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王娜  胡宾  秦兰萍  韩丽军  杜凤和 《河北医药》2010,32(19):2636-2637
目的探讨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脑钠素(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受累范围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关系。方法 103例超声心动图证实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且行介入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n=23)、双支病变(n=43)和三支病变组(n=37)。所有患者分别于PCI术前、术后3d和术后30d检测血清BNP水平。结果 PCI术前3组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BNP平均水平与术前相比显著升高(P〈0.03);术后30dBNP平均水平较术前及术后3d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BNP的增高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冠心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左室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于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313例冠心病患者,收集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资料和心脏彩超资料,排除27例不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筛选出符合入选条件286例患者,按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病变支数多少分为三组,比较三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单向(因素)ANOVA分析结果显示:三组间左室射血分数及两两比较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对左室收缩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抗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疗效。方法60例UA患者中,30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30例接受抗凝治疗。结果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显效率、再发心绞痛率均低于抗凝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发生左心力衰竭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抗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前者能更好地改善冠状动脉血管灌注和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4.
李嫚  刘洁云  师磊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174-175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特点,并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HRV的变化。方法 1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入院后进行HRV检测,48h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和PCI治疗,并达到TIMI血流分级Ⅲ级。术后1周和1个月各进行一次HRV检查。观察PCI治疗前、PCI后1周和1月的HRV改变。结果患者在PCI前HRV较低,PCI后1周有所提高,PCI后1个月有更进一步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PCI术后HRVD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蔡久英  刘岩  李研  翟桂兰 《中国医药》2009,4(4):248-249
目的观察心脑欣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按就诊先后次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脑欣胶囊,2粒/次,2次/d。4周为1个疗程。观察左心室收缩功能(每搏血量、心输出量、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每搏血量、心输出量、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脑欣胶囊对冠心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较明显地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过介入治疗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0年01月至2011年07月期间,郑州市中心医院诊治的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检测患者术前、术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与术前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4.54±0.37)mg/L相比,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8.84±1.32)mg/L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检测,提高术后对心肌损伤的灵敏度的检测,有助于术后的监测治疗,以及判断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替格瑞洛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中应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4例UA已行PCI治疗的病人,分为对照组57例(氯吡格雷PCI术前负荷量300 mg,维持量75 mg,每天1次口服)和治疗组57例(替格瑞洛PCI术前负荷量180 mg,维持量90 mg,每天2次口服).分别观察PCI术中两组血栓事件发生率及冠脉血流情况,并对PCI术后病人1、3、6、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两组病人术后1年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卒中等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术中急性血栓形成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治疗组冠脉血流分级明显好于对照组,对照组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16例,治疗组发生ACS 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困难和出血事件发生率,对照组和治疗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心源性猝死和卒中(P>0.05).结论 应用替格瑞洛能改善UA病人PCI术中冠脉血流,降低术后ACS事件的再发生率,并且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不会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RCT)的疗效.方法 因UAP住院的糖尿病患者经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而接受PCI治疗者48例,术后随访3-24个月,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接受PCI的合并糖尿病的UAP患者,随访24个月无猝死及心肌梗死发生,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合并糖尿病的UAP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较重,PCI治疗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均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根据心绞痛、心电图变化评价临床疗效.平均随访半年.结果 术后即刻,血管残余狭窄均<20%,相关血流恢复TIMI2~3级,手术成功率为97.2%.36例未再发作心绞痛,4例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心电图30例恢复正常,6例ST-T变化改善大于50%,4例ST-T无明显改善.随访期间,无急性心肌梗死或死亡发生.结论 动脉介入术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而有效的方法,临床应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不稳定型心绞痛冠脉病变与血小板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血管镜检查发现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冠脉病变具有多样性 ,相当部分患者并无血栓形成 ,显然对常规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不合适 ,故筛选适于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的病例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阐述UAP患者心电图异常和冠脉造影(CAG)所示病灶特征与血小板膜GPⅡb/Ⅲa表达率的联系。对象与方法对象 :(1)我院 1998年 8月~ 2 0 0 0年 6月收住院的UAP患者 38例 ,男 2 1例 ,女 17例。平均年龄6 1 4± 3 7岁。入院前至少一周未接受阿斯匹林、肝素等药物治疗 ,均备有近期 (≤ 3天 )心绞痛发作时和缓解期心电图资料 ,心肌酶谱检测、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前后生物标记物的变化趋势及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患者合适的他汀剂量。方法:本研究入选188例择期冠脉介入术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 mg·d^-1;B组6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1;C组6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 mg.d^-1。观察围手术期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生物标记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结果:3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6天后检测血脂各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3组患者术前服用阿托伐他汀3天后生物标记物即有下降(P<0.05);3组患者PCI术后12小时生物标记物较术前有明显升高(P<0.01);3组患者术后3天生物标记物较术后12小时有明显降低(P<0.01),且C组患者降低程度更大(P<0.01)。结论:冠脉介入术可造成血管炎症反应,阿托伐他汀可降低此炎症反应,并不依赖调节血脂作用,剂量为40 mg·d^-1的治疗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冯玲 《中国药房》2014,(8):722-724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1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行PCI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B、C组。所有患者行PCI术,术后A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B组患者在A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20 mg/次,tid,1个月后改为常规治疗;C组患者在A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20 mg/次,tid。3组患者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所有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E波与A波峰值速度比值(E/A)、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评分、6 min步行距离,记录患者随访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C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心绞痛发作例数、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时需用硝酸甘油例数、硝酸甘油用量、LVESD、LVEDD、室壁运动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且C组显著低于B组;B、C组患者LVEF、E/A、6min步行距离均显著高于A组,且C组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可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心脏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特点及其与粥样斑块特征的关系。方法:对拟诊冠心病的103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均行左室造影(LVA)。CAG结果阴性者纳为对照组(30例),其余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组(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7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1例)。对其中的7例SA患者、27例UA患者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观察冠心病患者LVEF水平的变化特点。结果:AMI组LVEF水平低于其他3组(P〈0.01);UA组与S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于对照组(P〈0.01);S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中重度狭窄组LVEF水平低于轻度狭窄组(P〈0.01)。结论:LVEF水平可反映冠脉病变狭窄程度。但在SA、UA患者中,LVEF水平不能反映斑块稳定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Tei指数(TDI-Tei)评价冠状动脉(冠脉)不同狭窄程度对左室总体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无心肌梗死病史并接受冠脉造影(CAG)患者70例,根据CAG分为3组A组30例,冠脉狭窄<50%;B组20例,冠脉狭窄在50%~69%之间;C组20例,冠脉狭窄≥70%.分别应用组织多普勒(TDI)和脉冲多普勒(PW)检测Tei指数.比较二尖瓣环3个不同部位TDI-Tei之间差异及与脉冲多普勒Tei指数(PW-Tei)的相关性.结果平均TDI-Tei在A组、B组和C组依次为0.44±0.06,0.46±0.06,0.53±0.07,其中C组显著高于A组和B组(均P<0.05),B组与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不同取样部位TDI-Tei均与PW-Tei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TDI-Tei可检测出冠脉高度狭窄引起的左心总体功能障碍,具有较高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诊断局部心室肌运动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将入选患者分组。对照组为CAG示冠状动脉正常者25例,缺血组为CAG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狭窄≥75%者28例。分别记录心尖位四腔、长轴及两腔切面高帧频图像,应用STI技术测量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LAD供血区域各个节段心肌的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及应变率。结果:对照组与缺血组成功获得二维应变及应变率的节段数分别为94.0%和93.3%。纵向峰值应变后间隔中间段,前间隔及前壁中间段、心尖段缺血组较对照组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纵向峰值应变率前间隔及前壁中间段、心尖段缺血组较对照组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冠状动脉出现严重狭窄时,STI技术能较好定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异常心肌节段,并显示无明显室壁运动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局部心肌收缩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出80例AMI患者以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组脑钠肽(BNP)的浓度;将A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8例)和螺内酯组(42例),3周和3个月时再测定上述指标.结果AMI患者在治疗后3周LVEDd、LVEF及LVF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时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螺内酯组LVEF较常规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AMI患者在梗死后24h血浆BN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3周和3个月时血浆BNP水平均明显下降,而螺内酯组与常规治疗组同期比较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长期应用螺内酯可以改善AMI患者心功能和降低血浆BNP水平,而后者的改变早于心脏结构的变化,提示血浆BNP水平可作为治疗AMI的一个灵敏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冠脉血流显像技术检测2型糖尿病早期心功能的改变,并计算和评价其冠脉血流储备(CFR).方法测量20例正常对照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结构、功能、左冠脉前降支冠脉血流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PDV)、血流速度时间积分(PDVTI),经静脉注射腺苷140 μg/(kg·min)后达最大充血状态时的左冠脉前降支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PDVa)、血流速度时间积分(PDVTIa)、计算CFR.空腹取血测血糖、血脂.结果左室收缩功能损害较轻,舒张功能明显减退,糖尿病者左心房内径增大,左室壁增厚,CFR下降,血糖升高(P<0.01).结论利用冠脉血流显像技术依据静脉注射腺苷后冠脉血流速度的变化计算CFR,该方法简单易行,价廉并且准确可行,可很好评价2型糖尿病冠脉微循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与左室造影在评价曲美他嗪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疗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石家庄市第一医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用曲美他嗪治疗的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患者80例,分别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与左室造影检查并评价疗效。结果80例患者中显效27例,有效4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0.00%。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得患者治疗后的E/A值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治疗前,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左室造影测得患者治疗后的心排出量(CO)、心脏指数(CI)和每搏输出量(SV)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患者治疗后的每周心绞痛发病次数、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6 min步行距离(6MWT)显著长于治疗前(P<0.05);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有一定疗效,且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与左室造影检测心功能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内皮依赖舒张功能、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布考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应用高频超声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并观察外周血ox-LDL及hs-CRP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普罗布考组FMD较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均明显升高(P<0.01),血浆ox-LDL及hs-CRP水平较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普罗布考组治疗后血浆ox-LDL与FMD呈负相关(r=-0.651,P<0.01)。结论:普罗布考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及抗炎症作用并可改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内皮依赖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不同期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英  邓绍宜 《天津医药》1998,26(3):144-145
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对16例临界高血压病,18例伴左房增大的高血压病,及28例正常健康人的左室舒张功能进行测定。结果:不同期搞血压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减退的规律是;有左房增大的高血压病-临界高血压病-正常健康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