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究腹腔镜联合胃镜行修补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上消化道穿孔患者76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并对患者局部取活检冰冻病理检查,对全部检查结果为良性溃疡穿孔的患者性腹腔镜手术修补术。腹腔镜技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腹腔镜下直接缝合,手术需要时可临近网膜加盖,右上腹部引流。记录患者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部位及大小,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等。结果:76例患者经胃镜检查,全部确诊为良性溃疡穿孔。对全部患者性腹腔镜手术修补术,患者在接受腹腔镜联合胃镜行修补术治疗后,伤口愈合较好,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或并发症,手术过程中未发生紧急突发状况,其中术后痊愈75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上消化道穿孔采用腹腔镜联合胃镜行修补术治疗消化道穿孔,双镜联合的诊断准确率高,定位准确,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充分的临床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2.
李峰  王波  张霞 《现代保健》2009,(31):74-7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的比较研究.方法在腹腔镜监视下,使用超声术充分暴露溃疡穿孔部位,尽量吸净腹腔内溢出的胃肠内容物后,在腹腔镜下行胃、十二指肠部溃疡穿孔修补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55min,术后2~3d进流质饮食,5~7d出院.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对腹内脏器影响小,术后患者恢复怏、痛苦小、创伤小及肠粘连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胃镜联合进行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点。方法分时段收治上消化道穿孔患者34例,其中13例行开腹手术,21例行腹腔镜胃镜下联合修补术。观察穿孔大小、穿孔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起床、排气时间及术后体温情况。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术后恢复时间上,双镜组明显优于开腹组。结论双镜联合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较开腹手术优点明显,可作为上消化道穿孔的常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4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均无中转开腹,无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肠梗阻症状发生。结论:腹腔镜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罗高德 《中国卫生产业》2013,(16):98-98,101
目的观察腹腔镜在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中的疗效。方法对77例临床诊断为上消化道穿孔的患者进行分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78.0±15.6)、术中出血量(59.3±18.4)以及术后引流量(139.1±25.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91.9±14.4)、(76.1±22.8)、(159.2±34.9)(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手术创伤小,痛苦少,效果好,更适合用于上消化道穿孔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用于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汕头潮南民生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上消化道溃疡穿孔71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研究组(n=36),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P <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50.12±10.72)mL、住院总时长为(5.50±2.05)d、手术时为(16.37±3.85)min、及排气时长为(12.85±3.81)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11.11%低于对照组40.00%,组间对比(P <0.05)。结论 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显著,手术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低,患者住院时长大幅度缩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2年3月行腹腔镜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患者均于术中证实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55min,术后4~5d进流质饮食,5~6d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安全、创伤小、痛苦轻、腹腔脏器干扰轻、恢复快、腹腔冲洗彻底、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美容等优点,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理想术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观察腹腔镜下修补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72例上消化道穿孔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36例)采用腹腔镜下修补手术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直接开腹修补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所需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中寻找病灶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疼痛评分、肛门排气时间、下床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修补手术在治疗上消化道穿孔方面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9.
陈昌贵 《现代保健》2012,(31):108-109
目的:研究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腹腔镜修补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近期于本院治疗的胃及十二指肠穿孔病例12例作为观察组,腹腔镜下诊断及治疗,分析预后情况,并与开腹手术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12例患者全部顺利手术,手术时间32~70min,平均(40.5±22.5)min,术中出血量(19.7±11.6)ml,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或缩短(P〈0.05),术后3d内将引流管拔除,患者均于5~7d内出院,术后均行系统内科疗法治疗2周~1个月,随访6~12个月,均未见严重远期合并症及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胃及十二指肠手术在基层医院得到广泛应用,但应严格把握适应证,熟练掌握缝合技巧,选择合适的缝合材料及引流方式,可提高腹腔镜修补手术安全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后感染影响因素及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前白蛋白(PA)、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变化。方法以2015年3月-2019年2月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收治的110例行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治疗的上消化道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其一般资料、感染情况、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等临床资料,观察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后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10例上消化道穿孔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有31例,感染率为28.18%。感染患者IL-6、hs-CRP均高于非感染患者,NK细胞、血清PA水平低于非感染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镇痛、硬膜外麻醉均为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后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肺部慢性疾病、术前存在休克、胃肠减压时间48 h均为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可针对性观察并及时进行干预,IL-6、hs-CRP、NK细胞、PA水平变化可能作为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腹腔镜下修补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06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腹腔镜下修补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6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4例患者腹腔镜下修补成功,另有1例因十二指肠球后穿孔操作困难即中转开腹完成手术,腹腔镜下修补手术时间为(65±25)min,手术后住院时间(7±2)d。全部患者无术后修补失败而再漏、出血、腹腔及穿刺孔的感染,以及肠粘连梗阻或胃十二指肠梗阻等并发症,穿刺孔一期愈合,患者均痊愈出院,出院后继续经消化内科规范治疗。结论:经腹腔镜修补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痛疼轻、出血少、美容、腹腔干扰轻、冲洗彻底、肠道排气早、恢复快及感染并发症少,并兼顾明确诊断与治疗等优点,并且安全可靠,操作简单,便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穿孔(PGD)非手术治疗后,早期胃镜检查的价值。方法选择疑似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PGDU)而行非手术治疗PCD患者,根据穿孔闭合的临床指标,住院期间选择不同时段采用胃镜检查。结果接受胃镜检查133例,确诊胃十二指肠溃疡(GDU)129例(97.0%),胃癌3例(2.3%),十二指肠憩室1例(0.8%)。受检者均无镜检相关并发症,确诊GDU者给了药物治疗,对6例穿孔病因有手术指征者实施了早期手术治疗。结论PGD非手术治疗后早期胃镜检查,对确诊PGD病因、及时针对性病因治疗及对非手术治疗穿孔愈合机制的研究均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十二指肠穿孔(PGD)非手术治疗后,早期胃镜检查的价值.方法 选择疑似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PGDU)而行非手术治疗PGD患者,根据穿孔闭合的临床指标,住院期间选择不同时段采用胃镜检查.结果 接受胃镜检查133例,确诊胃十二指肠溃疡(GDU)129例(97.0%),胃癌3例(2.3%),十二指肠憩室1例(0.8%).受检者均无镜检相关并发症,确诊GDU者给予药物治疗,对6例穿孔病因有手术指征者实施了早期手术治疗.结论 PGD非手术治疗后早期胃镜检查,对确诊PGD病因、及时针对性病因治疗及对非手术治疗穿孔愈合机制的研究均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误诊原因。方法本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本院3年(2006~2008年)诊治的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误诊病例。结果本组8例患者最后均确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结论对病史了解要全面,全面系统掌握疾病整个病理生理的发展过程,客观分析所出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只有这样进行综合分析,考虑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可能,才能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经验。方法2006年6月~2009年3月64例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施行腹腔镜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结果64例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48例,胃窦部溃疡穿孔16例,穿孔直径0.5~0.8cm,手术时间40~60min,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患者疼痛轻微,均未使用止痛剂。术后康复顺利,术后住院5~10d,平均6.5d,切口均甲级愈合,痊愈出院。出院后予以内科根除幽门螺杆菌、口服H2受体拮抗剂治疗。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与开腹手术同样安全有效。胃溃疡穿孔患者术中需快速病理检查,若为恶性病变应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16.
龙满银 《临床医学工程》2014,(11):1435-1436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4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41%,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22%(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临床效果显著,术中创伤性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手术效果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差异,探讨其学习曲线。 方法回顾性分析常州市武进人民普通外科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龄28~78岁,平均(44.2±8.8)岁。将患者按照施行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手术组(33例)和开腹手术组(11例,Ⅳ组)。依据进行腹腔镜手术时间早晚,将腹腔镜手术组依次又分为三组(Ⅰ组(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Ⅱ组(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Ⅲ组(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每组11例)。对比各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抗生素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相关指标,分析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判断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的学习曲线。 结果腹腔镜成熟组(Ⅲ组)与开腹手术组相比,手术时间[(55.8±10.2)min比(72.3±9.4)min]、术中出血量[(15.1±5.1)mL比(50.7±8.6)mL]、术后抗生素时间[(5.6±0.3)d比(8.2±0.4)d]、下床活动时间[(31.9±1.4)h比(53.8±3.7)h]、术后住院时间[(6.5±0.4)d比(9.3±0.8)d]、胃肠活动时间[(3.5±0.4)d比(4.5±0.4)d]及住院费用[(12 892±1 120)元比(14 273±1 328)元]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腹腔镜手术组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Ⅲ组较Ⅰ、Ⅱ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55.8±10.2)min比(72.7±11.2)min;(55.8±10.2)min比(65.5±9.2)min],出血量也明显减少[(15.1±5.1)mL比(25.3±5.2)mL;(15.1±5.1)mL比(21.6±4.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明通过学习曲线后相关指标能明显优化。术者的手术频数从0.85台/月(Ⅰ组),逐步增加到2.5台/月(Ⅲ组)。 结论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创伤小、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赵叶平  邓剑  胡斌 《现代保健》2010,(24):20-21
目的 探讨改良式高选迷切术即胃小弯前壁浆膜肌层切开加后迷走神经切断(ASPTV)在十二指肠溃疡并多次急性穿孔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十二指溃疡并多次急性穿孔患者术中采用穿孔修补加ASPTV手术的临床资料,讨论其临床应用的意义.结果 曾因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过一次穿孔修补术后再次穿孔35例,行过二次穿孔修补术后再次穿孔9例.全组病例均行穿孔修补加ASPTV手术.手术时间平均(60±15) min,术中出血(200±50) ml左右.术中切破胃黏膜2例,均经修补愈合,术后8例出现胃饱胀感,经对症处理症状消失,无胃排空障碍,未出现手术死亡病例.术后6~12个月胃镜复查41例,溃疡病灶均愈合,无胃潴留.41例随访2~8年(平均5年),术后溃疡复发1例(2.3%),改行胃大部分切除后治愈.结论 ASPTV术式简捷、安全有效、手术创伤小,适合十二指肠溃疡并多次急性穿孔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向波 《现代保健》2013,(24):55-57
目的:观察并分析采用不同术式来进行急性胃穿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临床选取的120例急性胃穿孔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分组,将行单纯修补术的60例患者定为实验组;将胃大部切除术60例患者定为对照组。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如治疗效果、溃疡复发Visick分级、并发症等,记录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溃疡复发情况等临床指标与比较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胃穿孔时采用单纯修补手术的方法优势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总结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治疗体会。方法随机选取2006年9月—2011年9月在该院就诊的60例胃十二指穿孔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60例患者中,胃溃疡穿孔患者14例(23.3%),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46例(76.7%)。其中青年患者居多,但呈下降趋势,然而老年患者则呈上升趋势。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与老年患者的发病具有密切关系(P<0.05)。60例患者中10例实行保守治疗,1例因中毒性休克死亡,并发症3例;30例采用单纯穿孔缝合术,无一例死亡,并发症1例;10例采用穿孔缝合术+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无一例死亡,并发症1例;10例采用胃大部切除术,1例死亡,并发症2例。单纯穿孔缝合术产生的并发症少于保守治疗和胃大部切除术的并发症(P<0.05),并且其术后的复发率与穿孔缝合术+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穿孔缝合术手术操作简单、便捷,麻醉时间较短,创伤较轻并且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手术治疗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