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凤  张国清  于平  冯耀鸽 《山东医药》2006,46(32):73-74
研究表明,血尿酸(UA)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2005-2006年,我们测定了110例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UA水平,旨在探讨UA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王晓春  李海涛 《山东医药》2011,51(16):79-80
目的研究探讨高血压前期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关系。方法在我院就诊者中选出高血压前期者(A组)76例、正常血压者(B组)80例、原发性高血压者(C组)80例,测定其血清UA水平,同时测定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血脂水平。结果 A、C组UA、LDL-C和IMT水平均高于B组(P〈0.05);血清UA与IMT呈正相关(r=0.312、P=0.017)。结论高血压前期患者血清UA水平升高,随着血清UA水平的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也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脂正常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斑块及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血脂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88例,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左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根据测量结果分为斑块组(104例)和无斑块组(184例),将患者CAS程度分为0~4级,所有患者测血脂、血尿酸水平。结果斑块组血尿酸浓度明显高于无斑块组(481 μmol/L vs 289μmol/L,P0.05)。斑块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较无斑块组明显增高(66.2% vs 13.8%,P0.05)。与CAS 3级患者比较,CAS 0级、1级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与CAS 4级患者比较,CAS 0级、1级、2级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CAS斑块形成可能与血尿酸水平升高有关,CAS程度愈高,其相关性愈大。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其在动脉硬化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是反映全身动脉硬化的窗口。本文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狭窄(CAS)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 ,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尿酸 (UA)浓度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明显相关。了解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一、资料与方法89例高血压病患者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和痛风 )分为三组。内膜增厚组 :2 9例 (男 2 5例 ,女 4例 ) ,年龄 5 1~ 81(6 5 0± 6 6 )岁。内膜斑块形成组 :30例 (男 2 2例 ,女 8例 ) ,年龄 5 3~ 79(6 6 3± 6 5 )岁。管腔狭窄组 :30例 (男 2 4例 ,女 6例 ) ,年龄 5 5~ 80 (6 8 2± 6 1)岁。各组间年龄差异无显著性。应用美国Acuson 12 8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钙卫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入选2015年6月-2016年12月住院和门诊诊治高血压患者280例为高血压组,根据血压水平进一步分为3个亚组:高血压1级组、高血压2级组和高血压3级组;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3个亚组: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另选取同期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人员80人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钙卫蛋白水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IMT水平,统计分析钙卫蛋白与颈动脉IMT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钙卫蛋白、IMT和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并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钙卫蛋白、颈动脉IMT和斑块检出率逐渐上升。在高血压组患者中,不同颈动脉IMT亚组的钙卫蛋白水平存在差异,IMT增厚亚组和斑块形成亚组高于IMT正常亚组,斑块形成亚组又高于IMT增厚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钙卫蛋白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0.548,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钙卫蛋白水平(B=0.285)、年龄(B=0.237)是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清钙卫蛋白水平与血压水平和IMT呈正相关,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和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住我院或门诊的老年EH患者388例(EH组),均行颈动脉彩色超声及血生化检查,根据有无颈动脉斑块分为3组:无斑块组142例;稳定斑块组132例;不稳定斑块组114例。另选择同期体检且健康者82例作为对照组。分析CAS与空腹血糖(FPG)、Hcy、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尿酸、铁蛋白、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关系。结果 EH组患者的CAS和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63.40%vs 31.71%、(12.69±3.58)μmol/L vs(6.96±2.89)μmol/L,P0.01]。EH患者CAS发生率为63.40%,与无斑块组比较,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的FPG、TC、TG、LDL-C、Hcy、尿酸、铁蛋白、Fib、CRP显著升高,而TBIL、DBIL、IBIL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S斑块与血清TBIL、IBIL水平呈负相关,与FPG、TC、LDL-C、Hcy、尿酸、铁蛋白、Fib、CRP、吸烟、糖尿病、高血压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EH患者血清TBIL、IBIL是CAS的保护因子,而FPG、Hcy、尿酸、铁蛋白、Fib和CRP则是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以及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关系.方法 对106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与85例正常对照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指标包括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位置及形态、大小和回声特点,并进行血清尿酸水平的检测.结果 不同颈动脉硬化程度血清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损斑块血清尿酸水平明显大于内膜正常、内膜增厚及有稳定斑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程度有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尿酸水平可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老年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秀虹 《山东医药》2010,50(21):95-95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高尿酸血症(HUA)呈逐年上升趋势。许多研究表明,HUA是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冠心病患者血尿酸(UA)均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AS)的表现之一,与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为探讨老年患者血UA变化与CAS的关系,我们检测了120例老年患者的血UA,同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2013年我院收治的EH患者150例为EH组,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IMT)、幽门螺杆菌抗体(Hp-IgG)、血脂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根据CAIMT和Hp-IgG检查结果将EH组患者分为CAIMT增厚组89例和CAIMT非增厚组61例,Hp感染组67例和Hp非感染组83例。EH组CAIMT1.0 mm者所占比例(59.3%)和Hp-IgG阳性者所占比例(44.7%)均高于对照组(12.0%,28.0%)(P0.05)。CAIMT增厚组Hp-IgG阳性者所占比例(55.1%)高于CAIMT非增厚组(29.5%)(P0.05),Hp感染组CAIMT1.0 mm者所占比例(73.1%)高于Hp非感染组(48.2%)(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AIMT增厚与Hp感染率呈正相关(r=0.787,P0.01)。Hp感染组血清TG、TC、LDL-C、HCY、hs-CRP高于Hp非感染组,HDL-C水平低于Hp非感染组(P0.01)。结论 EH患者CAS的发生与Hp感染有关,Hp感染可能通过影响机体炎性反应、血脂代谢及HCY水平促进CAS的发生和发展,清除或预防Hp感染可能是防治EH患者发生CAS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纤维蛋白胶凝素3(ficolin-3)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我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的老年EH患者386例分为EH 1级组100例,EH 2级组146例,EH 3级组14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12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接受颈动脉彩色超声,并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采用ELISA检测血清ficolin-3水平。结果 4组血清ficolin-3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EH 1级组、EH 2级组、EH 3级组血清ficolin-3水平呈显著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0级、1级、2级、3级、4级患者血清ficolin-3水平分别为(26.89±5.22)μg/L、(26.33±4.89)μg/L、(24.06±5.17)μg/L、(20.11±5.32)μg/L、(18.38±4.98)μg/L,血清ficolin-3水平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血清ficolin-3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负相关(r=-0.398,P=0.003),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ficolin-3水平预测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最佳切点为20.31μg/L,ROC曲线下面积为0.614(95%CI:0.553~0.675)。结论血清ficolin-3水平是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25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93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测量血管内径、内中膜厚度(IMT)、血流频谱参数及观察斑块的存在与否,了解其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斑块发生率增加(P<0.01),颈动脉内径增大,血流速度减低,阻力和搏动指数增加。随着原发性高血压分级增高及病程延长,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斑块Crouse积分增加(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密切,有助于监测原发性高血压的进展及预后,对其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是血红蛋白中糖基化的部分,作为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推荐指标之一,生理条件下的非酶促的糖基化过程是否可能导致动脉血管内皮的损害而造成早期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增厚并导致以后的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本研究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Hb A1c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7~2009年内分泌科、心内科和高血压科住院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中,颈动脉内膜是最早累及的部位。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病动态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卡托普利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消退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逆转作用。方法:将70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有颈AS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卡托普利12.5 mg,tid,治疗6个月及12个月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病变类型、血管内径及血流参数,并与治疗前对比。结果:①2组患者血脂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②治疗组中Ⅰ型患者治疗后12个月从治疗前的57.14%减少到20%(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变;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或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Ⅱ-Ⅳ型患者治疗前后均无明显改变。③治疗组治疗后1MT 降低,血管内径增加;且随疗程延长,效果更明显,而对照组却无相应变化。④治疗组治疗后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血管阻力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收缩期峰速度、舒张期末速度和血管搏动指数则较治疗前呈显著性增加, 且随疗程延长,有进一步降低或增加趋势,但对照组却无类似变化。结论:卡托普利可减轻血管IMT,改善血管的顺应性,降低血管阻力,改善颈动脉血流,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其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保健科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17例,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杓型组24例和异常昼夜节律组93例,异常昼夜节律组又分为非杓型组67例,反杓型组26例。所有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左右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及管腔狭窄情况,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进行分级。测定患者空腹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记录24h收缩压、24h舒张压、昼间收缩压、昼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和夜间舒张压。结果异常昼夜节律组左侧IMT、右侧IMT、斑块发生率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高于杓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反杓型组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明显高于非杓型组[(132.92±15.75)mm Hg vs (122.85±14.91)mm Hg(1mm Hg=0.133kPa),(72.38±8.75)mm Hg vs (64.34±9.98)mm Hg,P0.01]。非杓型组和反杓型组左侧IMT和左侧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异常血压昼夜节律损伤靶器官概率更大,并且对左侧颈动脉内膜损害较右侧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胆红素、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94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134例)和非动脉粥样硬化组(60例),再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将13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轻度狭窄75例、中度狭窄30例、重度狭窄29例,比较各组血清胆红素、血尿酸水平。结果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下降,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患者比较,狭窄程度越严重,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与狭窄程度呈负相关,血尿酸水平与狭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且血清胆红素、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方法  82例住院患者分为高血压病组 (EH ,2 2例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组 (DM EH ,4 6例 )、糖尿病组 (DM ,14例 ) ,比较 3组患者血脂改变及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结果 DM组和DM EH组患者血浆TG水平均明显升高。DM组和DM EH组颈动脉阻力指数均显著升高 ,3组颈总动脉内膜 中膜厚度明显增厚。DM EH组患者斑块指数较单纯EH组明显增高。结论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 ,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尿酸(SUA)水平与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AS分为伴AS组(G1组)62例,不伴AS组(G2组)44例,另选39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G3组),均测SUA。结果G1组SUA水平明显高于G2组及G3组(P均〈0.01),G2组高于G3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及伴AS时SAU水平升高,提示,SUA可能是2型糖尿病及A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