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消痞颗粒是根据祖国医药有关消痞除满,理气止痛的理论。由纯中药组成的制剂,由本院制剂室研制而成。经临床多年使用,具有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嗳气、腹胀、腹痛等作用,临床验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消癖丸的制备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以水泛丸,用薄层鉴别来控制质量,并对135例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本制剂设计合理,工艺可行,质量稳定,质量控制方法可靠.结论消癖丸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制咽炎颗粒的制备和控制方法,观察其疗效。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黄芩苷含量,并对50例患者进行观察。结果:黄芩苷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3.3%(n=5),黄芩苷在0.2~0.9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吸收面积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对急慢性咽炎有效率100%。结论:咽炎颗粒制备工艺合理,性质稳定,质控方法可行,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5.
蔡杰  蔡静月  黄健华 《河北医学》2007,13(7):817-819
目的:探讨清热利咽颗粒的制备及临床应用.方法:确定清热利咽颗粒的处方,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并观察其疗效.结果:临床观察急性咽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患者共360例,平均有效率达93.3%,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制备工艺简单,对急性咽炎、扁桃体炎、腮腺炎疗效可靠,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消瘿瘤汤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法)对方中的枳壳、陈皮、茯苓进行定性鉴别。结论:消瘿瘤汤中的枳壳、陈皮、茯苓的薄层色谱具有鉴别特征,主斑点Rf值与柚皮苷、橙皮苷对照品和茯苓对照药材均相同,分别为0.64、0.73和0.72。方法重现性好、简便、实用,可用于消瘿瘤汤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制消银Ⅰ号胶囊,观察该制剂对血热型银屑病的治疗作用。方法:200例血热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9.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可行,治疗血热型银屑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明视康颗粒的制备、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方法:确定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并按《中国药典》项下规定进行质量控制;对125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明视康颗粒治疗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该处方配伍及制备工艺合理,质量可控;临床观察总有效率达95.2%,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明视康颗粒翻剂稳定,疗效肯定,服用、携带方便,易于长期应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网膜病颗粒的制备、质量控制并进行临床应用。方法确定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并按中国药典规定,进行质量控制。结果本组103例,总有效率为91.2%。结论网膜病颗粒疗效肯定,制剂稳定,服用携带方便,易于长期应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李娥 《中原医刊》2006,33(19):79-79
目的研究消淋合剂制备方法及临床标准,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对处方中黄芪、当归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和临床观察。结果薄层层析分离清晰,空白无干扰,重现性好,临床有效率94%。结论消淋合剂组方合理,工艺可行,质控方法可靠,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参芪和胃颗粒在腹部手术后恢复肠功能、促进肠蠕动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腹部手术后早期使用参芪和胃颗粒的病例(使用组)1450例,与同期未使用病例(对照组)415例作对比,评价两组在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出现反复阵发性腹痛腹胀和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因肠梗阻再手术4个方面的差异.结果:使用组术后肛门第一次排气时间为...  相似文献   

12.
化痰解语颗粒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失语是指大脑皮层(优势半球)语言中枢病损所引起的语言障碍.中风后出现失语者并非少见.经过多年临床观察和研究,我院研制的"化痰解语颗粒",治疗中风急性期或康复初期痰瘀闭窍导致的语言不利或失语方面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呼吸机常用脱机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机脱机是指逐渐降低机械通气支持水平 ,逐步恢复患者自主呼吸 ,最终脱离呼吸机的过程 [1 ]。过早脱机会加重呼吸负担 ,导致呼吸肌疲劳及再次出现呼吸衰竭 ,而延迟脱机可能导致呼吸机依赖和产生多种并发症。因此 ,正确选择呼吸机脱机方法 ,及时撤离呼吸机 ,对于患者呼吸的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现总结相关文献予以探讨。1 脱机指标及脱机成功的标准脱机指标 [2 ] 为 :1引起上机的原因己去除 ,无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2感染基本控制 ,体温低于 37℃ ;3血 Hb大于10 0 g/L:4 Fi O2 小于 0 .4 0 ,血 Pa O2 大于 9.3k Pa,Sp …  相似文献   

14.
经方为方剂之鼻祖,临床各科皆可选用。经方应用于眼科临床的主要思路和方法是:1.辨识病机,拓宽经方运用;2.深究方规,发展经方运用;3.化裁古方,扩大经方运用;4.分析类方异同,有助于正确选方;5.参考现代医学知识,合理运用经方。要真正用好经方,还应当深入学习《伤寒论》,学习名医运用经方治疗眼病的经验,临床上多实践多总结,不断提高运用经方诊疗疾病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就临床如何灵活运用经方提出了三点思路与方法:①熟读原文,明确仲景本义,是临床运用和研究开发经方的基础;②深入研究,掌握仲景辨证论治思想的奥旨,才能拓宽经方临床应用的思路;③经方具有药味少而用量变化幅度大的特点,临床应用可根据证候适当加大剂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分析多元化教学方法在血液内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所选择的对象均是我院于2018年3月进入血液内科进行临床实习的实习生82名,对所有实习生都进行临床实习带教,根据不同的带教方式可以将实习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实习生的人数均为41人。其中对照组主要应用常规带教模式,观察组主要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比较两组实习生对带教方式的满意度以及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和实践操作成绩。结果观察组的临床带教满意度为(92.68%),对照组的带教满意度为(63.41%),观察组的满意度要远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的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以及实践操作成绩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多元化教学方法在血液内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PACS临床应用培训中针对性不强、实践活动少等问题,开发实验室环境下的PACS模拟系统,提供在可控条件下加深受训者对PACS认识的感性平台.使受训者在模拟系统上得到观察临床PACS的整体运行过程;追踪、观察、回顾影像流;鉴别影像流瓶颈;观察PACS运行时的冲突及失败现象;排除临床PACS的常见故障等几方面的训练.  相似文献   

18.
中医症状量化方法及其临床应用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症状的描述由定性化向定量化发展,使之客观化、标准化,是临床和科研的现实需要.通过对相关研究整理发现,目前对中医症状的量化方法可归纳为三大类,即:(1)对症状轻重的量化(包括分级赋分法、likert等级法、量表法、视觉模拟刻度法等);(2)对症状诊病辨证主次地位的量化(包括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及主客观联合赋权法等);(3)对症状轻重主次的联合量化(包括症状加权积分法等).本文对以上的量化方法和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述评,以及对相关方法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做了相关描述.目前中医症状量化方法在临床应用中还不够广泛,仍有诸多问题需要探讨和解决,应该在保持中医特色的前提下,与多学科相结合,并利用现代科技,寻找出更合适的量化方法,更好的服务于临床与科研.  相似文献   

19.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临床实习能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有助于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联系。为了提高妇产科教学质量,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模拟标准化病人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循证医学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路径的教学方法在血液科临床带教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在血液科实习的本科生按照来科实习顺序非随机分组,实验组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临床路径作为教学工具,对照组以内科学第七版本科教材为基础进行教学,每组学生实习2周后出科时进行口头考试,并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结果本研究中接受ITP临床路径培训的实验组共纳入32名实习医生,以内科学第七版教材为基础的对照组共纳入38名实习医生.2组间实习同学对ITP“病史询问要点、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的把握、实验室检查项目的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得分优于对照组;2组间关于“首选治疗方案问题”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于“首选激素治疗2周内血小板计数仍低于20×109/L的患者下一步治疗”方面,对照组得分优于实验组(P=0.0003).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临床路径组实习学生对于ITP临床教学方法的接纳程度为93.8%,开放式问题调查显示临床路径教学更为直观简洁,有利于实现标准化教学.结论将临床路径作为血液科实习医生的教学工具之一有利于学生更为清楚地理解该病种的诊治,具有可操作性,但需要结合教材进行深入讲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