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升降浮沉理论虽然经历了很长历史时期的发展,才逐渐形成了其独有的药性理论.但从其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升降浮沉理论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药性理论的核心.其独特的药性特点不仅在方剂配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在方剂组方用药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升降浮沉药性理论的发展,不仅进一步完善了药性理论,也为方剂配伍组方用药提供了一个坚实的药性理论基础,在方剂中起到了其独特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半个世纪以来,受现代医学发展的影响,中医治则治法理论有了独具特色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结合中医疾病或病证的治则治法理论的发展、结合现代医学生理病理的治则治法理论的发展及传统治则治法理论的发展。此外,探讨了当代中医治则治法理论与传统治则治法理论的异同、当代中医治则治法理论的共性规律及当代中医治则治法理论的个性特征等。  相似文献   

3.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医药理论。藏、蒙、维、朝、傣等少数民族医药理论中还有了自己独特的体质理论,本文对其体质理论及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7,(4):831-834
文章梳理了针刀代表性文献及著作,对针刀医学现有理论进行了回顾。目前的针刀医学理论既包含现代医学理论,又吸纳传统医学理论,主要以朱氏四大基础理论为主要理论框架。同时,作者在针刀医学理论视角下从针具、刺法、经筋三方面,分析整理了《内经》中与针刀相关的理论,发现针刀理论与《内经》针灸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关性,可互相诠释。针刀理论是源于传统针灸理论的,两者并非泾渭分明,在新的视角下解读传统针灸理论,可以丰富传统针灸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的问世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基础。参考近10年国内医学期刊中关于《黄帝内经》养生思想与现代养生关系的理论研究,对《黄帝内经》中养生思想理论进行了概述,内容包括养生理论渊源、养生原则与养生方法等。  相似文献   

6.
以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为例,阐述医院文化建设具有历史继承性、时代开放性、自觉适应性等特点,进一步为引入PDCA循环理论提供理论基础。认为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在医院文化建设过程中运用PDCA理论取得了显著效果,PDCA理论在医院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络病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学者已对其理论及学科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但在妇科学中未受到重视。胞络络病在妇科疾病发生发展中普遍存在,本文从胞络、胞络络病的理论内容进行论述,为深入研究妇科学中的络病理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基于脾胃理论探讨了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皮肤病的理论依据:皮肤病的润泽有赖于脾胃输布水谷精微;健脾除湿是皮肤病治疗的根本大法之一。本文基于上述理论分析了补中益气汤治疗皮肤病的机制和适应证,并列举了3个补中益气汤化裁治疗的皮肤病案例,为从脾胃理论和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皮肤病提供理论支持和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与《内经》中人体水液代谢理论的比较,阐述土家族医学中人体水液代谢理论及其独特之处,得出土家族医学中的肚、肠和尿脬在人体水液代谢中的作用等均来源于《内经》理论,但土家族医学更强调了肝、心的作用。反映了祖国医学理论的多元化与繁荣发展,同时也为临床辨证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从各个角度铺垫、构成了完整的中医辨证理论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更多地展示出了古代医家对于具体疾病的思考与分析的过程片断,形成了中医“辨证”理论的内容基础以及理论基础,构建了辨证理论的思维模式。在中医学的传承创新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应对疾病状态的理论框架以及可以遵循的思维模式,从而形成了当前以几大辨证体系为主的辨证理论。  相似文献   

11.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医学大家,其医学思想体系在整个中医学理论发展史中占有重要位置,《新雕孙真人千金方》一书比较于《备急千金要方》更多的保存了孙思邈原著原貌,因此更能反映孙思邈及所处唐代的中医学理论特点。文章对《新雕孙真人千金方》著中肝脏的理论结构与学术特点进行梳理,旨在挖掘出孙思邈所处历史时期对肝脏理论认识的特点。并通过与《备急千金药方》中相关特点的比较,亦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书不同历史背景下的理论特点。该研究为脏象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角度与新方法,同时亦突出了各历史时期不同的历史背景在藏象学说研究中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哲学尊土、尚土,认为土为五行之首,为五行之中最尊贵者,在中医学理论中,脾胃属土,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为气机升降之枢纽,体现了脾胃在人体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脾胃为后天之本在中医学理论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这一理论做了深入的梳理和探讨,对更加深刻深地理解该理论并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寒热错杂证是指寒证与热证交错在一起同时出现。早在《内经》已经提出“寒热理论”,有学者就此归纳了《内经》中寒热治疗学理论内容,总结出《内经》寒热治疗学理论奠定了中医学外感病的基础。医圣张仲景不但继承了《内经》的寒热理论,并在实践中发扬光大。在《伤寒论》中,处处可见“寒”与“热”。  相似文献   

14.
本着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宗旨,从发生学的角度澄清了心肾交通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脉络,例证了心肾交通理论及其在现代临证方药运用中已走向虚化和泛化,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剖析,认为心肾交通理论不宜在中医临证方药中运用。  相似文献   

15.
下合穴理论是《内经》中论治腑病的经典理论,其出现解决了腑病无所主的困境。古医籍中因无“下合穴”这一名词,使得合穴与下合穴主治条文模糊难辨,造成了五输合穴与下合穴概念上虽存在绝对差异,主治上却相似的尴尬局面。本文基于医书古籍及临床经验,深入探讨下合穴理论的出现缘由、产生基础、取穴特点及与五输合穴的差异。提出下合穴理论的出现以根结、标本理论为雏形,在气街理论中得到支撑:胫气街经冲脉与腹气街沟通,使腑病下取得以实现,为临床诊疗腑病提供了新的思路。下合穴中上下巨虚与委阳三穴的选取,体现了协调阴阳、上病下取的中医特色诊疗原则。  相似文献   

16.
本着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宗旨,从发生学的角度澄清了心肾交通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脉络,例证了心肾交通理论及其在现代临证方药运用中已走向虚化和泛化,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剖析,认为心肾交通理论不宜在中医临证方药中运用。  相似文献   

17.
中医神魂魄理论及其科学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鸿谟 《北京中医》2004,23(6):363-365
自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缺乏关于神魂魄理论的内容 ,导致种种误解。本文系统论证了中医学神魂魄的定义、作用及其与脏腑的相互关系等理论 ,强调中医学神魂魄理论是唯物的科学理论 ,值得认真发掘整理 ,应该在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恢复其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中药引经理论与药物靶向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探讨中药引经理论与药物靶向性之间的相关性,为基于中药引经理论研究靶向给药系统的新思路提供理论参考。作者调研了中药引经理论沿革、临床应用情况、引经药自身与靶部位的亲和性,以及引经药对其他药物吸收、分布、药效的影响等研究结果,分析归纳,提出观点。经过大量的文献调研,揭示中药引经作用与药物的靶向作用有一定相关性。以为通过中药引经理论的应用,可为现代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以增强药物的靶向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黄帝内经》关于血虚病机的理论。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黄帝内经》中有关血的生成、循行和功能的探讨以及血虚病机方面的研究,探求传统中医学中血虚理论的精髓。结果:对《黄帝内经》中有关血虚的内容进行了分析,比较完整的描述中医学中关于血虚理论方面的内容,对中医基础理论整理研究工作做一些的补充,同时对现在中医临床血虚疾病方面的治疗提供借鉴。结论:《黄帝内经》中对于血虚理论有丰富的内容,是中医学血虚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皮部"理论是中医传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诊疗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关于中医传统"皮部"理论的研究却鲜有开展。文章从"皮部"理论的理论渊源、现代研究进展等方面对"皮部"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并指明了"皮部"理论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