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与X线检查在诊断周围型小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收治了84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周围型小肺癌的患者,且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与螺旋CT检查,并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螺旋CT检查显示,64例患者表现为边缘不规则分叶征,占76.19%;54例患者表现为锯齿状或毛刺征,占64.29%;28例患者表现为细支气管充气征,占33.33%;30例患者表现为胸膜凹陷征,占35.71%;26例患者表现为空泡征,占30.95%;18例患者表现为兔耳征,占21.43%。X线检查显示,44例患者表现为边缘不规则分叶征,占52.38%;34例患者表现为锯齿状或毛刺征,占40.48%;10例患者表现为细支气管充气征,占11.90%;8例患者表现为胸膜凹陷征,占9.52%;8例患者表现为空泡征,占9.52%;6例患者表现为兔耳征,占7.14%。螺旋CT扫描结果的周围型小肺癌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P〈0.05)。结论螺旋CT的周围型小肺癌检出率优于X线检查,通过两种检查方法联合检查,可以提高周围型小肺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CT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周围型小肺癌患者30例,进行CT影像学检查和X线检查,所有患者都为周围型小肺癌表现,分析患者CT影像学的表现特征,结合临床病例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30例患者中,X线诊断的诊断准确率为80.0%,CT诊断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其中空洞征表现患者14例,毛刺征表现患者6例,血管集束征表现患者2例,分叶征表现患者8例。CT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型小肺癌的CT影像学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清楚地显示小病灶的内部结构和边缘形态,诊断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自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先行常规螺旋CT扫描,而后分别以MPR、SSD,VR技术进行图像重建,并分析螺旋CT重建图像与薄层扫描周围型肺癌显示征象对比情况。结果7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螺旋CT图像主要征象情况为:空气支气管征20例(28.6%),空泡征19例(27.1%)、磨玻璃改变37例(52.9%),钙化改变8(11.4%)、分叶枉38例(54.3%)、毛刺征45例4(64.3%),血管集束征31(44.3%)、胸凹陷征40例(57.1%);MPR显示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凹陷征和空泡征均有较高的敏感性,SSD显示胸膜凹陷.VR显示血管集束征敏感性较好。结论螺旋CT及其图像重建技术能够清晰、准确的显示周围型肺癌的各种征象,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直径≤3cm的周围型小肺癌的早期CT诊断.方法:对2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直径≤3cm的周围型小肺癌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28例周围型小肺癌的基本CT征象有;结节征25例,另3例为片状;有分叶征22例,毛刺征19例,小空泡征12例,胸膜凹陷征18例,血管纠集征9例.结论: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为理想的检查方法,应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5.
PET-CT在肺癌诊断与临床分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成像(^18F-FDG PET-CT)在肺癌诊断及其在临床分期方面的价值。方法:75例患者进行了PET-CT检查诊断为肺癌,分析其PET-CT代谢情况与影像学检查结果(薄层增强CT和HIKCT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75例患者通过^18F-FDGPET-CT检查,均诊断为肺癌,其中经纤维支气管检查或者穿刺检查有明确病理的49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3例;^18F-FDGPET-CT75例均表现为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最大SUV值在1.5-18.8之间;30例CT增强扫描病例中,病灶边缘毛糙,明显强化,CT值升高在20-46Hu之间;45例HRCT检查中病灶有明显分叶、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及支气管截断现象等。结论:^18F-FDGPET-CT与诊断性CT联合应用,可以对肺癌进行明确诊断与分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初诊为周围型小肺癌患者56例,全部病例临床资料齐全,均进行X线胸部正侧位平片、CT、MRI扫描检查,52例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33例接受手术治疗,同时接受3—18个月追踪观察。结果初诊为周围型小肺癌的56例中,经进一步检查证实X线平片确诊12例(占21.46%),误诊44例(78.54%);CT扫描确诊21例(占37.50%),误诊35例(占52.79%);56例中有52例接受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计58个病灶,共取材120次,平均2.07次,检查结果52例中恶性肿瘤38例(占73.08%)。52例中33例接受手术治疗,除3例与肺穿刺结果不一致外,其余诊断结果基本一致。经统计学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正确率为94.34%。结论通过四种影像学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比较认为:对于难以定性的肺结节病变应及时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以免造成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7.
李玉芬 《现代保健》2011,(23):116-117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在周围型肺癌上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本院2009年9月~2011年3月收治的82例疑为周围型肺癌患者的CT诊断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82例可疑周围型肺癌患者经手术或病理检查证实为周围型肺癌者63例,而术前螺旋CT诊断为周围型肺癌者65例,两者诊断一致者60例,CT诊断灵敏度为952%,漏诊率为48%,特异度737%,误诊率为263%,CT诊断符合率为902%,经一致性检验,Kappa=0716,P〈005.CT影像上以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磨玻璃样改变多见.结论 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临床诊断率高,可作为周围型肺癌诊断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浅析16排螺旋cT对周围小肺癌的诊断价值与征象分析。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经过病理或者手术证实了70例具有完整资料的周围型小肺癌的16排螺旋cT扫描征象。结果:这70例病例经过cT扫描后,结果显示空洞征为50例,钙化为15例而血管纠集征为5例。结论:16排螺旋CT的平扫以及强化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周围型肺癌HR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医学观察选择我院收治的25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同时接受常规螺旋CT和HRCT检查,对比分析患者临床检查结果。结果增强扫描前CT值在26~46HU之间,病灶增强扫描后不同时点CT值为:60s56~90HU,120s34~75HU,240s30—50HU。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HRCT检查与常规螺旋cT检查结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且HRCT对于液化、钙化、空泡、支气管气相等密度特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细毛刺、光滑等边缘特征,以及不规则形、分叶和类圆形、圆形等性状特征检查准确率均高于常规螺旋CT检查。结论HRCT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早期周围型肺癌临床检查和诊断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6排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晓珉 《职业与健康》2008,24(19):2106-2107
目的研究16排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从102例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天津肿瘤医院经CT、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外周型肺癌中,挑选出30例直径≤3cm的小肺癌的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以下CT表现:小结节征、深分叶、棘状突起、胸膜凹陷征、小泡征以及支气管充气征和磨玻璃密度病变共存,对周围型小肺癌有诊断价值。结论16排螺旋CT扫描及强化扫描对诊断周围型小肺癌具有很大价值,应作为发现和诊断小肺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冯盛春 《现代养生》2013,(24):54-55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CT影像特点,并探讨其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作用。方法:对我院2010年-2012年经过病理证实的32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胸部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过CT检查后发现,32例患者均表现为球形、椭圆形以及肿块等。其中病变边缘分叶征22例,占68.5%;病灶周围血管集束征25例,占78.12%;空洞症12例,占37.5%。胸膜凹陷征20例,占62.5%。结论:CT影像学诊断具有准确性高的特点,在对患者进行CT影像学诊断时,医生需要对患者影像特点进行认真观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及时给予相应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2.
李绍国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15):140-142+188
目的:针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患者进行多排螺旋CT诊断,对其诊断效能展开分析。方法:观察对象为80例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按照诊断方式的不同对患者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n=40,常规CT诊断)与观察组(n=40,多排螺旋CT诊断),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诊断方式的效能。结果: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诊断符合率,观察组多排螺旋CT诊断(95.00%)高于对照组常规CT诊断(85.00%)(P<0.05);对照组常规CT诊断操作时间为(24.51±5.15)min,长于观察组的(17.57±3.51)min(P<0.05);观察组多排螺旋CT检查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观察组40例患者当中,34例钙化患者,占比85.00%,11例分叶征患者,占比27.50%,9例毛刺征患者,占比22.50%,32例空泡征患者,占比80.00%。结论:针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患者,进行多排螺旋CT诊断,较常规CT诊断,其诊断符合率高,操作用时短,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周围型小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0例周围型小肺癌表现为结节状、不规则状、分叶状肿块,周围有细小毛刺、血管集束征、毛玻璃征和胸膜凹陷征产生,肿瘤内部可见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小空洞及钙化。CT增强扫描后出现明显强化,均匀强化和不均匀强化都有表现。结论熟悉并掌握上述征象是提高周围型小肺癌早期诊断率的关键。螺旋CT薄层扫描或增强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与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局灶性肺炎的640层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8例经病理证实的局灶性肺炎的CT表现,所有病例胸片均拟诊为周围型肺癌.结果:28例病灶均位于肺野周边部,病变以宽基底与胸膜相连18例,病变边缘呈锯齿状或有粗长毛刺22例,具有周围血管充血聚拢18例,周围存在卫星病灶10例,有胸膜凹陷征8例,6例发现空气支气管征.结论:MSCT检查对局灶性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周围型小肺癌的x线、CT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效率。方法收集临床和病理证实的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肺癌24例,对其影像学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病变部位:右肺15例,其中上叶9例、中叶3例、下叶3例。左肺9例,其中上叶6例、下叶3例。早期肺癌x线为斑片状、小结节状影。CT表现为斑片状、小结节状、轻度分叶状肿块,小毛刺、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支气管气像,大多直径在1.4-2.0cm。无纵隔淋巴结及肺门转移,且临床症状不明显。结论临床医师应熟练掌握周围型小肺癌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其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纵膈型肺癌的MRI和CT临床表现,并且比较MRI和CT诊断纵膈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13例纵膈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MRI和CT检查,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和临床表现。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本组113例患者中,65例为周围型肺癌,48例为中央型肺癌;MRI和CT诊断纵膈型肺癌的准确率分别为94.69%(107/113)、92.93%(105/113),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CT检查中,可见病变肿块具有不规则的边缘、呈毛刺状,纵膈淋巴结异常肿大,而MRI的影像学特征与CT检查基本一致,并且二者均能清晰显示病变肿块入侵胸膜、胸壁以及胸椎情况。结论:在纵膈型肺癌的临床诊断中,MRI和CT检查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必要的情况下,联合运用二者,能够为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和判断患者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高分辨率CT(HRCT)对直径小于2cm的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从2006年8月~2008年6月诊断为肺癌,并经病理证实的29例病灶直径不到2cm的周围型肺鳞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24例,女5例。年龄在45~87岁之间(平均60.6岁)。其中位于右肺上叶的12例,右肺中叶的2例,右肺下叶的4例,左肺上叶的8例,左肺下叶的3例。在这些病例中有15例为中分化,14例为重度分化。结果HRCT病灶无1例钙化(0%),空洞形成1例(3.4%),空气支气管征5例(17.2%),毛玻璃高密度影1例(3.4%),毛刺8例(27.6%),分叶8例(27.6%),边界不规则19例(65.5%),胸膜凹陷14例(48.3%),周围肺气肿19例(65.5%)见图1—3,卫星灶1例(3.4%)。结论高分辨螺旋CT(HRCT)能够清晰显示直径小于2cm周围型肺癌的形态,在周围型鳞癌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评估肺结核并发周围型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8月~2021年8月本院收治且经病理确诊为肺结核、周围型肺癌以及肺结核并发周围型肺癌患者各35例作回顾性分析,均进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比较不同疾病类型患者影像学特征检出率及增强影像学特点。结果:肺结核、周围型肺癌以及肺结核并发周围型肺癌毛刺征、空泡征、空洞征、胸膜凹陷征、分叶征、卫星灶及钙化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肺结核空洞征、胸膜凹陷征及卫星灶检出率高于周围型肺癌(P<0.05);肺结核以包膜样强化为主,周围型肺癌以均匀强化为主,两种疾病强化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周围型肺癌达峰时间及强化程度均高于肺结核(P<0.05)。结论:应用MSCT可有效显示肺结核合并周围型肺癌疾病影像学特征,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周围型肺癌应用X射线以及CT检测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征象特点,对比两种方法检测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实际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4年来我院及陕西省第四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观察CT以及X射线的特征。结果 与术后的最终病理结果进行对比,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准确率为88.57%,显著大于X射线诊断的58.57%(P< 0.05);除去肿块征以及分叶征,CT对于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肺门与纵隔淋巴结肿大、骨转移、空洞、胸膜凹陷征、空泡征及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肿块征、毛刺征的显出率要显著高于X射线(P< 0.05)。结论X射线以及CT检测周围型肺癌各有其特点,CT的诊断准确率更好,临床中最好将两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2月—2012年12月,经临床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早期周围型肺癌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CT图像上病灶的部位、病灶的形态、内部结构、边缘及密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本组28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中,CT图像显示:有16例患者分布于右肺,有11例患者分布于左肺;癌肿直径1~3cm,均为单发病灶,呈孤立结节或肿块型;病灶内部结构有空泡征7例(25%)、空洞7例(25%)及钙化影5例(18%);病灶边缘有分叶征22例(79%)、毛刺征22例(79%)、胸膜凹陷征20例(71%)、血管集束征14例(50%)、棘状突起6例(21%)等。结论 CT图像上病灶的部位、病灶的形态、内部结构、边缘及密度特征,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确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