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连续性血液净化救治心脏术后重症肾衰竭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恒进  张苗  孙琤  戈海  王东进 《中国医师杂志》2008,10(10):1327-1330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心脏术后重症急性肾衰竭(ARF)的效果和时机选择。方法31例行CBP治疗的重症ARF患者分为生存组(A组)和死亡组(B纽)。观测两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氧舍指数(PaO2/FiO2)、肾功能(Cr、BUN)、MOD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比较2组CBP距ARF和尿量〈0.5ml/(Kg·h)时间。结果CBP前B组MODS评分、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CBP后,仅A组MODS评分、APACHEⅡ评分下降;CBP后2组Cr、BUN降低,MAP、PaO2/FiO,升高;B组的CBP距ARF和尿量〈0.5ml/(Kg·h)时间长于A组(P均〈0.05)。结论CBP治疗心脏术后重症ARF是安全有效的,尽早行CBP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高容量血液滤过(High Volume Hemofiltration, HVHF)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3例重症肺炎患者,均应用HVHF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PaO2/FiO2)、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等指标的变化。结果HVHF治疗后,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aO2/FiO2、CVP和MAP水平较治疗前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VHF治疗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可以改善氧合以及组织氧的利用,有益于重症肺炎的好转。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在常规综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并发急性肺损伤(ALI)的同时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的疗效,并探讨有效提高存活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SAP并发ALI患者,第1组(30例)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第2组(34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行CVVH,观察两组治疗后1周的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肝肾功能和中心静脉压(CVP)变化,并比较其存活率。结果治疗后1周两组的APACHEⅡ评分、PaO2和PaO2/FiO2均有明显改善(P均〈0.01),第2组较第1组更显著(P均=0.000);第2组的血肌酐、尿素氮、总胆红素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CVP明显降低(P〈0.05);第2组的存活率显著高于第1组(79.4%和53.3%,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SAP并发ALLI的同时应用CVVH,及早机械通气并设置适度的呼吸机参数水平,能保护患者的重要脏器功能,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剂量多巴胺持续静脉泵入对老年人上腹部手术复合麻醉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以及肺氧合的影响。方法将48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多巴胺组(A组)和对照组(B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全麻),A组在完成硬膜外操作,并予利多卡因试验量后即持续泵入3~8μg(/kg·min)小剂量的多巴胺,术中适当调整剂量,保持血压稳定;而B组则始终注入生理盐水,必要时予单次多巴胺1~2mg静脉推注,以维持一定的血压。两组患者均于测得麻醉平面后予以全麻诱导插管,术中予异氟醚及肌松药维持一定的麻醉深度。记录硬膜外试验量后5min(T1),全麻诱导完毕插管前(T2)、手术切皮前(T3)、进入腹膜时(T4)、腹膜开始关闭时(T5)、拔管即刻(T6)、拔管后8min(T7)时的SBP、DBP、MAP、HR,并于T3、T5、T7时取动脉血测血气,记录Pa-CO2和PaO2,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及肺氧合指数(PaO2/FiO2),同时记录整个手术过程中两组患者多巴胺的用量和手术所用时间。结果A组在T2、T3、T4、T5时的血流动力学明显平稳于B组(P〈0.05),A组在T3、T5时的P(A-a)O2低于B组,PaO2/FiO2则高于B组(P〈0.05或〈0.01),多巴胺用量B组大于A组(P〈0.05)。结论小剂量多巴胺持续泵入在老年人上腹部手术的复合麻醉过程中能使血流动力学更趋于稳定,改善术中肺氧合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在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并与c反应蛋白(CRP)进行比较。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58例细菌感染患者分为局部感染组(53例)、脓毒血症组(61例)、严重脓毒血症组(44例),并选取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后的PCT、CRP水平。结果脓毒血症组与严重脓毒血症组P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5d后脓毒血症组和严重脓毒血症组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O.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CRP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d后各组CR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T在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中有早期诊断价值,且在疗效监测中优于CRP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无创通气在急性肺损伤(ALI)、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常规基本治疗基础上,进行呼吸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通气2 h、通气3 d、7 d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记录患者的血气指标,包括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呼吸频次(R).结果 所有患者机械通气平均时间为(10.65±3.22) d,ICU住院平均(15.42±4.47) d,患者死亡28例,死亡率为43.08%.患者采用无创通气治疗后,PaO2和PaO2/FiO2不断升高,PaCO2和R不断下降,每次测量指标与上一时间段测量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通气在ALI、ARDS的治疗方面具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临床应早发现早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机械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干预观察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两种无创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等方面的变化规律,比较机械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 66例左心衰竭患者分为三组,对照组按常规处理,PSV、PAV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PSV、PAV行无创通气,对比三种治疗方法在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三组血流动力学指标(MAP、HR)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60 min后,三组MAP、H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后三组间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RR、Pa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60 min后,三组RR、PaO2和氧合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治疗后PSV组与PAV组的氧合指数、PaO2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RR明显减低(P〈0.05),但治疗后PSV组与PAV组PaO2、RR和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PSV组与PAV组治疗后呼吸困难缓解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PAV组患者的气道峰压较PSV组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通气PAV、PSV对改善急性左心衰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两种方法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仰俯卧位在呼吸衰竭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32例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新生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6例在机械通气时行体位变更,每3h按仰卧位、俯卧位、仰卧位顺序变换。对照组16例行常规持续仰卧位机械通气,2组均在通气后1、4,8、12h做血气分析,观察两组新生儿相N时间段内的氧合状态、血流动力学及并发症。结果实验组通气4、8、12hPa0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通气4、8、12h PaO2/FiO2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衰竭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变更体位与传统仰卧位比较,可提高通气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4例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即经短期有创机械通气后,继续给予无创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的撤机方法;另选择24例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征象、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值、PaO2、PaCO2、SaO2)的变化、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的情况,以及治疗组治疗前后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临床指标明显改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减少(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中PaO2及SaO2明显改善(P〈0.05),pH值及PaCO2变化不明显,血流动力学指标中CO、CI及SV显著升高,心率(HR)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有较好的疗效,能明显改善低氧血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有创机械通气的并发症,是抢救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鼻塞持续气道正压给氧(N—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症(NRDS)的血气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NIKDS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采用N—CPAP给氧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头罩吸氧.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及疗效。结果 治疗组经N-CPAP治疗后PaO2和SaO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P〈0.01),PaCO2较治疗前下降(P〈0.05),pH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血气指标也均有改善;治疗组氧疗后较对照组PaO2和SaO2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pH和PaCO2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CPAP是治疗NRDS患儿的有效方法,能纠正严重低氧血症,改善血气,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高容量血液滤过(High Volume Hemofiltration,HVHF)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3例重症肺炎患者,均应用HVHF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PaO2/FiO2)、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等指标的变化。结果HVHF治疗后,APACHE II评分、血乳酸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aO2/FiO2、CVP和MAP水平较治疗前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VHF治疗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可以改善氧合以及组织氧的利用,有益于重症肺炎的好转。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4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4例,常规治疗+CVVH组(观察组)4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血乳酸水平、血生化、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氧合指数、血流动力学指标、血肌酐、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严重脓毒症,能有效清除患者致炎介质和毒素,维持内环境稳定,改善氧合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应用压力控制通气方式的肺复张手法对ARDS患者肺复张效果的影响。方法:34例ARDS病人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采用压力控制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根据压力一容积曲线低位拐点(LIP)设置"最佳PEEP"为LIP+2cmH2O,维持吸入氧浓度≤0.60。都采用压力控制法肺复张技术。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平均年龄、HR、MAP、RR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PAC-RM前相比,RM后各时点PaO2、PaO2/FiO2均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压力控制通气方式的肺复张手法可显著增加ARDS患者的动脉氧分压(Pa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气管内滴注利多卡因对急性肺损伤(ALI)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合并有ALI的气管切开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0.5%利多卡因在吸痰前气管滴入2-3ml,并每间隔1h再次滴入;或采用生理盐水500m1+5%碳酸氢钠80ml+2%利多卡因20ml持续气管内滴人,3-5滴/min。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在吸痰前气管滴入2-3ml,并每间隔1h再次滴人;或采用生理盐水500m1+5%碳酸氢钠80ml持续气管内滴人,3-5滴/min。观察记录两组血氧饱和度(SaO2)及动脉血气分析观察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两组Sa02、PaO2/FiO2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5);治疗组6hSa02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a02/Fi02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利多卡因气管内滴人对多种原因所致的急性肺损伤疗效确切,可改善氧合,终止其发展为ARD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联合低潮气量机械通气对下腹部手术老年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下腹部手术老年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常规潮气量组(A组)、盐酸戊乙奎醚联合常规潮气量组(B组)和盐酸戊乙奎醚联合低潮气量组(C组),每组20例。B、C组麻醉诱导前静脉给予盐酸戊乙奎醚0.01mg/kg,A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麻醉诱导后机械通气模式:A、B组:潮气量10ml/kg;C组:潮气量6ml/kg。机械通气后分别在麻醉后即刻(T1)、麻醉后1h(T2)、麻醉后2h(T3)、麻醉后8h(T4)、麻醉后24h(T5)抽血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记录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酸碱值(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记录术后1d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T1时间点TNF-α、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T2~5各时间点的TNF-α、IL-6水平均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B组比较,C组在T2-5各时间点PaO2和PaO2/FiO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1d均未发生肺部并发症。结论盐酸戊乙奎醚联合低潮气量机械通气可以改善老年患者下腹部手术中的动脉氧合、降低机械通气诱发的肺损伤,对肺功能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脓毒血症患者血清中Pro-ADM的影响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78例,分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组(CBP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38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3、5、7、10 d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Pro-ADM、TNF-α、IL-6的水平,提取患者入组时及治疗5 d后的Pro-ADM值和SOFA评分值,差值记为d Pro-ADM和d SOFA,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3 d后,CBP治疗组的血清Pro-ADM、TNF-α、IL-6水平较常规治疗组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2 d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d Pro-ADM和d SOF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P治疗可降低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ro-ADM、TNF-α、IL-6的水平。Pro-ADM水平动态变化可作为经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后效果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乳酸/清蛋白比值与严重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9月某院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第1天出现严重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的54例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入住ICU第1天有30例(55.56%)患者伴有MODS,第2天有26例(53.06%)患者伴有MODS;入住ICU第1、2天乳酸/清蛋白比值在MODS组和非MODS组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乳酸/清蛋白比值、PaO_2/FiO_2、APACHEⅡ评分是严重脓毒症患者预测MO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乳酸/清蛋白比值在MODS组和非MODS组、死亡组和非死亡组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酸/清蛋白比值与APACHEⅡ评分、PaO_2/FiO_2比值呈现相关性,APACHEⅡ评分越高、PaO_2/FiO_2越低,乳酸/清蛋白比值越高。运用ROC曲线下面积分析入住ICU第1天的乳酸/清蛋白比值预测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为0.85、0.84;乳酸/清蛋白比值1.735预测MODS发生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0%、79.17%、82.67%、75.92%,预测病死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51.02%、17.23%、100.00%。结论乳酸/清蛋白比值与严重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患者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咪达唑仑组(A组)和盐酸右美托咪定组(B组),每组各45例,记录使用前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Ⅱ(APACHEⅡ)评分,Ramsay评分和PaO2/FiO2指标;记录镇静中3、6、9h的心率、血压和呼吸;镇静满意程度、恢复时间。结果患者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镇静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咪达唑仑组,恢复时间较咪达唑仑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盐酸右美托咪定优于咪达唑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