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治未病"理论进行探析,指出"治未病"思想在中国古代就得到重视,并且"治未病"思想和亚健康联系紧密,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理论治疗亚健康状态,符合疾病医学到健康医学的模式转化,提出积极预防亚健康,才能最终达到健康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刘竹林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12):2040-2044
目的: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亚临床甲减)的预防与治疗。方法:以亚临床甲减的特点为基础,参考中医"治未病"理论体系,讨论"治未病"理论在预防治疗亚临床甲减中的具体作用与实施。结果:运用"治未病"理论防治亚临床甲减,有效的防治亚临床甲减的发生、发展、传变及复发。结论:"治未病"理论在中医学防治亚临床甲减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且前景可瞻。  相似文献   

3.
随着健康医学时代的来临,传统中医"治未病"理论将日益凸显其睿智的光芒.而认真系统地总结分析"未病"治未病"逆针灸"等学术理论与实践意义深远,文章从针灸"治未病"的起源、发展、应用特点、与现代医学应激理论的关系、研究设想、发展方向等角度探讨了应用针灸方法治未病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预测伴随着现代科学新技术的发展,针灸"治未病"的研究将更具实质性的进展."逆针灸"将以其独特防治疾病的特色在预防保健医学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正>"最好的医学不是治病的医学,而是使人不生病的医学",这是上个世纪全球医学界大讨论的最终结论[1]。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中医"治未病"理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也由于健康教育在预防保健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引起人们对"治未病"理念在健康教育中的独特作用的关注。笔者对"治未病"的相关理论及其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综述如下。1"治未病"健康教育理念"治未病"一词最早见于《皇帝内经》,《素问·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张仲景"治未病"思想内涵的阐述,具体论证张仲景"治未病"思想在冬病夏治、中医特色传统疗法、冬令养生膏方、药食药膳等4个方面在中医院具体临床应用。指出张仲景"治未病"思想源远流长,具有中医特色,对现代预防医学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值得医务人员进一步探究,以期更好地为中医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6.
"医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让人不生病",这与两千多年前中医学提出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防患于未然的"治未病"思想不谋而合.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层面的含义.未病先防是指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方面的预防,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既病防变,是指疾病已经发生,则应力求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和转变.瘥后防复,是指疾病痊愈后继续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7.
正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疾病防治的思想,最早源于《皇帝内经》中的"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上医治未病"即医术高明的人能够预防疾病的发生。在中医中的主要思想便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中医用来预防疾病所用的药材一般都是药食同源的中药,对癌症的发生起到一个预防作用。癌症是人类死亡的第一大杀手,癌症的治疗依然是世界难题之一,因此癌症的预防研究俨然成为一个热点,中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人类生命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需求的日益强烈,以及对疾病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的认识到对于疾病消极被动的单纯治疗是对医学主体功能的削弱与颠倒。早在两千年前,祖国医学巨著《黄帝内经》[1]中提出了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的"治未病"理论。只有"治未病"才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所谓"治未病",一是"未病先防",即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二是"既病防变",即要求对疾  相似文献   

9.
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创新纲要(2013-2020年)》,提出到2020年末,系统整理和诠释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理论,建立理论体系框架;优化集成一批效果明确、经济实用的中医预防保健方法和技术;建立相对系统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标准和规范;完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业态和服务模式;初步形成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创新体系,持续推动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发  相似文献   

10.
"心身养生技术"是适应时代需求而孕育出的新型实用的心身调理康复技术,以预防、保养为主导思想的"治未病"。军队疗养院"治未病"的核心就是"预防保健",使疗养员接受"科学疗养、健康促进、治未病"三位一体的全方位服务,以增强部队官兵身心素质,提高部队战斗力。"心身养生技术"在军队疗养院"治未病"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The characteristics (period, mesor, amplitude) of the rhythms of urinary excretion of sodium, potassium, chlorine, calcium, magnesium, and phosphorus were examined in normal women during various seasons. The urine was collected for 5 days with 4-hour intervals. The rhythms were detected and their parameters established with the use of mathematical methods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tested curve fragments repetitions and by the least squares nonlinear method. The rhythms of renal urinary and electrolyte excretion were found very smooth, particularly so in the fall and winter. The circadian rhythms have been found the most stable during all the seasons. Examinations of individual electrolyte excretion have shown that Na and K excretion is more stable all the year round and therefore this parameter is the most informative for the detection of disorders in renal electrolyte excretion.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目的:分析在胎儿和新生儿的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通过应用心脏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0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580例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孕妇,统计其产前与产后的超声检查结果,并于胎儿的尸检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产后超声提示新生儿先心病共计13例,产前超声共计检出12例,检出率为92.31%,漏诊率为7.69%,与产后超声结果比较中P>0.05;10例均采取引产方式,尸检结果与产前超声诊断结果完全一致,且比较中P>0.05。结论:通过运用心脏超声有利于实现对胎儿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明确诊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