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村高血压高危人群与病人的社区护理干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已上升到 2 7.2 % ,估计全国有近 1.3亿人患高血压病[1,2 ] ,老年高血压病患病率约占 5 0 % [3 ] ,这对社会、家庭及个人均是极大的负担。故须以社区为基础 ,开展高血压控制的综合干预。但就目前农村社区的现状而言 ,社区卫生服务还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农村医疗条件差 ,卫生服务人员数量少 ,形成控制高血压的最大障碍。我们从 2 0 0 1年开始对我院附近的北关村高血压高危人群及确诊病人进行健康指导 ,现报告如下。1 对象  我院附近北关村存在高血压危险因素的村民及符合WHO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已确诊的病人。2 方法 …  相似文献   

2.
王冬叶 《护理研究》2007,21(4):893-89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农村社区老年高血压痛病人有关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治疗率及血压控制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区农村社区300例老年高血压病病人,随机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仅对教育组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教育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治疗率及血压控制率方面均较健康教育前有明显提高(均P〈0.01),而对照组入组时与1年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1年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农村社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有关知识的知晓率及服药依从性,从而提高病人的治疗率和血压控制率,健康教育在我国农村老年高血压人群中开展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王春梅  刘慧  汪会敏  陈君 《护理研究》2007,21(3):648-649
[目的]观察高血压会员制在高血压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例参加高血压协会的高血压病人进行疾病知识、生活方式、个体用药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健康知识讲座、科学生活方式指导、个体药物干预。分别在入会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进行评价。[结果]高血压病人入会后2年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明显提高(P〈0.01),不良生活方式明显改善(P〈0.05或P〈0.01),血压控制较好。[结论]对高血压病人实施会员制管理,可提高高血压病的控制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4.
王冬叶 《护理研究》2007,21(10):893-89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农村社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有关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治疗率及血压控制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区农村社区300例老年高血压病病人,随机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仅对教育组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教育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治疗率及血压控制率方面均较健康教育前有明显提高(均P<0.01),而对照组入组时与1年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1年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农村社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有关知识的知晓率及服药依从性,从而提高病人的治疗率和血压控制率,健康教育在我国农村老年高血压人群中开展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农村老年高血压病病人进行社区干预的效果.[方法]对番禺区某社区204例老年高血压病人进行社区干预,采取全国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综合防治技术方案对老年高血压病人实施规范化的分级管理.[结果]社区干预后农村老年高血压病病人对血压的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均显著提高,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明显,血压得到一定控制.[结论]社区综合干预措施是提高农村老年高血压病人群防治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刘乾惠  张泽芳 《护理研究》2004,18(5):410-412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与早期心脏损害的关系及护理。[方法 ]对 40例高血压病人和 2 1例正常对照组行2 4h动态血压监测(ABPM ) ,以各时间段血压的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 ,并测定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 (LVMI)和血清Ⅲ型前胶原 (PCⅢ )浓度。 [结果 ]高血压病人各时间段长时血压变异性较对照组显著增大 (P <0 .0 1) ,高血压组LVMI、PCⅢ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且LVMI和PCⅢ与各时间段血压变异性显著相关 (P <0 .0 5 )。 [结论 ]长时血压变异性可能与左心室肥厚有关 ,有效控制血压 ,减小血压变异性将能减轻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7.
李明珠  孟丽莉  张静 《护理研究》2009,23(7):1914-1915
[目的]探讨家庭照顾对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符合条件的高血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照顾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顾组病人及家属共同实施认知、心理、行为、血压监测等方面干预,对照组仅对病人本人实施上述干预,评价两组病人的干预效果。[结果]照顾组在不良生活行为、血压、血脂、体重指数、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方面与时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家庭照顾能够改善老年高血压病人的不良生活行为,降低其血脂和体重指数,有效的控制血压,减少不良生活事件发生,提高老年高血压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影响基层高血压病人遵医行为的因素调查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11  
高血压病是指在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 ,收缩压(SBP)≥ 18.7kPa(14 0mmHg)和舒张压 (DBP)≥ 11.9kPa(90mmHg)。高血压病在心、脑血管病 (如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 )的发病机制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心、脑血管疾病是当今我国人群死亡、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1:4 ] 。高血压一经诊断 ,需要终生治疗控制其病情发展 ,这不仅要选择有效的降压药物 ,更需要病人有良好的遵医行为。但在基层 ,部分脑血管病病人就诊前从未测量过血压 ,出现症状或有先兆也往往被忽视。更有部分病人用药不规范 ,不能经常监测血压 ,并…  相似文献   

9.
王天云  侯颖 《护理学报》2000,7(6):54-55
高血压病是引起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时间的血压增高可造成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甚至功能衰竭。因此 ,重视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护理 ,良好的控制血压 ,对延缓疾病的进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就护理方面做如下综述。1 高血压诊断标准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 国际高血压学会对高血压新的诊断标准定为[1]:在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 ,收缩压 >18.7kPa和 或舒张压 >12kPa即为高血压 ,并按血压水平分为 1、2、3级 ,与原来的轻、中、重度高血压基本一致。2 血压的测量2 .1 方法血压测量传统方法要求肱动脉、心脏与…  相似文献   

10.
预防高血压的认知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如果血压控制不稳定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1],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心理因素是导致高血压难以控制的重要因素。我科于2006年9月-2007年3月对87例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不良因素进行护理干预,针对病人知识面的薄弱环节,有目的地进行认知教育,以增强疗效,促进病人康复。[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