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枯草杆菌屎肠球菌二联活菌制剂(商品名:美常安)对肝硬化大鼠肠道细菌易位的影响。方法:皮下注射40% CCl4橄榄油溶液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用枯草杆菌屎肠球菌二联活菌制剂治疗。采用改良鲎试验测定血清内毒素,无菌操作取肠系膜淋巴结、肝、脾组织分别进行细菌培养观察细菌易位情况。结果:枯草杆菌屎肠球菌二联活菌制剂组的内毒素血症阳性率为35.29%,明显低于肝硬化组的73.33%(P<0.05);细菌易位率为47.05%,明显低于肝硬化组的93.33%(P<0.05)。结论:枯草杆菌屎肠球菌二联活菌制剂能够降低肝硬化大鼠血清内毒素,减少肠道细菌易位发生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正> 由于抗生素大量而广泛的使用,在治疗外源性感染杀灭有害菌的同时也杀灭了机体的正常有益菌群,导致内源性感染或机会感染。更为严重的是抗生素的应用促进细菌之间耐药因子(R因子)的自然传播,使细菌自身不断优选出更高致病性和传播性新菌种,对人体产生更大的威胁。细菌由敏感菌转化为耐药菌只需十几个小时,而一个新抗生素问世要几年、十几年。微生态学的出现提出了抗感染的新战略,即由抗菌时代演化为促菌时代。目前所提倡的“促菌治疗”是利用“益生菌”(包括活菌、死菌及其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3.
试论微生态中药制剂——开发意义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叶 《中国药业》2012,21(10):11-14
中药应用生物技术转化是中药现代化的一个前沿研究领域.微生态中药制剂是在传统的中药制备中,引入益生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发酵技术制备的口服类中药制剂.该文试图应用医学微生态学理论和通过对中华圣宝口服液等微生态中药制剂的深度剖析,阐述开发微生态中药制剂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庞超  王玉珍 《河北医药》2015,(1):108-110
肠道菌群与人体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正常菌群在消化、免疫和抗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菌群失调更是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本文就肠道菌群的组成、数量、与疾病的关系及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做一综述。1胃肠道菌群的概况肠道微生态系统是人体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成人胃肠道中定植着1 000~1 150种菌种,微生物数量多达1 013~1 014个,约为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以上[1],  相似文献   

5.
让肠道"青春"永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大都认为心、脑、肝、肾等脏器与健康密切相关,而对肠却不屑一顾.殊不知,肠道健康与否也关乎到生命的安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口腔正畸治疗患者口腔中细菌微生态的变化情况.方法:抽取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45例口腔健康群体作为对照组,取所有患者牙龈沟内液体予以细菌培养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正畸前,观察组牙龈沟细菌的分布情况、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细菌类型主要是球菌与杆菌;正畸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的球菌、杆菌所占比例减少,而螺旋体、梭状菌所占比例增加(P<0.05);观察组核梭杆菌、卟啉单胞菌、伴放线放线杆菌、福塞氏类杆菌等口腔细菌的检出率以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正畸能够改变口腔细菌微生态,提高ALP的水平以及活性,增加核梭杆菌、卟啉单胞菌、伴放线放线杆菌、福基氏类杆菌的检出率,进而引起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微生态制剂在儿科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董沛晶 《儿科药学杂志》2006,12(2):59-61,I0001
微生态疗法是指通过应用微生态制剂.促进生理性有益菌的生长发育.间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降低内毒素水平。重建微生态平衡。发挥防治疾病的作用。微生态制剂的主体多为肠道菌群中的生理性细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主要用于防治各种胃肠道疾病和肝脏疾病.对婴幼儿保健具有很大作用。另外对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其它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文着重从四个方面讨论微生态制剂在儿科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微生态制剂的实用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微生态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微生态制剂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了。1907年,著名细菌学家梅切尼科夫提出了酸奶可以延年益寿的假说。20世纪70年代,德国VolkorRusch在赫尔本建立了微生态学研究所,从事对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肝菌等活菌作生态疗法的研究与应用。日本微生态制剂发展  相似文献   

9.
微生态制剂的发展现状及其对肝硬化并发症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原庆  王惠吉 《中国新药杂志》2004,13(11):977-980
微生态制剂在肝硬化患者的一些并发症治疗方面有显著的疗效.现综述近年来新出现的3类微生态制剂及其作用机制,着重讨论了肝硬化患者由于肠道微生态失衡而出现的一些并发症如:腹泻、肝性脑病、腹水并发腹膜炎、内毒素血症等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张帮杰  牛秀峰  王庆治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24):107-107,111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综合治疗及微生态制剂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69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保肝、营养支持、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在此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微生态制剂治疗21天,观察感染控制及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感染控制在治疗组有效率91.4%优于对照组的76.5%(P<0.05),肝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微生态制剂是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微导管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股动脉穿刺对 3 0例肝癌患者共行 87次经微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其中肝动脉过分迂曲者 9例 ,肿瘤较小局限于一肝段者 8例 ,肝癌并肝动 -肝静脉瘘 (AVS)和肝动-门静脉瘘 (APVS)者 6例 ,乏血供肿瘤 4例 ,肝门部肿瘤 3例。结果 术后 1周检查示肿瘤内碘油聚集良好 ,正常肝组织未见碘油沉积。 1月后复查 ,肿瘤缩小 75 % 12例、5 0 % 9例、2 5 % 9例 ,1年生存率 67% (2 0 /3 0 ) ,2年生存率 5 3 % (16/3 0 )。结论 微导管在肝癌的介入治疗中有较多的优越性 ,特别是可以为肝段性栓塞和超选插管困难者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甲氨蝶呤白蛋白微球(40μm)经狗肝动脉灌注后,肝静脉药物浓度维持在一个相对高水平达3h之久。而盐水剂型甲氨蝶呤肝动脉灌注后药物浓度骤降。肝组织药物浓度前者大于后者。组织形态学观察到微球栓塞在肝毛细管前小动脉,在肝小动脉以微球为中心形成血栓。甲氨蝶呤微球肝动脉灌注可能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试论微生态中药制剂——风险评估与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叶 《中国药业》2012,21(14):15-20
中药的全成分生物转化是一个复杂的、模糊的化合物变化过程。该文借助哲学思维、逻辑方法和现阶段对医学科学的认知,对微生态中药制剂的发酵工艺进行风险性评估,从而为其构筑一条可行性生产工艺底线。根据医学微生态学理论,结合国内外学者对中药药效基础物质在人体内的代谢研究成果,探讨微生态中药制剂发酵工艺的作用机理,并在多年对发酵中药制剂的探索和实践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微生态中药理论假说,认为"微生态中药制剂较相应的传统中药制剂可望具有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患者个体对药物代谢的差异性、丰富产品营养结构、改善产品口感和延长产品有效期(或保质期)等5个方面的优势。微生态中药制剂对肠道微生态失衡的老弱多病患者,存在营养风险的重症患者,大手术后康复期患者,或放化疗癌症患者,尤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另外,开发、推广微生态中药制剂还可望大为提高中药生产中对中药材的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肠内营养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T2DMT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7例T2DMTB患者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A组,19例)、微生态制剂组(B组,19例)、肠内营养组(C组,19例)和微生态制剂+肠内营养组(D组,20例),4组均给予常规抗结核及降糖治疗。比较4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1个月后痰涂片转阴情况、免疫指标及离子指标变化情况等。结果 4组患者结核痰涂片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04,P=0.0038),其中A组转阴率为52.63%,B组转阴率为36.84%,C组转阴率为57.89%,D组转阴率为95%;治疗前后4组患者免疫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A组Na+、Pi水平升高,B组Na+、Pi、Mg2+离子水平升高,C组Na+、Pi、Mg2+、Fe2+水平升高,D组P、Fe2+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细菌性肝脓肿是细菌侵入肝脏引起的肝内化脓性感染。多继发于胆道感染,其次是由门静脉、肝动脉或由肝脏破损处直接侵入肝脏。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链球菌、类杆菌属等。严重者并发脓毒症或向邻近组织器官侵袭、穿破引起严重并发症,为本病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粪便中菌群的情况,为了解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比较肝硬化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肠道微生态的差异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给予合生元(乳果糖和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后观察对比治疗组与肝硬化对照组肠道微生态的变化。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感染科所收治的肝硬化患者78例,随机分为肝硬化对照组和合生元组,合生元组在常规保肝抗病毒的基础上给予双歧三联活菌片(1.5 g,1天3次)及乳果糖(10 mL,1天3次),疗程为96周,肝硬化对照组,仅给予保肝、抗病毒、白蛋白等常规治疗。并以15例同期健康在校大学生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菌落计数,并用秩相关检测法进行分析。结果肝硬化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临床表现主要为:双歧杆菌减少(10.10±0.95比8.10±1.23,P<0.05)。给予合生元治疗后,合生元组双歧杆菌较对照组明显增多(9.98±0.85比8.40±1.05),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根据研究发现肝硬化患者临床中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的现象。益生菌制剂能有效改善临床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表现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至12月我院门诊和住院NAFLD患者。入选共60例,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常规治疗组静点阿拓莫兰,口服易善复(多稀磷脂酰胆碱胶囊);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用药基础上,给与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口服。所有研究对象均给与饮食、运动治疗。疗程为1个月。以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结果①两治疗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体重、腰围及BMI差值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两治疗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②两治疗组组内治疗前后血清TNF-a、IR及ALT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③两组治疗后肝CT值及CT肝/脾比值均有上升,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④两组治疗后血脂、血糖、血中总胆固醇水平均有所下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枯草杆菌)可改变NAFLD患者血清TNF-a、IR水平,降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减少NAFLD肝内脂肪沉积,具有改善肝功能作用,对NAFLD的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阿霉素白蛋白微球冻干制剂是用于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的新制剂.它由缓释和速释两部分组成.与白蛋白微球相结合的阿霉素为缓释部分,未与白蛋白微球结合的游离阿霉素为速释部分.当用于肝动脉栓塞时,速释部分迅速释放到肝组织发挥作用,缓释部分逐步释放药物,保持其组织的药物浓度.同时,白蛋白微球本身有阻断肝动脉供血使肿瘤组织坏死的治疗作用.本文着重介绍该制剂的体外释放及稳定性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9.
黄志龙 《中国医药科学》2013,(2):110-111,115
目的分析微泡型多囊肝的声、像、图特点,以便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提高临床上微泡型多囊肝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在2008~2011年收治的24例微泡型多囊肝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并和CT、MR图像进行对比。结果在超声首诊中有20例确诊,2例患者诊断不明确,2例患者被误诊为肝硬化,之后对所有患者进行CT和MR以及实验室检查,被确认为微泡型多囊肝。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83.33%。结论在临床检查中尽管CT、MR有着比较高的准确率,但是由于微泡型多囊肝的声像图有着比较明显的个性特征,所以在临床上仍然有着比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国内微生态制剂销售现状及市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科 《中国新药杂志》2001,10(5):387-388
微生态学(Microecology)是1977年由德国人Volker Rush首先提出的。它作为一门新兴的生命科学分支,是研究正常微生物与其宿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边缘科学,是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生态学。微生态调节剂(Microecological modulator)是由调整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健康水平或增进健康状态的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和促进物质制成的制剂,可分成三大类:益生菌(Probiotics)、益生元、合生素。1989年Fuller把益生菌定义为能够促进肠内菌群生态平衡,对宿主起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制剂,1994年在德国召开的会议上对益生菌的定义作了再次修订:“益生菌是含活菌和/或死菌包括其组分和产物的细菌制品,经口或其他粘膜途径投入,旨在改善粘膜表面微生物或酶的平衡,或者刺激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目前在学术界对该定义还存在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