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鞠芳  周洁  袁海成 《河北医学》2006,12(12):1220-1223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和肺耐药蛋白(LRP)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P-gp和LRP在80例胃癌组织和2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胃癌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对P-gp和LRP表达的影响。结果:P-gp和LRP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胃粘膜组织(P<0.05);在高中分化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低分化腺癌(P<0.05);在浸润粘膜及粘膜下层组、肌层组、浆膜及浆膜外组表达率无显著差别(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P-gp、LRP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P-gp、LRP在胃癌原发性多药耐药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肿瘤浸润深度无关,联合检测P-gp、LRP对于胃癌判断预后、制定化疗方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和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P-gp,GST-π和TopoⅡ在80例胃癌组织和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胃癌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对三者表达的影响。结果P-gp,GST-π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TopoⅡ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P-gp,GST-π在高中分化腺癌中的表达高于低分化腺癌(P〈0.05),TopoⅡ在高中分化腺癌中的表达低于低分化腺癌(P〈0.01);P-gp,GST-π在有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P-gp,GST-π和TopoⅡ在胃癌原发性多药耐药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P-gp,GST-π和TopoⅡ对于胃癌判断预后、制定化疗方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多药耐药基因产物及p53、Bcl-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文勇  张谷 《浙江医学》2003,25(10):577-579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基因产物P -糖蛋白(P - gp)、谷胱甘肽 -S-转移酶π(GSTπ)及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p53、Bcl-2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和耐药性产生中的作用以及相互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组织中P - gp、GSTπ及TopoⅡ与 p53、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组织中P - gp在淋巴结转移组和癌组织浸润达浆膜外组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和浆膜内浸润组的阳性表达率(P<0.05) ;GSTπ及p53蛋白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P<0.05) ;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0.0% ,高分化腺癌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未分化癌的阳性表达率(P<0.05)。胃癌组织中P- gp与 p53、Bcl-2蛋白的表达有正相关性 (r>0.3)。 结论 p53、Bcl-2蛋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 ;P - gp阳性表达提示胃癌细胞对化疗药物存在原发性耐药 ,同时与癌细胞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有多种耐药机制参与了胃癌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朱少君  李艳红  张伟  赵宏喜  巩丽  李毅  韩秀娟  兰淼 《医学争鸣》2008,29(15):1348-135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耐药基因P-糖蛋白(P-gp),肺耐药相关蛋白(LRP)和谷胱苷肽-S转移酶(GST-π)的表达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68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P-gp,LRP及GST-π表达情况并随访部分患者以研究其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在16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P-gp,LRP和GST-π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0.7%,64.03%和63.1%.P-gp和LRP与肿瘤组织类型有关,腺癌阳性率高于鳞癌(P<0.05);这3种耐药基因与病变大小相关,病变直径≥5 cm患者中,其阳性率高于直径<5 cm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P-gp和LRP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P-gp,LRP和GST-π表达为阴性患者2 a生存率高于阳性患者(P<0.05);三种耐药基因的表达与分化程度和年龄无关.结论:P-gP,LRP和GST-π的表达不仅与非小细胞肺癌的耐药情况有关,同时也可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耐药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程度及特点不同,因而有必要对其进行联合检测以判断耐药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产物谷胱甘肽转移酶π( GST-π)、肺耐药相关蛋白( LRP)和DNA拓扑异构酶Ⅱ( TopoⅡ)和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分析多药耐药基因产物与雌、孕激素受体之间是否有关联。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二步法检测19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GST-π、LRP、TopoⅡ、ER、PR的表达,且结合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9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GST-π、LRP、TopoⅡ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2.4%、81.4%、51.5%。 LRP和TopoⅡ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块长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之间无相关性(P>0.05);LRP和TopoⅡ的表达与ER、PR的表达均无明显相关性( P>0.05)。 GST-π的表达与ER、PR的表达呈负相关( P<0.05),而与其它临床病理因素之间未见相关性( P>0.05)。 LRP、GST-π、TopoⅡ两两之间无相关性( P>0.05)。结论 GST-π、LRP、TopoⅡ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多药耐药有关,且LRP和TopoⅡ与乳腺癌的转移有一定关系,GST-π与ER、PR负性相关。联合检测可为乳腺癌的临床化疗药物选择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罗敏  周琪  张世琼  吴彤 《重庆医学》2007,36(18):1865-1867
目的 研究E-钙黏附素(E-cadherin, E-cad)和多药耐药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拓扑异构酶(TopoⅡ)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探讨E-cad与大肠癌耐药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联合检测E-cadherin、P-gp、GST-π、TopoⅡ在84例大肠癌组织和2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大肠黏膜上皮细胞中E-cad均呈阳性表达, 大肠癌组织中E-cad的阳性表达率为43.3%;高、中分化腺癌E-cad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分化腺癌(P<0.05);E-cad表达阳性组P-gp、GST-π显著高于E-cad表达阴性组(P<0.05),而E-cad表达阳性组TopoⅡ表达则显著低于E-cad表达阴性组(P<0.05).结论 表明E-cad表达与大肠癌原发性耐药相关.  相似文献   

7.
复方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多种耐药相关蛋白(P-gP、MRP、LRP、GST-π、TOPO-Ⅱ)在人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相关因素(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2例大肠癌组织中P-gP、MRP、LRP、GST-π、TOPO-Ⅱ的表达.结果:P-gP、MRP、LRP、GST-π、TOPO-Ⅱ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39%(85/92)、41.30%(38/92)、84.78%(78/92)、97.83%(90/92)、90.22%(83/92).且TOPO-Ⅱ在大肠癌患者的不同年龄段(<30岁、30~60岁、>60岁)、肿瘤的不同浸润深度(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LRP和P-gP在肿瘤的不同浸润深度(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耐药相关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均高表达,与大肠癌的耐药性密切相关,对其的深入了解有利于指导临床制订合理的化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多药耐药基因联合检测对胃癌预后的判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LRP、P-gP、GSTπ、ToPeⅡ联合检测在胃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36例胃癌组织中LRP、P-gP、GSTπ、ToPoⅡ的联合表达.结果 LRP、P-gP、GSTπ共同表达阳性率,高中分化腺癌分别与低分化腺癌、黏液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癌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LRP、P-gP、GSTπ、ToPeⅡ共同表达阳性率高分化腺癌与低分化腺癌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淋巴结有无转移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浸润深度无相关性.结论应用免疫组化联合检测LRP、P-gP、GSTπ、ToPeⅡ可以客观地判断胃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NAC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P-糖蛋白(P-gp)、肺耐药相关蛋白(LR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和谷胱甘肽转移酶S(GST-π)定量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及图像定量分析技术,对92例NSCLC标本(其中52例未经化疗的直接手术标本,20例同时具备化疗前活检标本和化疗后手术标本)中P-gp、LRP、MRP和GST-π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 P-gp、LRP、MRP和GST-π在未经化疗的标本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06%,72.22%,81.94%,83.33%;P-gp、LRP和GST-π在腺癌中的表达强度均高于鳞癌(P<0.05,P<0.001,P<0.001),MKP的表达在腺、鳞癌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新辅助化疗后,P-gp、GST-π平均光密度与积分光密度在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年龄以及淋巴结有无转移组中,均高于化疗前(P<0.05或P<0.001);而LRP、MRP平均光密度与积分光密度在上述各组中,在新辅助化疗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肺腺癌的原发耐药性可能强于鳞癌;新辅助化疗可能通过诱导耐药蛋白的表达增加肺癌组织的获得性耐药;新辅助化疗的采用与否应视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Ⅰ~Ⅱ期NSCLC采用新辅助化疗应慎重,以免影响术后化疗效果;检测NSCLC新辅助化疗前、后耐药蛋白的定量表达,对术前及术后个性化化疗方案的选择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多药耐药(MDR)基因产物肺耐药相关蛋白(LR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Max Vision^TM法检测122例大肠癌组织中LR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在大肠癌组织中LRP、GST-π和TopoⅡ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8.5%。81.1%和77.05%;②LRP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临床分期、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等临床病理因素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③GST-π在高、中分化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分化腺癌(P〈0.05);④TopoⅡ的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年龄有关,年轻患者其TopoⅡ的表达明显高于≥59岁者(P〈0.05)。结论在未化疗过的大肠癌组织中,LRP、GST-π、TopoⅡ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表达,其表达差异与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具有相关性。因此,联合检测多药耐药基因,对于判断大肠癌患者的预后以及有效的个性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肺癌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耐药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癌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3例肺癌组织中HIF-1α、MRP1和GST-π的表达水平.比较不同肺癌浸润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者HIF-1α、MRP1和GST-π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53例肺癌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44例(83.0%),GST-π阳性表达28例(52.8%),两者呈正相关(P<0.05),HIF-1α表达与MRP1表达(阳性表达31例,为58.5%)无相关性(P>0.05).肺癌TNM分期T3、T4组HIF-1α、MRP1和GST-π高表达率分别为60.0%、80.0%和73.3%,与T1、T2组的26.3%、44.7%和42.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有淋巴结转移组HIF-1α、MRP1和GST-π高表达率分别为84.0%、72.0%、68.0%,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25.0%、42.9%和39.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α可能对GST-π的表达起上调作用,HIF-1α、MRP1和GST-π高表达与肺癌的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P-gp、TS、GST-π、TopoⅡ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345例大肠癌患者组织中P-gp、TS、GST-π、TopoⅡ的表达.结果:P-gp、TS、GST-π、TopoⅡ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94%、66.38%、48.12%、53.91%; P-gp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P<0.05);TS与肿瘤浸润深度相关(P<0.05);TopoⅡ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05);P-gp与TS呈正相关(P<0.05);GST-π与TopoⅡ呈负相关(P<0.05).结论:P-gp、TS、GST-π、TopoⅡ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可为大肠癌治疗中选择敏感化疗药物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6):538-541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P-糖蛋白(P-gp)、肺耐药蛋白(LRP)和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π(GST-π)在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确诊的HCC患者69例(HCC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3种耐药相关蛋白P-gp、LRP和GST-π在HC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另选择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gp、LRP和GST-π表达水平。结果 P-gp、LRP及GST-π在HCC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gp、LRP及GST-π在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HC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癌组织中P-gp、LRP及GST-π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药耐药相关蛋白P-gp、LRP和GST-π在HC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癌组织中的表达一致,可以使用外周血淋巴细胞检测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食管癌活检标本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及编码产物P-糖蛋白(P-gp)、肺耐药蛋白(LR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 )、拓扑异构酶(TopoⅡ)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及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组织学分级的P-gp、GST-π、TopoⅡ表达率不同,高分化的表达率高于中低分化者,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LRP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浸润深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gp的阳性表达率在溃疡型食管鳞状细胞癌中明显高于其他两种类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3.结论食管癌组织中MDR1、 LRP 、GST-π、TopoⅡ基因存在先天性高表达;分化越高,表达率越高;肿瘤浸润越深,LRP阳性表达率越高.开展这些检测对临床化疗药物选择可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肺耐药蛋白 (LR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RP)在 6 0例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 ,检测 6 0例大肠癌组织 ,10例正常大肠粘膜中MRP和LRP的表达情况。结果 :MRP、LRP在 6 0例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8.3%和 70 % ,均高于正常大肠粘膜中阳性表达率 (P <0 .0 5 ) ,在各组织学类型之间的表达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不同浸润深度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间表达率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MRP、LRP在大肠癌中均呈高表达 ,在大肠癌原发性多药耐药中起重要作用 ,这可能是大肠癌对化疗不敏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组织中耐药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胎盘型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肺耐药蛋白(LRP)及P-糖蛋白(P-gp)4种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之间及它们与雌激素(ER)、孕激素(PR)、原癌基因C-erbB2、P53蛋白、肿瘤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了103例临床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的癌组织标本,患者术前均未经过化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ST-π、MRP、LRP及P-gP的表达情况,与同时检测的ER、PR、c-erhB2、P53等与乳腺癌预后有关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将病例按有无淋巴结转移分成2组,分别对2组的GST-π、MRP、LRP、P-gP的表达进行卡方检验。【结果】4种耐药相关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阳性率分别为GST-π56.3%、MRP16.7%、LRP72.8%、P-gp57.1%,均以低量表达为主(阳性细胞数小于25%),有、无淋巴结转移2组之间4种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仅GST-π表达与C-erbB2、LRP之间及LRP表达与C-erbB2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323,r=0.244,r=0.231,其他指标相互间无相关性。【结论】乳腺癌组织的原发多药耐药主要与GST-π、LRP及P-gp的表达有关,化疗前这几种耐药相关基因表达的检测可为化疗药物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大肠腺癌中组织中GST-π和P-gp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2例大肠腺癌标本和41例癌旁大肠组织中的GST-π和P-gp蛋白的表达.结果 GST-π和P-gp蛋白在大肠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均为74例;癌旁大肠组织的阳性表达分别为8例、5例,两者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GST-π蛋白在直径≤3 cm的病例中阳性率显著高于直径>3 cm的病例(P<0.05),但与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无关(P>0.05);P-gp蛋白在≥50岁的病例中阳性率显著高于在<50岁的病例(P<0.05),但与性别、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无关(P>0.05);两者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大肠癌多药耐药是多种耐药基因产物共同作用的结果,联合检测大肠癌组织中GST-π和P-gp蛋白的表达对于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化疗疗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耐药相关蛋白——肺耐药蛋白(lung resistance protein,LR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lutathione-S-transferase π,GST-π)?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tion group 1,ERCC1)蛋白和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nvision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64例病理确诊为NSCLC患者组织中LRP?GST-π?ERCC1蛋白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将其与患者的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铂类化疗效果等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LRP?GST-π?ERCC1蛋白和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9%?56.3%?60.9%和54.7%;NSCLC低分化组中LRP阳性表达率较高(85.0%),GST-π表达比例随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ERCC1蛋白在鳞癌中表达显著增高(80.0%),Survivin蛋白在腺癌中表达显著增高(81.5%),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LRP与GST-π的表达呈正相关(R=0.262,P=0.036);回归分析表明LRP?ERCC1蛋白表达与化疗效果有关;且ERCC1蛋白阴性患者中,LRP阳性表达患者的化疗有效率显著降低(P < 0.05)?结论:不同类型的NSLCL中,4种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不同;LRP?GST-π存在协同表达;联合检测ERCC1蛋白?LRP能更好的预测NSCLC对铂类化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耐药蛋白(LR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在食管癌组织的中表达。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RP蛋白和MRP蛋白在81例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食管癌组织LRP蛋白的表达(54.3%)明显高于正常组织(35.9%,P<0.05),LRP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与否无关(P>0.05)。MRP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54.3%)明显高于正常组织(34.6%,P<0.05);MRP蛋白在深层浸润组的表达(60.7%)高于浅层浸润组(35.0%,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69.7%)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3.8%,P<0.05),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MRP与LRP 2者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食管癌组织中LRP的高表达可能与食管癌的耐药性有关。MRP蛋白表达增高可能反映肿瘤的浸润深度和提示肿瘤的淋巴结转移。LRP蛋白与MRP蛋白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相互协同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肺耐药蛋白(lung resistance protein, LRP),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isomeraseⅡ, TOPOⅡ),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lutathione-S-transferase-π, GST-π)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57例术前均未进行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中LRP、TOPOⅡ及GST-π的表达情况. 结果在NSCLC中LRP、TOPOⅡ及GST-π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8.42%(39/57),66.67%(38/57)和84.21%(48/57),三者的表达均与病人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体类型、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高中分化与低分化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TOPOⅡ表达与组织学类型相关,鳞癌组的表达显著高于腺癌和细支气管肺泡癌(P<0.05).结论 LRP、GST-π和TOPOⅡ共同参与了NSCLC的固有耐药,表达的差异提示对药物敏感度不同,联合检测为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