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7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机械通气在早产儿的应用(附5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产儿由于胎龄不足,生长发育欠成熟,易并发严重合并症而造成死亡率高。94年9月至96年3月本中心共使用人工呼吸机治疗早产儿58例,现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42例(74.41%),女16例(27.59%),日龄最小半小时,最大7天,平均0.82天,<4h30例(51.72%),<24h12例(20.68%),~7天16例(27.58%);出生体重<1500922例(37.43%),~2000g21例(36.20%),~2500g12例(20.6%),>2500g3例(5.17%);出生时重度窒息11例(18.46%),轻度窒息16(28.59%),未评:12例(20.68%).2.机械通…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呼吸衰竭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本研究对我院新生儿科2003年1月至2005年8月收治的70例呼吸衰竭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早产儿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引起早产儿呼吸衰竭的常见原因,机械通气所引起的主要并发症以及呼吸管理过程中的体会。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男46例,女24例。胎龄≤30周16例,~32周18例,~35周22例,~37周14例,最小28周。出生体重≤1000g3例,~1500g24例,~2500g32例,>2500g11例,最低体重815g。58例在机械通气前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均示PaO2≤6·67kPa(50mmHg),其中48例PaCO2≥6·67kPa(最高达13kPa),…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在早产儿机械通气中的作用。方法36例需要机械通气的早产儿(其中呼吸窘迫综合征14例,频繁呼吸暂停8例,胎粪吸入性肺炎4例,新生儿肺出血5例,湿肺5例,吸入综合征8例)。随机分2组,SIMV组21例,间歇指令通气(IMV)组15例,以24h内呼吸机参数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撤机时间及血气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上机2h后PIP、RR及8h后FiO2,SIMV组明显低于IMV组,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撤机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产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时,SIMV模式为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机械通气在早产儿肺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63例肺出血早产儿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3例肺出血早产儿中存活36例(57.1%),死亡16例(25.4%),放弃治疗后死亡11例(17.4%).存活者至肺出血停止时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68.2 h(最长125 h).结论 以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早产儿肺出血的主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24例新生儿机械通气合并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97年~1999年6月24例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出现的合并症进行分析,结果:治愈14例,好转1例,自动出院4例,死亡5例,出现合并症11例共15例次,其中肺不张2例,肺气漏1例,脱管和过度通气各3例,机械通气相关肺炎(VAP)6例,这6例在呼吸机治疗48小时后气道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提示要及时防治机械通气合并症,以提高治愈率。肺炎(VAP)6例,这6例在呼吸机治疗48小时后气道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提示要及时防治机械通气合并症,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机械通气在早产儿肺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63例肺出血早产儿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3例肺出血早产儿中存活36例(57.1%),死亡16例(25.4%),放弃治疗后死亡11例(17.4%).存活者至肺出血停止时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68.2 h(最长125 h).结论 以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早产儿肺出血的主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nCPAP)和经鼻双相正压通气(nasal biphasic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nBiPAP)治疗早产儿呼吸衰竭,比较这二种模式的不同和优劣。方法81例早产儿合并呼吸衰竭需要应用呼吸支持者,分别应用nCPAP和nBiPAP模式治疗,对其无创通气和总吸氧时间、治疗失败例数、呼气末正压(PEEP)、总近期并发症发生例数以及继发感染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 nBiPAP治疗组(n=36)患儿的平均无创通气时间为(96.34±31.5)h,总吸氧天数为(10.11±9.39)d,3例治疗失败,严重并发症发生率5.56%(2/36),PEEP(4.08±0.73)cmH2O(1cmH2O =0.098kPa);nCPAP 组(n =45)平均无创通气时间为(114.14±41.69)h,总吸氧天数为(17.53±15.96)d,15例治疗失败,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5.56%(7/45),PEEP(5.11±1.01)cmH2O,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感染控制和动脉导管未闭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 iPAP可作为早产儿合并呼吸衰竭的首选治疗措施之一,明显优于nCPAP,尽早正确使用可避免有创通气。  相似文献   

9.
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相关措施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探讨改进措施改善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简称呼衰)的预后,将经呼吸机治疗的265例呼衰分为3组,以1985年~1989年57例为甲组,1990年~1995年107例为乙组,1996年~2000年101例为两组作对比。3组的基本情况(性别、胎龄、入院体重、异常分娩史)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果显示治愈率甲乙丙3组各为28.1%、52.3%和97.0%,病死率各为63.1%、17.8%和0%(x~2各为86.2,89.4,P均<0.01);在合并症中插管不当、肺气压伤、颅内出血、酸碱紊乱、肺不张、感染加重等,丙组的合并症明显低于甲、乙组,P均<0.01。丙组除做好呼吸管理外,加强对心、脑、肾、循环、胃肠功能受损的防治,使预后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呼吸力学的角度评价低出生体重儿机械通气不同脱机模式的优劣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Bicore CP-100呼吸监测仪测定21例早产儿在IMV、SIMV、CPAP模式、脱机拔管前及拔管后20min等条件下的呼吸力学的变化。结果CPAP3cmH,O时WOBp明显高于SIMV、IMV组,有显著性差异;脱机后患儿每分呼吸功(WOBp)明显降低,与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CPAP模式下0、1、2、4hWOBp明显改变,4h与0h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脱机模式下WOBp存在差异。早产儿呼吸机的撤离以低频率的SIMV、IMV模式较为适宜,而CPAP模式不适合早产儿呼吸机的撤离。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十年来我科NICU中应用问歇性正压通氧(IPPV)间歇性指令通氧(IMV)/呼吸末正压(PEEP)治疗的72例呼吸衰竭(呼衰)病例。我们发现a/APO2随着患儿病情的好转或恶化相应地升高或降低,它可作为呼衰患儿病情及疗效判断的指标之一。我们看到,随着NICU的不断完善和呼吸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我们对重度呼衰患儿的抢救成功率由5年前的4.3%提高到54.8%。本文还对呼吸器的应用指征、合并症的防治等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张进夫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4):1117-1117,1120
目的比较不同机械通气方式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2003年10月~2007年4月诊断为新生儿呼吸衰竭并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患儿64例,按常规机械通气(CMV)治疗31例为对照组;采用高频震荡通气(HFOV)者33例为治疗组;比较二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治愈率61.30k,治疗组治愈率为87.8%,二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HFOV是治疗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呼吸衰竭有效和安全的一种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从呼吸力学的角度评价低出生体重儿机械通气不同脱机模式的优劣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BicoreCP 10 0呼吸监测仪测定 2 1例早产儿在IMV、SIMV、CPAP模式、脱机拔管前及拔管后 2 0min等条件下的呼吸力学的变化。结果 CPAP 3cmH2 O时WOBp明显高于SIMV、IMV组 ,有显著性差异 ;脱机后患儿每分呼吸功 (WOBp)明显降低 ,与三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CPAP模式下0、1、2、4hWOBp明显改变 ,4h与 0h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不同脱机模式下WOBp存在差异 ,早产儿呼吸机的撤离以低频率的SIMV、IMV模式较为适宜 ,而CPAP模式不适合早产儿呼吸机的撤离  相似文献   

15.
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机械通气治疗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主要工作之一,我院NICU用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取得满意效果。统计我院NICU2003年1月至2003年12月因呼吸衰竭而予以机械通气的危重新生儿共43例,并与我科曾统计1992年2月到1996年1月共84例呼衰机械通气病例比较,治愈率提高,病死率下降,机械通气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下降。  相似文献   

16.
17.
18.
吸痰对呼吸衰竭时机械通气患儿呼吸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急救医学》2001,8(1):16-17
  相似文献   

19.
影响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成败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1996年1月份应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MV)抢救各种新生儿危重症并发呼吸衰竭,取得较好的结果。本文试分析影响新生儿机械通气转归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不同吸痰方式对早产儿机械通气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蔚 《临床儿科杂志》2008,26(3):195-196
目的 探讨不同吸痰方式对早产儿机械通气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48例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4例,其中因死亡或放弃治疗退出3例,在机械通气期间采用不定时按需吸痰;对照组24例,其中因死亡或放弃治疗退出4例,在机械通气期间定时每2 h吸一次气道分泌物.观察两组早产儿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气道内出现明显分泌物的时间,以及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平均清吸气道分泌物的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t=3.606,P<0.001).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呼吸机参数平均值、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I~Ⅳ期颅内出血及Ⅳ期脑室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对照组气道分泌物明显增多的发生时间早于观察组(P<0.05).结论 与定时吸痰相比,不定时按需吸痰可以明显减少气道护理上的大量工作.对早产儿机械通气时间的长短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颅内出血发生率,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按需吸引组气道分泌物明显增多的发生时间要比对照组晚,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