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肝癌的"双灌注"治疗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观察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加经肠第丰动脉或脾动脉间接性门静脉内灌注化疗药物。即“双灌注”的疗效。方法:92例肝癌患者,采用Seldinger's技术,经右股脉插入5F RH型或Yashiro导管,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同时A组58例经肠系膜上动脉,B组34例经脾动脉间接性门静脉内灌注化疗。结果:“双灌注”治疗后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2.5%,41.6%和23.4%。A,B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双灌注”治疗对肝肿瘤的主要供血血管进行了化疗药物灌注,是介入治疗的一种新方法,疗效好,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已步入微创性手术的综合介入治疗阶段。而以肝癌的双介入疗法最为引人注目.即经股动脉穿刺,肝动脉灌注栓塞术和经脾动脉间接门静脉灌注化疗的方法。作者于2004年上半年选取5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患者进行此项治疗,随访证实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肝动脉和门静脉联合治疗肝细胞肝癌(HCC)的应用价值。方法 24例临床和(或)活检明确诊断的肝细胞肝癌,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2周后序贯门静脉化疗栓塞治疗,术后通过增强CT观察肿瘤大小变化、碘油沉积、正常肝组织代偿等客观指标,复查甲胎蛋白了解临床疗效指标。结果 24例患者中18例术后瘤体缩小,其中瘤体缩小<50%10例,4例无明显变化,2例继续增大。介入治疗前后肿瘤最大径缩小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CT显示碘油充填致密8例,10例部分碘油沉积。术后患者正常肝组织有11%~26%的代偿性增大。22例术后AFP有不同程度下降,6例降至正常。8例患者术后择期行二期手术切除。2例合并肝硬化者术后因急性消化道出血而死亡。结论经导管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门静脉化疗栓塞术(PVCE)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TACE术,经肝动脉序贯门静脉的双介入法是治疗肝细胞肝癌的有效方法,经肝动脉序贯门静脉的双介入法治疗原发性肝癌可以使大部分肿瘤体积缩小,并诱导肝叶增生,改善肝功能,利于肿瘤二期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4.
中晚期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50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晚期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兴未艾508例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行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共2025次,其中行选择性肝动脉管灌注化疗栓塞治疗448例,单纯灌注化疗60例。结果 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栓塞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1.3%、38.6%、21.6%;单纯灌注化疗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4.3%、21.3%、9.6%。肿瘤分类、栓塞剂及用量、门静脉是否有癌栓、倒支循环的形成、碘油沉积情况及栓塞术和方法选择是否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结论 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栓塞中可作为中晚期肝癌的常见治疗,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灌注化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癌的“双灌注”加部分脾栓塞术治疗价值。方法  38例肝癌行肝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脾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灌注化疗加部分脾栓塞治疗。结果 患者术后血象好转 ,门脉高压症状减轻 ,肝功能改善 ,1,2 ,3年生存率分别为 6 3.2 %,42 .1%,2 6 .3%。结论 肝癌“双灌注”加部分脾栓塞术是治疗肝癌特别是伴有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肝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对伴有门静脉癌栓、肝动脉 门静脉瘘者也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联合伽马刀治疗与单纯介入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比较。方法将250例不能手术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介入加放疗组(综合组)与单纯介入组(对照组)。综合组125例先行碘油、顺铂、明胶海绵等经肝动脉化疗栓塞1-3次后,再进行γ射线适形放疗,用50%-85%等剂量线包绕计划靶区,单次剂量为350-450 cGy/次,每周5次,共计10-12次。对照组125例患者仅进行3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方法同上)。结果治疗后综合组3个月总有效率(近期疗效)为76.8%(96/125),1、3、5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2.9%,45.0%,21.8%;对照组3个月总有效率(近期疗效)为52.8%(66/125),1、3、5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55.0%,20.1%,11.4%。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肝动脉介入化疗法相比,肝动脉介入化疗并栓塞联合伽玛刀是治疗原发性肝癌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脾双介入疗法在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2月-2002年9月间采用肝脾双介入疗法治疗的肝癌合并脾亢患者的临床材料,方法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后,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结束后,用脾栓导管行脾动脉栓塞,栓塞面积控制在30%-40%,栓塞制使用明腔海绵颗粒。结果肝脾双介入治疗后,患者WBC、PLT,RBC回升较快,缩短肝癌介入治疗的间隔时间。结论肝脾双介入疗法可以缓解脾亢,有效支持原发性肝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原发性肝癌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Seldinger技术实施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观察组在肝动脉化疗栓塞后将导管选择性置入脾动脉进行灌注,行间接门静脉化疗。结果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甲胎蛋白(AFP)下降明显、生存期长(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无出血、肿瘤破裂及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与门静脉化疗合用治疗中晚期肝癌可弥补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的不足,对防治肿瘤复发和转移、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有重要意义,需要应严格选择治疗病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肿瘤血供消失率、肿瘤完全坏死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77.14%)显著高于对照组(51.43%),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肿瘤血供消失率(80.00%)、肿瘤完全坏死率(74.29%)显著高于对照组(54.29%,31.43%),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略高于对照组(17.1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肝动脉碘油栓塞化疗联合门静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7例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进行了肝动脉碘油栓塞化疗联合经皮门静脉穿刺灌注化疗。治疗后82.4%病人肿瘤缩小,显效41.2%,有效41.2%。一年生存率76.4%,二年生存率52.9%,三年生存率11.8%。40%病人甲胎蛋白明显下降。动、门脉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组。对本法的价值,门静脉插管途径,适应症和禁忌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苏加利  谢小峰  莫静姿  易正生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9):1678-1679,1682
[目的]比较介入化疗栓塞联合体部伽玛刀治疗与手术治疗早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2003年至2006年在我院住院的57例早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27例采用外科根治性手术治疗(手术组),30例采用介入化疗栓塞联合体部伽玛刀治疗(介入组).并对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复发转移率及治疗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手术组3年生存率为74.07%、介入组3年生存率为73.33%.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化疗栓塞联合体部伽玛刀治疗早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与手术治疗效果相当,对于不愿或不能手术治疗的早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癌肝外侧支血供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外侧支血供的特点和介入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原发性肝癌多次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患者343例,对存在肝外侧支供血的病例,采用选择性插管或应用微导管超选择性插管进行肿瘤的介入栓塞治疗。结果:71例患者共有83条肝外侧支动脉,发生率为20.7%(71/343)。包括右膈下动脉(41.0%)、胃十二指肠及网膜动脉(18.1%)、右肾上腺或肾包膜动脉(12.1%)、胆囊动脉(8.4%)、肋间动脉(6.0%)、肠系膜上动脉分支(4.8%)、腰动脉(3.6%)、胃左动脉(3.6%)和右内乳动脉(2.4%)。对这些动脉的选择性插管成功率为92.8%(77/83)。所有插管成功的动脉均进行了化疗栓塞或单纯的碘化油栓塞。结论:原发性肝癌多次化疗栓塞后,需要重视肝外侧支血供的存在并给予超选择性栓塞治疗,对于提高肝癌的介入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治疗中三氧化二砷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武警山东省总队医院收治的82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41)与对照组(n=41),对照组选用常规肝动脉栓塞疗法,研究组选用三氧化二砷经导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疗效的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肝癌患者1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调查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再行COX回归分析。结果治疗方法、碘化油沉积、肿块类型、肿瘤血供、肝功能以及门脉癌栓是影响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影响因素,肝功能(B=0.5472,Exp(B)=1.6874)、门脉癌栓[B=0.6313,Exp(B)=1.8331]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影响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疗效的因素包括治疗方法、碘化油沉积、肿块类型、肿瘤血供、肝功能以及门脉癌栓等,了解影响疗效的因素对提高疗效及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Primary liver cancer is a common and lethal malignancy in China.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 is globally recognized as the preferred treatment modality for the non-surgical resec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while transcatheter arterial infusion(TAI) is another effective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for HCC. In recent years, 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 has gained increasing attention as an application-regulated modality for TAI. Owing to the current debat...  相似文献   

16.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动脉内栓塞治疗原发性大肝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评价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安全性、技术成功率及临床疗效,以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方法对20例原发性大肝癌患者实施超选择性肿瘤滋养动脉PLE栓塞治疗。随机抽取前期用丝裂霉素碘油乳剂(MLE)治疗的24例原发性大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后肿瘤大小、肿瘤血管的改变及生存率等变化。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术后肿瘤缩小更明显(X^2=7.51,P〈O.05),甲胎蛋白水平下降显著(X^2=8.290,P〈0.05)。研究组6、12、24、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5%(19/20)、70%(14/20)、30%(6/20)和20%(4/20),对照组6、12、24、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0%(19/24)、54%(13/24)、21%(5/24)和13%(3/24),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LE超选择性肿瘤滋养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大肝癌安全,治疗效果明显,其疗效明显优于MLE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7.
背景: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选择有效的治疗药物及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评价载体缓释化疗药物对肝癌的靶向治疗作用及效果。方法:分析临床常用的肝癌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以及表阿霉素载体缓释系统对肝脏肿瘤的靶向性特征以及对肿瘤的抑制和杀伤作用。并观察总结海南省农垦总医院肿瘤内科163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应用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表阿霉素,同时采用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与结论: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以及表阿霉素载体缓释系统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显示出对肝脏肿瘤的靶向性特征,并且对肝脏肿瘤具有较高的抑制和杀伤作用,减少药物用量,降低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此外,治疗时辅助应用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对宫颈癌VEGF、MVD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宫颈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在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前后的表达,观察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对宫颈癌VEGF和MVD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对42例宫颈癌患者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前后的肿瘤组织测定MVD及VEGF的表达。结果:本组患者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后VEGF阳性表达率自术前的67%(28/42)降至35%(15/42),同时其MVD计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能降低宫颈癌组织VEGF的表达,减少MVD计数,提示此方法可能抑制宫颈癌的生长,减少术后转移。  相似文献   

19.
保留肝容积率CT评估肝癌介入治疗肝储备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测量保留肝容积率对评估肝癌介入治疗前肝储备功能与预后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05年~2008年行经导管栓塞化疗(TACE)治疗的6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术前术后信息,所有病人术前均采用双期增强CT扫描,测量CT保留肝容积率,与术后肝功能生化指标变化及生存时间对照研究。结果介入保留肝容积率与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变化率呈中度相关(r=-0.516,P0.05),与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变化率呈轻度相关(r=-0.331,P0.05);介入保留肝容积率50%组和≥50%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2和59.0个月,两组间生存时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x~2=15.9,P0.0001)。结论 CT测量保留肝容积率对肝癌介入治疗肝储备功能与预后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 B 超联合 CT 下和在 CT 下行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82例,均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术后1周41例患者在 B 超联合 CT 下行 RFA 治疗(治疗组),余41例在 CT 下行 RFA 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肿瘤体积缩小率和0.5、1、2年生存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肿瘤体积缩小总有效率分别为95.12%(39/41)和80.49%(33/4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P <0.05)。治疗组治疗后0.5、1、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41/41)、82.9%(34/41)和73.2%(30/41);对照组分别为100%(41/41)、70.7%(29/41)和51.2%(21/41),两组治疗1、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96、5.07,P 均<0.05)。结论在 B 超联合 CT 下行 RFA 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 CT 下行 RFA 治疗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