,仍有肿瘤残余,侵及双侧额叶、蝶窦、筛窦.术中见肿瘤向额叶生长,向前达额极处,内侧越过中线向对侧生长.肿瘤包膜存在,边界清楚,表面颜色发黑,呈多结节状.鞍内肿瘤有陈旧性出血,肿瘤向后侵及垂体柄,可见包膜.  相似文献   

11.
宋薇 《广东医学》2008,29(1):14-14
患者,女,41岁,于2004年2月出现右眼突出,头颅CT示右眼眶内占位,行眶内肿物部分切除减压术,术后病理示: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免疫组化:Myogenin核( ),Desmin胞浆( ),术后即行CAV方案化疗1周期(环磷酰胺0.8 g,第1天;表阿霉素40 mg,第1天;长春新碱1 mg,第1天)及右眶肿瘤适形放疗,累积剂量DT2 000 cGy/10f,疗后复查CT示右眶肿瘤明显缩小,遂行手术治疗,术后送检组织未见肿瘤细胞,行右眶瘤床区放疗推量至DT 4 600 cGy/23f,同年7月患者再次出现右眼肿胀、突出,诊断为右眶肿瘤复发,再次行右眶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眶隔后,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大小约3 cm×2.5 cm×1 cm,切面质细腻呈鱼肉样,术后病理与前次相符,术后行6周期化疗(异环磷酰胺2 g,第1~3天,表阿霉素100 mg第1天,21 d为1周期),疗后复查眼眶CT、胸片、B超等均无异常.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病例 男性患者 ,47岁 ,1993年 5月查体发现右前纵隔肿瘤 ,MIR示为囊性占位性病变 ,肿瘤为 7cm× 5cm×4cm ,临床诊断胸腺肿瘤 ,于 1993年 6月 16日在胸腔镜下行肿瘤切除术 ,术中无意切破肿瘤 ,流出褐色液体 ,在镜下全切肿瘤并行胸腔冲洗 ;术后病理报告为纤维组织囊壁 ,可见上皮细胞。术后患者未予任何治疗 ,一直正常上班。 1994年 10月复查 ,MRI示右上纵隔 4 5cm× 4cm× 3 5cm实性肿块 ,右侧后胸膜多个转移灶 ,临床诊断恶性胸腺瘤并胸内广泛转移 ,于 1995年 11月 2 9日开胸行肿瘤切除术 ,术中见肿瘤最大直径 8c…  相似文献   

13.
病人,女,58岁。因右下腹部实质性肿物,疑为卵巢肿物于2004年行手术切除。术中见骶骨右侧约8cm×6cm的实性肿物,剥离肿物时骶骨前静脉丛大出血约3000ml,止血后仅能切除肿瘤的2/3,术后病理诊断为骶骨神经鞘瘤。术后3个月,病人自觉下腹部胀痛、腰痛及下肢麻木。复查CT及MRI,于骶骨右侧见4cm×5cm大小肿物,诊断为肿瘤复发。因考虑到第1次手术切口部位于下腹部,且肿瘤位于盆腔位置较深,危险及难度均较大,故采用骶尾部切口行第2次手术。术中顺利,肿物切除“完整”。  相似文献   

14.
报道108例垂体大腺瘤(直径>2cm)117次经蝶窦显微手术和5次开颅手术后随访6月~14年的结果。男62例,女46例。年龄19~73岁。垂体瘤全切除术后CT复查未发现残余肿瘤组织者占41%。25%催乳素腺瘤及20%的生长激素腺瘤达到内分泌治愈。术后复发率12.7%,大多发生在术后4~8年。  相似文献   

15.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6岁,2009年11月13日因"骶尾部痠胀3月,加重1周"入院,行下腹部CT检查提示:第四、五骶椎骨质破坏;骶骨周边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患者于2009年11月17日行骶尾部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肿块大小约8 cm×10 cm,成团肿瘤细胞富含黏液,结合临床考虑脊索瘤。术后未行任何治疗。2010年9月患者复查尾骶部MRI提示肿瘤复发,遂行尾骶部肿瘤放疗,此后定期复查,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16.
张楠 《中原医刊》2009,(8):40-41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对2001年9月至2008年9月我院收治的23例胰腺囊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腺囊性肿瘤多无特征性临床表现。B超和CT诊断正确率分别为48%(11/23)和61%(14/23)。本组23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肿瘤切除术13例(其中4例因术后病理为恶性,3例再次行胰腺节段切除术,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1例术前拟诊为囊腺瘤,术中发现粘连浸润明显,快速冰冻提示恶性而术中加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远端胰腺并脾脏切除术5例,胰腺节段切除术2例。术后病理示15例囊腺瘤,8例囊腺癌。胰瘘是主要的并发症。本组23例获随访,3例因其他疾病死亡,其余均健在,术后无复发。结论B超和CT是胰腺囊性肿瘤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本病均需手术治疗,通过正确诊断和积极手术治疗可达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对不同组织来源的双侧肾上腺肿瘤的认识,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例双侧肾上腺分别患嗜铬细胞瘤和库欣腺瘤患者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诊治经过等资料。结果患者因脸变圆红于外院诊断为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依赖性皮质醇增多症,右肾上腺肿瘤,行腹腔镜右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血压升高,病理诊断为嗜铬细胞瘤。术后皮质醇增多症状未缓解,复查血ACTH〈5pg/ml,24h尿游离皮质醇(urinary-free cortisol,UFC)571.32μg;24h尿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22.80μg,肾上腺素2.55μg,多巴胺92.92μg;CT示左肾上腺肿瘤。诊断为库欣综合征,左。肾上腺肿瘤,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后。转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行腹腔镜左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肾上腺皮质腺瘤。术后1周复查UFC56.2μg。结论不同组织来源的双侧肾上腺肿瘤可以发生,但罕见,治疗应选择双侧肿瘤切除,并保留部分肾上腺组织。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38岁。因头痛,视力进行性下降7年,于1989年8月4日入院。自1982年2月开始,患者自感视物模糊,头顶部间歇性钝痛。半年后双眼视力下降至0.1,并有肥胖,皮肤细腻,毛发稀疏及性功能减退等症状,外院头颅X线片见有鞍底骨质破坏,以“鞍区肿瘤”于1984年3月4日行右额入路肿瘤切除术,诊断“垂体腺瘤”。术后右眼视力恢复至1.5,左眼0.7。1987年冬起两眼出现盲斑,逐渐扩大,头痛再度出现,并逐渐加重。头颅CT扫描诊断“鞍区  相似文献   

19.
郝萍  杨仁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24):2230-2230,2234
患者,女性,39岁,于1989年体检时CT检查发现胰尾部占位,考虑良性肿瘤,胰岛细胞瘤可能性大,连续2年复查病灶无明显变化.1997年5月患者出现腹泻,为稀水样便,经抗感染、止泻等内科治疗症状无好转,于1997年11月11日行"胰尾及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胰尾部胰岛细胞瘤,大小9 cm×5 cm×4 cm,部分区域可见被膜浸润;脾脏大小14 cm×7 cm×5 cm,包膜可见浸润.术后患者腹泻缓解.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48岁,因头痛、左耳鸣、耳聋1年余于1992年10月在外院行头颅CT检查,诊断为左桥小脑角听神经瘤并阻塞性脑积水,行左侧听神经瘤切除术,术后头痛、耳鸣消除。于1995年8月开始患者又出现头痛,步行不稳、左耳听力进行性下降,饮水时有呛咳,头颅CT复查示:左桥小脑角听神经瘤术后复发c查体:意识清楚,语言含糊,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