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2.
3.
邱仁祖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1990,6(4):260-262
为了保护乡镇工业职工的健康,促进乡镇工业的顺利发展,我市于1987年3月~1988年3月对5个县有代表性的35家主要乡镇工业的粉尘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般情况本次调查了常宁、衡阳、衡山、衡东、衡南5个县的煤炭、陶瓷、建筑、农机、金属矿山6个行业的35家厂矿。职工总数2479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煤矿井下作业环境粉尘和有害气体的浓度,为加强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矿务局煤矿井下1992至1999年粉尘和甲烷、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采煤区煤尘合格率为14.3%,掘进区半煤尘合格率为0,全岩尘为3.3%,粉尘浓度最大值为284.8 mg/m3,干式作业粉尘浓度明显高于湿式作业;煤尘游离SiO2含量均值为7.5%,半煤尘、全岩尘则达21.6%和41.5%,3种尘的呼吸尘比例均在60%以上.有害气体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结论 矿井下粉尘危害严重,加强井下粉尘防护措施的完善和实施极其重要,亦不能忽视有害气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煤矿粉尘不仅污染环境,还严重危害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煤矿粉尘的防控。文章对煤矿粉尘的危害、影响浓度的因素以及防控措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新建大型煤矿粉尘危害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新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6,12(1):15-16
目的了解新建大型煤矿作业场所粉尘危害状况,为今后开展煤矿尘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3家新建大型煤矿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检测。结果各矿均采取了较完善的综合防尘措施,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检测共设点96个,超标点18个,超标率18.75%。结论新建大型煤矿现代化程度高,防尘设备完善,大部分作业环境粉尘浓度符合卫生标准。粉尘危害主要存在于采煤作业和岩巷掘进作业,这些作业场所是我们防尘工作的重点。在目前情况下,加强个人防护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重庆煤矿粉尘危害的卫生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粉尘是煤炭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职业危害,长期吸入可以引起煤矿尘肺。流调资料表明,在重庆煤矿47038名接尘工人中,尘肺发病6107例,累积患病率为13.0%,与全国煤矿系统尘肺患病率5.96%相比,重庆煤矿粉尘危害是严重的。为此,我们对重庆统配煤矿1960~1986年的井下粉尘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并于近期对各局矿进行了现场卫生学调查。l资料来源和方法调查了解各统配矿井的历史情况,收集和整理1960~1986年采用滤膜法测定的粉尘浓度和焦磷酸法测定的粉尘中游离SIO。含量的原始资料。现场粉尘卫生学调查中,粉尘浓度测定采用滤膜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本地乡镇铸造业的劳动卫生状况 ,对本区19个小型铸造厂进行了基本情况调查。1 调查对象1990年后建厂 ,以电动机壳、水泵为主要产品。年产值在 10 0~ 4 0 0万元以铸铁为主的小型铸厂。2 调查内容与方法以部颁的《工业企业劳动卫生档案》为依据 ,对单位基本情况、作业工序、防尘设施、作业车间粉尘浓度、分散度及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进行调查 ,并对接尘工人进行健康检查。尘粉采样采用浙沈 A型尘粉分级采样器 ,采样与分析方法及结果评价按 GB5 74 8- 83、TJ36 - 79进行。胸片采用 14× 14 Inch规格 ,高千伏拍摄。3 调查结果全部… 相似文献
9.
乡镇水泥厂粉尘危害与卫生服务需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目前乡镇水泥厂职业卫生状况,生产密闭化程度低、卫生防护设施少或者除尘器的选型及安装不合理。生产环境粉尘危害严重,卫生合格率仅为0%~30.6%,最高浓度达6680.0mg/m~3,且<5μm的粉尘分散度约 80%。尘肺病及观察对象已有检出。工人有效的劳动防护用品少,医疗卫生服务缺乏,对危害的防护和技术措施了解甚少,表明加强乡镇水泥厂的职业卫生服务十分迫切。为此,提出了加强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法规建设,总结推广适用除尘技术,建立组织、完善防尘的管理、监督和服务体系,加强人员培训和职业健康教育,强化企业开展自身防尘和人人参与防尘工作的初步对策意见。 相似文献
10.
11.
乡镇石英开采、制砂业农民工粉尘危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省乡镇石英矿开采及加工业职业危害情况。方法对当地乡镇石英矿开采和石英砂加工企业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及职业性健康检查。结果现场检测矽尘浓度均超过国家卫生标准(1.0mg/m3),最大超标倍数为国家卫生标准的2376.5倍(超标率100%),矽肺检出率高达23.1%。结论应加强作业工人的个体防护,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为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对某煤矿改扩建煤井项目,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结果显示,该项目为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等.总体布局及生产设备布局基本合理,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应急救援措施等基本符合要求,要进一步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健康监护制度.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分析山东省某煤矿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现况和作业人员健康检查状况,为其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1-2014年连续4年对该矿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并对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及2011年和2013年工人健康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该矿118个定点采样和139个个体采样检测显示煤尘定点采样最大超限倍数为7.7倍,个体检测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oncentration-Time Weighted Average,CTWA)最大值达5.11 mg/m3,均超于国家标准限值;噪声作业岗位定点采样检测显示,达标率为52.9%,而超标最严重的是打眼工岗位。手传振动检测结果是打眼工接振强度(8.2 m/s2)均超过职业接触限值5 m/s2。毒物检测结果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合格率为100%。2011年和2013年健康体检结果显示,工人电测听异常率有升高。结论 粉尘和噪声是该煤矿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煤矿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措施基本可行,但职业病危害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对2016年北京市某煤矿职业病危害现状展开调查。结果显示,该煤矿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煤矿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及噪声等。掘进工作面打眼工、回采工作面的采煤司机、接车工8 h等效噪声不合格,其它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该煤矿总体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较好,少数岗位煤尘及噪声的危害控制效果较差,需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和个体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对某煤矿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为相关部门对该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检测检验法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的选址、总体布局、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调查及评价、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符合国家的规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SO2、CO、NO2,其中输煤系统末煤皮带尾部粉尘浓度超标,输煤系统拨煤机岗位噪声超标。结论在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运行正常和个体防护措施到位的情况下,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某煤矿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预评价,提出相应的防护和管理措施。方法采用类比法和检查表法相结合的原则,对该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该项目总平面布局合理,工艺成熟,设备先进,自动化程度较高。在其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生产性粉尘(煤尘)、噪声及化学有害物质(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锰及其化合物)。结论该项目在科学设计、严格管理的前提下,其职业病防护措施基本能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等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19.
采用大鼠气管内染尘方式,比较了不同矿区含硅量不等的煤样标本对肺细胞毒性和病理改变,并分析了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液中细胞成份与生化指标的变化,用全自动图象分析仪和数字模板画图仪进行了肺巨噬细胞内煤尘负荷的形态计量分析。主要结果为:①淮北矿务局九个矿区煤样标本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平均为633%;②BAL液中细胞成份及生化指标的改变与煤尘含硅量有剂量—反应关系;③对每一巨噬细胞内含尘量的形态计量分析表明随着染尘剂量的增加,含尘巨噬细胞总数的百分率随之上升,巨噬细胞的表面积也随之增加,呈剂量效应关系;④本研究中煤尘引起大鼠病理组织上可见急性肺损伤的呼吸性粉尘的阈剂量为15mg/kg,未见明显急性损伤呼吸性尘的阈下剂量为75mg/kg。据此推算,引起人急性肺毒性反应的呼吸性尘阈浓度为4036mg/m3(相当于总尘空气浓度为12108mg/m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