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痛一证,有外伤、内伤之分,而外感又有风寒、风热、风湿之别,内伤有肝阳、肝火,痰浊、血瘀、气虚、血虚、阳虚、阴虚之异,当辨证论治,立方遣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川芎治疗头痛的机制、小方配伍及注意事项。方法从作用机制、小方配伍、注意事项、药理作用等方面论述川芎治疗头痛。结果川芎作为血中之气药行气活血止痛,引经药疏经通络止痛,补血合营止痛以及透邪外出,通窍止痛。无论风寒、风热、血虚、血瘀、气滞、痰浊头痛均可随症配伍用之,但应注意川芎味辛性散,走窜力强,不宜久服。结论川芎乃治疗头痛之要药。  相似文献   

3.
麻黄引起视物扩大一例王颖芬山东省德州市中医院(253013)王颖慧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253014)主题词麻黄/副作用麻黄性味辛温微苦,入心、肺、膀胱三经。为治疗外感风寒,表实无汗,头痛身痛之要药,又具平喘止咳,利水退肿之功。然引起视物扩大之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临床中常遇一些中药名称相近,功能相似,或同属一类,而功能各有特点,用途不一,如果能熟练地掌握好每种中药的特点,对辨证论治,提高疗效,会大有裨益。兹试述如下。1 白芷与辛夷均为芳香辛通之品,都能散风寒、通鼻窍、止头痛,为治风寒表证头痛鼻塞之要药。二药不同点是:自芷温燥之性较强,入胃经善治头面之疾,用于燥湿止痛,寒  相似文献   

5.
川芎是中医治疗头痛的常用要药。历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下试就川芎治疗外感头痛的配伍经验进行分析总结。1 风寒头痛川芎为主药川芎味辛,性温,长于散风寒,利气血,是治疗风寒头痛的常用要药。用川芎治疗风寒头痛的配伍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1 与辛温药为主组方 与辛温药同用共成发散风寒之功,常用川芎、羌活、白芷、防风、细辛、藁本等。如《普济方》川芎羌活散(羌活、细辛、川芎、藁本、荆芥、白....  相似文献   

6.
浅谈川芎治疗头痛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芎为血中气药,在头痛治疗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效果,历代医家多有验证,认为川芎确实为“治头痛之要药”。头痛究其病因虽多,但不外乎外感与内伤。《医碥·头痛》曰:“头为清阳之分,外而六淫之邪气相侵,内而六府经脉之邪气上逆,皆能乱其清气,相搏击致痛,须分内外虚实。”盖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凡五脏精华之血,六府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故风寒,风湿,风热等六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邪气稽留,阻抑清阳,或是血虚、血瘀、痰浊、肾虚、肝阳上亢等内伤诸疾,导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脑失所养,均可发生头痛。川芎气味辛温,归肝…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由此可知,桂枝汤主要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方中以桂枝为君药,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又辅以白芍益阴敛营,桂芍相合,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合则调合营卫,相须为用;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滋脾胃止呕;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又能滋脾生津,姜枣相合,还可以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合营卫,故为佐药;炙甘草之用有二:一为佐药,益…  相似文献   

8.
紫石英     
《光明中医》2014,(12):2559-2559
内容:味甘温。主心腹咳逆,甘能和中,重能降气。邪气,散风寒。补不足,补心血之不足。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子宫属冲脉、血海,风寒入于其中,他药所不能及,紫石英色紫入血分,体重能下达,故能入于冲脉之底,风寒妨孕,温能散寒驱风也。久服温中,轻身延年。补血纳气之功。此以色为治,色紫则入心,心主血,故能补血。其降气而能入下焦,则质重之效也。  相似文献   

9.
辛夷     
正辛夷为木兰科落叶灌木辛夷的花蕾。其辛、温,归肺、胃经,有发散风寒、宣通鼻窍的功效。辛夷能治疗头痛、齿痛,还可作面脂而令人面色光华,但其最重要功效是宣通鼻窍。胃经布于鼻旁,鼻又为肺之窍,辛夷以辛温之性入于肺、胃两经,可以通达经脉,令鼻窍宣透疏畅,故历代医学将其治疗鼻病。  相似文献   

10.
【释义】中药治疗鼻窍不通首选辛夷。辛夷味辛性温,主人肺、胃之经,宣扬肺、胃之气,能走入阳明胃经,能升散阳明之清气而长于通鼻窍,用于治疗鼻渊鼻塞;其功善疏散风寒而止风寒所致之头痛。  相似文献   

11.
头痛效方治疗顽固性头痛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明 《陕西中医》2008,29(7):833-834
目的:观察祛风、燥湿、涤痰、搜络、养血类中药配伍治疗顽固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采用头痛效方(川芎、蔓荆子、防风、白芥子、全蝎、首乌、白芷等)治疗本病60例。结果:总有效率93.3%。结论:头痛效方治疗顽固性头痛对风寒、痰湿、血瘀多种伏邪,皆有透发之效。  相似文献   

12.
香薷紫苏均辛温而芳香,发散表邪。二药发散力不及麻黄、桂枝强。紫苏长于发散风寒,多用治外感风寒无汗之轻证。尚能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香薷长于发汗解暑,多用治夏月阳气受遏,发热无汗之阴暑证。尚能化湿和中。香薷扁豆均能化湿,和中,用于夏月外感于寒,内伤于湿致发热恶寒,无汗头痛,头重身倦,腹痛吐泻等,常同用,如三物香薷饮。香薷解暑化湿作用胜于扁豆。且能利水消肿。扁豆和中升清作用胜于香薷,且能健运脾土。荆芥紫苏均辛温,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证。紫苏散寒力胜,偏入气分,且理气宽中,又能安胎。理气方中常用之。荆芥祛风力胜,亦入血分,炒炭能止血,又能透疹。理血  相似文献   

13.
从头痛治验看中医辨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辛志彦 《河南中医》2009,29(8):820-821
随头痛性质、部位及兼症的不同,病因病机各异,立法方药应随之改变。文中列举10例,分别从肝热脾湿、气虚血瘀、肝失所养、肝风上扰、风邪稽留、风热内郁、风寒袭络、气滞血瘀、血虚夹热、风湿侵袭立论,药味不多,效若桴鼓。表明头痛之治疗贵在辨证准确,用药精当。  相似文献   

14.
虫类药入中药历史悠久,效专力宏。结合久病入络、心主血脉之理论,其治疗心血管疾病胸痹心痛、眩晕等疗效显著。水蛭破血通络,穿山甲散风通络,用于胸痹心痛血瘀之证;地龙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僵蚕化痰熄风,用于风痰阻络、肝经风热上攻之眩晕头痛;蝉蜕清疏肝经风热,用于肝经风热之眩晕等。虫类药研粉疗效显著,其有一定毒性,应用中遵循辨证论治,注重不同药性,注意配伍、疗程、剂量及剂型。服用虫类药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可于饭后服药,并配以健脾消导之品缓解;有出现过敏现象者,加用抗过敏中药或西药。  相似文献   

15.
【歌诀】发散太阳王藁本,感冒风寒经上循。巅顶头痛鼻塞深,大寒犯脑也除根。【释义】藁本善达巅顶,以发散太阳经风寒湿邪见长,并有较好的止痛作用;其又能入于肌肉、经络、筋骨之间,  相似文献   

16.
胡献国 《养生月刊》2012,(3):240-241
辛夷花,又名迎春花、春花、木笔花,为木兰科植物辛夷的花蕾.在早春花蕾未开放时采摘,剪去枝梗,烘干或晒干即可.以花蕾未开、身干,色绿,无枝梗者为佳. 中医学认为,辛夷花性味辛、温,人肺、胃经,有散风寒,通鼻窍之功辛香温散,质轻气薄,尤长于走肺经而开郁通窍.为治鼻渊或各种原因引的头痛鼻塞等病症的要药。《本草纲目》言:“辛夷之辛温,走气而入肺,能助胃中清阳上行.所以能温中.去面目鼻之病”。《本草纲目拾遗》言其“消痰,益肺和气,蜜渍尤良”。因此,对于鼻塞头痛者,无论是风寒还是风热,是主证或是兼症,均可选用本品。  相似文献   

17.
郭二霞 《新中医》2010,(5):17-18
目的:观察运用内外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兼风寒头痛的疗效。方法:对108例患者采用内服补阳还五汤,外用川芎茶调散加味制成硬膏敷贴于双合谷、神阙,并用艾条温和灸治疗。结果:治愈71例,好转27例,未愈10例,总有效率为90.74%。结论:内外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兼风寒头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细辛治头痛验案三则上海市中医医院(200072)叶指导姚培发细辛性味辛温香走,具有祛风、散寒、除湿等作用,作为一味治疗风寒、风湿、厥阴、少阴头痛的要药被古今医家所首肯。由于其辛温走窜的特性,有耗气、伤阴、助火之嫌,故一般认为热证、虚证头痛时当慎用细...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笔者用针药结合治疗血管性头痛多例,取得良好疗效。诊余琐谈体会如下。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髓海所居处,外感内伤都可能引起头痛。其中外感头痛者,若由风寒所致,头痛时作,遇寒则甚,痛连项背,治宜疏散风寒,方用川芎茶调散加减,穴位多取风门、风池、合谷;风热所致,痛势较剧,热重寒轻,口渴便秘,治宜清热散痛,方用芎芷石膏汤加减,穴位多用曲池、合谷、大椎;  相似文献   

20.
九味羌活汤方由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组成,出自张元素《此事难知》,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证见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方中羌活辛苦温,入太阳经,散表寒、袪风寒、利关节、止痹痛,为本方之君药。防风辛甘性温,长于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为风药中之润剂;苍术辛苦温燥,功可发汗祛湿;两药相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