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心肌损害的发生率,探讨肺炎支原体患儿血清心肌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确诊为MPP患儿(MP组)62例,细菌性肺炎患儿(nMP组)80例,进行心电图检查、心肌酶测定,并对MP组中有心肌酶升高患儿于治疗2周后复查,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肺炎急性期MP组心肌酶(LDH、HDBH、CK、CK-MB)均高于nMP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复查,心肌酶各项指标大部分降至正常。结论:MPP患儿大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且程度重于细菌性肺炎患儿。经积极抗支原体及改善心肌代谢治疗,MP引发的心肌损害大部分恢复正常,提示MPP所致心肌损害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心肌损害的特点以及与肺炎支原体是否直接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临床确诊支原体肺炎患儿52例及细菌性肺炎患儿40例,对比研究了两组患儿的心电图、临床心脏体格检查、血清心肌酶学检查等临床资料。结果支原体肺炎组患儿出现ST-T段改变及期前收缩的概率明显高于细菌性肺炎组,心脏听诊支原体肺炎组第一心音低钝及心衰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细菌性肺炎组(P<005)。血清心肌酶CK-MB、LDH、LDH1在两组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存在明显的心肌损害,该心肌损害和肺炎支原体病原对心脏的直接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心肌酶谱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临床确诊为MPP患儿(MP组)104例,细菌性肺炎患儿(nMP组)110例,进行急性期心肌酶值测定,并对MP组中有心肌酶升高的25例患儿于入院后2周及恢复期进行复查,观察其预后情况。结果:肺炎急性期MP组心肌酶(LDH、HDBH、CK、CK-MB)均高于nMP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周复查,以上各项指标的升高例数均明显下降,而恢复期仅有1例LDH增高(P〈0.01)。结论:MPP患儿有明显的心肌损害且程度重于细菌性肺炎患儿。而经过系统的抗MP及保护心肌治疗。MPP引发的心肌损害恢复较怏,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酶谱、心电图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查结果分为观测组即支原体肺炎组(Mycoplasma Pneumonia,MP)、对照组即非支原体肺炎组(N-MP)各84例。入院后常规行心肌酶谱检查、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①心肌酶谱5项指标中MP组较N-MP组AST、CK-MB、CK异常概率明显增大,有统计学意义(P<0.01);LDH和α-HBDH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心肌酶检测值MP组AST、CK-MB值明显高于N-MP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三项CK、LDH和α-HBDH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MP组心肌酶异常与心电图异常情况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酶谱检查是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心肌损伤的重要手段,其中AST、CK-MB是心肌受损的较敏感指标,心电图检查可辅助了解心肌受损情况,指导早期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是否引起和加重心肌损害。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支原体肺炎及细菌性肺炎各10 0例 ,通过心电图、临床观察、血清心肌酶学检查等对比研究。结果 :支原体肺炎组出现ST -T段改变及期前收缩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细菌性肺炎组。临床观察支原体肺炎第一心音低钝及心衰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细菌性肺炎组 (P <0 0 5 )。血清心肌酶CK -MB、LDH、LDH1 在两组间也存在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支原体肺炎的心肌损害更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非MP肺炎心肌酶谱异常水平的对比研究,探讨小儿肺炎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确诊的非MP肺炎及MP肺炎患儿和健康体检者三组,各100例,分别检测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结果:MP、非MP感染肺炎组心肌酶谱各项异常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MP感染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水平升高明显高于非MP感染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容易并发心肌的损害,通过血清心肌酶谱检测判断心肌是否受损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住院治疗的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71例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健康儿童3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病例组入院治疗前及治疗后3、7、15d和对照组血清CRP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结果:病例组患儿血清CRP及CK-MB、CTnI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患儿血清CRP与CK-MB、CTnI浓度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CRP与CK-MB、CTnI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697、0.739,P均<0.05)。结论: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CRP的血清浓度可以反映出心肌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与心肌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肺炎合并心肌损害的发生趋势。方法 对50例MP肺炎和50例细菌性肺炎患儿的心电图、血清心肌酶进行分析。结果 MP肺炎组心肌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细菌性肺炎组(P〈0.05)。结论 MP感染易引起心肌损害,应及早预防。  相似文献   

9.
国春柘  成芳  薛乔  孙世心  赵英免  南艳  安红 《西部医学》2023,35(12):1822-1825
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血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失衡与心肌损害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2年3月于邢台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37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影像学检查及心电图表现等判定心肌损害,并根据是否发生心肌损害将患儿分为心肌损害组和无心肌损害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儿童9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h17细胞和Treg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CK-MB水平。比较各组Th17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Treg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Th17/Treg和心肌酶水平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Th17/Treg与心肌酶相关性。结果 137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发生心肌损害72例(52.55%)。心肌损害组血清LDH、CK和CK-MB水平高于无心肌损害组和对照组,且无心肌损害组血清LDH、CK和CK-M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心肌损害组Th17细胞占CD4+T细胞...  相似文献   

10.
王晶  马敬丽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1):1528-1529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肺炎支原体(MP)感染合并心肌损害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60例均表现高热、咽痛、咳嗽、胸痛、腹痛,咽拭子查MP-DNA均阳性,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升高,且心电图检查均有异常表现。应用阿奇霉素与l,6-二磷酸果糖联合治疗,54例于6周内收到良好疗效。结论: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应常规行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应用阿奇霉素与l,6-二磷酸果糖联合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肺炎血清心肌酶学动态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彩芳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9):1220-1222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血清心肌酶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新生儿肺炎患儿64例分为病毒及支原体肺炎组(15例),细菌性肺炎组(15例)和其他肺炎组(15例),所有病例均于入院次日(急性期)和治疗1周后(恢复期)采静脉血1ml测定AST、LDH、LDH1、CK、CK-MB测定。结果:新生儿肺炎急性期各组心肌酶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病毒及支原体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LDH1、CK、CK-MB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细菌性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LDH、LDH1、CK、CK-MB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病毒及支原体肺炎组与细菌性肺炎组CK、CK-MB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恢复期随着肺炎的逐渐治愈,血清心肌酶学活性明显下降,病毒与支原体组LDH、CK、CK-MB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均<0.01),而细菌组和其他组CK、CK-MB两项指标两期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心肌酶尤其是CK-MB的动态变化可作为新生儿肺炎是否出现心肌损害的判断指标及新生儿肺炎并发心肌损害病情变化和治疗转归的辅助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12.
刘晓花 《吉林医学》2013,(35):7470-7471
目的:研究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合并心肌损害的早期干预治疗的疗效。方法:通过临床症状、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检测、冷凝集试验、心肌酶谱、胸部X线检查和心电图对收治的9例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确诊、治疗。结果:9例临床MP感染患儿中,均合并有心肌损害,经诊断治疗治愈8例,治愈率88.8%,死亡1例。结论:临床支原体肺炎合并有心肌损害者并不少见,在婴幼儿中其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致病情加重及漏诊,因此需要对患儿行常规心肌酶与心电图检查,以防延误,进而有利于进行早期的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3.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心肌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支原体肺炎及非支原体肺炎患儿各80例,做心电图检查及心肌酶谱分析。结果与NMP组比较,MP组ST—T改变,窦性心动过速及期前收缩发生率高,LDH、CK—MB、HBDH升高明显,二者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易引起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4.
支原体肺炎一氧化氮与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一氧化氮 (NO)、丙二醛 (MDA)在肺炎支原体肺炎不同时期的变化 ,应用生化法检测了正常组、肺炎支原体 (MP)感染组、肺炎支原体肺炎 (MPP)组患儿血清中 NO、 - OH、 MDA的含量 ,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中 i NOS的表达状况。结果表明 :1MP感染组、MPP组患儿血清 NO、 - OH及 MD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MPP组又明显高于 MP感染组 (P<0 .0 1) ;2在 MPP组中 ,c Tn I阳性组患儿血清 NO、 - OH与 MDA水平较 c Tn I阴性组患儿明显增高 (P<0 .0 1) ;3在 MPP组中 ,c Tn I阳性组患儿 PBMCs中i NOS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 c Tn I阴性组 (P<0 .0 1)。提示 :NO介导的免疫损伤在 MPP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并可能是 MPP继发心肌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7):1-3,7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对肝功能异常、心肌酶异常的影响及早期干预治疗意义。方法搜集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50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期体检的50例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血清心肌酶谱及肝功能进行检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心肌标志物异常32例(64%),对照组血清心肌标志物异常3例(6%),观察组血清心肌标志物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肝功能异常28例(56%),对照组患儿血清肝功能异常2例(4%),观察组血清肝功能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更易发生心肌损害及肝损害,引起心肌标志物及肝功能异常,临床医师应高度警惕,及时给予保护心肌及肝脏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引起心肌损害的发病情况.方法 选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65例作为A组(观察组),选非支原体感染的普通肺炎患儿60例作为B组(对照组),通过心电图、血清心肌酶谱、临床观察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并对A组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心肌酶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A出现心悸、乏力、早博等症状及窦性心动过速、ST-T段特异性改变明显高于B组.A组与B组血清学监测磷酸肌酸(CK)、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组恢复期心肌酶较急性期明显下降.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引起心电图改变,血清心肌酶谱异常,常规检测心肌酶及心电图能早发现心肌损伤及时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测定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损害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以及谷草转氨酶(AST)入院7~10d及复查时的变化情况,并与48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与病情轻重呈正相关。恢复期血清心肌酶明显下降,但CK-MB、LDH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小儿可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血清心肌酶的检测能够及时发现心肌损伤,为心肌保护提供依据,有利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18.
张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5,25(12):1574-1576
目的 探讨支原体肺炎免疫发病机制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对485例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抗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MP)IgM和咽拭子MPDNAPCR检测,同时对45例肺炎患儿进行血清IgG、IgM、总补体活性(CH50)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测定。结果 MPDNAPCR检测结果与血清MP抗IgM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MP肺炎组CIC阳性率为44%(11/25);非MP肺炎组阳性率为10%(2/2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MP肺炎组血清IgG、IgM浓度高于非MP肺炎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而CH50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PDNAPCR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治疗;免疫复合物介导损伤可能与MP肺炎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9.
白利平  井淼 《宁夏医学杂志》2012,(10):1032-1033
目的研究儿童支原体肺炎(MP)急性期血清心肌酶改变,了解支原体感染对心肌的损害。方法测定46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观察组)和48例普通小儿肺炎患者(对照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以及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结果观察组Hb低于对照组,ALT及心肌酶谱LDH、AST、CK、CK-MB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原体心肌损害发生较普通感染的肺炎重,血清CK-MB可作为MP心肌损害的主要指标之一,治疗时应注意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肺炎造成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制作肺炎大鼠模型。观察bFGF对它们的心肌病理改变及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三磷酸腺苷(ATP)及钙含量的影响。结果:肺炎组及治疗组心肌出现明显病理损伤,经bFGF治疗这种损伤明显减轻,相互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肺炎组及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比较心肌组织中的MDA、钙含量明显增多(P均<0.01),而ATP含量明显减少(P<0.01);经bFGF治疗心肌组织中的MDA、钙含量明显减少(P均<0.01),而ATP含量明显增多(P<0.01)。结论:bFGF对肺炎大鼠的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