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院 1989~ 1999年共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1856例次 ,误入硬膜外腔 3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例 1】 女 ,56岁。因右上臂血管瘤入院。入院后各项检查均正常 ,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血管瘤切除术 ,入手术室后血压 140 / 90 mm Hg,脉搏 80 / min,呼吸18/ min。常规皮肤消毒后行右侧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药采用 2 %利多卡因 ,在肌间沟内扪及第 6颈椎横突 ,在横突处略向后下垂直进针 ,进针过程顺利 ,亦未触及横突 ,将针退出 ,2次进针 ,当达 3.5cm时患者诉说上肢麻木并有触电感 ,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后 ,麻醉者将 2 0 ml利多卡因 1次…  相似文献   

2.
郝华杰 《大医生》2022,(7):16-19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胸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临床价值,为优化乳腺癌根治术的麻醉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新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胸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全身麻醉.比较两组...  相似文献   

3.
4.
为解决臂丛麻醉中定位不准,麻醉成功率低,麻醉时间短,易发生麻醉并发症等问题.自2002年4月以来,作者采用神经定位感应仪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应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患者外周血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中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采取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插管时(T1)、切皮时(T2)、手术结束时(T3)时的生命体征[收缩压(DBP)、舒张压(SBP)、心率(HR)]差异;比较两组患者镇痛药物舒芬太尼使用量及术后恢复情况(苏醒时间、恢复进食的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h时外周血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 h时的各应激反应指标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BP、SBP、HR波动幅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T2时的DBP、SBP、HR均较T0时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段两组DBP、SBP、HR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舒芬太尼使用量及术后恢复各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减轻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外周血应激反应,使患者生命体征更平稳,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与胸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7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进行乳腺癌根治术,对照组予以胸椎旁神经阻滞,观察组予以胸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疼痛程度、致炎因子水平、肺功能指标、麻醉阻滞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药物安全性。结果:两组术前各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点、不同状态下,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炎症指标均升高,但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点最大每分钟通气量(VEmax)、最大摄氧量(VO2max)均出现降低又升高,观察组术后各时点VEmax、VO2max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至T5时心率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持续时间、苏醒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2/35),低于对照组的25.7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与胸神经阻滞麻醉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但后者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镇痛效果更佳,可减轻术后疼痛,抑制炎症反应,保护患者肺功能,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麻醉工作中应用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施行剖腹产手术224例,效果较好。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蒋岩  杨恺 《临床误诊误治》2005,18(7):525-525
女,28岁。体重70kg,身高160cm。以孕足月、头盆不称入院,拟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前检查脊柱无畸形,四肢活动正常,否认其他疾病和过敏史。患者入室时血压130/86mmHg,心率80/min,呼吸18/min,SpO298%。予面罩吸氧,于腰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3.5em顺利,患者改平卧位后,硬膜外腔注入2%利多卡因4ml,5分钟后麻醉平面胸10~腰2,两侧对称,  相似文献   

9.
袁荷梅  唐郁文 《现代康复》1998,2(11):1280-1281
锁骨骨折在剖伤外科中经常遇到,因手术部位特殊.在麻醉方法选择上存有一定的争议,自1990年来我院采用颈丛神经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术.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讨论留置导管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特点、方法又效果。优良率为97.41%。提出腋路法为首选。并主张肌间沟法不必强求异感。推荐留置导管连续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择期行上肢手术患儿60例,ASAⅠ级,随机分为2组各30例。A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B组采用氯胺酮全身麻醉,比较2组麻醉前、切皮前、术中最大刺激时、缝皮时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手术时间及麻醉后苏醒时间,术后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结果 A组各时间点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切皮前平均动脉压增高、心率增快、脉搏血氧饱和度降低,术中最大刺激时平均动脉压增高、心率增快,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较B组短,恶心呕吐、躁动不安发生率较B组低(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小儿上肢手术安全性高,术中患儿血流动力学平稳,术毕苏醒快,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拟行上肢外科手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解剖学定位下盲穿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则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手术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的差异。结果观察组麻醉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不同时相SBP、DB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术中MDA、IMA变化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评价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技术在上肢手术麻醉中可提供理想的麻醉效果,并且超声引导下麻醉方式更为安全、可靠,能够有效缩短麻醉操作时间,加快手术进程,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持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附50例经验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邦祥  赵利福 《华西医学》1997,12(4):484-485
单次臂丛阻滞行上肢手术时有因阻滞时间不够需再次阻滞,为此,以动静脉导管针探索了持续臂丛神经阻滞50例,结果提示,持续臂丛神经阻滞操作简便,显效快,麻醉完善,能确保长时间镇痛的需要,值得进一步试用。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1):4008-4010
目的探讨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应用于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于我院实施内固定手术的78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联合阻滞组和全麻组各39例。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的麻醉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与全麻组相比,联合阻滞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血流动力学变化更稳定,两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对于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理想,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小,在锁骨骨折手术的临床麻醉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杨琳 《现代康复》1999,3(11):1334-1334
我院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后松解推拿法治疗肩周炎,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80例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者,对全部患者完成麻醉后,对对照组患者使用异丙酚静脉维持,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异丙酚联合雷米芬太尼维持麻醉,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镇静、镇痛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臂丛神经阻滞中应用异丙酚联合雷米芬太尼能够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同时还能够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的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行上肢手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8)和B超引导组(n=42)。对照组以盲探的方法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B超引导组在B型超声仪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B超引导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均优于对照组,但麻醉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B超引导组不同臂丛神经的感觉阻滞完善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盲探法相比,B超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操作时间虽然有所延长,然而麻醉效果佳,能够缩短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减少麻醉药物用量,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施行上肢手术128例经验。方法:分析2010年2月—2011年12月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施行的上肢手部、前臂、上臂、肩部及锁骨部手术的麻醉效果。结果:本组麻醉完全112例,对镇痛、肌松不全者术中辅助麻醉性镇痛药可顺利完成手术。结论: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麻醉持续时间长且可反复穿刺,并发症少而短暂,操作易于掌握,故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及肩部手术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SCPB)麻醉在锁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72例锁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SCPB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麻醉前,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5 min时,两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高于麻醉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 h、12 h,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采用臂丛神经阻滞联合SCPB麻醉效果良好,有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镇痛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