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献血护理中对降低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对采血点1的献血人数5430人进行针对性护理,对采血点2的献血人数5664人进行一般护理,观察两个采血点献血反应的发生率。结果:采血点1的献血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采血点2的献血反应发生率(P〈0.05)。结论:对无偿献血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即加强心理护理,能明显降低献血反应。  相似文献   

2.
郑明 《天津护理》2009,17(2):88-89
献血反应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生理应激反应,当机体不能适应时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体征。恐惧是一种应激反应,采血护士若不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当刺激超过个人忍受限值(阈值),就会发生献血反应。因此,在采血过程中护士要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通过护理手段控制一切消极因素的影响,帮助献血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预防献血反应的发生,促进无偿献血活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心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次献血者的献血反应率显著高于2次及以上献血者的献血反应率[1],而心理因素是发生献血反应最重要的因素.据报道,在献血不良反应当中,绝大多数是由于献血者精神过于紧张造成的,其中的多数又发生在初次献血者[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应用系统性护理对心理状态及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本血站机采血小板献血者204例,将献血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02例,对照组给以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以系统性护理干预。结果:1)机采血小板知晓率研究组为96.08%,对照组为56.86%,卡方检验χ^2=43.59,P=0.000,研究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为0.00%,对照组为17.65%,卡方检验χ^2=19.74,P=0.000,研究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风险意识评估研究组为(96.57±2.18)分,对照组为(60.12±1.26)分,经检验t=145.8,P=0.000,研究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心理状态得到了改善,降低了献血者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20 0 2年 1~ 12月 ,泰安市无偿献血者 182 0 0名 ,年龄 18~ 5 5岁 ,其中男 10 876人 ,女 732 4人。机关事业单位集体组织的有计划献血为计划献血 ,共 4 5 5 0人 ,其中 2次以上献血者占 2 0 % ;街头或站内自愿献血以及大中专院校、流动血库为非计划献血 ,共 136 5 0人 ,其中 2次以上献血者占4 0 %。1 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1.1 献血形式。计划采血比非计划采血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比例高 ,见表 1。在观察的 5 2 6名献血反应中 ,有 4 79人是在采血过程中发生的 ,4 5人是采血后立即发生 ,2人是采血结束 2 0min以后在行走的路上发生的迟缓反应…  相似文献   

6.
岑美珍 《护理学报》2002,9(4):29-30
笔报道在采血15593人次中发生重度献血反应15例的诱因及预防护理,分析其原因有:精神紧张,空腹,疲劳,饥饿,重复采血间隔时间短,阐述其发生的预防护理措施有;加强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献血环境,做好对意识障碍,肌肉痉挛或抽搐,饥饿发生反应的护理。  相似文献   

7.
献血全身反应是由于献血的生理、心理、采血环境及采血护士的工作态度和操作技术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以血容量降低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本站自1994年1月~1995年12月共接待献血17630人次,发生献血全身反应35人次,占献血人次的0.2%,经对症处理和必要的护理,献血均恢复常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强化首次献血者心理护理减少献血反应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9668例首次献血者强化了心理护理,措施主要有:营造和谐的献血氛围和环境,大力开展献血健康教育,积极主动与献血者进行有效的双向交流,纠正其不良认知,消除不良情绪,调节心理平衡。本组发生献血反应66例,发生率0.68%,与前2年同期发生率1.48%(116/7863)相比,有所下降。在无偿献血过程中,绝大部分献血反应发生于首次献血者身上,而精神心理因素导致的神经功能紊乱是引起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对首次献血者加强心理护理,可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促进无偿献血工作的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9.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现代输血技术的不断发展,机采血小板浓缩液以其纯度高、体积小、效果好和副作用小等受到临床的普遍欢迎。由于机采血小板采集时间较长、循环血量大,偶而可出现献血反应,不仅直接影响到血小板收集的顺利进行和采集质量,也间接影响对无偿机采血源的保留、发展和征召。现将本站机采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黄巧琴 《疾病监测》1998,13(9):343-345
健康成年人献血的耐受性大多数都很好,但也时有献血全身反应的发生。本站自1994年6月至1996年12月,共接待献血者20332人次,发生献血全身反应38人次,占献血人次的0.19%,其中男性1例,女性37例;献血过程中发生反应4例,献血后发生反应34...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预防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血站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其中对照组758例,采用一般护理;试验组815例,采用心理护理。统计两组献血反应的例数。结果试验组献血反应的发生率为0.37%(3/815),对照组发生献血反应发生率1.58%(12/7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捐献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献血员发生献血反应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苏州市中心血站采血时发生献血反应的38名无偿献血员的临床表现,总结紧急处理与护理的方法。结果16名发生轻度献血反应的献血员稍作休息后恢复;7名发生中度献血反应的献血员给予平卧、头低脚高位,休息5~15rain后恢复正常;15名发生重度献血反应的献血员给予平卧、头低脚高位10~20min后,也完全恢复正常,无任何并发症。结论发生献血反应的无偿献血员经密切的观察、及时的处理,均能完全恢复正常,无任何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空腹献血引起献血反应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花 《中国输血杂志》2007,20(3):235-235
献血过程中极少部分人因采血环境,疼痛刺激,血管原因以及过度疲劳,采前空腹和精神紧张,恐惧等因素而引起献血反应。据报道因空腹献血引起的献血反应约占9%[1]。空腹引起的献血反应症状重,时间长,如不及时正确处理既影响献血者的身体健康,也不利于献血工作的进行。现将对3例空腹  相似文献   

14.
初次献血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献血模式的改变和护理水平的提高 ,心理护理已成为采血者探讨的新课题。我们既要重视生理因素对献血者的影响 ,更要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献血者的作用。在血站的实际工作中 ,必须面对来自不同职业 ,不同文化层次 ,不同经济基础的献血者 ,其所表现出的心态也各不相同 ,所以通过与献血者及时的沟通 ,从心理方面给予特定的护理 ,可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1 献血前的心理分析及护理1.1 献血前的紧张、激动心理及护理 初次献血者由于来到陌生的采血环境并缺乏献血知识 ,所以对采血有不同程度的恐惧 ,对献血既热情又紧张。针对这种情况 ,应该大…  相似文献   

15.
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因生理、心理、采血环境以及采血护士、巡视医生的工作态度和操作技术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献血反应,不仅关系无偿献血者的健康,而且关系到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笔者分析12240名无偿献血者中92人次发生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探讨献血反应预防和护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当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心理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已延伸到无偿献血的献血过程中。对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是依据献血者的不同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以达到每一位献血者顺利、愉快地完成献血。为再次献血奠定良好基础,对扩大、稳定献血队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仉雅娟 《天津护理》2008,16(2):104-105
采血车上的献血人员来自不同职业,文化程度及经济条件各不相同.他们由好奇到认同,再到主动参考献血,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反应也各不相同,尤其是初次献血者,由于对献血知识了解甚少,不免产生恐惧和紧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捐献全血出现献血反应高风险人群的特征和献血者保留相关因素分析,为制定献血反应的预防措施以及最大限度地保留献血者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12—2017年全血献血者以及发生不良反应人群的捐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首先采用卡方检验识别献血反应的高风险人群,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献血反应者保留相关因素。结果 2012—2017年本站所有全血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率为0. 28%(220/77 385):其中男性发生率为0. 18%(70/77 385),女性发生率为0. 41%(150/77 385);初次献血者发生率为0. 56%(170/30 411),重复献血者发生率为0. 11%(50/44 974);年龄范围18—24岁的献血者发生率较高0. 45%(80/17 071);体重范围45—55 kg的献血者发生率较高0. 58%(81/14 071)。献血者献血频次、年龄以及体重对献血反应的影响P<0. 05。此外,220名献血反应人群中返回者为36人(占16. 4%),其中年龄范围18—24岁出现献血反应的献血者返回率较低10. 0%(8/80),≥45岁返回率较高40. 9%(9/22),初次献血者返回率11. 8%(20/170),再次献血者返回率32%(16/50)。献血者献血频次和年龄对献血返回的影响P<0. 05。结论女性、年龄阶段为18—24岁、初次献血者以及体重45—55 kg是捐献全血出现献血反应高风险人群的主要特征。此外,年轻、初次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与献血者返回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心理咨询在献血反应中的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心理咨询属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是指对存在有心理问题或困扰者,向心理学工作者求助时,后者应用心理学的观点与方法,给求助者以帮助、劝告、辅导的过程。现代的心理咨询包括心理帮助和心理治疗,它的范围很广,从对正常人的指导和帮助到针对心理疾病的心理治疗,它是一个跨学科的服务性工作,涉及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行为科学和精神病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的调查显示,首次献血的年轻人是献血不适等献血反应的高发人群~([1,2]) ,尤其是单采成分献血反应,绝大多数是由血管迷走神经和枸橼酸引起的功能性反应~([3]),有2%-5%的献血者有血管迷走神经症状,有0.08%-3%发展为献血晕厥~([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