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维甲酸α受体(RARa)介导全反式维甲酸(ATRA)抑制胃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机理。方法 应用Nothern blot分析维甲酸受体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通过脂质体转染方法将sense RARa和antisense RARa分别转染到细胞中,通过MTT方法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分析ATRA对转染细胞生长和恶性程度的影响,瞬时转染和测定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活性,分析维甲酸应答元件(RAR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体外诱导甲状腺癌细胞株的形态学变化和细胞凋亡。方法:分别以终浓度为0、10^-7、10^-6、10^-5、10^-4mol/L作用3种甲状腺癌细胞株(FTC-133、K1、8505C),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特征变化;利用Annexin-V FITC/PI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凋亡。结果:ATRA作用后.FTC-133细胞与对照组比较.细胞排列较规整.呈梭形;对照组K1细胞成团生长,经维甲酸作用后细胞成团减少:8505C细胞经ATRA处理后.形态未见明显变化,但ATRA浓度为10^-4mol/L时可见细胞贴壁能力下降。ATRA在10^-5、10^-4mol/L时,FTC-133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8±2.6)%和(11.6±3.7)%.K1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9±2.6)%和(10.8±3.3)%、ATRA在10^-4mol/L时.8505C细胞凋亡率为(15.3±4.7)%,与对照组[(2.8±0.7)%、(3.1±0.9)%、(6.7±2.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浓度的ATRA可诱导FTC-133、K1、8505C细胞形态学变化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 (all trans retinoicacid ,ATRA)体外诱导甲状腺癌细胞株的形态学变化和细胞凋亡。方法 :分别以终浓度为 0、10 -7、10 -6、10 -5、10 -4mol/L作用 3种甲状腺癌细胞株(FTC 13 3、K1、85 0 5C) ,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特征变化 ;利用Annexin VFITC/PI染色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凋亡。结果 :ATRA作用后 ,FTC 13 3细胞与对照组比较 ,细胞排列较规整 ,呈梭形 ;对照组K1细胞成团生长 ,经维甲酸作用后细胞成团减少 ;85 0 5C细胞经ATRA处理后 ,形态未见明显变化 ,但ATRA浓度为 10 -4mol/L时可见细胞贴壁能力下降。ATRA在 10 -5、10 -4mol/L时 ,FTC 13 3细胞凋亡率分别为 ( 7 8± 2 6) %和( 11 6± 3 7) % ,K1细胞凋亡率分别为 ( 7 9±2 6) %和 ( 10 8± 3 3 ) %、ATRA在 10 -4mol/L时 ,85 0 5C细胞凋亡率为 ( 15 3± 4 7) % ,与对照组[( 2 8± 0 7) %、( 3 1± 0 9) %、( 6 7± 2 2 ) % ]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不同浓度的ATRA可诱导FTC 13 3、K1、85 0 5C细胞形态学变化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相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晓东  陈银侠 《白血病》1996,5(1):36-38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一步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所致维甲酸综合征(RAS)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9例出现RAS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与预后。结果:RAS发生时间在ATRA治疗后3~28天(中位11天)。9例发热,7例呼吸困难,4例可闻及肺部湿罗音。4例胸水,2例心包积液,5例腹水,5例下肢浮肿,3例出现尿量减少,其中1例发展成为尿毒症。9例出现至少3种上述症状。经过地塞米松治疗,减量或停用ATRA,加用化疗及对症支持治疗,RAS状均可改善。7例白血病达完全缓解,1例因颅内出血死亡。结论:RAS临床表现较为严重,需积极采用激素及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_3),完全缓解率81.4%。本文试图用回顾性的分析ALL—Trans治疗M_3前后骨髓变化,以研究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舌癌细胞株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安训  曾融生  丁学强 《癌症》2000,19(4):347-349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VTRA)对舌癌细胞株的体内诱导分化作用。方法:人舌癌细胞株分别经下列方法处理后接种于;裸鼠皮下,(1)未经药物处理,(2)未经药物处理的舌癌细胞接种后立即行ATRA灌胃,(3)经10μmol/L ATRA处理3天或6天舌癌细胞,观察肿瘤的生长状态,倍增时间和抑瘤率,3 一处死动物取出瘤块行病理学检查。结果:经ATRA处理后,肿瘤生长速率减慢,倍增时间延长和抑瘤率增高,光镜  相似文献   

8.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再分化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利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再分化甲状腺癌、提高摄碘功能的作用。方法32例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病例(24例分化型,8例失分化型)。全反式维甲酸剂量(1.0~1.5)mg/(kg·d),治疗时间6周。131I口服72小时后进行全身显像。使用美国pho/gammaHP型γ照相机,通过ROI半定量方法测定转移灶每像素的放射性计数,比较ATRA诱导前后转移灶摄取放射性变化;采用超声、X线或CT判定转移灶大小;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G。结果131I治疗后不同部位转移灶平均可测摄碘计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32例经ATRA诱导后,14例(43.8%)病灶131I摄取增高,7例(20.8%)无明显变化;6例(25%)131I摄取降低。8/27例诱导后转移灶缩小,12例无变化,7例增大。病灶摄131I的变化与病理类型无关。诱导后血清TG测定降低12例(40%),增高11例(36.7%),无变化7例(23.3%)。血清TG水平与摄碘能力改变无关。具有两项指标(病灶摄碘增高、病灶缩小和血清TG降低)及以上改变12例,占37.5%。结论初步表明ATRA治疗能够在诱导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再分化以及失分化甲状腺癌细胞的转化中产生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全反式维甲酸作用于前列腺癌细胞系DU 145细胞 ,观察维甲酸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应用全反式维甲酸 (10 -5mol L)分别作用于前列腺癌DU 145细胞 36h及 72h ,分别应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的改变 ,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 :全反式维甲酸作用前列腺癌DU 145细胞 36h后 ,细胞生长开始减缓 ,肿瘤细胞超微结构出现细胞核固缩、染色质凝集于核膜周边等细胞凋亡早期改变。作用 72h后 ,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出现典型的亚二倍体“凋亡小峰” ,部分肿瘤细胞出现凋亡。结论 :全反式维甲酸可以诱导前列腺癌细胞产生凋亡 ,凋亡的产生与药物的作用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APL致高白细胞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佳  孙关林 《肿瘤》1998,18(3):182-185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APL致高白细胞机制的研究进展李佳孙关林作者单位:上海血液学研究所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200025)自80年代以来,白血病诱导分化疗法成为肿瘤治疗学研究的新领域,其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完全缓解率达80%~9...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ATRA作用于两种细胞系(3AO,ES2)后两种粘附分子E-cad、CD44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上的变化.方法:用RT-PCR检测3AO,ES2两种细胞系经ATRA作用后E-cad,CD44在mRNA水平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检测3AO,Es2两种细胞系经ATRA作用后E-cad,CD44在蛋白水平上的变化.结果:两种细胞系经ATRA处理后,E-cad在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上表达均增加,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CD44在mRNA水平上表达减少,统计学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有下降趋势,但未显示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TRA可能通过改变癌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来抑制卵巢癌细胞的侵袭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3.
Since all- trans retinoic acid (ATRA) induces complete remission in a high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 and its effectiveness appears to be related to the plasma or serum level, a pharmacokinetic study of ATRA was undertaken in nine patients with various leukemias.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at a dose of 30 mg/m2, the time required to reach the peak plasma level of ATRA (20–1198 ng/ml) was between 120 and 240 min and the apparent plasma elimination half life was 21–51 min. In addition, 13-cis retinoic acid was detected in the plasma of seven patients, indicating the occurrence of ATRA isomerization in vivo. ATRA therapy did not induce complete remission in all patients, even when high plasma levels were achieved. Among the six APL patients given ATRA therapy, one who failed to respond had a very low plasma ATRA level.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it may be useful to monitor plasma levels during oral ATRA therapy in order to achieve an appropriate treatment regime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全反式维甲酸诱导胶质瘤细胞所致的差异表达基因,为研究胶质瘤进展的基因通路及机制提供依据。 方法 运用cDNA微阵列技术比较全反式维甲酸处理前后胶质瘤SHG-44细胞(WHO Ⅳ级)的基因表达谱,鉴定与胶质瘤进展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随机选择数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Northern杂交以验证cDNA微阵列结果的可靠性。 结果 鉴定出4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表达上调28个、下调14个;按功能有凋亡类、细胞侵袭与转移类、细胞周期与生长调节类、细胞骨架类、细胞代谢类等。 结论 初步揭示SHG-44细胞基因的差异表达,开展对这些基因的研究有可能阐明胶质瘤进展的基因通路及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与顺铂对人头颈癌 TCA8113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ATRA 和顺铂单独及联合作用于 TCA8113细胞,采用 MTT 法检测细胞生长,并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通过 western blot 实验检测 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 ATRA 作用于 TCA8113细胞后,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凋亡比例明显增加,caspase-3蛋白表达下调,ATRA 与顺铂联合作用于肿瘤细胞后,其抑癌作用加强。结论 ATRA 联合顺铂对人头颈癌 TCA8113细胞具有协同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对大鼠C6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 MTT法检测全反式维甲酸作用于大鼠C6脑胶质瘤细胞后,观察其对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影响。流式细胞仪观察肿瘤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变化。电镜观察C6细胞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 blot法在不同时间点对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活性蛋白产物的表达进行了检测。 结果: MTT结果表明ATRA对C6细胞的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证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C6细胞发生G1期阻滞;S、G2期细胞比例下降;细胞出现亚二倍峰,凋亡比例明显增加。电镜下全反式维甲酸作用72h后处理组C6细胞呈凋亡改变:如核固缩、染色质趋边凝聚。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处理组出现了caspase-3蛋白活性裂解片段。 结论: 全反式维甲酸抑制C6脑胶质瘤细胞生长,全反式维甲酸抑制脑胶质瘤的作用机理可能至少通过改变细胞周期分布、诱导凋亡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大鼠C6脑胶质瘤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腹腔注射全反式维甲酸后,MRI检测胶质瘤的体积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并观察生存期。[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肿瘤体积明显减小(P〈0.05);生存期延长(P〈0.05);GFAP表达增加(P〈0.05)。GFAP的表达同肿瘤体积呈负相关(P〈0.05)。[结论]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可延长荷瘤鼠生存期,其机制与上调GFA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全反式维甲酸激活的人肺腺癌细胞基因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筛选人肺腺癌细胞中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ciacid,ATRA)激活表达的基因。方法以我室构建的ATRA诱导前后人肺腺癌细胞系GLC-82的cDNA文库Lib.GLC-82,Lib,GLC-82.RA1,Lib,GLC-82.ra4FJTF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T)和维生素C(V鄄C)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鄄60)的分化作用。[方法]用1μmol/LATRT和0.5mmol/LV鄄C单独和联合处理HL鄄60细胞后,观察细胞形态改变,测定细胞增殖速度、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反应、过氧化酶染色反应。[结果]两者都能使HL鄄60细胞形态向成熟粒细胞转变,对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前者强后者弱;维甲酸使细胞的NBT反应显著增强(P<0.01),过氧化酶染色为弱阳性或阴性;V鄄C对HL鄄60细胞也有NBT反应和染色反应,但改变不明显(P<0.05),两者联合作用,分化作用增强。[结论]维甲酸有很强的诱导HL鄄60细胞分化的作用,V鄄C的分化作用不明显,但有增强维甲酸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84例12岁以下小儿APL患者,观察组44例,采用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联合治疗.维甲酸口服,每天20 mg/m2,三氧化二砷静脉注射,每天10 mg;对照组40例,单纯使用维甲酸治疗,剂量为每天40 mg/m2.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长期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率为82.6%,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P=0.0148.达到CR时间治疗组为(25.2±3.3)天,对照组为(36.5±5.6)天,2组比较,P=0.0096.2组患儿的白细胞峰值、早期死亡率和感染率等指标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PML-RAR转阴率为(90.3±5.4)%,较观察组的(82.4±6.8)%高,但是P=0.2539,没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2年死亡4例,死亡率为9.09%;对照组死亡15例,死亡率为37.5%,P=0.0071.结论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和单纯采用全反式维甲酸相比,能够获得更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