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患者.突出节段:L3~L4 8例,L4~L5 46例,L5~S1 24例.术前、术后测量患侧直腿抬高角度,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 术后患者腰腿痛症状即刻缓解,患侧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即刻转阴.78例均获2周~12个月随访,无硬膜破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当天出现一过性神经麻痹2例,对症等处理后,症状逐渐消失.术前患侧直腿抬高角度为(29.41±3.53)°,术后为(68.21±5.73)°;术前VAS评分为(8.01±1.13)分,术后为(2.68±1.52)分;术前ODI指数为(77.35±17.45)%,末次随访为(19.08±8.53)%,术后直腿抬高角度改变、VAS评分、末次随访ODI指数与术前比较均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66例,良6例,可5例,差1例. 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创伤小和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01-2014-04接受PTED治疗的122例单节段伴有单侧神经根性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_(3-4)19例,L_(4-5)68例,L_5-S_1 35例。A组97例采用经椎间孔入路TESSYS技术,B组25例采用YESS技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采用VAS评分、0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A组有1例出现神经根损伤。其他患者未发生严重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A组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疼痛VAS评分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例术后3个月内下肢疼痛明显,其中A组4例,B组3例,在术后半年内再次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两组术后3d和末次随访时腰痛、腿痛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ODI指数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疗效按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76.0%,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前提下,经椎间孔入路YESS技术和TESSYS技术都能达到很好的疗效,但TESSYS技术适应证更广。  相似文献   

3.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采用经皮侧后方入路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的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1例,女25例;年龄23~65岁,平均42岁;L_(2,3)2例,L_(3,4)3例,L_(4,5)28例,L_5S_113例;中央型5例,旁侧型34例,极外侧型7例。病程5~87个月,平均13.4个月。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JOA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未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46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25~210 min,平均153.6 min。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无神经血管损伤及感染病例。VAS评分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3.1±0.7和2.2±0.6,较术前的7.3±1.2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及ODI分别为(23.5±2.4)分和(22.10±9.26)%,均较术前的(13.2±2.8)分和(69.12±13.15)%,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按照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结果 ,优30例,良14例,可2例。至末次随访没有发生间盘复发及翻修病例。结论:椎间孔TESSYS技术安全有效,近期疗效满意,适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无效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疼痛VAS评分、ODI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7.8±3.4)个月。无硬膜破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 d和术后1、3、6个月腰腿痛VAS评分、ODI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1)。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为91.93%(57/62)。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明显好于对照组(65.00%)。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良好率(90.00%)明显好于对照组(5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能临床疗效确切,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估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2月,新桥医院骨科采用椎间孔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45例,并与同期采用椎间盘镜系统(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6例进行对比研究。观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手术前后患者腰腿疼痛缓解的情况,改良Macnab评分评估患者术后腰部功能恢复的情况,阅卷方式评估患者术后的满意度。[结果]两组病例术前VAS评分分别为(7.6±2.2)、(7.3±1.9),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VAS评分分别为(2.8±1.3)、(2.4±1.7),两者病例术后VAS评分分别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之间术后V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手术时间分别为(54.8±10.4)min、(60.5±15.8)min,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1.5±20.7)ml、(9.5±4.7)m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1.8 cm、0.8 cm,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Macnab评分分别为97%、9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经椎间孔镜入路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手术切口更小、术后疼痛轻,可以早期下地活动、术后恢复更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TED治疗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腰、腿部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腰椎功能,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60~140 min,术中出血量25~130 ml。3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9~24个月。无硬膜囊破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当天出现一过性神经麻痹症状,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3例1周内复发,2例行PTED返修,1例行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术后各时段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例术后9个月根据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疗效,优良率为91.4%。结论 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5—2015-08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36例老年椎间盘突出症,其中30例行椎间孔扩大成形术。比较手术前后VAS评分及ODI指数,末次随访时采用Mac 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68.6(52~93)min,无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撕裂及脑脊液漏发生。3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4.6(14~53)个月。术后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1年VAS评分、ODI指数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Mac Nab标准评定:优22例,良11例,可3例(其中2例未行椎间孔扩大成形术)。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通过镜下精准减压、椎间孔扩大成形确保了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9月~2016年6月,我科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23~59岁。突出节段L3~42例,L4~514例,L5~S116例。1.2治疗方法患者俯卧位,术前用自制定位器在C臂机透视下定位目标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并发症情况及腰腿痛VAS评分,采用MacNab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术中1例发生硬膜囊破裂。术后17例腰腿痛症状消失,2例下肢疼痛未缓解,1例下肢疼痛加重。腰腿痛VAS评分术后1、6个月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 0. 05)。末次随访时按MacNab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9例,良8例,可2例,差1例。结论 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BEIS(broad easy immediate surgery)技术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和传统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旁中央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中央型LDH患者78例,接受BEIS技术PETD治疗40例(A组),接受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38例(B组)。比较2组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随访1222个月。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在切口长度、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上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ODI、VAS评分及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各有3例出现并发症,各有1例于术后随访时复发。结论 2种术式治疗旁中央型LDH效果相当,与传统的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相比,BEIS技术行PETD具有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钙化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20例钙化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PETD并钙化物取出,其中L_5/S_1节段4例,L_4/L_5节段1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腰椎CT和MRI检查,根据钙化物的形态和位置进行分型,对突出物与行走神经根的位置关系进行分型,根据不同的分型,采取不同的手术策略。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Mac Nab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3个月。术后复查腰椎CT示症状侧旁中央及神经根管部位的钙化物被完全切除,中央部及无症状侧仍残留部分钙化物。所有患者术后腰腿痛的VAS评分为0~1分,术后Mac Nab标准评价为优。结论 PETD避免过度牵拉神经根,可降低术中发生神经损伤的概率,可切除神经根管处的钙化物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治疗钙化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高位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4年5月本院采用PETD治疗的24例高位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前及术后12个月腰腿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0~100 min,平均74.6 min;手术出血量15~40 m L,平均24.0 m L;住院天数3~7 d,平均4.3 d;随访时间14~36个月,平均21.1个月。术前腰痛VAS评分为(6.88±1.33)分,术后12个月为(1.96±0.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腿痛VAS评分为(7.67±1.27)分,术后12个月为(1.83±0.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ODI值为(68.8±8.4)%,术后12个月为(20.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Macnab标准,术后12个月随访时优16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7.5%。结论 PETD治疗高位腰椎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是治疗高位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3-08-2015-01,共有21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我院行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腰腿疼痛缓解情况进行评价,采用ODI功能评分及改良Mac Nab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5~125 min,平均85 min,住院时间3~6 d,平均4 d,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平均随访18个月,手术前腰腿痛VAS评分术前为(8.6±2.5)分,术后当天为(2.0±1.1)分,末次随访(1.8±0.8)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ODI为(65.4±21.8),末次随访为(12.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例患者出现感觉异常;1例出现髓核残留,另有1例术后9个月复发,均行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翻修后症状缓解。按照Macnab标准评定,其优良率为9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是一种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脱出型和游离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7月—2014年9月,对被诊断为脱出型和游离型LDH的48例患者采用PETD治疗。所有患者根据髓核脱出(NPP)的方向和远近分4型:Ⅰ型3例,Ⅱ型11例,Ⅲ型26例,Ⅳ型8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5~90 min,平均65 min;出血量5~20 mL,平均10 mL;住院时间2~30 d,平均3.5 d。2例患者术后出现患侧肢体麻木加重,1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术后出现椎间隙感染,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均消失。术后总体满意度为87.5%;各型分别为Ⅰ型67.7%,Ⅱ型90.9%,Ⅲ型92.3%,Ⅳ型75.0%。所有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均有所缓解,末次随访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15~45 d(平均30 d)均恢复正常工作。结论 PETD治疗脱出型和游离型LDH安全且有效,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椎间孔镜TESSYS术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或不伴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2018年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或不伴腰椎神经根管狭窄64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手术方式分为两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术的为TESSYS组,共34例,采用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的为开放组,共30例,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进行VAS评分、ODI评分和改良MacN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分析数据。[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TESSYS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均低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SSYS组早期并发症1例,开放组早期并发症3例。两组患者随访6~18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和ODI评分均显著减少,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间VAS和OD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术后3个月,TESSYS组VAS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12个月,两组间VAS和OD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评价标准,TESSYS组优良率94.12%;而开放组优良率83.3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术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均能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但TESSYS术在术后短期内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7.
椎间孔镜经不同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之光  付勤 《中国骨伤》2012,25(12):1057-1060
与传统开放性手术相比,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创伤小、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恢复较快等特点。但是由于突出物位置的不同、病变节段高低或髂嵴阻挡等原因,PTED经椎间孔入路的适应证相对狭窄,尚不能取代开放性手术。新入路的开发及器械的改良已成为PTED目前研究的热点及未来发展方向。近年来,经椎板间隙入路和经髂骨入路的出现使得PTED的适应证得到了极大扩展。然而,操作不规范、对适应证或手术入路选择失当仍然是导致PTED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就PTED的适应证、3种不同入路的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和并发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术后相邻节段退变(ASD)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行PETD治疗的28例TLIF术后相邻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部、下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末次随访时采用Mac 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74.0±8.8)min,手术出血量为(32.6±6.8)m L,住院天数为(2.68±1.06)d,随访时间为(25.1±3.4)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时腰痛和下肢痛VAS评分及ODI与术前相比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ac Nab标准,末次随访时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9.3%。结论 PETD治疗TLIF术后ASD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