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结合临床,综述莨菪类药物治疗重型肝炎和基础研究情况。一、基础研究(一)外周微循环的改变:宁波地区肝病防治院通过甲皱微循环检测仪观察到重型肝炎病人在给予654—2 40毫克后10分钟,即出现血管袢增多、血流速度加快等明显微循环改善现象。武汉市传染病医院提出  相似文献   

2.
威海矿泉浴对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症等老年病,经多年的临床观察,证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检查发现上述疾病的甲皱微循环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形管袢增多,微血流减慢和微血管周围渗出、出血等异常改变。为了探讨矿泉浴治疗老年病的作用机理,我们观察了38例老年病患者矿泉浴治疗前后甲皱微循环的改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据临床观察,慢性迁延性和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的甲皱微循环有明显障碍。主要表现为毛细血管袢扩张和延长,毛细血管张力降低,管袢静脉臂扩张,使动、静脉的比例失常,异形管袢增多,血细  相似文献   

4.
本文观察6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左、右无名指甲皱微循环的变化表明:(1)肥胖患者甲皱微循环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肥胖程度越严重,微循环改变越明显。(2)肥胖患者甲皱微循环的变化与其并发症有一定关系,合并糖尿病时,甲皱微循环改变尤其明显。(3)肥胖患者甲皱微循环的变化与血液流变学有密切的关系,肥胖患者的血小板数、1分钟血小板聚集率、血球比积皆明显高于正常组,且皆与甲皱微循环障碍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80例肝炎患者采用微循环电脑测量系统,进行了甲襞微循环观察,并以田氏综合定量评分法进行分析。结果①表明各型肝炎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甲襞微循环障碍。积分值在急性肝炎、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化四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01)。②有管袢形态的改变,又有血流态及袢周状态的改变,尤其是管袢数减少,流速异常,红细胞聚集和乳头改变明显,并按急性肝炎、慢迁肝、慢活肝、肝炎后肝硬化的顺序出现微循环异常规律性递增。③各型肝炎的黄疸程度与甲襞微循环异常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治疗前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甲皱微循环障碍,其障碍程度与病情轻重有一定相关性。经用654—2治疗后,在病情好转的同时,甲皱微循环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基本治愈病例的甲皱微循环恢复到正常水平.提示:甲皱微循环的异常改变与再障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其障碍程度对判断病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甲皱微循环指标与载脂蛋白的关系江苏省老年医院(210024)戎娟孙宗娟动脉粥样硬化(简称动脉硬化)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其甲皱微循环改变表现为:袢细长、纤细、畸形及微血流缓慢、淤滞等,并且其微循环异常变化率有随动脉硬化加重而逐渐加多的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消化性溃疡(PU)甲襞微循环的改变。方法:采用XG—5BI型黑白微循环摄影摄像电脑装置和加权积分法对36例PU病人进行甲襞微循环观察。结果:发现PU病人甲襞管袢稽形、血流变慢、血色变暗、乳头变平,与对照组相比,P<0.01;胃溃疡(GU)病人甲襞管袢密度变小,红细胞聚集,与对照组相比,P<0.01。用加权积分法计算。十二指肠溃疡(DU)和GU总积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上述观察证实了PU病人甲襞微循环有显著异常。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76例肝硬变患者作了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检查,并以72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表明:(1)肝硬变患者的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表面负电荷减少,聚集性增强,引起血液粘度升高,从而导致血液流变学异常;(2)患者甲皱毛细血管袢数减少,袢长和袢顶宽增加,异常袢发生率增高,重度异常袢增多,微血管内血流速度显著减慢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注射液对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包括降压、降脂、降糖等,两组患者均口服拜阿司匹林、阿伐他汀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点长春西汀注射液,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炎性反应指标,采用积分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指标(管袢形态、管袢流态、袢周状态)。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1 min聚集率、血小板3 min聚集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管袢形态、管袢流态及袢周状态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春西汀注射液可以改善老年腔隙性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状态,并具有一定抗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甲襞微循环变化的特点,为临床辨证提供依据。方法早发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组53例,健康对照组66例,采用北京福凯公司生产的XTW—J微循环彩色显微分析仪,按田牛教授加权积分法计分设计,测定甲襞微循环指标。结果早发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甲襞微循环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早发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病人输出支管径与袢顶管径较大(P〈0.05),而流速显著减慢(P〈0.01);血管粗细不均、管袢畸形、红细胞聚集、渗出、出血、血色、乳头下静脉丛的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早发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甲襞微循环的形态指标、流态指标、袢周指标都有一定程度改变,甲襞微循环检测为早发冠心病辨证提供了客观定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观察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甲皱微循环的改变,我们选择30例慢性支气管炎病人为观察组,30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30例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均为男性,年龄60~80岁,病史10~40年,合并不同程度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排除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对微循环有重要影响的疾病,对照组为30例健康老年人,年龄60~76岁。1.2 方法用南昌协达科技开发公司生产的微循环显微镜检查病人右手无名指远端第一排血管,依次观察各项指标,并按照甲皱微循环的积分标准,以积分形式记录毛细血管袢的形态、流态及袢周状态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变化,微循环变化的关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患者的血压昼夜变化、甲皱微循环变化特点。方法以30例年龄相当,血压正常的健康者作对照组我们观察了67例高血压病(EH)患者的血压昼夜变化、甲皱微循环变化。结果发现高血压病组白天与夜间收缩压与舒张压变异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甲皱微循环观察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组微循环的管襻形态、血流流态、襻周状态积分值及其总积分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甲皱微循环总积分值仅与年龄呈弱相关,r=0.375,P<0.05。高血压组除年龄外其他血压参数均与总积分值呈显著性相关(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的变化较正常对照组小,且微循环改变明显。昼夜血压水平与微循环恶化改变的发生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冠脉通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09年12月门诊及住院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以异山梨酯(消心痛)为治疗药物每次5mg,1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冠脉通胶囊,5粒/次,3次/日,疗程为4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及患者甲皱微循环的改变进行分析。结果冠脉通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症状改善及对异常心电图的ST变化有明确疗效,能明显改善甲皱微循环状态,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甲襞微循环与球结膜微循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IRS)甲襞微循环(NFM )与球结膜微循环(BCM )的特点。方法 :IRS组 5 5例 ,健康对照组 3 0例 ,采用北京福凯公司生产的XTW—J微循环彩色显微分析仪 ,按田牛教授加权积分法计分设计 ,测定NFM与BCM的指标。结果 :IRS甲襞微循环与正常组比较 :管袢较少、输出支较宽、管袢较长 (P <0 .0 5 ) ;袢顶显著增宽、流速显著减慢 (P <0 .0 1) ;管袢交叉、管袢畸形、粗细不均、红细胞聚集、血色积分显著高于正常组(P <0 .0 1)。BCM与正常组比较 :囊状扩张与血色积分较高 (P <0 .0 5 ) ;缺血区、走行异常、网络结构、微血管瘤、微血流速、红细胞聚集、出血积分显著高于正常组(P <0 .0 1)。而NFM与BCM的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周积分及总积分均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1)。结论 :IRS甲襞微循环与球结膜微循环有中度至重度障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印会河教授研制的消臌汤治疗肝性腹胀16例,按临床表现分为肝功能代偿组和肝功能失代偿组,为了观察临床疗效,特测定治疗前、后24小时尿羟脯氨酸(HYP)值((?)±s),结果分别为26.9±22.6mg 和35.9±32.8m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7.7±4.1mg(P<0.01),且治疗后较治疗前亦有显著差异(P<0.05),并对其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红花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甲襞微循环作用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冠心痛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变化,探讨红花注射液对冠心痛的治疗效果及微循环机制.方法冠心病患者50例,应用红花注射液进行治疗;健康体验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微循环显微镜,于治疗前后常规检查左手第四指甲襞第一排管袢,按田牛加权积分法对16项指标综合定量分析,判断疗效和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冠心病组治疗前均出现甲襞微循环障碍,表现为轻度或中度异常.治疗后甲襞微循环障碍明显改善,由治疗前的中度异常恢复到大致正常,总积分值由治疗前的(3.55±0.89)降为(1.59±0.73),P<0.01.结论红花注射液对冠心病具有明显的疗效,其治疗机制与改善微循环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8.
近二十多年来,微循环研究进展较快。本文仅就老年内科常见病的微循环改变作一简要文献综述。 一、老年心血管病的微循环改变 (一)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反应及运动改变早被重视,高血压的甲皱及球结膜微循环改变主要为细动脉及毛细血管径缩小,异形管绊增多并有纤曲,有的可出现微血管瘤和乳头下静脉丛,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聚集。李氏对10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球结膜与甲皱微循环观察,同时测定血清胆固醇,β-脂蛋白及甘油三酯,发现血脂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性砷氟联合中毒病区雷诺氏症象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纯氟中毒病区和对照区;居民甲皱微循环有异常改变;甲皱及耳皮温降低;指端冷水复温时间延长;血压值增高;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速度下降;微血管充盈差,灌流量下降,表现为较明显的微血管痉挛倾向和末梢微循环障碍。单纯氟中毒病区居民电有末梢微循环的改变,但程度轻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系统性硬化病( SSc)患者甲襞微循环的特点及其与其他结缔组织病(CTD)患者甲襞毛细血管镜下表现的差异.方法 选取40例SSc患者和37例其他CTD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伴有雷诺现象,行甲襞毛细血管镜检查,比较SSc患者甲襞微循环各项指标与其他CTD患者之间的差异,并与疾病的临床和实验室参数进行相关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x2检验.结果 SSc患者甲襞微循环的主要特点是管袢数目减少,管袢扩张,畸形管袢增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下出血以及毛细血管新生等;SSc患者毛细血管镜的某些指标较其他CTD患者更严重,更具有特异性.伴有肺部或食管累及的SSc患者甲襞毛细血管镜总积分(肺部累及:13±5,食管累及:14±7)明显高于无上述器官累及者(无肺部累及:7±5,无食管累及:6±5,P<0.01);抗Scl-70抗体阳性的SSc患者甲襞毛细血管镜总积分明显高于抗体阴性组(14±9,6±5,P<0.05).结论 SSc患者甲襞微循环表现具有特异性,甲襞微循环异常程度与临床免疫学指标有一定关系,提示毛细血管镜检查是评价SSc微血管病变的重要手段,可为鉴别SSc和其他CTD的提供参考意见,并可望作为评价疾病严重性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