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近年研究表明,天然免疫和细胞免疫在皮肤癣菌病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白介素(IL)-12及干扰素(IFN)-γ是联系天然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两个重要的细胞因子。因此,笔者测定了2006年11月至2007年7月就诊皮肤科门诊的60例红色毛癣菌病患者IL-12及IFN-γ的血清浓度,以探讨其在红色毛癣菌病发病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1949-1983年,我科门诊真菌室培养阳性的红色毛癣菌感染8586例.本文总结了有记录可查的3673例红色毛癣菌病的表皮、甲板、毛发和深在组织的临床表现,与病原菌关系,鉴别诊断及菌学特点.提出皮肤癣菌病按病原菌(不是按解剖部位)命名和分类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湖北仙桃地区近16年来儿童头癣的发病及病原菌分布状况。方法对拟诊为头癣的患儿、取病发及鳞屑作真菌直接镜检及真菌培养。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3种,致病菌株196株,主要病原菌为堇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菌、断发毛癣菌等。病原菌主要分布于5-12岁。  相似文献   

4.
中药射干提取物对皮肤癣菌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选用中药射干进行研究,测定各部分提取物对5种常见皮肤癣菌的抑菌作用,以期为临床采用射干提取物治疗皮肤癣菌病提供科学依据。一、材料和方法1.菌种:红色毛癣菌(Tr)、须癣毛癣菌(Tm)、犬小孢子菌(Mc)、石膏样小孢子菌(Mg)和絮状表皮癣菌(Ef)各1株,均为购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菌种保藏中心的标准株。附表 不同浓度射干乙醚提取物抗5种皮肤癣菌各管生长情况(菌丝体高度)及统计学处理(cm)皮肤癣菌0625mg/ml125mg/ml123123rY=a bxP红色毛癣菌050403000-09608Y=08-064x<001须癣毛癣菌1086060504-0…  相似文献   

5.
真菌病     
20042745 一株耐热红色毛癣菌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型鉴定/章强强(复旦大学华山医院)…//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8).-443~445用常规真菌学鉴定法、PCR方法和基因测序对引起皮肤肉芽肿损害的红色毛癣菌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与普通红色毛癣菌相比,耐热菌株在常规真菌鉴定及核糖体保守区基因序列测定结果相同,但核糖体基因非转录区(NTS)内trs-1(串联重复亚单位)区基因序列测定有明显的不同。提示耐热株为红色毛癣菌的一个有较强侵袭力的同型变种,能导致特殊的皮肤损害,该变异可能是菌株为适应外界环境的结果。图1参12 (张江安)20042746 任…  相似文献   

6.
兰州地区浅部真菌病及病原菌种类分析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目的 了解兰州地区浅部真菌病发病情况及病原菌菌种分布特点。方法 对临床拟诊为浅部真菌病的患者 14 43例 ,取标本行 10 %KOH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及菌种鉴定。登记镜检阳性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 ,分析浅部真菌病的发病特点。结果 真菌镜检阳性 5 94例 (4 1.2 % ) ,主要为足癣 2 3 0例 (3 8.7% )、甲真菌病 165例 (2 7.8% )、手癣 80例(13 .5 % ) ;分离菌株 2 2 1株 ,其中红色毛癣菌 97株 (4 3 .9% )、须癣毛癣菌 65株 (2 9.4% )、念珠菌 3 1株 (14 .0 % ) ,其他菌种2 8株 (12 .7% )。结论 兰州地区浅部真菌病中足癣最常见 ;致病菌以红色毛癣菌占首位 ,须癣毛癣菌位于第二 ,念珠菌居第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黄柏、地肤子、知母等13味中药水提液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两种皮肤浅部真菌的抑菌作用.方法 通过液体培养基的倍比稀释法测定中药水提物对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联合药敏实验观察两中药之间的作用效果(FIC);用均匀设计实验找出对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有强抑菌作用的中药配方.结果 在红色...  相似文献   

8.
真菌病     
20101798红色毛癣菌蛋白酶MEP和SU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陈榕(上海杨浦区中心医院皮肤科),姜培红∥中国真菌学杂志.-2010,5(1).-17~21抽提红色毛癣菌总RNA,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红色毛癣菌金属蛋白酶(metalloproteinases,MEP)、枯草菌素蛋白酶(subtilisins,SUB)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不同病例的红色毛癣菌SUB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无明显相关性;MEP的表达水平在不同年龄、性别、病程和临床分型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无显著性。提示红色毛癣菌致病力的大小可能与SUB的不同表达有关。图2表7  相似文献   

9.
青蒿油搽剂抗真菌作用实验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了青蒿油对6种真菌的抗真菌作用和治疗皮肤癣菌病的临床疗效。其最低抑菌浓度为: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为0.0625%,大脑样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0.25%,石膏样毛癣菌0.5%,白念珠菌为2%。以5%青蒿油搽剂治疗皮肤真菌病44例、2%咪康唑霜治疗31例及60%DISO(二甲基亚砜为基质剂)治疗30例,其治愈率分别为77.%、67.7%及26.7%。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皮肤科门诊浅部真菌病发病情况及致病菌种分布特征和发病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门诊2008-2010年诊治的皮肤浅部真菌病患者发病情况,分析其致病菌种、年龄、性别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共收治皮肤浅部真菌病3637例,镜检见真菌菌丝和孢子2205例,男1378例,女827例。位居前3位的依次为:股癣(26.58%),花斑糠疹(19.82%),甲真菌病(13.83%)。<12岁共264例(12.34%)。主要致病菌种为红色毛癣菌(70.32%)、念珠菌(20.46%)和须癣毛癣菌(6.14%)。不同年龄段、性别、病种及致病菌种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宁波地区皮肤科门诊浅部真菌病发病以股癣居多,儿童组浅部真菌病发病逐渐增多,婴儿真菌病有明显的临床特征。致病菌种主要为红色毛癣菌,其次为念珠菌属。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自1980年1月至1982年12月在昆明地区培养探索出的浅部真菌病病原菌的结果;从614例患者中一共分离出病原菌382株,共计10种真菌.阳性率为62.21%.当前昆明地区浅部真菌病的病原菌以红色毛癣菌和石膏样毛癣菌为最多见.脓癣的主要病原菌为石膏样毛癣菌,而平滑皮肤癣病则以红色毛癣菌为最多.此外,本文还就本地区皮肤癣菌病病原茵主要菌种与国内其他一些地区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硼砂在试管中的抗真菌实验及临床治找的结果.573例皮肤真菌病分组采用20多及15男硼砂霜治东结果如下:20%和15%硼砂霜的治愈率分别为66.36%及75.41%;有效率为83,48%及92,50%.两种硼砂霜的疗效研究对比发现,15解硼砂霜较20多为优(P<0.005),两者的副作用皆较小.我们发现硼砂在试管中具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对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及紫色毛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05-0.1%,对白念珠菌及絮状表皮癣菌为0.5-1%.  相似文献   

13.
疣状毛癣菌病(Trichophytosis verrucosum)在国内报导不多,我们于1986年5-11月在云南边防部队防治皮肤病中发现疣状毛癣菌病3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延安地区浅部真菌病发病情况及致病菌种分布特征和发病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2012年1月-2015年6月确诊的皮肤浅部真菌病患者发病情况,分析其致病菌种、年龄、性别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确诊的1 422例皮肤浅部真菌病中,前三位依次是足癣471例(33.12%),甲真菌病284例(19.97%),手癣202例(14.21%);致病菌中前三位依次是红色毛癣菌772株(54.29%),须癣毛癣菌173株(12.17%),白念珠菌147株(10.34%);患病人数最多者为31~40岁年龄组393例(27.64%);男女均以足癣比例最大,分别为264例(34.29%)和207例(31.75%)。结论延安地区浅部真菌病以足癣、甲真菌病和手癣较常见,致病菌以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白念珠菌为主,好发于中青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红色毛癣菌对动物毛发的降解作用.方法:采用体外液体培养红色毛癣菌,加入数根小鼠或豚鼠毛发,以低浓度的酵母浸膏提供菌株生存所必需的营养,菌株生长所需的碳源和氮源由菌株分解动物毛发获得,培养2周后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及动物毛发结构的改变,须癣毛癣菌作为阳性对照.结果:2周后,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在豚鼠和小鼠毛发上均能生长,菌落生长后,光镜下可见动物毛发正常结构破坏,横纹变模糊消失.结论:红色毛癣菌能在体外分解豚鼠或小鼠的毛发作为营养,维持菌落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川北地区296例头癣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近十年来川北地区头癣的发病情况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对1999年8月~2009年7月在本院皮肤科门诊诊治的头癣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9例真菌培养阳性患者中白癣244例(84.43%),黄癣18例(6.23%),黑点癣5例(1.73%),脓癣22例(7.61%);真菌培养结果显示,主要病原菌为犬小孢子菌178株(61.59%),紫色毛癣菌22株(7.61%),石膏样小孢子菌21株(7.27%),断发毛癣菌21株(7.27%),须癣毛癣菌24株(8.30%),许兰毛癣菌18株(6.23%),红色毛癣菌2株(0.69%),疣状毛癣菌3株(1.04%)。结论川北地区头癣中白癣发病占首位,犬小孢子茵为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定红色毛癣菌菌落表型和基因型的相关性以及与感染部位的关系。方法:收集红色毛癣菌临床分离株138株,采用传统培养方法对红色毛癣菌进行表型分型,利用红色毛癣菌特异性引物扩增TRS-1区重复序列进行种内基因分型,并分析检测结果与感染部位的相关性。结果:138株红色毛癣菌共分离出3种菌落表型:绒毛型、沟纹型和粉末型;分离出5型基因型,其中Type1 64株,Type2 18株,Type3 19株,Type4 12株,Type5 25株。红色毛癣菌的表型和基因型与感染部位均无相关性(均P0.05),红色毛癣菌的菌落表型与基因型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红色毛癣菌基因型与菌株来源有关而与感染部位无关,可为判断复发和再感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难辨认癣的临床特点、致病菌种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月就诊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难辨认癣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致病菌种。结果共收集到难辨认癣患者49例(男25例,女24例),平均年龄(29.11±21.89)岁。主要发病部位:面部21例(42.86%)、四肢8例(16.33%)、躯干5例(10.20%)。其中误诊为湿疹22例(44.90%)、神经性皮炎8例(16.33%)、面部皮炎6例(12.24%)。41例(83.67%)患者曾经使用过非抗真菌药物治疗,8例(16.33%)未使用过任何药物治疗。致病菌:须癣毛癣菌23例(46.94%),红色毛癣菌21例(42.86%),犬小孢子菌3例(6.12%),断发毛癣菌2例(4.08%)。结论难辨认癣可发生于各年龄段,无明显性别差异,农村居民多于城镇居民;该病最常见于面部,容易被误诊为皮炎湿疹类疾病;外用糖皮质激素与该疾病有关,与致病菌种类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难辨认癣主要致病菌是须癣毛癣菌及红色毛癣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验证亚甲蓝光动力疗法(MB-PDT)对红色毛癣菌的体外抑制作用;探索不同浓度亚甲蓝(MB)和不同光照能量密度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DT)对红色毛癣菌生物活性的影响,为临床治疗红色毛癣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参考CLSI M38-A方案,确定MB-PDT抑制红色毛癣菌的MIC值;在96孔板培养红色毛癣菌,用MTT法检测在不同MB浓度、不同光照能量密度下MB-PDT对红色毛癣菌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红光能量密度68 J/cm~2时,MB-PDT体外抑制红色毛癣菌的MIC值为6μg/mL;光照能量密度为60 J/cm~2时,MB-PDT对红色毛癣菌的抑制作用随MB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加,MB浓度增加至10μg/mL时,抑制作用达到最大;继续增加MB浓度至20μg/mL,红色毛癣菌抑制作用无明显增加。MB浓度为10μg/mL时,随着光照能量密度的增加MB-PDT抑菌效应逐渐增强,当光照能量密度为34 J/cm~2时,其红色毛癣菌抑制作用达到最大。结论 MB-PDT在体外可以有效抑制红色毛癣菌;在一定范围内,MB-PDT对红色毛癣菌的抑制作用与MB浓度与光照能量密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伊康唑是一种新的三唑类抗真菌剂,在试管内有抗皮肤真菌,念珠菌、隐球菌,瓶形酵母菌和曲菌的作用。它在表浅的和系统性真菌病包括甲真菌中的作用已有证明。作者在一组开放性研究中,对23例皮肤真菌病,指(趾)甲念珠菌感染用伊康唑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安全度。23例中10例为皮肤真菌病,其中9例鉴定为红色毛癣菌,1例为堇色毛癣菌;余12例为念珠菌感染,1例为短柄帚菌。病期6个月至5年,用真菌病通过直接镜检及培养阳性后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