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广金钱草黄酮和生物碱成分薄层色谱鉴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鉴别广金钱草黄酮和生物碱成分的方法。方法应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广金钱草黄酮和生物碱成分,黄酮采用ρ=3%AlCl3(乙醇)溶液显色,生物碱采用稀碘化铋钾试液显色。结果与结论以薄层色谱鉴别广金钱草黄酮和生物碱成分,不同于一般化学鉴别(试管法),其分离效果较好,专属性强,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橄榄多酚对口腔致病菌的体外抑菌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测定橄榄多酚对口腔颌面部感染常见病原菌的抑菌活性。方法:选用质量控制标准菌株和临床分离的对多数抗生素耐药的菌株,采用琼脂稀释法和微量液体稀释法相结合的药敏实验方法,定量测定橄榄多酚对口腔颌面部感染常见病原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结果:橄榄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乙型溶血性链球菌CMCC32210/临床株、表皮葡萄球菌临床株的MIC均是0.25mg/ml。对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的MIC为4.0mg/ml。对变形链球菌ATCC25175/临床株的MIC均为0.5mg/ml。结论:体外抑菌实验表明.橄榄多酚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对口腔颌面感染的常见革兰氏阳性病原菌的抗菌活性明显优于革兰氏阴性杆菌.而对变形链球菌也有较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桑枝中槲皮素和绿原酸的薄层色谱(TLC)鉴别方法,并筛选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甲醇为溶剂,超声提取桑枝中的槲皮素和绿原酸,实验了用不同展开系统、显色剂、温度、检视方法及不同薄层板对桑枝中槲皮素及绿原酸薄层鉴别的影响,选择最佳薄层鉴别条件。以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显色,筛选其抗氧化活性。结果以乙酸乙酯∶水∶甲酸∶甲苯(17∶2∶2∶0.8)为展开剂在硅胶G板上展开,1%AlCl3为显色剂,366 nm下检视,桑枝中的槲皮素和绿原酸出现明显蓝色及蓝绿色斑点,薄层-生物自显影实验发现槲皮素和绿原酸的薄层板在紫色背景下呈现淡黄色斑点,证明二者具有抗氧化活性。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桑枝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苦参异戊烯基黄酮与甘草黄酮以及两者联用的体内、体外抗菌活性,为苦参和甘草的资源价值发现及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制备获得苦参异戊烯基黄酮部位(KSHT)及甘草黄酮部位(GCHT),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所制备的组分进行定性分析。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细菌生物被膜生成及细菌黄素生成等指标来评价2种黄酮部位单用及联合用药的体外抑菌活性;进一步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致小鼠乳腺炎模型进行体内抗菌活性评价。结果?从KSHT中鉴定出20个黄酮类成分,其中18个为异戊烯基取代黄酮类化合物。从GCHT中共鉴定出22个黄酮类化合物,均为黄酮及二氢黄酮类化合物。KSHT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抑制作用、生物被膜形成和黄素生成的抑制效果均优于GCHT,且二者联用优于各自单用,表现出协同抗菌作用。体内抗菌实验结果显示,二者高、低剂量单用及联用对小鼠乳腺炎各项指标均有一定改善作用,二者联用对乳腺炎小鼠脏器指数、组织载菌量的改善作用优于单用组,且KSHT优于GCHT;但GCHT对模型组小鼠乳腺组织病理学改善作用及对炎症因子IL-1β、IL-2、TNF-α的降低作用均优于KSHT,且与联用组相当。结论?苦参异戊烯基黄酮与甘草黄酮联用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优于单用,在畜牧养殖业中乳腺炎的防治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为苦参和甘草的资源价值发现及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制备防治奶牛乳腺炎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日化用品、中成药和中兽药提供参考,并为畜牧养殖业替代抗生素研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半枝莲水提液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耻垢分枝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及抑菌稳定性,为临床应用及开发植源性抑菌药物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半枝莲水提液对供试菌的抑菌活性,琼脂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同时以抑菌圈直径为指标,探究盐浓度、紫外光照射和不同pH对半枝莲水提液抑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半枝莲水提液对4种供试菌有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8.27±0.25)、(18.0±0.50)、(17.7±0.26)、(18.0±0.00)mm,为高度敏感,MICs分别为5.41、6.08、6.08、5.41mg/ml。抑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盐浓度、紫外光照射、pH对半枝莲水提液体外抑菌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抑菌活性保留率均>95.0%。结论 半枝莲水提液对4种供试菌有良好的体外抑菌活性和抑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纸片法与ATB微量稀释法测定临床常见真菌对氟康唑(HLC)敏感性的符合率。方法同时采用纸片法和ATB微量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的442株酵母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结果纸片法与ATB微量稀释法检测酵母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符合率为95.7%。结论两种方法操作都比较简单,可靠,但纸片法因其抗菌药物种类多,更适合各级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仪器与纸片扩散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方法比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分析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仪器检测与纸片扩散检测的检出率。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法,并以琼脂稀释法为标准对临床分离的63株葡萄球菌进行检测,比较3种方法的检出率。结果:对63株葡萄球菌(凝固酶阳性50株,凝固酶阴性13株)3种方法检出率分别为60.3%、57.1%、50.8%。含4%氯化钠(NaCl)M-H平板药敏纸片扩散法和VITEK-32型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法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琼脂稀释法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仪器法与琼脂稀释法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KB纸片扩散法,仪器法和作为MRS检测推荐方法的含盐琼脂平板稀释法对MRS的检出率,三者差异均无显著性,仪器法与KB纸片扩散法均可用于临床常规实验室MRS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采用薄层色谱分离和生物活性检测相结合的薄层色谱-自显影技术,对石榴皮提取物清除自由基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以三元溶剂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3∶5.5∶1.5为展开剂对石榴皮提取物进行展开分离,以二苯代苦味肼自由基(DPPH)为显色剂,喷洒于经展开后的TLC进行显色拍照。结果:石榴皮提取物在传统显色剂下分离到6个化合物,利用DPPH自由基显色,表明其中4个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且活性成分主要为鞣质类化合物。结论:薄层色谱-自显影技术是一种快速分离鉴定天然产物中清除自由基活性成分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用K—B琼脂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两种方法同时测定标准菌株对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以此来评价微量稀释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微量稀释法和K—B琼脂扩散法具有相同的准确性。但K—B琼脂扩散法测定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仅限于定性;而微量稀释法既可定性也可以定量,因此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寻找一种有效富集苦参总黄酮的方法并对工艺条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 样品溶液以聚酰胺吸附,水洗除杂,将除杂后的聚酰胺加于大孔吸附树脂顶部,以一定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洗脱富集总黄酮。结果 聚酰胺与AB-8大孔树脂联用能有效富集总黄酮,且可与其生物碱类成分有效分离。最佳工艺条件为浸膏与聚酰胺比为1∶1,与树脂比为1∶3,以80%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3 BV,富集总黄酮质量分数(53.6±2.2)%,收率为(72.1±3.7)%。结论 该方法优于目前常用的黄酮富集方法,且工艺简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13.
HPLC法测定苦参及苦参汤有效部位中三叶豆紫檀苷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测定苦参及苦参汤有效部位中三叶豆紫檀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Phe-nomenexLuna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磷酸水溶液[磷酸-水(2∶530)](26∶74),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10nm。结果三叶豆紫檀苷在0.1616~0.8080μg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4。3组样品三叶豆紫檀苷平均回收率为98.97%、99.93%、97.94%,RSD为1·80%、1.84%、1.67%(n=3)。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苦参及苦参汤有效部位质量。 相似文献
14.
15.
苦参对免疫功能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苦参在体内对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小鼠口喂苦参溶液2周后检测脾细胞和胸腺细胞对ConA和LPS刺激的增殖反应,脾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以及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IL-1)等指标。结果:口服苦参组上述三项指标均明显低于饮用自来水的对照组。结论:苦参在体内对免疫功能具有很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HPLC法测定苦参生物碱部位中4种成分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苦参生物碱部位中4种成分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苦参碱和槐果碱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C18柱(4.6 mm×150 mm,5μm),系统A为10 mmol/L醋酸铵水溶液(0.1%氨水,pH=9.2),系统B为20 mmol/L醋酸铵的甲醇-乙腈(1∶1)混合溶液,梯度洗脱,洗脱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220 nm。结果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苦参碱、槐果碱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43%、99.08%、102.59%和102.06%,RSD分别为1.30%、0.94%、1.69%和1.10%。结论3批样品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苦参生物碱部位中4种生物碱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考察不同产地和植株年龄对苦参干燥根中氧化苦参碱含量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大规模人工种植场地、合理的管理及物种保护提供可考的依据。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苦参干燥根中氧化苦参碱的含量并采用SPSS9.0及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 从17个省、自治区采集的苦参根样品中氧化苦参碱的含量差异很大(0.494%~4.127%),其中以黑龙江省采集的样品中氧化苦参碱的平均含量最高(3.493%)。方差分析表明采自北方寒冷干燥的高纬度地区的样品中氧化苦碱的含量明显高于采自南方温暖潮湿的低纬度地区的样品。而且,植株年龄与苦参干燥根中氧化苦参碱含量呈相关。结论 不同产地和植株年龄均会明显影响苦参根中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生长在寒冷干燥的高纬度地区的苦参根中氧化苦参碱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苦参半仿生提取法与水提取法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选择苦参药效物质较佳的提取方法。方法: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苦参总碱、HPLC总面积、干浸膏为指标,综合评判,对苦参半仿生提取法与水提取法进行比较。结果:5种指标成分及综合评价Y值顺序皆为:半仿生提取法>水提取法。结论:苦参药材提取用半仿生提取法优于水提取法。 相似文献
19.
苦豆总碱、苦参总碱体外抗柯萨奇B3病毒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通过对苦豆总碱、苦参总碱的体外抗柯萨奇B组 3型病毒 (CVB3 )作用的对比研究 ,为其在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盐酸胍作为实验阳性对照药物 ,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及细胞病变效应 (CPE)抑制法、噻唑蓝 (MTT)比色法、组织培养半数感染 (TCID50 )微量法进行苦豆总碱、苦参总碱的体外抗CVB3 作用研究。结果 苦豆总碱、苦参总碱均有明显的抗CVB3 作用 (P <0 .0 5 ) ,对CVB3 的抑制指数均 >2 ,细胞保护率最高可达 95 % ,其中感染后给药及药物与病毒先作用 2小时然后加入细胞层的给药方法抗病毒效应较强。结论 苦豆总碱、苦参总碱在体外有明显抗CVB3 、抑制细胞病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大孔吸附树脂AB-8对苦参总黄酮的吸附性能及原液浓度、pH值、流速、洗脱剂的种类对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苦参中总酮的含量。结果 AB-8树脂对苦参总黄酮的适宜吸附条件为:原液浓度为0.285mg/mL,pH值为4,流速为3 BV/h;洗脱剂用50%乙醇时,解吸效果较好。结论 AB-8树脂可用作苦参总黄酮的精制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