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麻醉苏醒期血压与心率、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环境管理、设备管理、消毒隔离、手术流程、护理操作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麻醉苏醒期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8.5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66%(P <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明显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预防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行全身麻醉手术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麻醉苏醒护理,观察组给予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气管拔管时的生命体征指标以及苏醒指标、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气管拔...  相似文献   

3.
汪艳  汪静  吴彦蒂 《医疗装备》2021,(1):182-184
目的探讨充气升温仪联合综合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11月于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综合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充气升温仪,比较两组全身麻醉苏醒时间及躁动、寒战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全身麻醉苏醒时间为(46.53±6.78)min,短于对照组的(55.69±7.7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寒战、躁动发生率分别为4.65%、2.33%,低于对照组的20.93%、18.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气升温仪联合综合护理可缩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全身麻醉苏醒时间,降低躁动及寒战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行全麻腹部手术的5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期心率、血压、躁动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基础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苏醒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躁动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具有显著效果,有利于避免患者的血压、心率急速上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术前护理干预对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身心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术前的常规护理,干预组除给予常规护理外,还进行术前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和手术后苏醒时烦躁率、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前血压和心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经进行术前护理干预后烦躁率及血压、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术前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和减轻患者应激反应,提高手术和麻醉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防治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青壮年男性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选择骨科颈椎、胸椎、腰椎手术青壮年男性患者6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两组麻醉诱导用药、术中麻醉维持及监测均相同.对照组: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试验组:全身麻醉后留置尿管,术毕前20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观察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躁动评级.结果 对照组苏醒期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均高于试验组(P<0.01).对照组苏醒期躁动率[83.3%(25/30)]明显高于试验组[16.7%(5/30)](P<0.01).结论 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青壮年男性苏醒期易发生躁动,应用右美托咪定后显著降低了躁动率,同时不延迟麻醉苏醒和气管拔管时间,提高了苏醒期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节化护理措施对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5月于本院行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细节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以及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疼痛评分为(1.16±1.11)分,低于对照组的(4.36±2.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化护理措施可降低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对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具有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与分析细节护理在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份到2017年2月份所接收的80例接受行全麻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其采取细节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包括麻醉苏醒期的疼痛程度、躁动发生几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期的疼痛程度、躁动发生几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率等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在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采用细节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躁动发生几率和不良反应几率,该种护理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值得在临床中被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7,(7):989-99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脊柱手术七氟烷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七氟烷全身麻醉脊柱手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镇静及躁动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Ramsay、Rike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脊柱手术七氟烷全身麻醉患者中具有较强的镇静效果,能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后留置尿管患者复苏期躁动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间行全身麻醉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后留置尿管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全身麻醉后留置尿管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评分效果及异常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和对照组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VAS评分、Ramsay评分和躁动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躁动、尿道刺激、意外拔管和生命体征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全身麻醉后留置尿管患者复苏期躁动护理中发挥了非常好的效果,减少了患者躁动,降低了并发症发作风险,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学工程》2017,(6):869-870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胸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于我院行全身麻醉胸科手术的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苏醒期躁动情况分为躁动组和非躁动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患者躁动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危险因素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116例患者术后发生躁动13例,发生率为11.21%。单因素分析显示,躁动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高于非躁动组,留置尿管、制动不当、气管插管刺激发生率均高于非躁动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疼痛、留置尿管、制动不当及气管插管刺激为影响全身麻醉胸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结论影响全麻胸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中应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对预防和减少患者躁动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后留置尿管患者复苏期躁动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间行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后留置尿管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全身麻醉后留置尿管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评分及异常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和对照组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VAS评分、Ramsay评分和躁动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躁动、尿道刺激、意外拔管和生命体征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全身麻醉后留置导管患者复苏期躁动护理中发挥了非常好的效果,减少患者躁动,降低并发症发作风险,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有着积极的临床护理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将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6年6月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本院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其基础上进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从而将两组患者的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干预结束之后,可以明显的看到实验组的护理效果要优于对照组的效果,实验组不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并且各方面的指标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完手术之后,进行有效的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其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减轻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和术后恢复,探讨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对苏醒躁动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应激指标及苏醒躁动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心率及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两组心率及血压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提升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应激反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应激反应指标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提升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99,P<0.05)。结论 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用于手术麻醉患者中,有利于稳定患者血压,减轻患者术中应激反应,降低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室改进护理模式对胸外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程度的效果.方法:将胸外科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改进的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按传统护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血压、心率(HR)及躁动程度.结果:观察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基础值与苏醒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SBP、DBP、HR基础值与苏醒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苏醒期对照组SBP、DBP、HR均低于观察组.观察组躁动总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室改进护理模式对减轻胸外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减少术后意外事件的发生均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研究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全身麻醉手术患儿一共有183例,对其苏醒期躁动的情况给予分析研究。结果:本文患者在全身麻醉苏醒期出现躁动的患者一共有23例,占总体的12.6%;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手术类别、麻醉方式以及手术时间是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儿童全身麻醉苏醒期发生率相对较高,其危险因素包括有年龄、手术时间过长以及静脉全身麻醉,因此,要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干预,进而有效避免全身麻醉苏醒期出现躁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分析胸外科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循证护理。方法:将12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60例采取传统的护理模式,实验组60例在传统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并对两种护理模式产生的不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6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基础值与苏醒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SBP、DBP、HR基础值与苏醒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外科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护理工作中,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弥补传统的护理模式不足,提高手术室护理的预见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的躁动原因和护理策略。方法:在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全麻患者中筛选300例开展此次研究,按照电脑随机数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150例在传统护理的同时进行舒适护理,对照组150例采用传统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苏醒期血压与心率状况。结果:数据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躁动发生率显著较低,苏醒期血压与心率指标均较低,各项对比差异均比较显著,P<0.05。结论:在全麻手术患者中在进行传统护理的同时采用舒适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发生率,良好稳定患者的血压与心率,临床运用效果较好,应该广泛运用于临床全麻手术患者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方法和措施,讨论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收治的腹部常规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则采用苏醒护理作为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苏醒期心率以及血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实验组患者苏醒期的躁动发生率为8.00%,对照组为36.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苏醒护理应用到手术室手术麻醉中,能够有效避免患者苏醒时发生心率过快或高血压等状况,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不同时机下导尿对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探讨全身麻醉患者导尿的最佳时机.方法 选择行择期全身麻醉手术的男性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在清醒状态下导尿,B组在镇静镇痛状态下导尿,C组在全身麻醉诱导后导尿.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导尿前后心率、血压的变化,一次性导尿成功率,对导尿管的适应程度分级,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麻醉失败.A组导尿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较导尿前显著升高(P<0.05),B组和C组导尿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一次性导尿成功率[均为100%(30/30)]明显高于A组[83%(25/30) ](P< 0.05).C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93%(28/30)]明显高于A组和B组[20%(6/30)和17%(5/30) ](P< 0.05).结论 在适量镇静镇痛状态下导尿,可提高手术患者对导尿管的适应程度,大大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