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临床治疗现状.方法 调查122例IB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特征.结果 122例IBD患者中,54例为溃疡性结肠炎(UC),病变范围以广泛结肠为主,就诊医院中位数3家,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和抗生素分别为100.0%(54/54),55.6%(30/54),24.1%(13/54),7.4% (4/54),75.9%(41/54);68例为克罗恩病(CD),病变范围以空回肠+结肠为主,就诊医院中位数4家,使用过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和抗生素分别为95.6%(65/68),58.8%(40/68),47.1%(32/68),11.8% (8/68),79.4%(54/68).CD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喹诺酮类抗生素均高于UC患者,使用中草药治疗的低于U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前治疗IBD的主要药物有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2.
吴永茂 《现代医院》2007,7(5):40-4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2006年的110例炎症性肠病病人的临床、肠镜表现及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85例UC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黏液脓血便,腹痛多位于下腹和左侧,结肠镜下主要表现为多发性浅表溃疡、弥漫性充血糜烂、假息肉。25例CD主要临床症状为糊状腹泻,腹痛多位于脐周或右下腹,结肠镜下主要表现为节段性、非对称性的黏膜炎症和阿弗他溃疡。UC结肠镜确诊率为100%,CD结肠镜确诊率为42.4%。UC内外科治疗完全缓解率32.8%,有效率81.9%;CD完全缓解率为21.8%,有效率为63.7%,UC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CD(p<0.05)。结论结肠镜是诊断UC的最有效方法,CD的诊断须依靠临床、结肠镜、X线及手术探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合理的内科治疗和选择性外科治疗可提高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李慧 《现代预防医学》2014,(18):3329-3330,3346
目的探讨儿童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指标,为IBD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2008年到2012年纳入某院收治的168例IBD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研究。结果IBD患儿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便血、肠外表现和肛周脓肿等。CD和UC组两组腹痛、腹泻、便血和贫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两组病变部位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回盲肠、末端结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出现降低,血细胞沉降率(ESR)增高、C反应蛋白(CRP)升高、免疫球蛋白出现异常、血清白蛋白(ALB)降低。UC病理改变中主要为炎性细胞浸润,CD组患者主要病理表现为淋巴细胞。结论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实验室、影像学及内镜病理检查,从而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小儿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内镜检查特点,以提高对小儿炎症性肠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992年3月至2007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23例炎症性肠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炎症性肠病以男童发病为多,腹痛、腹泻、便血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与克罗思病(Crohn’s disease,CD)的共同表现,而血便以溃疡性结肠炎多见,腹痛多见于Crohn’s病,肠外表现Crohn’s病更为多见。病变部位,溃疡性结肠炎以乙状结肠分布为主,Crohn’s病以末端回肠、回盲部分布为主,与成年人炎症性肠病相比,病变累及范围更广。结论需建立统一的小儿炎症性肠病活动指标,对炎症性肠病进行系统管理,尽早做出诊断,避免小儿生长发育迟缓。  相似文献   

5.
报告14例难治性炎症性肠病,用全肠外营养支持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4例中非特异性空肠回肠炎2例、Cohn病5例,溃疡性结肠炎7例。禁食、用全肠外营养支持法治疗,10d后均有明显疗效,腹痛、腹泻缓解,2例非特异性空肠回肠炎完全缓解;5例Cohn病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和探究诱发炎症性肠病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了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后又选取了80例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餐饮情况和生活环境进行记录和统计学分析。结果:炎症性肠病中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思病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0岁之间,并且29岁的发病率最高,49岁次之。同时男性患者要明显高于女性患者的发病率。而精神紧张、食用辣椒、经常饮茶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结论精神紧张、食用辣椒、经常饮茶是临床上诱发炎症性肠病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对其给予高度的重视,从而降低该类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一类较新的、对胃肠粘膜具有保护作用及损伤修复作用且与粘糖蛋白相关的小分子多肽三叶因子家族在近 2 0年受到重视。哺乳动物三因子家族包括 3个因子 :TFF1(乳癌相关肽 ,pS2 ) ,TFF2 (解痉多肽 ,SP) ,TFF3 (小肠三叶因子 ,ITF)。三叶因子对胃肠粘膜具有保护作用 ,在炎症性肠病中三叶因子上调表达 ,促进损伤粘膜的修复 ,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本文仅对三叶因子与炎症性肠病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1 三叶因子概述三叶因子家族在近 2 0年受到重视 ,其家族成员均含有特殊的结构域三叶结构域并因此而得名。三叶结构域由…  相似文献   

8.
炎症性肠病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炎症性肠病(IBD)专指病因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近年,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在我国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控制急性发作.减少复发,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炎症性肠病(IBD)是以反复发作的慢性肠道炎症为特点的一组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我国IBD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而营养不良好发于IBD患者,尤其是CD患者。合理膳食,补充微量元素、钙、维生素D和益生菌等,有利于病情缓解和控制。营养支持疗法不仅可以改善营养状态,对于CD患者也具有一定的诱导和维持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0.
炎症性肠病是指一类肠道慢性持续性炎症性疾病,与感染和饮食无关。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另外,白塞病、软化斑、婴儿顽固性结肠溃疡也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但未作为一类疾病。近年来,儿童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发病有上升趋势,正逐渐被认为是儿童和青少年主要的慢性肠道疾病。  相似文献   

11.
炎症性肠病(IBD)是发生于胃肠道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不仅影响病人生活质量,还给社会及个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研究发现,饮食因素对IBD的影响颇为重要。因此,一些剔除可诱发肠道炎症食物、口感相对好、成本低且具有治疗效果的定制饮食(FD)方案应运而生(如特定碳水化合物饮食,低发酵性寡糖、二糖、单糖、多元醇饮食,抗炎饮食,地中海式饮食等)并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这些定制饮食分别从改变肠道菌群结构,调节肠道免疫,减轻食物抗原对肠道刺激等多个方面发挥着治疗作用。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各种不同定制饮食治疗IBD的进展,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饮食治疗IBD认识。  相似文献   

12.
凌夏 《家庭医生》2011,(21):8-9
不就是个肠炎么?这么折磨人! 时不时左下腹就痛,一痛就得跑厕所,拉完之后似乎好一点,但过一会儿又痛,又得跑厕所,一个上午跑了四五次厕所,每次就拉一点点,黏黏的,快把我给折腾死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消化内镜在炎症性肠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的·l盘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消化内镜在炎症性肠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克罗恩病患者有29例,平均镜检3.4次,患者在3周左右确诊,诊断正确例数为27例,诊断的正确率为93.10%。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51例,平均镜检4.1次,患者在7周左右确诊,诊断正确例数为48例,诊断的正确率为94.12%。结论:消化内镜在炎症性肠病诊治中具有较高的正确率,具有很好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李国忠 《职业与健康》2009,25(13):1415-1417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前者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的结肠炎症,重者发生溃疡。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范围多自远段结肠开始,可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呈连续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炎症性肠病相关基因(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 chain-related gene A,MICA)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CLXSN-MICA,为进一步研究MICA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根据MIC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通过RT-PCR方法.从含有MICA基因的He1a细胞中,扩增该基因外显子片段,与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CLXSN连接,构建MICA基因的逆转录表达载体,并进行鉴定。结果构建的新质粒经PCR、酶切鉴定和DNA测序,证实新质粒构建成功。结论重组MICA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MICA在炎症性肠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炎症性肠病(IBD)在世界各国普遍出现,而且其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但到目前为止本病的病因仍然不清.综述了有关文献,概括了炎症性肠病发生可能的影响因素,其中阑尾切除、膳食纤维、婴儿期母乳喂养可预防炎症性肠病;口服避孕药、糖、巧克力和可乐饮料的大量摄入、围生期感染、麻疹疫苗预防接种是炎症性肠病的危险因素;吸烟使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减少,使克罗恩病发病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消化内镜在炎症性肠病诊治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炎症性肠病患者70例开展此次研究,所有患者都来源于2015年7月~2017年4月,回顾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消化内镜诊治的效果.结果:本组7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中有45例患者诊断为克罗恩病,25例患者诊断为溃疡性结肠,与组织活检比较,符合率分别为62.2%、80.0%;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结论:消化内镜在炎症性肠病诊治中准确率高,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炎症性肠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背景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营养不良在IBD患者,尤其是CD患者中多见。根据疾病严重程度不同,65%-78%的CD患者和18%-62%的UC患者有体重下降。25%-80%的CD患者和26%-50%的UC患者存在低蛋白血症。半数CD患者存在贫血,可能继发于营养不良,而80%的UC患者存在贫血,主要原因为血液丢失。腹泻所致电解质丢失在CD和UC中均常见。  相似文献   

19.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由多病因引起的机体异常免疫所介导的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抗炎及免疫抑制,但不良反应大且效果不佳。维生素 D3具有免疫调节、抗炎、抗肿瘤等作用,维生素D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调节剂,有望为IBD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策略。本文将从维生素D与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维生素D缺乏与IBD的发病关系、IBD患者维生素D的补充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分析某院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bowel Disease,IBD)儿童患者粪便中的菌群分布,并与正常对照进行比较,探讨儿童IBD的发生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4年8月在该院确诊的IBD患儿共101例作为调查对象;同时选取该院同一时间段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收集调查样本新鲜粪便,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肠道优势菌群的数量情况,比较溃疡性结肠炎(UC)患儿、克罗恩病(CD)患儿与正常对照组各优势菌种的数量差异。结果 根据菌群定量检测结果发现,拟杆菌属在3组人群中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148,P>0.05),UC组及CD组双歧杆菌、缠绕杆菌、乳酸菌、脆弱杆菌、梭状芽胞杆菌比对照组显著减少(F值分别为15.331、17.453、21.479、18.521,27.658,P值均<0.05),UC组及CD组肠球菌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F=23.457,P<0.05)。结论 儿童肠道优势菌群与IBD的发生具有关联性,但优势菌群分布与IBD发生的因果关系还需要今后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