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为探讨刺五加注射液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脑内血肿和血肿周围水肿的影响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2 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紫外线辐射血液疗法作对照组 ,另 2 0例在上述疗法基础上加用刺五加注射液静滴为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血肿体积平均吸收率63 58 % ,水肿平均缩小面积 68.92 % ,临床治愈显效率 95 % ,总有效率 1 0 0 % ;对照组血肿体积平均吸收率 32 .72 % ,水肿平均缩小面积 34 68% ,临床治愈显效率 55 % ,总有效率 80 %。结论 :表明刺五加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对加快血肿的吸收和周围水肿的改善都有明显作用 ,能获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讨刺五加注射液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脑内血肿和血肿周围水肿的影响以及临床疗效。方法: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紫外线辐射血液疗法作对照组,另20例在上述疗法基础上加用刺五加注射液静滴为治疗组。结果:治疗组血肿体积平均吸收率63.58%,水肿平均缩小面积68.92%,临床治愈显效率95%,总有效率100%;对照组血肿体积平均吸收率32.72%,水肿平均缩小面积34.68%,临床  相似文献   

3.
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水肿形成机制:脑内细胞因子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脑内炎性细胞因子与血肿周围水肿的形成是否相关。方法 :32例脑出血患者行血肿清除术后 ,留取脑血肿液 ,放免法测定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的含量 ,测量术前检查的头 CT上的血肿周围水肿带大小 ,用 SPSS10 0对两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脑出血患者脑血肿液中 IL - 6和 TNFα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溶血血清中的含量 (P<0 .0 1) ;脑血肿液中 TNFα和 IL - 6含量与血肿周围水肿带大小呈正相关 (r TNF=0 .5 39,P<0 .0 1;r IL- 6 =0 .5 6 9,P<0 .0 1)。结论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脑血肿液中 IL - 6和 TNFα含量升高 ;脑内炎性细胞因子可能参与血肿周围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患者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01~2010-10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患者7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实施了多项治疗措施.呼吸衰竭导致死亡7例,肺内感染导致多器官衰竭死亡2例,继发急性心梗死亡2例,因发射梗阻性脑积水而采取脑室腹腔引流术6例.其他未死亡...  相似文献   

6.
急性期血肿抽吸引流术对脑起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观察脑出血急性期灶周水肿的演变规律和血肿抽吸引流术前后的影像学改变,探讨该手术治疗价值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乳猪的自体血脑叶出血模型,以1.5T的MRI借助EPI等软件动态观察出血后0.5、3、24、48、72h脑水肿演变规律。并与对照组(注入凝血酶500U)比较,观察部分脑出血患者超早期血肿抽吸引流治疗的手术前后的CT变化及穿刺物检查。结果 脑出血后1h血肿周围出现高信号区,而此时DWI未发现异常。动态MRI序列提示出血后灶周水肿在48h达高峰。对照组0.5、3h水肿程度轻。3h脑大体标要可以看到血肿周围的半透明区。脑出血患者发病6h内CT可见明显的灶周水肿带,穿刺引流定位于血肿表层,可以抽出清亮液体5-11ml,检验提示为血清成分,复查CT示血肿周围水肿带缩小或消失。结论 脑出血超早期灶周水肿与血块收缩有关,超早期血肿抽吸引流术能减轻细胞毒性脑水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纳入条件的3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血肿周围水肿扩大者17例,未发生血肿周围水肿扩大者19例。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搬运、发病到手术间隔时间、血压、高血压病程、出血量、出血位置、血肿侧别、血肿形状等可能影响血肿周围水肿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血压,出血位置,术前搬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肿周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程(P=0.007)和血肿形状(P=0.008)与血肿周围水肿密切相关;而血压、出血位置以及术前搬运等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较长的高血压病程以及不规则的血肿形状可能是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小剂量凝血酶抑制剂-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后对血肿吸收及血肿周围缺血的影响.方法 将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04年2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12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4mL/d静滴,连用15 d;评价两组患者第7天、第21天头CT影像所示的血肿体积和血肿周围低密度区变化.结果 第7天、第21天治疗组CT显示血肿体积均较对照组明显缩小[(17.8±2.1)mL vs(21.3±1.6)mL;(8.2±2.1)mL vs(15.1±1.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1天治疗组血肿周围低密度区较对照组有缩小(1.433 mm vs 3.04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有促进血肿吸收及减轻血肿周围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改善血肿周围缺血对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观察改善血肿周围缺血对脑出血血肿和水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21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组,观察血肿、水肿体积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1)低右、血栓通组第10天血肿体积明显缩小;(2)低右组第4、10、21天水肿体积缩小;(3)ESS/CSS评分与血肿体积显著相关,与水肿体积中度相关;(4)低右组改善治疗后第4、10、21天的ESS/CSS;血栓通组的第21天ESS/CSS改善。结论:低右和血栓通能改善血肿周围缺血、促进血肿吸收、促进水肿的消退,改善临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早期强化降压治疗的效果,并观察其颅内血肿、周围血肿变化情况。方法纳入成都航天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3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55例)、治疗组(58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强化降压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颅内血肿/水肿扩大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83%,高于常规组的76.36%,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肿/水肿扩大率5.17%,较常规组的18.18%更低,且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能降低血肿/水肿扩大风险,间接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B-七叶皂甙钠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对血肿周围水肿的影响。方法 12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62例,对照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5mg口服,1次/d,静滴B-七叶皂甙钠20mg,1次/d。2组均于发病后24h、7d、14d复查头颅CT,以了解血肿周围水肿变化情况,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发病后24h对照组血肿周围水肿体积较研究组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d时2组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增大均最为明显。14d时2组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均较7d时缩小,但研究组缩小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B-七叶皂甙钠可有效控制血肿周围水肿体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们对脑出血周围水肿进行了观察,并做了血肿抽吸术。今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材料选有CT复查资料的脑出血病人29例,观察脑出血周围水肿变化。其中男性22例,女性7例。年龄最大83岁,最小34岁,平均59.3岁。血肿抽吸术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48~70岁,平均60.72岁。 二、脑出血周围水肿观察结果:29例病人底节区血肿20例,丘脑血肿4例,顶叶血肿3例,脑干血肿2例。急性期(发病3日内)血肿量最大60ml,最少8ml。血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急性期血肿增长速度(ultraearly hematoma growth,UHG)与急性原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血肿扩大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发病6 h内就诊的ICH患者。患者完成基线及(24±2)h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记录临床信息及结局信息。UHG定义为基线血肿体积除以发病至头CT扫描时间。血肿扩大定义为发病24 h血肿体积较基线血肿体积增加>33%或者>6 ml。90 d及1年预后不良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UHG与血肿扩大及ICH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研究共纳入148例发病6h内到院的ICH患者。所有ICH患者的UHG为5.3(2.3,12.9)ml/h。UHG在完成头CT较早(P <0.001)、血肿扩大(P =0.019)、90 d预后不良(P <0.001)及1年预后不良(P <0.001)的患者中数值较大。UHG>4.7 ml/h是1年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为17.5,95%可信区间为1.44~21.23(P =0.025)。其预测1年不良预后的灵敏度为61.5%,特异度为65.1%,阳性预测率为68.4%,阴性预测率为58%。  相似文献   

14.
不同时间应用尼莫地平对脑出血血肿体积及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应用于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分别在发病后12h、48h、5d时给予静滴尼莫地平8mg,共15d,对照组常规治疗。分别记录其在入院时、5d、15d的血肿体积及水肿带面积。结果尼莫地平可减轻脑出血水肿带出现程度;同时不增加再出血的几率。结论尼莫地平应用于脑出血有较好临床疗效,早期(12h内)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5.
脑出血血肿周围区的病理改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脑出血 ( ICH)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 ,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预后差。目前 ,关于脑出血的最佳治疗方案尚无定论 [1~ 3]。研究表明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存在一个组织损伤和水肿形成进行性加重的区域 [4 ]。有人认为 ,与缺血半暗带 ( IP)相似 ,该区域内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在一定时间内是可逆的 ,如果能在此时间窗内给予适当的治疗措施 ,可使受损组织恢复功能 ,并将这一区域也称为“半暗带”( penumbra) [4 ,5] 。因此 ,探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损伤的病理发展过程 ,并据此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对于降低脑出血的死亡率 ,提高存活患者的生…  相似文献   

16.
脑出血急性期初次血压水平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初次血压水平对预后(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测定了161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初次血压水平,按血压水平分级分组,比较各组间死亡率的差异.结果初次血压水平过高(SBP≥29.3kPa,DBP≥18.0kPa或MAP≥20.0kPa)或过低(SBP<18.7kPa或MAP<13.3kPa)死亡率均增加.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初次血压水平与预后有关,可用于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疏血通治疗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4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疏血通组(36例)和对照组(38例)。疏血通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8mL/d,连用2周。入院当天,疗程第7、14天查头CT检测血肿大小和周围低密度容积并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入院第l天,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大小、周围低密度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14天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及周围低密度容积的大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能促进急性期脑出血的血肿吸收和神经功能改善,不引起血肿扩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00例急性脑出血血肿扩大患者和100例无血肿扩大急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病程、血肿形态、出血部位、出血量、呕吐、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血肿扩大的因素是平均动脉压、病程、血肿形态、呕吐.结论 平均动脉压升高、病程缩短、血肿形态不规则、频繁呕吐是脑出血患者早期发生血肿扩大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尼莫通治疗脑出血周围水肿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我们应用尼莫通静脉缓慢点滴治疗脑出血32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并根据CT观察血肿大小、血肿周围脑水肿的面积,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两组患者共62例,其中尼莫通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标准:(1)年龄36~...  相似文献   

20.
血糖水平对脑出血急性期病情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