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手法松解联合关节腔注射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关节僵硬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ACL重建术后关节僵硬性手法松解患者59例,根据是否行关节腔注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7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行手法松解,观察组患者先行关节腔内注射,再行手法松解。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8周主动关节活动度(ROM)、活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评分,同时记录治疗时患者疼痛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和8周ROM、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时、治疗后2 w、4 w和8 w患膝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手法松解联合关节腔注射可减轻ACL重建术后关节僵硬患者疼痛,增加膝关节活动度,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0):1858-1861
[目的]研究基于移动互联和生物传感技术的骨科康复产品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康复组术后出院由康复科医生通过骨科康复产品指导患者实施康复治疗;对照组术后出院仅给予康复计划及指导。每两周门诊复查,至术后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KT-1000值、Lysholm评分与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及膝关节本体感觉评定。[结果]术后1个月康复组患者主动关节活动度差值(15.99±2.03)、KT-1 000值(0.86±0.21)和本体感觉运动位置觉差值(0.50±0.19)均低于对照组,IKDC评分(54.75±6.01)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Ρ<0.05),而Lysholm评分和被动关节活动度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Ρ>0.05);术后3个月康复组患者主动关节活动度差值(7.59±1.43)、被动关节活动度(7.54±1.71)、KT-1000值(1.43±0.27)和本体感觉运动位置觉差值(0.20±0.09)均低于对照组,IKDC评分(66.26±4.85)和Lysholm评分(1.43±0.27)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通过基于移动互联和生物传感技术的骨科康复产品进行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地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及改善膝关节功能,促进本体感觉的恢复,从而大大增加康复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感染的治疗策略。方法:2005年3月至2014年2月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感染6例,均为男性,年龄18~36岁。患者术后出现膝关节疼痛肿胀,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细菌培养均为表皮样葡萄球菌。采用关节镜清理和置管灌注冲洗。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系统和膝关节活动度对患者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的感染均被控制,血沉和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Lysholm膝关节评分85~95分,膝关节活动度120°~13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感染,早期采用关节镜清理和置管灌注冲洗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前进行规范康复训练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自2019-09—2021-06拟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48例前交叉韧带断裂,观察组26例术前进行规范康复训练(主要包括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神经肌肉控制训练),对照组22例术前未进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术前1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大腿肌肉萎缩指数、膝关节力量测试结果、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结果 48例均获得至少3个月随访。观察组术前1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大腿肌肉萎缩指数、伸膝峰力矩值、相对峰力矩值、腘绳肌与股四头肌峰力矩比值、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前进行包括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神经肌肉控制训练在内的规范康复训练能够更好地改善术后3个月内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大腿肌肉肌力、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康复期第2阶段应用透明质酸钠凝胶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行关节镜下单侧腘绳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126例,分为两组:医用透明质酸凝胶注射72例:男39例,女33例,年龄18~43岁,平均(28.27±12.30)岁,病程1~40 d,平均25 d,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1个月行透明质酸钠凝胶注射的患者,每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3次;透明质酸钠凝胶未注射54例:男21例,女33例,年龄16~45岁,平均(29.14±10.23)岁,病程1~36 d,平均26 d,前交叉韧带重建术1个月后未行透明质酸钠凝胶注射的患者。对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之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采用轴移试验和Lachman试验检查患者的膝关节稳定性,在对术后4、6、8、12、24周时患者在该段康复期的Lysholm评分、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肌围的关节功能进行比较。结果:重复测量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Lysholm评分、大腿周径在各时间点和组间交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关节活动度各时间点与组间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7.354,P0.001)。Lysholm评分及大腿周径在注射后6、8、12、24周注射组均优于未注射组,统计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术后6周与8周关节活动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注射组优于未注射组。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期第2阶段应用透明质酸钠凝胶可以在术后康复期较好的提高患者的各项膝关节功能,在膝关节活动度的恢复中有确切疗效,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6.
Wang C  Ao YF  Wang JQ  Hu YL  Cui GQ  Yu JK  Tian DX  Yin Y  Jiao C  Guo QW  Yan H  Wang YJ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0):745-748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感染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7年1月至2007年7月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感染的患者,通过对术后关节感染的发病率、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临床预后情况的观察,分析总结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共3638例,术后关节感染者16例,感染率0.44%.临床表现有体温增高,膝关节肿胀、疼痛,关节活动度受限.细菌培养阳性11例,以表皮葡萄球菌最多见.治疗包括静脉抗炎、关节冲洗注药、关节镜下清理术等方法,所有患者均治愈.清创术后1年以上的12例患者中失访3例,9例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9.7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及韧带功能良好.结论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感染的发牛率较低,但可能会导致关节功能障碍、软骨破坏及韧带移植物失效等严重后果.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尽早行关节镜下清理手术,术后结合抗生素治疗,辅以积极有效的功能康复,可以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度轴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在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基础上联合改良Lemaire前外侧关节外肌腱固定术治疗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3—2018-04诊治的8例前交叉韧带断裂,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基础上联合改良Lemaire前外侧关节外肌腱固定术治疗,恢复膝关节前外侧稳定性。结果 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5(12~18)个月。术后即刻8例轴移试验均为阴性,末次随访时轴移试验均为阴性。术后所有患者膝关节旋转稳定性恢复满意,未出现切口感染、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均无膝关节不稳、无力、交锁、关节肿胀等症状,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为73~94(88.3±5.1)分,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对于高度轴移的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基础上联合改良Lemaire前外侧关节外肌腱固定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膝关节旋转稳定性和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Segond骨折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Segond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的方法与时机。方法:自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16例Segond骨折,6例于伤后1周内行关节镜探查发现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半月板损伤;10例于伤后8~10周行关节镜探查,发现4例前后交叉韧带完全断裂,4例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2例前交叉韧带部分断裂,其中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的8例合并半月板损伤,前交叉韧带不全断裂的1例半月板未见明显损伤,1例合并腓骨头骨折与外侧副韧带损伤。所有交叉韧带完全断裂和不全断裂的患者在关节镜探查后行交叉韧带重建术,5例半月板损伤患者行半月板缝合或成形术。术后采用Lysholm—Gillquist膝关节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伤后1周内行手术治疗的6例术后3d时膝关节肿胀明显,关节腔穿刺抽吸有淡血性液抽出,术后1周时始佩戴护具下床活动。伤后8-10周内行手术治疗的10例术后3d时膝关节无明显肿胀,关节腔穿刺抽吸无淡血性液抽出,术后3d即佩戴护具下床活动。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时间12—50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Lysholm—Gillquist膝关节评分高于术前。所有病例获得满意效果。结论:Segond骨折常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和半月板损伤,早期正确诊断对治疗十分重要,关节镜下行交叉韧带重建及半月板修复的最佳手术时间宜在术后8-10周内进行。  相似文献   

9.
关节镜下保留残端纤维的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保留残端纤维的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11月,对17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进行保留残端纤维的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28~62岁,平均39.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9例,日常生活摔倒受伤6例,运动创伤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平均8.5d(2~14d)。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分级及Lysholm评分等评估患者手术疗效。结果:17例均获随访,时间24~39个月,平均29.5个月。所有患者未发现腘窝动脉、胫神经或腓总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2例膝关节活动度达到正常;1例出现关节僵硬,术后6个月予以关节镜下松解,术后积极功能锻炼,术后膝关节屈曲20°缺失,伸直正常;3例有屈曲5°~10°缺失;1例有5°过伸受限。17例后抽屉试验和Lachman试验均阴性。17例IKDC评分均达到或接近正常。IKDC总评分16例正常,1例接近正常。末次随访时IKDC主观评分为94.3±5.1,Lysholm评分为94.7±3.1。结论:关节镜下保留残端纤维的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胫骨侧采用PushLock锚钉联合干预螺钉固定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7-03—2017-06在关节镜行韧带重建术治疗35例前交叉韧带断裂,股骨侧采用Endobutton带袢钢板皮质外固定,胫骨侧用1枚干预螺钉及1枚PushLock锚钉固定。结果 35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3(13~24)个月。术后膝关节MRI显示骨道位置及移植物走行良好,无PushLock锚钉拔出及韧带断裂情况发生。术后1年膝关节Lysholm评分、IKDC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患侧胫骨较健侧前移差值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时采用胫骨侧双固定技术是可行的,可充分利用PushLock锚钉的持续加压作用,增加移植肌腱的整体稳定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的不足,术后短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与植骨融合方式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胸腰椎骨折植骨融合的最佳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1995年5月~2005年12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病人197例,其中A组单纯内固定(不植骨)患者14例,B组“H”形椎板植骨21例,C组横突间植骨67例,D组椎间、椎内联合横突间植骨95例。[结果]术后随访6~32个月,内固定断裂12例,其中A组4例,B组3例,C组5例,D组0例,4组中D组内固定断裂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椎间、椎体内联合横突间植骨重建脊柱三柱的稳定性,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能有效降低内固定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We reviewed 39 patients with displaced three- and four-part fractures of the humerus. In 21 patients (group A) we had used an anatomical prosthesis for the humeral head and in 18 (group B) an implant designed for fractures. When followed up at a mean of 29.3 months after surgery the overall Constant score was 51.9 points; in group A it was 51.5 and in group B 52.4 points. The subjectiv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was assessed using a numerical rating scale and was similar in both groups. In group A complete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was found in 29% and 50% in group B. Partial integration was seen in 29% of group A and in only one patient in group B, while resorption was noted in 43% of group A and 44% of group B. The functional outcom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patients with complete or partial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p=0.022). The specific trauma prosthesis did not lead to better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The difference in clinical outcome obtained by the two designs did not reac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