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蕈样肉芽肿(MF)是原发于皮肤T细胞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类型.以异色病样皮损为表现的并不多见,现将我们所见2例异色病样蕈样肉芽肿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例1男,46岁.因躯干四肢黑斑16年,逐年加重,于2009年7月1日来本院诊治.患者于16年前发现臀部两处黑斑,数厘米大小,轻痒,未引起重视.此后背部出现相同皮损,于1993年在外院住院诊治,诊断为副银屑病,治疗1年,皮损数量减少,颜色变淡出院.出院后相同皮损逐渐增多,原有皮损颜色加深.整个病程中全身症状不明显,体重无明显变化.于今年7月1日来我院就诊.1986年患肺门淋巴结核,于外院治疗痊愈.有窦性心律不齐史,未进一步诊断.否认肝炎、SARS史,否认其他传染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及输血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相似文献   

2.
报告褶皱部位异色病样蕈样肉芽肿1例。患者女,39岁。因褶皱部位皮疹17年就诊。皮肤科检查:双侧腋下、肘窝、乳房皱襞、腹部、腹股沟、腘窝及足踝内侧对称鳞屑性网状斑片,其间可见点、片状色素减退,伴皮肤萎缩及毛细血管扩张。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较多淋巴样细胞侵入表皮,部分核深染,可见Pautrier微脓肿样结构。免疫组化示CD8、CD3、CD4、CD5及CD7均阳性;CD20及CD30阴性。诊断:异色病样蕈样肉芽肿。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73岁.下肢皮疹10年,加重至全身皮疹2年余,于2011年11月8日来我院就诊.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右小腿出现红色斑片,偶有瘙痒.近2年皮损由下肢逐渐扩展至躯干及颜面部,自觉瘙痒明显,曾反复于多家医院就诊,疑诊为"蕈样肉芽肿?神经性皮炎?",经治疗(具体不详)后无明显好转,皮损逐渐扩展至全身,呈浸润性斑块样,瘙痒加重.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史2年,血压控制尚可.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57岁.左鼻翼出现斑块3年,于2008年3月19日就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左鼻翼出现一米粒大淡黄色半透明丘疹,伴轻微瘙痒.其后皮损渐增多,融合成斑块,用针挑破后可挤出透明胶样物质,未诊治.既往体健,否认局部曾有外伤史.常年从事户外劳动.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5.
蕈样肉芽肿(MF)是一种较常见的低度恶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T-cell lymphoma,CTCL)。蕈样肉芽肿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表现为色素减退性、红皮病型、鱼鳞病型以及多种皮肤表现并存的蕈样肉芽肿。近年来,多种皮损表现的MF报道逐渐增多。我科最近收治1例同时具有紫癜、色素异常、鱼鳞病样皮损等表现的蕈样肉芽肿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36岁.因左侧胸背部、左上肢起红斑1年,于2010年7月17日至我科就诊.患者于2009年初无明显诱因左侧胸背部出现散在米粒至绿豆大褐色斑,无瘙痒、疼痛,后皮损逐渐增多,并逐渐播散至左上肢.患者从未诊治.患者否认有酗酒史、肝病、内分泌疾病史,其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否认近亲婚配史.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8岁。双下肢红斑、鳞屑3年,皮肤异色1年,皮损境界清楚,进行性加重,伴瘙痒。组织病理检查见多个深染的单一核细胞侵入表皮,并形成Pautrier微脓肿,真皮内单一核细胞呈带状浸润。诊断:蕈样肉芽肿(MF)。予以干扰素治疗,皮损略缓解,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8.
<正>1 病历摘要患者男,51岁。因阴囊丘疹3年就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阴囊出现粟粒大暗红色丘疹,因无自觉症状未就诊。3年来皮损缓慢增大,表面覆有鳞屑,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鲍恩样丘疹病”。患者既往体健,否认生殖器溃疡、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及非婚性接触史,否认食物与药物过敏史,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9.
报告1 例红皮病型蕈样肉芽肿.患者男,67 岁.周身皮肤红斑、丘疹、脱屑伴瘙痒3 个月余.根据组织病理、免疫组化检查及外周血骨髓涂片等结果,诊断为红皮病型蕈样肉芽肿.  相似文献   

10.
蕈样肉芽肿与扁平苔藓、银屑病浸润细胞的免疫组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免疫表型对蕈样肉芽肿与扁平苔藓、银屑病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应用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例蕈样肉芽肿,17例银屑病和17例扁平苔藓,6例正常人皮肤的CD1a、CD4、CD8、ICAM-1、LFA-1、HLA-DR(树枝状细胞)、CD30和CD7的表达情况.结果 蕈样肉芽肿表皮CD1a,CD30,ICAM-1(单一核细胞P<0.001,树枝状细胞P<0.01)的阳性细胞密度明显高于扁平苔藓、银屑病、正常人皮肤.蕈样肉芽肿表皮CD4,CD8,HLA-DR的阳性细胞密度明显高于扁平苔藓.蕈样肉芽肿真皮中CD1a阳性细胞的线性密度(P<0.01),真皮内ICAM-1和LFA-1阳性细胞百分比亦较扁平苔藓增多(P<0.05).蕈样肉芽肿表皮CD7阳性细胞与扁平苔藓、银屑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银屑病和扁平苔鲜真皮内CD7阳性细胞百分比高于蕈样肉芽肿和正常人皮肤.结论 蕈样肉芽肿和扁平苔藓、银屑病皮损CD1a、CD4、CD8、ICAM-1、LFA-1、HLA-DR、CD30和CD7免疫表型有差异,其结果可为探讨发病机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37岁.因外阴黑褐色疣状斑块16年于2009年9月就诊.患者16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阴阜部有一粟粒大黑褐色丘疹,无自觉症状,未就诊.此后皮损逐渐增大、增厚形成一蚕豆大斑块.大约13年前患者发现阴茎根部有两颗粟粒大黑褐色丘疹,此后上述3处皮损逐渐发展,患者仍未诊治.近1年来,阴阜部皮损增生至鸽蛋大,阴茎根部皮损逐渐突出表面呈鸡冠样,遂来我院就诊.既往无特殊疾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及遗传病史.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蕈样肉芽肿患者的临床特征,总结诊疗经验.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4年收治的7例蕈样肉芽肿(MF)患者临床资料.蕈样肉芽肿患者缺乏特征性表现,较难诊断,7例中6例误诊,组织病理诊断是必须的方法,MF化疗效果较好,5例完全缓解,未出现严重的化疗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51 岁.因左臀部皮肤结节1 年余于2009 年10 月28日来我科门诊就诊.患者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于左臀部出现一约花生米大紫红色皮下结节,渐增大并突出皮面,无瘙痒、疼痛等自觉症状,未治疗,皮损渐增大,周围出现类似皮损.既往有2 型糖尿病史多年.否认皮损部位有外伤史.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临床上皮损表现为红斑鳞屑的蕈样肉芽肿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下的特征.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皮肤科门诊的收集蕈样肉芽肿患者6例,年龄7~73岁,病程1~5年;男4例,女2例;斑片期2例,斑块期3例,肿瘤期1例.均经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及相关检查确诊.RCM观察6例蕈样肉芽肿患者各3处皮损,选取1处皮损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发现角化过度,棘层混乱,基底层色素环折光减弱,表皮内可见散在分布的单个圆形或类圆形的高折光细胞,真皮乳头环内可见少许炎细胞浸润.少数可见低折光的,圆形至椭圆形的细胞聚集形成的一个囊泡样结构.这些RCM特征与其组织病理对照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结合临床表现,RCM可能作为蕈样肉芽肿的无创性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临床皮肤科杂志》2021,50(6):354-356
正1病历摘要患者男,67岁。1年半前发现左侧口腔颌面部肤色米粒大肿物,自行外用药物(具体不详)治疗后皮损未减小。2018年5月8日于外院临床诊断为皮脂腺囊肿,未行组织病理检查,予切除,术后外用药物(具体不详)按摩,形成结节样皮肤肿块。2018年10月10日于外院临床诊断为皮脂腺囊肿,并行手术切除,取出5~6个相连在一起的结节,行组织病理检查后外院诊断为皮肤炎性肉芽肿。2018年12月18日行第3次切除术,皮损未行组织病理检查。为明确诊断,于2019年3月8日来我院皮肤科诊治。既往史和个人史均无特殊,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16.
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MF)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以模仿多种皮损,因而容易导致误诊、误治.现将临床遇到的1例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患者女,60岁.因皮肤红斑、脱屑渐增多伴瘙痒15年,加重1年,来我院就诊.患者于15年前不明原因于腰腹部出现铜钱大红斑,上覆细碎、干燥鳞屑,伴瘙痒不适.皮损逐渐扩展、增多,累及四肢.11年前累及除手及头部以外的部位.1年前皮损明显增多,部分呈浸润性改变.自发病以来,冬季皮损干燥尤甚,外用尿素霜等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乳房外湿疹样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2岁。主诉:阴囊、阴茎红斑10年,加重伴糜烂、渗出1年。现病史: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左侧阴囊部出现小片状红斑,伴轻度瘙痒,未予诊治。后红斑逐渐扩大,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阴囊湿疹,给予糖皮质激素外用治疗,皮损无明显缓解,并逐渐加重,皮损面积扩大,累及右侧阴囊及阴茎。1年前皮损表面出现糜烂、渗出,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04年9月10日来我院就诊。个人史、家族史:既往体健,否认有药物过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无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皮肤科检查:整个阴囊、阴茎及耻骨部大片浸润性红…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65岁.因外阴出现肿物1年,于2009年7月来我院就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外阴部出现一黄豆大肉色丘疹,无明显自觉症状,一直未曾诊治.皮损在1年内逐渐增至鸽蛋大.患者已婚,否认非婚性交史,否认其丈夫外生殖器有赘生物,否认外阴部手术、外伤史,否认内科疾病史,否认家族肿瘤病史.  相似文献   

19.
报告1例儿童肉芽肿性蕈样肉芽肿.患儿男,14岁.自6岁起头皮开始出现脓疱,并逐渐脱发,形成浸润性红斑,近年来耳前及左胸部亦出现类似红斑.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见典型的表皮内Pautrier微脓肿、异形淋巴细胞浸润及真皮内肉芽肿改变.高倍镜下可见异形淋巴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D3、CD45RO阳性.诊断:肉芽肿性蕈样肉芽肿.推荐外用糖皮质激素,补骨脂素长波紫外线(PUVA),维A酸及α-干扰素治疗.  相似文献   

20.
报告1例肉芽肿性蕈样肉芽肿。患者女,49岁。因躯干及四肢红斑、斑块1.5年,间断发热半个月就诊。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萎缩变薄,真皮内片状密集分布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多核巨细胞,部分淋巴细胞核异形,真皮内可见肉芽肿病变。免疫组化:淋巴细胞CD3、CD4、CD5阳性,CD8散在阳性,组织细胞CD68阳性,T细胞样受体(TCR)基因克隆重排:TCRγ重排+。诊断:肉芽肿性蕈样肉芽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