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本实验用纯化的日本血吸虫31/32k Da 蛋白( Sj31/32 蛋白)辅以polyalphaolefin( P A O)佐剂免疫小鼠,同时比较了 Sj31/32 蛋白辅以福氏完全佐剂( F C A)对小鼠保护性免疫力的影响。 Sj31/32 蛋白+ P A O 组小鼠减虫率为3755% ,肝减卵率为6702% ; Sj31/32 蛋白组小鼠减虫率为2118% , 肝减卵率为 4903% ; Sj31/32 蛋白+ F C A 组小鼠减虫率为 2402% , 肝减卵率为5224% 。结果提示, Sj31/32 蛋白辅以 P A O 佐剂的减虫作用优于 Sj31/32 辅以 F C A 的减虫作用( P< 005),且明显强于单纯 Sj31/32k Da 蛋白的保护性免疫作用( P< 001)。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用纯化的日本血吸虫31/32kDa蛋白辅以polyalphaolefin(pao)佐剂免疫小鼠,同时比较了Sj31/32蛋白辅以福氏完全佐剂对小鼠保护性免疫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日本血吸虫成虫31/32 kDa蛋白的纯化及保护性免疫力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本文采用制备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电渗析方法分离纯化日本血吸虫成虫 31/32 kDa 蛋白(Sj 31/32蛋白)。SDS-PAGE、免疫印迹试验(EITB)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分离纯化的 Sj 31/32 蛋白纯度高,且具有较高的活性。用纯化的 Sj 31/32 蛋白加福氏佐剂免疫的小鼠,不仅可减少虫负荷(减虫率 28.1%),还可降低血吸虫成虫的产卵量(减卵率 71.4%),抑制虫卵肉芽肿的形成。结果提示:Sj 31/32 蛋白具有较高的减卵率,可望作为混合多价疫苗候选组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吡喹酮治疗对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pIgG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Hp全菌抗原对流行区94例日本血吸虫病人治疗前后血清抗HpIgG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3、6个月,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73.4%和70.2%(治疗前为75.5%),HpIgG抗体水平分别为0.71±0.30和0.65±0.21(治疗前为0.80±0.23),对照组均有轻度升高。各年龄组Hp感染阳性率和血清HpIgG水平均随治疗进展而降低,其中0~20岁年龄组血清HpIgG下降最快。血清抗HpIgG和同期对应的日本血吸虫31/32kDa(Sj31/32)IgG抗体平均水平及阴转值之间高度相关(治疗后3个月r分别为0.85和0.65,治疗后6个月r分别为0.85和0.50)。结论日本血吸虫病人经吡喹酮治疗后Hp感染阳性率及血清HpIgG水平降低,日本血吸虫与Hp感染高度相关,血吸虫可能作为Hp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感染日本血吸虫35d的小鼠用左旋吡喹酮(L-Pra)150mg.kg^-1,或右旋吡喹酮(D-Pra)150.600mg.kg^-1次灌胃治疗,在给药后的15min,1、2、4、8、24h分别解剖取虫,以扫描电镜观察血吸虫的皮层变化。结果,发现,L-Pra150mg.kg^-1对血吸虫可引起明显和广泛的损害,包括皮层的严重肿胀、融合、糜烂和剥落,并伴有宿主白细胞的粘附;盘状感觉器官亦示有明显的肿胀  相似文献   

7.
日本血吸虫31/32kDa抗原纯化及诊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采用超凝胶柱层析结合超滤、透析、沉淀等方法分离纯化了日本血吸虫成虫31/32kDa抗原。经SDS-PAGE、银染和免疫印迹分析,证明免疫及生化纯度。银染及PAS证实此抗原是一种不含糖的多肽类组分。用于ELISA和IHA诊断日本血吸虫病,与SEA同样敏感,而特异性明显较优。  相似文献   

8.
日本血吸虫31/32kDa纯化诊断抗原现场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洪灾后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情况,探讨日本血吸虫31/32 kDa纯化诊断抗原(Sj31/32)现场应用的价值,我们于 1998年 9~12月,应用 Sj31/32对流行区赤壁镇进行了人群日本血吸虫感染状况的调查。 材料和方法1检测对象 遭受洪灾的日本血吸虫病疫区的湖北赤壁镇八把刀村1、2组常住居民,共345人,其中,男性189人,女性 156人,年龄 3~70岁。抽取被检者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低温冰箱保存备检,同时留取粪便作虫卵检查。2 Sj31/32诊断抗原的抽提和初步纯化 利用制备型 SDS-…  相似文献   

9.
吡喹酮对血吸虫虫卵无直接杀伤作用,但可促进血吸虫虫卵毛蚴的孵出,对毛蚴有明显的杀伤作用[1]。经吡喹酮作用后的毛蚴对钉螺的攻击力如何,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文观察了吡喹酮在体内条件下对日本血吸虫毛蚴攻击力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昆明种小鼠18只,感染日本血吸...  相似文献   

10.
不同阶段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探索成虫、尾蚴、毛蚴、虫卵等不同阶段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的敏感性.方法于血吸虫病非流行季节,在江西、湖北、湖南6个村,采用吡喹酮40 mg/kg顿服治疗粪检阳性者363例,以观察日本血吸虫成虫对吡喹酮的敏感性.采集阳性粪便收集虫卵,孵化毛蚴,感染钉螺收集尾蚴.观察尾蚴在10-5、6×10-7、4×10-7、10-7mol/L4种浓度吡喹酮溶液中断尾率.毛蚴在5×10-6、10-6、5×10-7、10-7 mol/L 4种浓度吡喹酮溶液中的形态改变.以及虫卵在5×10-6、10-6、5×10-7、10-7mol/L 4种浓度吡喹酮溶液浸泡24 h后的孵出率.结果治疗6~7周后复查334例,319例阴性,阴转率95.5%,2次治疗阴转率达100%.尾蚴在10-5mol/L吡喹酮溶液中出现强烈挛缩、断尾,40 min断尾率为96.6%~100%.毛蚴在5×10-7mol/L吡喹酮溶液中发生形态改变,5 min形态改变率92.3%~100%.虫卵在5×10-6mol/L吡喹酮溶液中浸泡24 h后孵出率为0.结论与曼氏血吸虫相比较,日本血吸虫成虫、尾蚴、毛蚴和虫卵对吡喹酮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1.
吡喹酮治疗对血吸虫感染小鼠免疫病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阐明吡喹酮治疗对血吸虫感染宿主免疫病理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 ,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在吡喹酮治疗后肝组织内可溶性虫卵抗原 ( SEA)及抗体水平和虫卵肉芽肿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 5wk,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减虫率为 98.3% ,平均肝重量和体积均显著减小 ,治愈小鼠的肝表面结节明显减少 ,组织内沉积的虫卵已钙化 ,部分虫卵肉芽肿已呈纤维疤痕样改变 ,对照组肝内仍可见慢性和少量急性虫卵肉芽肿。治疗组肝组织内抗原水平下降 ,而其抗体水平不受影响 ,肝内虫卵肉芽肿的平均直径和面积均较对照组显著缩小 ( P<0 .0 1)。结论 :吡喹酮治疗可使肝组织内 SEA水平下降 ,从而抑制了虫卵肉芽肿的病变 ,但不能逆转已形成的虫卵肉芽肿病变。  相似文献   

12.
采用CaptureELISA方法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鼠血清中抗SEA循环免疫复合物(SEAIC)水平在吡喹酮治疗后的变化。结果表明,感染鼠血清SEAIC水平在吡喹酮治疗后逐周下降。至治疗后第5wk时,15只小鼠中13只治愈,小鼠的血清SEAIC水平已显著下降,吸光度从治疗前的0.358±0.074(0.22-0.46)降至0.165±0.049(0.10-0.23),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至治疗后第7wk时,有10只小鼠的血清SEAIC水平已转为阴性(吸光度小于0.097),另3只小鼠也降至近阴性水平。而2只虽经治疗但未治愈的小鼠血清SEAIC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并且,感染后未予吡喹酮治疗的小鼠血清SEAIC,直至实验观察结束时仍维持在较高水平(0.266±0.076)。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超凝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日本血吸虫31/32kD抗原.免疫小鼠诱导保护性免疫力.结果表明,这种保护性免疫力仅有抗卵效果,无抗成虫作用.31/32kD免疫小鼠后可使小鼠粪卵减少63.8%—78.3%;雌虫子宫内虫卵降低53.2%;肝、肠中死卵量明显增加,说明31/32kD抗原可诱导小鼠产生抗卵免疫干扰虫卵形成,加速虫卵死亡,提示它可能是一种有希望的抗血吸虫病理疫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14.
吡喹酮和硝硫氰胺对日本血吸虫酚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报道用日本血吸虫酚酶分子生物化学、酚酶组织化学和雌虫形态学三者相结合的方法,对日本血吸虫雌虫酚酶的变化过程进行动态观察.实验发现:经吡喹酮和硝硫氰胺口服1剂治疗后,兔体内日本血吸虫酚酶同功酶的含量逐渐减少,与组织化学定位观察酚酶反应的变化同步,雌虫子宫虫卵数也逐渐减少,出现变形虫卵或只见卵黄腺颗粒或无虫卵.实验充分表明,吡喹酮和硝硫氰胺治疗后,可进行性、不可逆地破坏雌虫酚酶,使雌虫不能形成正常虫卵或抑制雌虫产卵.说明上述药物的杀虫机理与破坏雌虫酚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吡喹酮治疗对实验小鼠日本血吸虫循环SJ70抗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夹心ELISA)检测实验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体内循环SJ70抗原。发现感染后第4wk,即可检出此种抗原。此后,循环SJ70抗原的检出量与检出率逐周增高;至感染第7wk,全部小鼠均检出SJ70抗原,且其检出量达高峰。并持续到感染第16wk。吡喹酮治疗后,小鼠体内SJ70抗原水平逐周下降。至治疗后第5wk时,16只小鼠中14只已不再检出SJ70搞原。另2只小鼠的循环抗原水平降至近消失水平。而2只虽经吡喹酮治疗但未治愈小鼠的SJ70抗原水平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消旋吡喹酮(Pra)、左旋吡喹酮(L-Pra)和右旋吡喹酮(D-Pra)对不同发育期日本血吸虫的作用。方法:用含20%小牛血清的PRMI1640培养不同发育期的血吸虫,测定上述三种药物的体外抗血吸虫作用。体内试验系于小鼠感染血吸虫尾蚴后不同时间灌服(ig)Pra、L-Pra或D-Pra,根据残留平均虫数评估药效。结果:依据药物引起虫的皮层损害程度,虫龄为28d(d28)和35d(d35)的成虫对L-Pra最敏感,而14d(d14)童虫则最不敏感。在药物浓度为0.1-1μg/ml时,L-Pra的抗血吸虫作用较Pra的为强,即使L-Pra的浓度减至Pra最低有效药浓度的1/2亦有效。在体外,上述浓度的D-Pra对不同发育期血吸虫无明显作用。感染小鼠ig单剂量的L-Pra,Pra或D-Pra300mg/kg或500mg/kg,仅前2种药物对3h(do)、21d(d21)童虫和d28及d35成虫有较明显的疗效,而对3d(d3)、7d(d7)和d14童虫的疗效甚差或无效。与L-Pra和Pra相比,D-Pra仅对d35成虫有较差的疗效。感染d35血吸虫成虫的小鼠用L-Pra150mg/kgig治疗,其疗效与用Pra 300mg/kg 治疗的相仿。D-Pra 的总剂量增至L -Pra 的2—6 倍时亦仅示很差的疗效。结论: 在消旋Pra 中,L-Pra 是抗血吸虫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